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節 紅瓷

即她升爲貴妃日,前朝官臣見她恩寵愈隆,便讓家眷入宮拜訪她。一來她疲於應對,二來聖上不準後宮妃嬪與外朝私下結交。因此對於這些官員交結相約的請求便全推掉了。

近日,言官張聿鈞的妻子呂氏入宮來拜訪她,集歡接見了她。呂氏在瓊華軒和她說了會話,集歡留她吃了點心。呂氏送給她一個定州紅瓷。

晚上,聖上來到她的殿中,看到這個紅瓷,眸光漸漸冷了下來。他道:“這個紅瓷從哪來的?”

集歡道:“張聿鈞的娘子呂氏送的。”

聖上道:“你不知道後宮妃嬪禁止與朝官私相交饋?”

“我知道。”集歡道。

她滿不在乎的態度惹怒了他,他氣道:“你竟知道爲何還要這樣做!你巴不得諫官彈劾你!”

集歡只淡淡地拋了一句:“這個紅瓷我喜歡。”

聖上握着紅瓷的頸部,往地上一擲,瓷瓶便化作滿地的瓷片。他怒不可遏地看向集歡,她直迎上了他的眼睛。

聖上卻轉身訓斥一側緘口的侍女,“你們中有人要是敢攛掇鍾貴妃私收朝臣禮物,直接杖殺!”說罷,便滿身怒火地出了瓊華軒。

雲束看這一室的狼藉,問:“你又何必呢?這樣做對你有什麼好處?反讓你自己受傷!”

集歡立在碎瓷片旁,逆於燈火之下,雲束看到她露出一個苦澀的笑容,接着搖了搖頭,所言之語亦充滿着絕望:“我已經什麼都沒有了。還怕再失去嗎?”

雲束突然難過了起來。

次日,陳恩遠率十名內侍往瓊華軒送十個瓷瓶。天青釉汝瓷、紫藍鐵足官瓷、月白走泥紋鈞瓷、玫瑰紫柴瓷……皆是瑩潤、雅緻的上好瓷瓶。

陳恩遠道:“聖上說鍾娘子喜歡,就讓臣從庫裡取出,今早送過來。”

集歡掃視了一眼,道:“先生替我謝過聖上。雲束,給賞錢。”

陳恩遠勸止,道:“不了,聖上不讓我們收賞錢。”

集歡道:“聖上教出的人自然是清廉的。”說罷,她擺弄了下手中的巾帕,道:“既如此,還請先生把這些東西再送回去吧。”

陳恩遠聽聞,錯愕道:“聖上賞賜於貴妃的,哪有再返還之理?”

集歡低眸淺笑道:“理都是人定的。聖上無緣故送這些東西給我,後宮消息靈通,不過半天便會傳至朝堂上。我雖沒有主動要,那些臺諫官理所當然的認爲我喜好珍玩物件,求着聖上收集瓷瓶賞賜給我,又對我一通彈劾。與他們相抗這些年,我已經不想再和他們周旋了。”

集歡在極寧殿做御侍時與陳恩遠相識。二人身世、經歷相仿,之間的交流比其他宮人更多些。

陳恩遠喜歡她活潑的性子,遂在她在極寧殿時,教她宮中諸項事宜的安排流程,較旁人更關照她。在這宮裡,他們也算得上半個朋友。

陳恩遠默作半晌,輕聲道:“貴妃難得通透。”集歡坐在雕花木椅上,手肘擱在桌邊,道:“恩遠,我說的話請你務必傳給聖上。”

陳恩遠道:“你可以自己到極寧殿和聖上說。”

她一搖頭,道:“我親自去見他,便說不出來了。你轉述後,他便會過來。”

陳恩遠沉思了片刻,道:“好。”

她纏着手中的巾帕,頭也不擡地道:“就說集歡福淺,不堪承其聖恩,聖上賜的禮物太貴重,我……”她吸了口氣,手頓了兩下,繼續纏手中的巾帕,“我不能收。這些東西是身外之物,我要的從不是這些。””

陳恩遠除了領十名內侍將精緻的瓷瓶原封不動的帶回去,又將她的話轉述給聖上。聖上不動聲色地聽着。日落時,他來到瓊華軒。

他站在珠簾外,身後是一派昏黃的日色。他問:“你這又是什麼意思?”

集歡道:“聖上送的禮物太貴重,與國朝崇尚節儉的風氣不符,妾不敢收。聖上是國君,要做人民的典範,行事須順從國祚,不可太在意私情。”

他道:“我喜歡送。”

集歡沉默不語。 珠簾內外皆無聲動,一切似落入闃然的空山中。聖上緩緩開口問道:“你是在賭氣嗎?”

她笑意如波層層推漾,雙眼卻空洞的可怕,道:“聖上說笑了,妾怎敢與聖上賭氣。”

聖上艱澀道:“那你爲何這樣?難道別人不明白,你也不明白?我…… ”他的心口忽然一陣悶痛,讓他不能繼續說下去了。

集歡面對着他,企圖用言語穿過他們之間早已橫生的重重藩籬,道:“我明白什麼?是該明白聖上公私明瞭,默許皇后處死甄司樂?還是該明白聖上爲了後宮與前堂秩序,趕走月恆,讓她在所有人面前擡不起頭來?亦是明白聖上從未將我放在心上,任憑朝官彈劾、咒罵我,卻無所作爲?請聖上點撥,妾該明白些什麼?”

聖上捂着胸口道:“這些都是不得已。集歡你要信我,這一切都是最好的處理辦法。”

她冷笑一聲,搖頭道:“我竟忘了,聖上會做一切對自己最有利的決策。將柔儀公主下降如此,將靖榮長公主送去和親亦如此。現如今,對妾所加之的種種,也是出於這一原則。可是,聖上,你可知道,這對於你來說最有利的形勢,卻使妾墜入痛苦的深淵。”

聖上怵驚,胸口似被外力猛然擊中,他猶記得曾有人也對他說過相似的話。他雖貴爲天子,卻沒有能力拯救自己所愛的人,只能親手將他在乎的人裡的一個又一個推入火海。集歡的聲聲質問讓他塵封已久的記憶重新在腦海中活躍。

聖上內疚道:“集歡,告訴我,你想要什麼?只要是這天下有的,我都會爲你找來。”

集歡道:“我想要皇后之位。”

聖上移開眼睛,道:“你不要與我賭氣。你不想要皇后之位。”

集歡道:“聖上不是說妾要什麼都能給我嗎?妾想要成爲皇后,聖上怎麼不肯了?”

聖上道:“你再提別的要求……除了……這個,其他的我都能答應你。”

集歡堅持道:“我沒有其他要求,我只想要皇后之位。”

聖上囁嚅了半天,道:“我…我做不到。”

集歡不作聲,只靜靜地站在珠簾後。

聖上緩緩向外走,語氣一如既往地平和:“我還有很多奏摺要批。先走了……你……好好休息。”聖上走到門口,回頭一望,卻發現集歡的身影已經不在珠簾後。他轉過頭,終是一個人走出瓊華軒。

嘉和二十年,江北大旱,田中作物久不逢甘霖,悉數枯死。各路監司上報中央,聖上下旨開倉賑災。但朝中機構冗雜,官員就賑災具體措項爭執不休。爲此,賑災糧自上而下運送到各路府花了近一個月。由於地方官員衆多,賑災糧輾轉多手,層層扣取,分到百姓手中僅一碗薄粥。由於江北廂軍因地方軍資吃緊,幾月未拿到例錢,卻瞧見監司諸官佳餚錦衣,心生不滿,便聯合部分饑民發起叛亂。

各監司不敢上報中央,只得私下鎮壓。眼看鎮壓不成,便商議將廂軍月錢分發給他們。廂軍得償所願,反叛的鬥志蕩然無存。饑民見到鼓動者被策反,大失所望, 遂半數饑民齊上路府衙門逼迫地方長官交出震災糧。這一消息傳至汴州,聖上立即下令革除江北監司的職務,另派京官前去代職。京官大濟饑民,這起反亂就此被壓制住了。

此時,朝堂上,翰林學士站出來陳說這次江北叛亂與參知政事的新政相關。前不久,因爲平定暴亂提供策略,蘇寅恪被聖上提拔爲參知政事。他察覺到國朝機構相制過甚的弊端,便向聖上提議要進行新政,改變這一弊勢。雖過半朝臣極力反駁,但聖上還是採納了他的建議,令他擬出新政綱目讓他過目。蘇寅格列出新政條例後,給他觀看。聖上揄揚不止,命他全權主持這場新政。

剛實行兩個月,就引起升朝官不滿。翰林學士作爲反對的一員,藉此次契機,阻止新政的繼續執行。翰林學士提出後,其餘升朝官皆附議不迭。聖上原本想以“日後再議”的藉口搪塞過去,徐瑋、陶玠、韓時平等人卻執意讓他當下作出決議。他滿心窩火,不得已受制於這羣言官。此時,陶玠悠悠闇聲道蘇寅恪階位陟升太過巧合。聖上微微斂了目光,道政策變動恐殃及國本,由他斟量後再作定擇。

他回極寧殿處理奏摺,言官諫臣反對蘇寅格新政的奏疏堆疊成山。他們明顯都是提前備好了,不過藉此契機來知會他一聲。奏章上那些大同小異的陳陳條條讓他無奈且疲乏,難道那幫諫臣就這麼容不得改變?

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於趨時適治而已。他們的奏摺上皆提到蘇寅格的政策太過激猛,不適應當下國朝相對安穩的局勢。可他們並未提出中和的方法,只是在朝堂、表書中想方設法的抨擊支持新政的官員。他發覺到蘇寅恪新政中的可取之處,如裁撤虛置官職,改革兵制,太學定量招收外域諸生。他雖知會有人反對新政,不過藉此擊打一番,讓他們知道他能夠放棄先聖先祖制定好的規制,去摸索出一套符合國朝運作的新法。

他如今卻感到這條路依舊是靉靆無光。

第五節 畫生第十八節 發冠第二節 離閣第十七節 安壽第十二節 有孕第四節 記憶楔子 國滅·繁華歇(貳)第四節 藏鉤第十二節 太后第十一節 煙火第七節 書齋第三十八節 求官第三十三節 離間(2)第三十三節 離間(2)第三十七節 交鋒第五節 丟玉(1)第八節 處罰(2)第八節 上香番外 十年生死兩茫茫(壹)第二十節 輪轉第十二節 有孕第十七節 安壽第十二節 有孕第三節 醉語第二十七節 月恆第二十節 輪轉楔子 國滅·繁華歇(貳)第三十二節 離間(1)第二十節 越史第三十九節 花朝第十節 上元第三節 欲求第二十二節 探病第三節 欲求楔子 國滅·繁華歇(壹)第二章 當時只道是尋常 第一節 夜訪第三十七節 交鋒第七節 書齋番外 十年生死兩茫茫(貳)第十三節 誕子第二十五節 國喪第二十三節 來謁第十五節 靖榮第二十五節 幼悟第十七節 三願第二十六節 太子第二十六節 太子第五節 丟玉(1)第三十七節 交鋒第八節 上香第十一節 聖上第二十節 越史第十七節 三願第二十二節 探病第十二節 太后第二十二節 探病第二十六節 夜雨第四節 藏鉤第二節 帝后第三十六節 借輿第二章 當時只道是尋常 第一節 夜訪第二十六節 太子第二十節 輪轉第三十六節 借輿第十一節 聖上第三十節 貴妃第二十九節 宮變第三十七節 交鋒第三章 山月不知人事改 第一節 回宮第十節 獻舞(2)第十八節 東宮番外 十年生死兩茫茫(貳)第二節 帝后第三十二節 離間(1)第四節 記憶楔子 國滅·繁華歇(貳)第十四節 歸家第三十九節 花朝第十六節 昭君第十八節 發冠第三十節 貴妃第二十六節 夜雨第十六節 昭君楔子 國滅·繁華歇(壹)第四十節 溫成第十九節 毓璃第二十三節 春賞第十二節 有孕第三十六節 借輿第三節 集歡(1)第十二節 太后第十七節 安壽番外 十年生死兩茫茫(壹)第十九節 解釋第十節 上元楔子 國滅·繁華歇(貳)第二十六節 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