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 天災降臨

“倒不是沒起作用,但是那趙明興太過強悍,居然以命搏命,落得個兩敗俱傷,考官判定爲平手!”

“那也就是說,這次所有的手段盡皆被破,未曾起到應有的作用!”蕭颯陰沉着臉道。

管家中年人一聽,噗嗵一聲,跪倒在地,“請公子恕罪,實乃是那趙明興實在太過強悍,而且暗中有人相護,故此,咱們的手段才一再失手,還請公子給我將功折罪的機會,今晚我就去將那趙明興廢了!”

蕭颯一言不發,只是靜靜地望着管家中年人,最後,長嘆一聲,“罷了,時也運也,不怪你們!起來吧!”

“謝公子!”管家中年人語中帶着欣喜與不確定,今番居然就這樣過關了?

“行了,起來吧!還有事交待給你!”蕭颯不耐煩道。

管家中年人磕個響頭,擡頭望向蕭颯。

“你派人給我盯緊了那明宅,有何動靜,隨時來報!”蕭颯吩咐道。

管家中年人應是而去。

“去查探一下,那背後之人究竟是何方勢力?”蕭颯對着空氣道。

是!更加詭異的是,空中居然來了迴應之聲。

蕭颯吩咐完,不再理會,埋頭提筆練起了書法。

且說馬文升值此武舉之時,本來,武舉弓馬試考完,應該綜合策試與弓馬試定出中第之人,隨後將成績呈交給弘治帝讓其定奪名次,但在弓馬試之後,卻迅速離去,教官們也是萬分摸不着頭腦。

但他們知曉,必是朝中出了什麼大事,弘治帝召見,故此,馬文升才顧不得武舉之事,匆匆離去。

但是,他在離去之時,已經吩咐大家儘快將通過武舉的考生層次定出,等候他回來再說其他。

不提考官們彙總考生成績,定取層次,且說馬文升馬不停蹄來到皇城,直奔弘治御書房。

馬文升一進御書房,只見御書房中坐了一家人。

三位閣老,各部尚書及衆大臣們已經到齊。

這真的是出了大事啊!馬文升心中一驚,但多年的官場經驗,早已練就了泰山崩於前而不動聲色的本事,上前一步,衝龍案後的弘治帝行禮道。

“啓稟陛下,微臣來遲,還望恕罪!”

“哦,馬卿家來了!快坐!快坐!”弘治擡頭見馬文升進來,舉手道。

然而,馬文升卻望着他心中更驚,只因此時的弘治帝滿面愁容,緊鎖眉頭,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謝陛下!”馬文升心中有數,這是要朝議啊!緩緩坐下,將探尋的眼神望向各位大臣。

卻只見旁邊的閣老們只是衝他點點頭,繼續緊鎖眉頭,低頭沉思。

看來,還真出了大事了啊!

“馬卿家,武舉之事如何了?”弘治帝望着馬文升詢問道,畢竟,馬文升是被他從武舉弓馬試中叫回來的,而且,這武舉關係着大明今後的將才、帥才,自是得詢問一番。

“啓稟陛下,弓馬試已經結束,只等考官們將策試與弓馬試結合彙總,分出層次,就可請陛下御覽裁定!”馬文升欠欠身子,回稟道。

“是嗎?那今次武舉考生可有那驚才絕豔之輩?”弘治帝一聽,面色稍緩,問道。

一提這,馬文升來勁了,眉飛色舞道,“啓稟陛下,今次還真有那才華橫溢之輩,而且數量衆多!單論那策論兵略就有幾十位出類拔萃的皎皎者。至於弓馬試,此番實戰比鬥,更是涌現出了一大批武技高超之輩,臣在此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大明軍中將才即將輩出啊!”

“是嗎?”弘治陰沉着的臉瞬間有所緩解,浮現出了一絲絲笑容,“如果真如你所說,那是咱們大明之福啊!”

“陛下,咱們還是討論一下如何應對吧!武舉考生之事要想有所成效,只怕得有一段時間才能顯現,如今最迫切之事乃是想辦法穩定邊疆,解決這地震之事!”劉健擡起頭,面帶不悅地看看馬文升,望向弘治帝回稟道。

地震?馬文升心頭一震,這是哪裡發生天災了?

弘治帝一聽,訕訕一笑,“劉卿,武舉事涉大明今後,朕也得了解一下情況啊!”

“陛下,這地震之事事涉重大,還請陛下慎之,慎之!”劉健正色道。

“朕心中有數,心中有數!”弘治望着劉健連連點頭。

“李閣老,這是?”馬文升一推旁邊的李東陽,低聲詢問道。

李東陽未語先嘆一聲,面含悲悽之意道,“馬大人,初四那日,雲南宜良發生了地震,有聲如雷,從西南方起,自子時至亥時,連震二十餘次,衙門、城鋪、寺廟、民房搖倒幾盡,死傷男婦無數(一作壓死以萬計),縣城爲磚城,洪武二十四年築於雉山之麓,週四裡、高一丈四尺,地震傾圮。法明寺亦倒塌,澄江府河陽(今澄江)官民廬舍倒壞,人多壓死。慘啊!慘啊!”

“雲南宜良發生地震?”馬文升心中一驚。

“嗯!”李東陽滿面悲悽之意點頭道。

“那當地官府如何處置?”馬文升詢問道。

“現在當地官府已經組織人手,將百姓遷至安全地點,但地震餘波未盡,不時震之,現如今當地究竟如何,難說啊!而且,此次地震令得糧倉盡毀,將糧食埋於地下,根本無法起出啊!故此,地方官府五百里加急派人向京師報信,就等進行賑災了!”謝遷在旁補充道。

“啊!有如何嚴重?”馬文升驚道。

“只怕比這還嚴重啊!災民如果無法適時安置,只怕暴亂將起啊!”李東陽嘆道。

“那還等什麼!從江南調糧賑災啊!再派軍隊前往威懾彈壓!”馬文升急道。

“馬大人,你有所不知,事情不只這一件啊!”謝遷嘆道。

“什麼?還有?”馬文升凌亂了。

“馬卿,你先聽聽情形!具體方法措施,呆會兒再議!”弘治道。

“是!陛下!”馬文升轉頭向弘治拱手道。

“謝卿,你說說吧!”弘治轉向謝遷道。

謝遷向弘治施禮後,面向衆大臣道,

“除雲南宜良地震外,雲南沾益州米魯據寨起事,此事也得順手爲之,否則米魯乘此擴大規模,只怕雲南局勢會難以收拾啊!”

在座之人心中明白,皆因此事之前已經議過,但卻未曾重視。

米魯乃是沾益州(今雲南宣威)土知州安民之女、普安司(今貴州盤縣)土判官隆暢之妻。米魯因犯事被隆暢驅逐,於是在其父家居住。隆暢因年老傳職位於其子隆禮。而普安司有一位叫阿保的營長,與米魯結有私情,於是在隆禮面前替米魯說情,隆禮一時心軟,迎接米魯回家。隆暢聽說此事之後,一怒之下殺了隆禮,焚燬了阿保的寨城。弘治十二年(1499)九月,阿保與其子阿鮓裹挾着米魯進攻隆暢,隆暢戰敗,躲避走了雲南。

雲南官府呈報此事入朝,朝廷派人責令地方官吏負責此事!此事告一段落。

隨後,貴州總兵官東寧伯焦俊、巡撫貴州都御史錢鉞前往普安司,遊說阿保,希望他們和解。阿保迫於官府介入,同意與隆暢和解。

雲南官府上報說此事和平解決。朝廷也就不將此事放在心上。

未曾想,焦、錢二人回貴州後,米魯居然殺了隆暢,佔據寨城起事反叛。

隆暢之妾適烏另外生了兩個兒子,在隆暢被殺之後,避走安南衛(今貴州睛隆)。阿保欲斬草除根,築寨圍其城。另外,又於普安築三寨,名其所居之寨曰“承天”,自號“無敵天王”,出入乘黃纛。

而正在此時,雲南宜良正好發生了地震,官府根本就顧不上此事,只能將此事,一併地震之事送抵京師,請朝廷定奪。

在座官員聽得此事,心中衡量,本來,米魯此事不過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如果與雲南宜良地震一起發生,那就不是小事了。

要知道,天災之時,如果有人爲禍,那可就是大事了!如果二者結合,只怕雲南就會大動干戈,動盪不已了。

而此時北方朵顏三衛之事尚未解決,如果南方雲南再發生大亂,顧此失彼之下,朝廷兩方做戰,只怕是後繼無力啊!

另外,西北還有戰事,這真的是四面楚歌啊!故此,弘治帝與閣老們商議之後,不得已,將衆朝臣召集起來,希望能夠妥善處理此事。

此事說完,一時間,衆大臣陷入了沉默。

作爲官場老油條來說,此時無論建言什麼,都無法保證萬無一失,如果這一失被自己趕上,只怕會在弘治帝心中掛號,對自己今後的仕途會有妨礙,如果嚴重的話只怕自己也就再無寸進了,故此,你懂得!御書房之中陷入了詭異的沉靜當中。

弘治看看大家,自是心中明白,這些大臣的顧慮,但他總不能說,不追究責任吧!如果那樣,只怕會引起這些老油條們更加小心。

不由得,他將目光投向了三位閣老。

而幾位閣老,紛紛將目光投向了首輔劉健。

“咳!”劉健見無法躲避,只好輕咳一聲,“諸位,此番危急時刻,需要大家齊心協力,畢竟,此事事涉各方!大家誰都無法獨善其身!”

“是啊!大家談談,有何良策,一起想辦法!”謝遷附和道。

李東陽也是點點頭,將目光投向了各部大臣。

大家面面相覷,但眼中卻也閃過了無奈,既然陛下與閣老們都已經發話,他們自是無法推委,但是,這也得看資歷啊,誰先開口,誰後開口,這裡面可有講究。

吏部尚書倪嶽輕咳一聲,將大家的目光吸引過去,開口道,“此事其實不難!”

哦!這下,大家盡皆將目光投向了他,就連弘治也是一臉的探尋。

倪嶽(1444年—1501年)明代大臣。字舜諮,上元(今江蘇南京)人。好學能文,通曉經世之務。出身於官宦之家,其父倪謙曾做過南京禮部尚書,諡號文僖。倪嶽考中天順八年(1464年)進士。任庶吉士,授編修職。成化年間,歷任侍讀學士,到東宮當值講學。天順二十二年(1486年),提升爲禮部右侍郎,仍在御前講席當值侍講。弘治初年,改爲左侍郎。倪嶽好學,文思敏捷,廣泛綜覽經世之務。時任禮部尚書的耿裕爲人方正,秉持大禮,以致禮文制度都要倪嶽決斷。弘治六年(1493年),耿裕調到吏部,由倪嶽代任禮部尚書。後歷任南京吏、兵二部尚書,還京師爲吏部尚書。

他身材魁梧,表情冷峻嚴肅,善於決斷大事。每當滿朝大臣共議某事而衆說紛紜時,他只說短短几句話,就使聽者心悅誠服。而且他對邊事有獨到的見解,但兵部卻未曾採納,甚爲遺憾。而後,邊境之事盡皆應驗了他的分析,故此,弘治甚是信任於他。此時,由他主導說出,大家自是想要聽聽。

“值此天災人禍之時,安撫人心爲第一要務。而安扶人心卻是必須先讓百姓吃飽穿暖,故此賑災之事刻不容緩,必須馬上進行,故此,還請陛下下召,就近調及糧食賑災,爲其安置簡易房屋,令其居有家,食有糧,他們自不會鼓躁!也不會被有心之人鼓動,這點,此前河南江北行省受災發疫,災民被逼分流進入山東行省,而山東行省濟南府官府就做得甚好!先安其身,再安其心,令災民安心渡日,故此,將一場大禍消彌於無形!善哉!”

弘治點頭稱許。

閣老大臣們也是紛紛點頭,此乃持重之言啊!

“還有一條,必須將這些災民分割,而且,還得派軍隊或者衙門差役看管,不得讓有心人接觸他們,這點要切記。畢竟,人心在天災面前是最脆弱的,如果有心人稍加鼓動,只怕會心浮氣躁,再加上有心人散佈謠言,那可就是滔天大禍了!”

“此言甚是!”劉健撫須點頭稱許。

倪嶽聽得劉健所言,並未得意忘形,反而一臉的肅然道,“其實,安撫天災百姓這還在其次,最主要的,還是要將那米魯的起事之事消彌,才能令得雲南安定!”

“哦,看來,倪卿定有良策了!”弘治滿臉笑意地望着倪嶽,心中暗道,唉,關鍵時刻,還是老臣子靠譜啊!

第二十一章 發展瓶頸第一百六十二章 等待發案第五百三十九章 勘查演武場第四百五十四章 劉老訛詐第九百七十一章第十五章 瑣事繁多第四百九十八章 籌謀反擊第三百三十章 臨行安排第九百三十一章第三百零五章 院試放榜第一百五十三章 征服李老第一百七十四章 掃興而歸第二百六十三章 馬明解勢第六百七十六章 出人意料第三百零九章 各方震驚第九百零一章第八百九十章第六百六十六章 調虎離山第五百零七章 查根溯源第七百三十一章 故舊重逢第七百三十四章 欽差遇刺第二百五十八章 府城圍解第二百零七章 知府要糧第七百三十八章 默然稱“王”第三百七十四章 唐寅入夥第九百零八章第四百八十五章 事情暴露第五百四十一章 測試開始第五百五十二章 轉輪殿異變第六百一十一章 束手就擒第九百四十六章第六百五十七章 阻擊賊人第七十八章 坑爹抽獎第八百六十八章第二百二十五章 蛛絲馬跡第三百三十三章 技驚太醫第二百七十一章 府尊攤牌第一百二十五章 田間實習第四百一十九章 環採閣開張第七十七章 錦衣來人第八百五十六章第一百零三章 中信迎戰第九百二十一章第六百二十五章 中信現身第一百五十一章 中信贈藥第四百三十一章 姐妹登場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家空間第七百三十四章 欽差遇刺第三百五十章 學堂遷址第六百一十五章 心急如焚第六百三十章 沁園接頭第八百二十一章 危機乍現第二百六十六章 景澤攪局第七百三十一章 故舊重逢第八百零二章 御前奏對第二百一十三章 災民交結第五百六十二章 家鄉來信第二百七十一章 府尊攤牌第八百五十三章第四百零一章 分說關係第一百七十五章 承諾約定第五百六十九章 臨場驚變第六百七十二章 詭異消失第六百四十九章 公爺接手第二百一十九章 抵達農莊第四百六十章 再露技藝第三百八十章 商議慶功第七百零六章 狹路相逢第五百四十一章 測試開始第五百九十章 集團雛形第五百二十九章 因禍得福第六百五十六章 虛虛實實第五百五十八章 進府爭執第一百四十章 遊大明湖第七百一十三章 城外激戰第八百六十章第一百七十八章 迴歸陵縣第六百章 事畢起程六百九十六章 傳播途徑第五十八章 盜案頻發第二百五十七章 衝鋒陷陣第九百一十四章第四百九十八章 籌謀反擊第五百四十三章 損招頻出第八百零四章 街頭遇襲第三百五十三章 兩個奇葩第三百四十三章 中信脫力第三百零八章 旁敲側擊第七百一十八章 雲南驚變第一百零八章 蕭森敗退第三百九十章 故友重逢第一百四十二章 迴文詩作第五百零七章 查根溯源第三百七十六章 去留問題第八百零六章 死士覆沒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信遭劫第五百八十六章 紛至沓來第三百三十四章 劉老脫險第七百八十章 中信被刺第六十九章 輪盤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