第九章 彎轉的有點大

這位劉將軍與太子統率之主力配合,利用**內部不和,諸藩鎮之間相互猜忌提防。指揮**的關東行營都統鄭畋,以文制武無力駕馭那些驕兵悍將,監軍之宦官橫徵暴斂。事實上未能形成統一指揮,反倒是各自爲戰的弱點。

採取各個擊破的戰術,先後連續大戰數十場。於陳州將**在關東最後主力擊潰。俘殺唐節度使、觀察史,並監軍宦官以及親王三十餘人,收降**殘部十七萬餘人,獲取戰馬兩萬餘匹,軍械、甲冑、糧草更是堆積如山,徹底奠定了大齊朝統一天下的基礎。

陳州之戰後,關東以再無大股**,各地無不聞風而降。劉之榮以軍功進封蔡國公,率所部進軍山東、兩淮。於兩年之內,相繼平定山東、兩淮。並配合經略河北之尚讓所部,掃平河北諸藩鎮,並在燕山府一舉擊潰入寇之契丹鐵騎三萬餘人。

兩淮平定之後,被擔心功高蓋主的太祖皇帝,以諸軍連年征戰疲憊不堪,急需休整補充爲名,調回河南南陽境內休整。雖未能參與平定江南之戰,但在駐軍河南之時,再一次挽救朝廷於危難之中。

金統八年,關中前唐歸降之將領並萬餘**叛亂,佔據了長安西部重鎮鳳翔,不僅時刻威逼長安。其叛亂還引發了關東、隴右前唐殘餘勢力,以及流散宗室重新反叛。關中之戰後歸降的前唐藩鎮,以及大部文武官員幾乎全部裹挾進去。

同時,河中之戰後一度退回夏州之前唐定難軍節度使,也趁大齊主力經略關東、兩淮,並準備南下江南。關中留守駐軍,除少數精銳被各地叛亂牽制無暇他顧之外,其餘諸軍因已經長時間未征戰,戰力已經下滑到了谷底之機。

率數萬党項鐵騎突然南下,與叛軍遙相呼應相繼攻佔關內道大部地區,切斷了京兆府大部糧食供應。短短數日之內,京兆府內鬥米漲至百錢。長安城內人心惶惶,甚至有的前唐歸順官員,已經做好迎唐朝皇帝迴鑾的準備。

太祖皇帝雖調集數萬大軍平叛,卻始終遲遲未能建功。此時關中駐軍除了劉之榮東征之前,被太祖皇帝留下的同州老部下,還有一定戰鬥力之外。大部分駐軍卻因爲關中安逸的生活,戰鬥力極具下滑到了可有可無的地步。

僅憑其留下的三萬餘之精銳,在面對整個關中、隴右、關內諸道到處都是叛亂,在還要應付南下党項鐵騎的情況之下,雖疲於奔命但幾經苦戰。但除了留守長安擔任禁軍的五千餘兵力之外,能夠出動的兵力過少。

再加上接替劉之榮指揮所部的太祖嫡系,也是起家根本將領的定國公孟楷,有勇無謀、私心過重。兩線作戰疲於奔命,在加上指揮無力。兩萬精銳雖損耗餘燼,但即未能徹底剿滅叛亂,也未能擊破党項鐵騎。

長安周邊的局勢,讓太祖皇帝一籌莫展。河東與河北雖說已經平靜,但還要守備長城防禦北面的契丹,並威懾境內爲禍前唐最甚的河北藩鎮餘部。兩淮戰事又剛剛平定,大軍正在準備渡江平定江南。

無兵可調外加無計可施的太祖皇帝,甚至已經做好讓城別走的準備。長安大明宮前準備用來馱運珠寶的馬車,足足調集了數千輛。皇宮這麼一動,更是搞的整個長安城內人心惶惶。本朝新貴們無人想着領兵出戰,也都紛紛忙着將搜刮的財物向關東地區轉運。

潛伏在城內的前唐餘孽,也不斷居中聯絡與城外叛軍遙相呼應。甚至猖狂到光天化日之下敢在王府、官署,甚至皇宮前放火。就連長安城內三座宮殿中的興慶宮,也被人暗中縱火燒燬。

其時正從兩淮回師,已進抵洛陽之劉之榮聞訊,即與太子指揮所部精騎萬餘,星夜兼程趕回長安後。不待休整,便在渭北一帶與黨項騎兵展開鏖戰。與從河東趕回之英國公黃鄴所部兩萬步軍配合,幾經苦戰率先將党項騎兵擊潰。

後又指揮趕回的步軍,步騎並進或撫或剿,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才陸續將關中各地叛亂剿滅,方使得局勢轉危爲安。此戰過後,以平定關中有功,再晉爲隴右郡王。但雖說晉封爲郡王,但卻由原來的一方統兵大員,改任尚書右僕射、戶部尚書。

說白了,這位老兄在平叛之後爵位是升了,但兵權卻被收了上來。看到這裡,黃瓊又仔細看了一下這本本紀中,當年這段經歷與當時整個朝局的佈局。卻發現,這是自己當時的那位祖宗,玩了一手漂亮的明升暗降。

這位老兄雖說改任尚書右僕射、戶部尚書,晉升爲一品大員,更是加封爲郡王。但尚書省歷來是左僕射實際掌握權力,只相當於副職的右僕射,公文沒有左僕射附署,基本上就是廢紙一張。

當時大齊還處在征戰之中,雖說關中叛亂已經平息,關東也已經平定。但江南戰事還正炙,前唐皇帝還盤踞在成都,並控制着兩川、黔中、山南、嶺南諸道。儘管這些地盤,聽前唐皇帝的已經不多。但畢竟滅唐大業還沒有完成,當然算是還在戰時。

按照太祖皇帝明令,征戰時期軍權統歸新成立之樞密院,與戰事有關的戶、兵、工三部,暫隸中書省、樞密院直管。各部尚書雖說繼續留在尚書省承旨,但操作具體事宜的侍郎和各司主事、郎中,卻是基本上都在中書省辦公。

至少在江南戰事完全平定之前,三部尚書成了空頭官。也就是說這位嶄新的隴右郡王,如果願意的話可以去尚書省喝喝茶水。如果不願意的話,在他的郡王府不去上班,也沒有人會找他請示工作。

而這位老兄接下來的做法,倒也讓黃瓊真的感覺到佩服。不僅居然就耐心的就這麼待着,將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經商上,還一連娶了幾房的嬌妻美妾。甚至就連前唐的一位公主,也被他收入府中。也許是爲了安撫人心,太祖也投其所好,一次便賞賜其十五位宮女。

這位隴右郡王在金統八年被奪兵權,到金統十三年起復的五年期間。利用自己在軍中人脈,大勢做生意。可謂是齊軍推進到那裡,他的生意就做到那裡。茶葉、絲綢、瓷器、藥材,各種生意就沒有他不做的。、

兩浙、福建尚未徹底平定,他在那邊的鹽場就開張。因此人發明了曬鹽法,使得其鹽場的產量,遠遠超過了其他還在使用煮鹽法的鹽場。僅僅一年從在兩浙、山東幾個鹽場獲得的進項,就足有幾十萬貫。

這還是因爲要換取鹽引,需繳納四成的利潤給朝廷之後的所餘。而隨着江南戰事結束,其名下鹽場所出之鹽,因爲產量大、價格低,且依仗齊軍的軍威,打垮了江南諸多鹽商,幾乎壟斷了整個江南鹽業供給。

除了海鹽帶來的暴利之外,他還改進了炒茶之法。並利用大齊鐵騎強行推廣,使得炒茶快速的代替了繁瑣的蒸茶。並收購了杭州西湖茶園,蘇州太湖內洞庭山,製成了杭州的龍井茶、蘇州的嚇煞人香,以及福建的鐵觀音等名茶茶園。

同時利用北方戰亂方平,前唐幾大名窯都已經暫停生產的機會。大勢招募北方窯工南下,在兩浙開發了龍泉窯,在福建路開發了莆田窯,在江南西路開發了景德鎮窯。其龍泉窯開發的青瓷,一問世便大受歡迎,迅速擊敗飽受戰火摧殘,實則已經衰敗不堪的北方諸窯。

而在金統十一年平定嶺南後,這位隴右郡王以嶺南地廣人稀,又是諸夷雜處、臨近外藩,需朝廷派重臣前往安撫、鎮守爲名,自請鎮守新設之廣南西路。在太子的斡旋之下,太祖皇帝幾經考慮最終同意,將其隴右郡王的封號改封爲桂林郡王,允許其世鎮廣南西路。

不過自西漢鹽鐵**以來,鹽稅便是國家重要的財政來源。這位桂林郡王手中控制着天下近半的鹽利,每年單單是其所經營的各個鹽場帶來的暴利,讓本就對他有些不放心的朝廷更加的不放心。

陳州之戰後, 此人在軍中已經積累了相當大的威望,手中在握着天價的財富,那太祖皇帝這個皇位還坐的安穩嗎?所以太祖皇帝在同意了其鎮守廣南西路的要求後,作爲交換將其手中的鹽場全部收歸戶部,並在沿海諸路設置鹽運使。

不過因前唐末年太祖皇帝攻打廣州的時候,廣州的大食和波斯商人協助**守城,給太祖皇帝制造了不少的麻煩,使得太祖皇帝對這些番外之人很討厭,甚至是相當排斥。再加上太祖皇帝雖說是私鹽販子出身,可眼光着實沒有那麼長遠,始終認爲農耕纔是治國之本。

除了天朝上國的思想很嚴重,整天幻想着像前唐太宗皇帝那樣萬邦來朝之外,對出洋貿易卻是一點興趣皆無。而且這位太祖皇帝,對海上貿易如此排斥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擔心前唐餘孽流散到海外,積蓄力量重新打回來。

如果不是那位桂林郡王苦勸,恐怕就要下達禁海令,將前來貿易的外邦商賈一律趕走了。爲了收回他眼中對朝廷更加重要的鹽場,也是爲了安撫重要財源被奪走的功臣。這位對外很排斥的太祖皇帝,乾脆將前唐在廣州、泉州二市舶司,交給了他的桂林郡王府經營。

這位眼皮子並不是很寬的太祖皇帝,還規定了一些極其刻薄的定製。比如說外邦商人在廣州停留不許超過三個月,一旦風向到了即可出海離開。二市舶司一年的利潤,要上繳朝廷四成。也就是說他的大齊朝什麼都不做,就要佔四成的利潤。

第五百零二章 五十少進士第七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的宋王第九十六章 恩是恩、情是情第六百八十六章 這個官不做爲好第六百五十六章 殺人誅心第三百七十六章 用心良苦的皇帝第六百九十六章 晾一晾他第二十九章 有心還是無意?第八十八章 霓裳羽衣曲第八百九十七章 蜀王消息第三百八十五章 不見爲好第七百九十五章 屢遭打擊第三百四十章 要相信你的丈夫第二百九十一章 什麼都算計到了第一百七十一章 亂麻第六百七十九章 洋洋自得第十八章 你也是能忍的第五百零二章 五十少進士第四百四十二章 真假世子第七百五十九章 試探第六百七十四章 十有七八是心病第二百八十六章 郭副使第三百一十五章 賽毒士第四十六章 毒士後人第六百四十章 先打中路第一百六十八章 看透而不說透第三百七十九章 憂心忡忡第一百二十五章 賈權的觀點第五百四十七章 慎妃的心思第四百七十二章 拿着潑皮對付無賴第二十四章 與父親的第一次交流第七百六十二章 只是聚聚?第四十章 隱憂第八百八十五章 嫂子同去第一百九十二章 無事不登三寶殿第一百八十章 不要忘了本色第七百四十二章 極度不滿第一百零七章 母親的爽約第五百六十四章 純屬意外第六百六十章 老爺子的不滿第二百二十章 風雨系同舟第九章 彎轉的有點大第三百五十一章 小手段第一百四十五章 喜訊第三百七十三章 弊端第三百五十三章 他做的孽我來還第五百零二章 五十少進士第三百八十八章 輸的不冤第七百一十一章 夜長人奈何?第八百五十六章 真的那麼重口味?第四十一章 黃瓊的想法第八章 歷史轉了一個彎第七十八章 這就是你們的命第六百三十三章 更需要的是將相和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必呢?第二百二十五章 斬將奪關第五百六十七章 勤政未必會理財第四百二十章 內疚與自責第六十一章 磨難即歷練第八百九十七章 蜀王消息第五百二十四章是你的跑不了第四百七十七章 老臣的顏面?第三百九十八章 喜訊與家事第一百五十章 還是有所準備吧第七百四十一章 蹤跡第五十五章 下策中的中策第一百九十一章 命裡無時莫強求第四百六十八章 皇帝要的承諾第八百二十八章 你這是後宮干政第五十五章 下策中的中策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樣不會手軟第七十四章 皇帝心情很糟糕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苦的還是百姓第二百二十四章 罪無可恕第八百六十章 三人成虎第五百七十章 擔憂與顧慮第一百五十二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三百零七章 探視第一百一十章 放在火上烤第二百八十四章 景王府第八百零八章 並非單純吃醋第三百七十八章 自問做的合格嗎?第二十四章 與父親的第一次交流第五百九十四章 簫音還在,琴聲卻斷第一百七十六章 意外第七百二十六章 十六天魔舞第七百三十五章 大明宮第五百三十七章 絕不是開玩笑第四百五十二章 我嫌你們髒第八百三十八章 昨日重現第六百七十一章 我們自願的第八百六十四章 老爺子的提點第四百八十八章 首鼠兩端?第五百一十七章 能留下我再說第七百五十三章 二蘿的轉變第一百二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七百七十六章 奪爵第一百八十八章 語氣不對的皇帝第三百六十五章 挑明也好第六百一十一章 用人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