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糧食的問題

聽到背後傳出來的聲音,以及那劇烈的咳嗽聲,原本硬着頭皮擋在黃瓊面前的親兵,急忙紛紛讓開了道路。而在親兵讓開道路之後,一個坐在一張臨時由椅子改成便轎上,身形異常消瘦,頭髮鬍子都花白的老人,拱了拱手道:“老臣西京殿前司都指揮使,歐陽傑拜見英王。”

“老朽近日以來,身子骨實在不方便,未能去灞橋迎接英王,還請英王多加海涵。小崽子們沒有讀過書,這眼力實在有些拙。又總想着讓老朽安心養病,所以沒有認出英王殿下,還請英王大人不計小人過,大人有大量,千萬不要與這些小崽子置氣。英王,還有諸位大人請。”

聽到這位頭髮花白,說罷這些話之後,又是一陣劇烈咳嗽的應城伯,西京留殿前司都指揮使的話。臨來之前,便已經知道這位老將身子抱恙。曾經多次上表,希望能夠辭去官職,以便能夠回家安心靜養,卻遲遲沒有得到老爺子同意的黃瓊。只是微微點了點頭,便邁步而入。

至於什麼大人不記小人過一類的話,黃瓊自然不會太在意。如果不是因爲對這位都指揮使原因,他今兒壓根就不會將火氣,撒到一個無辜親兵身上。當初在驍騎營外,於明遠那麼明顯的不待見,他都忍受下來了。今兒他又豈會與一羣按理說,是在盡忠職守的小兵一番見識?

走進到殿前司衙門內的大堂之上,黃瓊第一句話,卻是沒有詢問這位老將,爲何在接到聖旨之後,如此上的時日遲遲未動。而是轉過身對着西京戶部尚書、陝西路安撫使道:“此次隴右平叛,糧草調集的如何了?別告訴本王,這麼長的時日,你們什麼都沒有做?”

聽到黃瓊的問話,兩個人不約而同的站起身來,戰戰兢兢的道:“回稟王爺,糧草原本已經湊集了十之八九了。只是王爺,您也知道,去歲隴右與陝西大旱,旱情現在也沒有完全徹底的解除。出了幾個漢中與長安的官倉之外,其餘的官倉到現在大半都是空的。”

“雖說戶部出了大部分的錢糧,可從洛陽官倉到這長安,需要千里迢迢轉運。如今戶部答應的軍糧,只不過到了六成左右。臣等全力籌措,倒也想辦法籌措了三成。但眼下寧夏府又出了如此大的變亂,党項人在控制了寧夏府之後,大勢逼迫漢人剃髮,甚至是無辜殺戮。”

“此人,在整個寧夏府得手之後,一次便以試圖叛亂爲名,坑殺了上千不肯剃髮的漢人。使得原本寧夏府的漢民,大量的出逃。整個隴右的隴東一帶,還有這八百里秦川,到處寧夏府逃出來漢民。先到的那位鄭道遠大人,從已經湊集的軍糧之中,調撥了一批用來賑濟災民。”

“只是他調撥的數量,雖說不算多,只是已經籌集的糧食之中三成五左右。再加上劉節度使去延安府坐鎮,也帶走了一部分。眼下留下的這個缺口,以目前陝西路的情況,實在是補不上。在京城轉運的糧草抵達之前,供應兩萬大軍到隴右的糧草,還略有些不足。”

對於這二位的回答,黃瓊沒有說話,只是沉思了好大一會才道:“這個缺口,不用你們來補。本王現在問你們,陝西路現在能拿出多少糧食來應急?別告訴本王,你們陝西路官倉現在便都已經見底了。陝西路去歲雖說也是大旱,可漢中的收成還是不錯的,遠不到顆粒無收。”

“更何況,去年年末,朝廷爲了緩解陝西路旱情,還一次性將你們空空如也的官倉,都給填補齊全了。就算今年春旱,可陝西路的旱情到了夏天便已經徹底緩解。眼下秋收在即,今年陝西的收成應該還是可以。所以,你們手中也用不到留着太多的糧食救急。”

“你們在本王面前叫苦,不外是擔心這個差額,最終都落在你們頭上罷了。死道友、不死貧道的道理,本王也不是不明白。憑什麼他隴右出的事情,所需要的錢糧,讓你們陝西路來出?引發叛亂的是你們隴右的災民,逃到這長安的也是你們隴右的災民。”

“事情是你們隴右搞出的事情,憑什麼要讓陝西路花費錢糧,來幫你們擦屁股?是人都有私心,你們這麼想本王不能說你們錯了。但事有輕重緩急,鄭道遠挪用軍糧去賑濟災民,救濟的是我大齊朝的子民,穩定的也是大齊朝民心,讓你們陝西路沒有像山西路那樣亂起來。”

“所以,本王就更不能說他做錯了。他是本王此次的參政,這件事在沒有證實他,將那挪用的三成五糧食,揣進自己兜裡面之前。至少是在現在,本王得替他兜着,更不能說他在沽名釣譽。但軍情刻不容緩,在京城糧食運來之前,本王也只能打你們的秋風,補充不足。”

黃瓊的話音落下,那位西京戶部尚書,還有陝西路安撫使、布政使三人,相互看了一眼之後,不由得臉色有些發青。連同原本就沒有調運足的糧食,現在糧食的缺口,全部算下來要七萬石左右。而這個數目,陝西路現在砸鍋賣鐵,就算是將庫底子都清掃乾淨,也拿不出來。

而看着這三人表現出來的神色,黃瓊只是淡淡一笑道:“這次調撥糧食之中,原本就有一部分是用來賑濟寧夏府災民的。所以,鄭參政調出去一部分,雖說屬於先斬後奏,但大問題卻是沒有。而且本王也不是立即讓你們,立即將缺口全部補上,只要讓你們先拿出一部分來。”

“這樣,你們先拿出缺口的七成來,轉運到華州。其餘的,本王會催促京城那邊,將剩下的糧食抓緊運過來。放心,這七成糧食算是暫時借你們陝西的。到了今年秋稅到了,朝廷立馬就會償還。本王說話,向來都是不食言的。如果你們還不放心,本王可以給你們立下字據。”

聽到黃瓊這番的話,陝西路安撫使與布政使,對視一眼之後無奈道:“英王,別說現在缺口這足足七萬石,陝西路實在拿不出來。就是您給降到七成,這五萬石糧食陝西路一樣也拿不出來。去年朝廷調撥,補充官倉糧食,根本只到了七成。剩下的三成,到現在臣也沒見到。”

“今年您秉政之後,又曾經爲了隴右,下手諭從陝西各個官倉,給隴右調撥了十三萬石糧食。再加上今年保證陝西路境內,邊軍、衛軍、以及西京大營駐軍所需糧食,還有保留最低數目的應急儲備糧食。在秋稅到了之前,陝西路現在最多還能拿出來四萬石糧食。”

“再多,就實在是有心無力了。王爺,這陝西路官倉裡面,總不能連一萬石的儲備糧都不留吧。若是在遇到其他什麼情況,這陝西路可就連點應急手段都沒有了。去歲陝西大旱,今年過半旱情才略有緩解。只是這雨來的太晚了,今年陝西路秋收情況,恐怕也一樣不太樂觀。”

陝西安撫使的叫苦,黃瓊微微一愣。隨即轉過頭對那位有些心虛的戶部尚書道:“陸大人,你是西京留戶部尚書。陝西、隴右的官倉都是歸你管的。去年朝廷補充陝西路官倉的糧食,只到了七成,這麼大的事情,你怎麼不如實的上報朝廷?難道,你在這其中做了什麼手腳?”

黃瓊語氣之中,壓制不住的怒意。將這位陸尚書嚇的直接跪倒在地,不斷磕頭喊冤道:“王爺,這非下官之過。而是去年調撥糧食的時候,下官還沒有到任。下官到任,是去年上秋的事情了。下官到任之後,也曾就此事多次行文催促戶部。可京城那邊,根本就沒有迴音。”

“問煩了,就說去年各地的窟窿太大了,這些糧食暫時挪用到其他地方了。剩下的三成,暫時先那麼維持,到了今年秋糧上來後,看情況在給補充。賬上先記着,反正他們是賴不了賬的。您也知道,下官這個戶部尚書就是一個擺設,與京城那邊的戶部尚書,也就品級一樣。”

“要說實權,根本就沒有多少。這天下錢糧調撥實權,都掌握在京城手中。京城戶部那邊,下官也實在得罪不起的。尤其是今年隴右、陝西二路,又是這麼一個情況。單靠自己之力,根本就沒有辦法彌補。若是真的問急了,得罪了那些人,那三成空缺搞不好真成了空頭了。”

“這邊那三成糧食,雖說還沒有到,可已經上賬本了。那邊若是真賴着不還。到時下官就渾身是嘴,都說不清楚這三成糧食的去向了。下官這個口頭官人微言輕,說出去又有誰會相信?下官也是被逼得實在沒有辦法,只想着等到今年秋稅上來之後,在想辦法填補上。”

這位陸尚書的話,讓黃瓊皺起的眉頭,一直就沒有放鬆過。凡是經過自己手中的錢糧,在落到實處之前層層剝皮這種官場陋習,原本黃瓊不是沒有想過。但卻沒有想到,戶部那些人膽子大到如此地步。居然這一剝就是三成,還如此明目張膽的,甚至到了你耐我何的地步。

什麼到處是窟窿,挪用到了其他地方去。去年雖說隴右、陝西大旱,可江南、兩淮、山東、河北都是大收。那裡需要從陝西路挖糧食,去填補那個空缺?這三成的糧食,足足十萬石無非就是被戶部那些膽大包天齷蹉官,給找渠道倒賣了。反正這天下的錢糧,都在戶部掌握。

每年秋稅上來的糧食,處置之權也在他們手中。等到這邊的旱情解除了,他們在找藉口或是填補上,或是直接讓朝廷給報銷了。去年隴右、陝西大旱,鬥米漲至三百餘文。甚至連累的與陝西路臨近的,山西路與河南路糧食都大漲。這十萬石糧食,倒手就是幾十萬貫的錢。

反正只要陝西路不出什麼大事,已經調撥到位的糧食,足夠滿足日常需要了。多這十萬石的糧食不多,少這十萬石的糧食也不少。自己藉着這個機會,大發一筆橫財不比什麼都強?他們唯一沒有算到的是,隴右會搞出党項人叛亂這件事罷了。

第三百九十章 殺人滅口第七百三十五章 大明宮第四百章 不能在負第二個瑤姐第二百三十章 沒有遷怒與人的習慣第八百五十四章 爭執第八百一十三章 流言第九十六章 恩是恩、情是情第四百九十六章 給臺階下第六百八十五章 許家的人第六百零七章 糧食的問題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驚第五百二十五章 沒良心的爹第六百二十章 遭遇第四十八章 殺機第二百八十章 潛規則第八百九十章 迫在眉睫第五百一十五章 隱含的危險第九百零九章 真的就那麼重要?第三百二十七章 能推就推、能拖就拖第九十七章 決定第六百五十五章 祭奠第五百四十五章 天象與卦象第六百三十九章 爭吵第一百四十三章 挑撥離間第十一章 帝王心術第八百八十一章 該徹底治治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劉虎的誤會第七百八十四章 不差這兩個月第五百五十章 被女兒嘲笑了第二百六十四章 不速之客第二百七十五章 真正的老成謀國第二百三十五章 你要倒黴了第五百零四章 家事(二)第六百七十九章 洋洋自得第六百七十六章 真相第八十一章 齊家第三百七十六章 用心良苦的皇帝第六百二十七章 與子同袍、豈曰無衣第八百三十六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五十九章 罪臣之後第七十章 原因在哪兒?第七百三十章 賣的好便宜第二百八十六章 郭副使第四百四十六章 難回的年禮第八百一十六章 就是你們的下場第三百三十三章 避重就輕(一)第八百六十二章攤丁入畝第八百零七章 我還是我第六百六十四章 英王在罵誰?第四百七十五章 捫心自問第一百八十二章 要變天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密旨第五百六十五章 党項人的七大恨第六百六十章 老爺子的不滿第四百五十五章 因禍得福第九百零四章 秣陵關(一)第六十三章 誰纔是真正的兔子第六百八十一章 計劃失敗第一百二十九章 流言第六百二十七章 與子同袍、豈曰無衣第七百四十章 何家虛僞的很第三百二十章 暴行第八百七十四章 黃瓊的不滿意第一百零一章 那個人是誰?第七百五十九章 試探第三百五十六章 多努力才行第四百四十七章 早就看出來了第七百三十二章 野慣了第五百七十七章 相信我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的決心第六百七十八章 有弱點纔好第一百一十章 放在火上烤第八百六十五章 關鍵在用人上第七百三十六章 要文鬥第六百七十五章 膚施郡公第七百二十四章 不會插手第六百七十一章 我們自願的第五百九十八章 賭一把第十四章 腦殘的紈絝第六百五十七章 兩個要求第六百七十四章 十有七八是心病第一百零七章 母親的爽約第三章 前因後果第一百一十六章京兆尹第四百一十五章 他怎麼做得出來?第八百八十章 早就認出來了第五百三十章 亂象初始第五百五十七章 等待第九百零四章 秣陵關(一)第一百零四章 這個差事不能接第四百八十五章 什麼都做不了第五百七十二章 人選與權利第一百一十七章 顛倒黑白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苦的還是百姓第二百一十三章 將的是將不是兵第一百一十九章 交易第二百九十三章 做名臣不做忠臣第二百四十章 活的不行死的也行第十五章 心情不好的女人不能惹第五百七十四章 投鼠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