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序幕

看着面前的大炮裡面掏出的鳥窩,這個老軍明顯有些心疼的搖了搖頭。不過道:“燕山府因爲是北邊重地,因爲怕我們這些老軍去投北遼,所以歷來對遣散的老弱軍士都很重視。遣散費都是發給十成的,從來都沒有剋扣過。我們退出來的時候,時任燕山府防禦大使的那位大老爺,又是一位厚道人。”

“念我們在邊軍幾十年從未犯過大錯,在遣散的時候每人又額外給了五十貫錢。邊軍的軍餉一向又高,這幾十年從軍下來,我們每人手中也積攢了不少的錢。加上遣散費和大老爺賞的,我們老哥幾個每人手中也有了幾百貫錢。”

“人老了,又是百戰餘生的人。越老越是思鄉心切,從軍中退下來之後,便攜妻帶子回到這虎牢關,置了百十畝地定居。這裡是內地,怎麼說也比燕山府,那種整日裡與遼軍打仗的苦寒之地要好一些。”

“既然如此,那就有勞幾位老丈了。這些大炮能不能發揮作用,直接關係到虎牢關能否堅持到朝廷大軍趕到。諸位老丈也是久食朝廷俸祿之人,還請幾位老丈在此朝廷危難之機,能夠挺身而出。”

“請幾位老丈委屈一下,先暫時擔任這虎牢關炮兵百戶一職。本王一會撥付二百軍士,由幾位老丈指揮。待虎牢關戰事完結,本王一定將幾位老丈的功績上報皇上與朝廷,給予幾位老丈重重的封賞。”說罷,黃瓊對着幾位老者又是深施一禮。

黃瓊這番謙恭的做派,讓這幾位老軍很是感激零涕。不待黃瓊撥付的那二百軍士到達,便擼胳膊挽袖子清洗起這些大炮來。這幾個老軍,一看所言並不虛。在擦拭大炮的時候,拿着一碗裝滿水,一門炮一門炮小心的淋着,以檢查炮身上有沒有縫隙。

其檢查之仔細,動作之專業,讓黃瓊也佩服不已。估計那位同知,將炮彈與**送過來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黃瓊便將心思放到了叛軍身上。按照趙無妨的說法,東關外已經發現了叛軍的偵騎,說明叛軍的距離已經不遠了。

按照趙無妨的判斷,叛軍最多還有五十里,這個行進速度倒是有些出乎自己的意料。現在的問題是,於都指揮使那邊的主力,還需要多少時日才能趕到?此時應該奉詔出動的河南節度使,兵已經進至何地?想到這裡,黃瓊才發現自己現在居然是兩眼一抹黑。

不僅周邊的敵情,尚且還不清晰。就連自己友軍的動向,也是一無所知。轉過頭,黃瓊對範劍道:“現在各方面的邸報都到了沒有?汴州那邊的河南衛軍,現在到了何地?本王在出兵的時候,父皇已經下旨讓河南地方衛軍配合本王,他們那邊的進展如何?”

“王爺,哪有那麼快?我們從孟津出發,一路抄小路疾馳,沒有進任何的城鎮,根本就無法接到邸報。趕到虎牢關之後,劍在都統衙門翻了翻,並未發現近日的邸報。王爺,很有可能在於都指揮使大軍趕到之前,我們無法知道任何的情況。”

對於黃瓊的問題,範劍回答的乾淨利落,絲毫沒有拖泥帶水。儘管範劍也知道,黃瓊心中惦記的是什麼。可問題是沒有就是沒有,他不可能胡編亂造出來。虎牢關雖說離着京兆府很近,可未必就能在最短的時日之內,得到朝廷最新的通報。

就在黃瓊與範劍談話的時候,一個驍騎營的將士,急匆匆的跑到關城之上稟奏。根據派出的偵騎回報,叛軍主力已經距離虎牢關不足三十里。趙無妨讓其奏報,估計叛軍今天傍晚便會趕到虎牢關外,請英王殿下做好準備。

聽到彙報,黃瓊與範劍對視一眼,幾乎看到了對方眼中的震驚。範劍沉默了一下之後道:“王爺,有些不對勁。景王那邊之前動作拖拖拉拉,現在動作卻如此的迅速。從正式發佈那張文告到今兒才三天,便趕了二百多裡的路,從鄭州感到虎牢關,他的真實心思究竟如何?”

對於範劍的心思,黃瓊搖了搖頭道:“管他怎麼想的,咱們先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只要這一仗打贏了,乾淨利落的消滅了叛軍,我們就什麼都知道了。至於現在,先全力做好應戰準備。想那麼多幹什麼?”

說罷,黃瓊轉過身命令一同上來的那位同知,以及他帶着的二百將士,立即將這六門大將軍炮重新運回東關。已經運到城頭上的**,也一併全部都運過去。自己則帶着範劍以及劉虎一行人,快速的向東關方向趕了過去。

就在黃瓊剛剛趕到東關的時候,城下已經出現了部分叛軍的騎兵。儘管數量不多,也只有五六百人。但這些騎兵卻是認定城內不敢出城應戰一般,在城下很是耀武揚威一番。而讓在東關的趙無妨驚訝的是,這些騎兵使用的戰馬,居然是上好的契丹馬。

要知道,契丹馬在大齊並不是作爲騎兵的主要戰馬使用。大齊的騎兵,還是以党項馬和吐谷渾馬爲主。軍中契丹馬也有一定的數量,但主要是在燕山府邊軍使用。其餘邊軍,使用的數量不多。大齊各個馬場,也只有燕山府周邊的幾個馬場,有部分契丹馬馴養。

而叛軍眼下使用的契丹馬,一看就是戰馬,而絕對不是民間駕轅的駑馬。這些上好契丹馬,從哪裡搞來就很讓趙無妨有些意外。除非是從燕山府馬場搞來的契丹馬,否則唯一的可能就是從北遼走私過來的。可北遼對軍馬的出口,向來管制業是極其嚴格的。

儘管大齊本身並不缺乏戰馬,但北遼對大齊馬匹出口,依舊嚴厲禁止。因爲北遼的騎兵標配是三匹戰馬,而大齊的騎兵儘管不缺馬。但漢人畢竟不像北遼那樣,是遊牧民族出身,不可能像北遼那樣配備三匹戰馬。

這也是大齊對北遼入寇的反擊,始終只能止步外長城一線二百里左右,始終無法深入北遼腹地的主要原因。除了補給困難之外。戰馬配備達不到遼軍騎兵數量,持續作戰能力不如遼軍,也制約了大齊向北進攻。

當然,這也是與大齊國力與北遼國力對比有關係。在加上西面的回鶻、吐蕃,南面的安南多次入寇,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大齊的精力。但騎兵之間的對決,馬匹的數量依然是一個關鍵因素。不缺馬,並不意味着可以像遊牧民族那樣,馬匹超編的配備。

叛軍配備了這麼多的契丹良馬,想要從北遼走私過來,也是需要大量心血和財物的。不僅北遼那邊出關就需要相當的人脈,單就進入大齊之後。經河北路諸關口,在運到鄭州附近,這沿途不算是馬匹的飼料。單就打通各個關節,便需要大量的錢物。

這麼多戰馬、不是駑馬景王,付出的代價可想而知。景王居然爲這些叛軍,花費了如此大的心血,不能不讓人震驚。對於單純只想着戰場上事物的趙無妨來說,對叛軍的戰鬥力也許需要重新考慮了。

面對着城下耀武揚威的叛軍騎兵,趙無妨並未出城應戰,只是叮囑城中諸軍做好防備。城中的騎兵數量並不多,只有趙無妨帶來的五百精騎,以及虎牢關駐軍中配備的三百騎兵。叛軍的主力即將趕到,即便是守城戰,但騎兵的作用依舊很大。

對叛軍有了一個重新認識的趙無妨,還是採取穩靠爲主的戰術,並未因爲城外叛軍耀武揚威而草率出戰。而見到城內沒有任何的動靜,城外的叛軍則氣焰更加的囂張。但雖然年輕,趙無妨卻是顯出少年老成的一面。無論城外叛軍如何的囂張,直接視而不見。

而黃瓊對於趙無妨的任何部署,一句意見都沒有發表。只是端坐在城頭上的一張太師椅上,在左邊劉虎、右邊王大龍的護衛之下,看着趙無妨不斷的調整部署。他說不干涉趙無妨的指揮,果然是說到做到。

就在那位同知,帶着徵集來的百餘名青壯,外加上二百軍士,將那些笨重的大炮從西關移動過來的時候,城外也一陣陣的塵土飛揚,一時人喊馬嘶好不熱鬧。叛軍的主力,也已經陸續的趕到。大隊的步兵,在騎兵與強弩的壓陣之下,在城外陸續展開。

隨着叛軍的主力趕到,黃瓊的眉頭越皺越緊。城外陸續趕到的叛軍主力,足足有幾萬人。這說明應該已經出兵河南地方衛軍,根本就沒有起到任何的牽制作用。河南安撫使、河南節度使駐地的汴州,距離鄭州甚至比鄭州距離京兆還要近。

因爲地處拱衛京畿重地的責任,河南衛軍的配置數量居全國諸路之首。足足有兩萬人馬不說,還有其他諸路之中除了河北路之外,唯一的三千騎兵。雖說黃瓊不知道河南衛軍的情況,是不是也糜爛不堪。可這兩萬衛軍,不可能都是豆腐渣吧。

老爺子的聖旨,這個時候肯定已經下達到了汴州。但在汴州距離鄭州如此近的情況之下,叛軍依然能夠不受任何牽制的傾巢出動,這就說明河南衛軍那裡肯定出了問題。可問題出現在那裡,是河南衛軍也捲入了此次叛亂,還是有其他的問題,這一點黃瓊卻是想不出來了。

他現在唯一知道的,此次平叛河南衛軍是指望不上了。甚至搞不好,驍騎營要面對的叛軍,不單單是眼前的這些。想到這裡,黃瓊才發現自己儘管沒有小看此次叛亂。但是卻在某些方面,依舊有些輕視對手了。當然,他指的那個對手並非是眼前的景王。

趙無妨在關城之上戒備森嚴,叛軍主力抵達之後,倒也沒有含糊。不顧行軍帶來的疲憊,直接發動了試探性的進攻。在城外牀弩和強弓硬弩的掩護之下,對着虎牢關東關發起了波浪狀的攻勢。一時之間,以往關城的平靜,被吶喊聲以及廝殺聲所打破。

當叛軍出現在虎牢關外之時,也就意味着之前還遮遮掩掩的此次叛亂,這次正式拉開了序幕。而到了此時,無論是皇帝還是景王與端王,都已經沒有了任何的退路。除了兩方面之中的一方徹底失敗之外,不會再有第三個結局。

第一百八十八章 語氣不對的皇帝第二百五十一章 範刀的感覺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些頹廢的老爺子第八百九十四章 用非常之人第三十四章 手中有錢、心中不慌第六百八十八章 覆土禮第八百九十六章 你着急什麼?第二百一十章 平易近人?第一百八十九章 拉郎配的永王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去第八百零七章 我還是我第四百八十四章 查清他真實意圖第一章 星辰變第一百二十九章 流言第五百八十一章 破格第二百一十六章 十殺令第一百八十八章 語氣不對的皇帝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帝的試探第一百七十四章磨練即磨難第二百五十五章 兄親弟愛?第四百八十七章 本王分的很清楚第十二章 誰纔是高手?第七百四十三章 觸動很大第四百七十章 不滿的金城公主第五十章前世不忘,後世之師第二百八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一百六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三百六十三章 百害而無一利第一百九十四章 交給你如何?第四百三十五章 德妃教子第九百零九章 真的就那麼重要?第七百四十五章 贊普後裔第八百七十二章 斷了念想第一百六十八章 看透而不說透第三百五十二章 流水席第七百五十章 讓宋王生不如死第四百八十九章 排斥與牴觸第八章 歷史轉了一個彎第四百三十二章 兩隻老狐狸第六百零一章 何家讓步第七百五十三章 二蘿的轉變第二百四十二章 範刀的感受第二百三十六章 你在威脅我?第一百八十三章 少林寺第一百五十二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七百八十五章 與斬草除根有什麼區別第一百九十四章 交給你如何?第六百二十一章 戰事起第一百二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五百一十四章 名聲算個屁第八百一十四章 百思不得其解第三百三十六章 挫折感第二百九十三章 做名臣不做忠臣第三百四十五章 你眼神出賣了你第八百一十七章 永遠都這麼和氣第八百九十章 迫在眉睫第一百三十九章 皇帝的領悟第四百四十七章 早就看出來了第一百五十八章 安置第四百九十七章 歷練(一)第八百三十四章 第一要務第八百六十七章 於明遠的三個差事第十五章 心情不好的女人不能惹第九百一十二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二百六十二章 至今思項羽第三百零六章 這個口子不能開第五百四十七章 慎妃的心思第二百二十四章 罪無可恕第五百七十八章 黃瓊的殺傷力第二章 這是哪兒?第八百五十四章 爭執第三百八十七章 到此爲止罷第四百零三章 這世上再無長公主第七百五十章 年要在裡面過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劉虎之妻第十九章 命運只能由自己把握第一百一十一章 找後賬的永王第五百三十一章 說服朕第八十八章 霓裳羽衣曲第二百七十五章 真正的老成謀國第二百一十四章 我不希望再有下次第六十六章 你就當君心難測吧第二百五十一章 範刀的感覺第八百一十二章 狗急跳牆的永王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的決心第一百七十九章 開國往事第三百七十五章 英王的表兄?第六百零五章 星夜兼程第二百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六百一十三章 沒有退路第八十一章 齊家第七百四十一章 蹤跡第八百七十五章 範家真正災難第五百四十六章 婚禮也是博弈第二百八十三章 何瑤的安全感第六百三十六章 你看蒼天繞過誰第二百八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六百三十一章 爭執第一百六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五百三十七章 絕不是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