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舉薦

皇帝的話音落下,黃瓊倒也沒有猶豫。直接一躬身道:“父皇,兒臣自入宮襄理政務以來,時日越長越是感覺到如履薄冰,也越感覺當初父皇,治大國猶如烹小鮮的教誨,無比的正確。更感覺到自己,也過於缺乏歷練,更缺乏處理事情的手段。現在批摺子,也都慎重了許多。”

“而兒臣以爲,正像是您訓示的這般,此次山西平亂實則是三分剿、七分撫。而這剿撫究竟該怎麼剿、怎麼撫,卻是一個很大的文章。這個制置使的人選,即要有能力、有經驗,但也更要有手段。既要處置靈活,但也不能無原則、無底線的退讓。”

“可兒臣現在感覺自己,最缺乏的便是經驗。這不是兒臣不想去,而刻意找出的推脫理由,而是兒臣感覺到自己真的還有很多東西要學。兒臣在鄭州的善後,雖說得到父皇認可。可鄭州畢竟只是一府,無論是所轄地界還是丁口,都遠遠不能與山西路相比。”

“兒臣在鄭州府的做法,拿到山西路未必就通用。兒臣經驗還有些太少,性子又有些急躁。此次山西平亂,作爲制置使並非是要統軍在一線親冒矢石。更多的是居中調度軍務、政務齊心協力,以及協調朝中諸有司、山西路所屬諸州府縣,共同出力、統一行動。”

“可兒臣在這方面經驗,幾乎是一片空白。兒臣在鄭州時,與朝廷以及河南路方面事宜向來,都是由簡雍來協調的。父皇,處理政務的經驗,是需要時日來積累的。兒臣在京中可以由父皇來把關,即便是出了一些問題,也可以隨時得到父皇的教誨。”

“但兒臣若是真的去了山西路,就需要完全依靠自己處理這些事宜。可兒臣在這方面,卻恰恰經驗不足。而且兒臣手段過於強硬,此次山西路平亂要剛柔並濟,剿撫並重纔是正路。一味用強,只能釀成更大的禍亂。所以兒臣自認爲,絕非此次去山西最適合人選。”

“方銘此人即做過轉運使,也做過一路首憲。無路是治理地方,還是調理經驗豐富,爲人無論是手段還是手腕都不差。最爲關鍵的是,兒臣以爲此人居中調度能力極強。此次山西路平亂,需要朝廷與山西諸州府縣,以及山西路諸軍齊心協力纔可以。”

“在這一點上,兒臣至少現遠在不及此人。兒臣絕不是有意識的推脫此次差事,而是自認爲眼下的能力,還不足以應對如此複雜的局面。父皇,一味的揠苗助長,只能適得其反。如果父皇一定要兒臣去山西,兒臣自願做蘇銘的副手,協助蘇銘處理山西事宜。”

其實,黃瓊之所以拒絕了去山西的事情,除了這些理由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之外,還有一點他沒有說出來。黃瓊認爲此次山西亂局,看似在山西,實則根子在陝西與隴右二路。沒有遭受旱災,眼下尚還算富裕的山西路,都尚且如此。

那麼此次旱情嚴重的隴右、陝西二路,真正的情況也許會更糟。眼下二路報平安的那些摺子,恐怕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地方官員在粉飾太平。山西路眼下的亂子,其實解決起來並不複雜。但隴右與陝西一旦亂了,那就是天大的事情。更何況,在隴右還有一個不穩定的因素。

至於去年老爺子,從哪些宗室手中打秋風,弄來的那些錢糧,真正能入到二路災民口中的有多少。就從那些宗室,那段時日在溫德殿與京中的做派,黃瓊幾乎可以斷定寥寥無幾。自己又被告、又當審判者,那些人真的能夠完全執行朝廷的政令,根本就不可能。

眼下的山西,遠還沒有到需要自己親自出手的地步。選擇一兩個有能力,有威望的官員去處置足以。自己若是去了山西,被山西事務纏的抽不開身。一旦西北真的陷入大亂,到時候可就無人可去了。這纔是,眼睛盯着是隴右、陝西的黃瓊,不想去山西的真正理由。

對於黃瓊的解釋,皇帝雖然沒有說什麼,但臉色倒是放緩了一些。儘管內心還有些不認可黃瓊的這些理由,但還是不得不承認黃瓊說的極有道理。看着皇帝緩和了一些的臉色,黃瓊咬了咬牙後又道:“父皇,其實山西路眼下的民亂,兒臣倒不是很擔心。”

“兒臣擔心的是,隴右與陝西這二路。若是那裡出亂子,那纔是真正的大亂子。二路雖說降了一場透雨,可旱情遠未到徹底緩解的時候。而且這場雨,下的也有些晚。至少今年的收成恐怕依舊是全無。兒臣以爲,現在朝廷最應該做的,除了追責、處理山西失職官員之外。”

“還應該派一得力官員,全力去隴右、陝西二路,清查二路旱情以及賑災情況,以免到時候出現更大的亂子。父皇,隴右、陝西二路民風彪悍,又有党項、吐蕃、回紇諸蕃雜處,一旦出現亂子,可遠非山西路幾千災民引發的亂子可以相比的。”

對於黃瓊後面的這番話,皇帝雖說點了點頭,但卻是沒有做出任何的表態。只是在沉吟半晌後,還是將話題放在了山西路道:“方銘出任這個山西路制置使不適合,他現在還是待罪之身,由他去統帶山西路文武官員,協同撲滅此次變亂,恐怕壓不住那些官員。”

“那就將傅遠山與方銘的職務調換一下,由傅遠山出任山西制置使,方銘以兵部侍郎的身份,接任山西路安撫使。由京兆諸糧倉、河北路大名府、山東路德州府各調三萬石糧食,入山西路以備用。同時,從四大營各抽調兩千軍馬,進駐潞安、澤州二府。”

聽到在自己,還是反對由方銘出任山西制置使後。黃瓊居然將他提議的方銘與傅遠山,這二人的職務對調,皇帝微微一愣。語氣卻是有些不悅的道:“難道,在你的眼中,這滿朝文武官員,除了方銘之外便無人可用了?你可知道,若是他一旦處置不當這後果嗎?”

“可不單單是朝廷靡費糧餉,你這個保薦人在朝中的威信,也要大受影響。方銘在理財上的確才華橫溢,這一點朕也不否認。可在掌握全局上火候還差了一點。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偏軟,更沒有做過正印官。以山西眼下的情況來說,相對傅遠山來說,朕不以爲他是合適人選。”

皇帝這番胡,幾乎已經等於明確在告訴黃瓊,自己在這件事上的態度。但黃瓊只是猶豫片刻,卻還是堅持道:“兒臣,還是以爲以山西路眼下的整體態勢來看,如果此次民亂其中並沒有其他文章的話,傅遠山與方銘搭檔是最爲合適的。如果需要加強,那就調簡雍爲轉運使。”

說到這裡,黃瓊擡起頭看了看皇帝,聽完自己這個態度之後,有些微妙的臉色,咬了咬牙道:“兒臣知道,方銘的屁股底下並不乾淨。他是能員幹吏,但絕對不是清廉如水之人。但這個時候,山西那邊更需要的就是這種,既要有手腕更要有能力的幹吏。”

“若是隻派一個只會官清如水,但卻面對亂局束手無策之人,只能是誤事。兒臣也正是知道,方銘並非是那種清廉之臣,所以才提出從御史臺選派一干將,出任此次制置副使兼山西路按察使,專門監督此次處置事宜。再加上傅遠山這個強項令,想必方銘也就不敢太過分。”

黃瓊的堅持,讓皇帝也有些無奈。看着一臉平靜的黃瓊,皇帝最終還是點了點頭:“既然你如此的堅持,那朕就答應你。正好通過此事,朕也要看看你識人眼光如何。你草擬一道聖旨,命傅遠山爲山西路權知制置使,總理山西路軍政二務。”

“山西路文武諸官悉由其節制,全權處置此次山西路平亂事宜。四品以下官員,又先罷免後上奏之權利。起復原河南路安撫使方銘,爲署理山西路安撫使。起復原樞密副使何家鏟爲山西路節度使。調鄭州府同知簡雍,爲山西路轉運使兼晉陽知府。”

“調御史臺右副都御使謝若欽,爲制置副使。以山西路學政,轉任山西路按察使。其餘平陽、澤州、汾州四府官員,以及平陽兵馬使、平潞汾兵備道此次處置失責,由吏部、御史臺會同審理、嚴厲追責,所缺人選,所需替換官員,由吏部、兵部抓緊推薦。”

黃瓊的動作很快,皇帝的話音剛落下,他這邊聖旨已經草擬完成。對於黃瓊所草擬的聖旨內容,皇帝卻是看都沒有看,直接吩咐黃瓊用印。但就在黃瓊,從掌璽太監手中接過玉璽準備用印時,卻是背後傳來皇帝的聲音道:“阿九,你這個印一旦落下,可就沒有後悔餘地了。”

“無論此次山西路平亂,你舉薦的人選出了什麼問題,你這個舉薦之人都要承擔責任的。方銘此去成功了倒還好說,若是一旦失敗,你要考慮對你今後,在朝中地帶的威望影響。朕在給你一炷香的機會考慮一下,現在還沒有用璽,這道明旨撤回還來得及。”

皇帝在說這番話的時候,雖說勸說黃瓊在考慮、考慮,但眼睛的餘光卻是一直在盯着黃瓊的動作。而黃瓊在皇帝的話音落下之後,雖說手中的動作,因爲皇帝的這番話微微停頓了一下。但隨後卻還是堅定的將手中玉璽,蓋到了這道名旨上,並交待太監馬上送去中書省落實。

此次黃瓊推薦的這三人,除了傅遠山是現任官員,還在京兆府的任上之外。方銘自從在鄭州被押解回京之後,即沒有交給御史臺、刑部、大理寺三司會審,除了被撤了河南安撫使的職務之外,皇帝也沒有公開下聖旨處罰,眼下還在大理寺的天牢之中坐牢。

至於永王的那位未來岳父,此時已經致仕。只是因爲被皇帝恩准在京修養,再加上女兒的婚事還未辦,所以還留在京城。不過畢竟是已經致仕的官員,再加上又是武官,兵部與樞密院那裡,還有整整一套規矩要走。再加上還在蹲天牢的那位方安撫使,要辦的手續很多。

第一百零一章 那個人是誰?第一百八十六章 另一個開始第三百六十一章 對太子的評價第四百零八章 棋道如人道第六百零七章 糧食的問題第二百二十六章 屍餐素位第五百四十五章 天象與卦象第八百三十四章 第一要務第一百九十八章 把你的餘生交給我第五百三十六章 傅遠山第二十一章 溫德殿外第八百九十三章 再用一遍第七百七十七章 高無庸的擔心第四百二十八章 翁婿初會第八百九十九章 宏武皇帝第二十五章 河間郡王第六百三十二章 一廂情願罷了第五百零九章 意外得手第三百三十九章 雞鳴狗盜之人的用處第七百零六章 極貴之人第八百九十二章 大考第二十七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三百九十八章 喜訊與家事第三十九章 謹慎一些爲好第五百五十九章 慎妃的韌性第四百章 不能在負第二個瑤姐第八百一十五章 頂撞第六百九十八章 太極宮第一百一十一章 找後賬的永王第二百三十四章 傾斜第三百三十八章 永王密信第六百一十三章 沒有退路第三百九十九章 隱憂與安撫第三百九十七章 就是他了第二百九十八章 賣的好廉價第四百一十八章 前因後果第八百零一章 難得有情郎第七百二十九章 如寡人親臨第八百三十一章 他這是真的喜歡你第二百零六章 考驗纔開始第四百四十一章 恐懼感第六百八十二章 我在那邊等着你第七百八十六章 不吃醋的女人沒有第二百七十二章 賞賜與威脅第七十九章 搞不懂的關係第八百零七章 我還是我第八百六十章 三人成虎第六十六章 你就當君心難測吧第三百零三章 朝臣的心思(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桂林郡王府第九十二章 永王的心思第一百八十八章 語氣不對的皇帝第二十八章 臨別與不捨第六十八章 引君入甕第七百三十三章 分化瓦解第七百五十四章 年終獎第三百四十三章 帶刺的花第六百一十八章 永王出手第三百零一章 彈劾第四百三十七章 根本之地第八百七十五章 範家真正災難第八十七章 都在試探第二百四十五章 懷璧其罪第五百五十二章 變相的較量第五百九十八章 賭一把第一百三十章 人君氣量?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些頹廢的老爺子第三百六十二章 沒有落井下石的必要第三百三十一章 這不是威脅第六百三十二章 一廂情願罷了第九百零九章 真的就那麼重要?第二百三十七章 叛逆期的範劍第二百二十三章 你只不過是條狗第三百二十六章 通商之權第一百六十九章 母親的氣場第十九章 命運只能由自己把握第六百五十二章 善後(一)第二百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八百九十一章 靜江鼙鼓動地來第三百七十八章 自問做的合格嗎?第九十章 結盟第二百六十七章 咱們現在就開始努力第四百章 不能在負第二個瑤姐第七百七十八章 被嚇壞的宗室第七百五十一章 這不是作踐人嗎?第七百九十一章 是你自己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遷的感悟第六百七十六章 真相第四百五十四章 見面第五百零八章 林含煙的手段第七百八十二章 後續可能的麻煩第十一章 帝王心術第六百七十五章 膚施郡公第六百六十四章 英王在罵誰?第六百一十三章 沒有退路第三百五十九章 名師才能出高徒第五百六十四章 純屬意外第七百五十九章 試探第七百五十三章 二蘿的轉變第二百二十三章 你只不過是條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