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齊頭並進

湯普森確實沒說錯,國防部再次打回傑克遜的調職申請,讓他繼續留在德城擔任軍事顧問團的負責人。

在12月的第一天,湯普森就回到了烏代布爾。

其實,他也就回德城呆了一天半。

戰局依然不容樂觀。

在古吉邦那邊,樑夏陸戰隊已經南下攻打艾哈邁達巴德,而且另外一股部隊正在從巴倫布爾北上。

關鍵還有,已經有足夠多的情報證明,在古吉邦作戰的不止是第五陸戰師,南下攻打艾哈邁達巴德的那路大軍,只是使用了陸戰隊的通信代號,很可能來自樑夏陸軍的第二十四機步師,至少都有兩個旅,還全是重裝部隊。冒充陸戰隊,或許是爲了欺騙梵軍,讓梵軍相信在古吉邦作戰的只有一個陸戰師。

這類欺騙手段,在戰爭當中並不罕見。

比如突襲代奧格爾,第五陸戰師就冒充了第十七裝甲師,讓梵軍認定樑夏陸軍在該方向上投入了主力部隊。

第二十四機步師已經南下了?

雖然在此之前就有情報表明,第二十四機步師已經得到加強,兵力超過了5萬,但是受運力限制,除了在編戰鬥旅之外,新增的幾個戰鬥旅都沒有獲得主戰裝備,也未必能夠及時獲得主戰裝備。

正是如此,第二十四機步師也才一直留在北面,協助巴軍守衛伊堡等戰略要地。

受此影響,梵羅情報機構至今都沒搞清楚第二十四機步師的具體情況,尤其是幾個戰鬥旅的部署地點。

要說的話,很多情報還是由紐蘭方面提供。

現在,第二十四機步師的戰鬥旅出現在古吉邦,而且參與了前線作戰行動,甚至承擔起主攻任務。難道說,東方集團真的把戰略中心轉向南邊?還是說,只是爲了圍殲烏代布爾的南方集羣?

顯然,不管是哪種情況,都很不樂觀。

隨着東方聯軍在12月2日攻入艾哈邁達巴德,準確說是佔領了北郊的列車站,針對烏代布爾的包圍行動已經完成。即便樑夏軍隊沒有從艾哈邁達巴德北上,南方集羣也別想獲得來自古吉邦的支援。

只是,對南方集羣來說,當前最大的問題,還不是能否獲得來自古吉邦的物資。

因爲連續強攻都沒能突破樑夏軍隊的防線,反到遭受了慘重損失,所以在代奧格爾駐足不前的南方集羣離崩潰也就只有一步之遙。事實上,南方集羣的各支主力部隊,都已喪失戰鬥力。

絕大部分部隊處於癱瘓狀態。

按前線反饋回來的消息,很多部隊的非戰鬥減員已經超過了三成。

當然,這是一個比較好聽的說法。

所謂的“非戰鬥減員”其實就是臨陣脫逃。

因爲逃兵實在太多,很多的營連級部隊甚至是集體脫逃,所以後方派去的軍事警察,也只能假裝沒有看見。

隨便處理逃兵,搞不好的話就會引起譁變。

摧毀南方集羣士氣的不止是屢屢遭受失敗,還有來自後方的不利消息,尤其是古吉邦淪陷的消息。

不要忘了,南方集羣有接近一半的官兵來自古吉邦。

其實,留在烏代布爾的梵軍也受到了影響。

就在湯普森回到烏代布爾的當天,向查吉特負責的衛戍警衛部隊,其實是查吉特帶來的親衛部隊,剛剛鎮壓了一起針對司令官本人的叛亂,擊斃上百名叛軍,抓捕了上千名參與叛亂的官兵。

在查吉特向德城說明了情況,並且獲得迪迦拉的授權後,這些參與了叛亂的官兵全部被就地處決。

隨後,查吉特下令,讓所有部隊統一管理武器裝備,包括士兵使用的槍械。

此外,各級軍官都得按時向直屬上級報告當日行程,以及所在部隊的情況,爲手下官兵負責。

一時之間,那些跟叛亂有關聯的作戰部隊,彷彿成爲了頭號大敵。

毫無疑問,查吉特根本不相信那些來自南部地區的官兵。

可問題是,那真的是一場針對查吉特的叛亂嗎?

按照湯普森瞭解的情況,所謂的叛亂,起因是幾名來自南部地區的軍官去找查吉特,提出讓烏代布爾的醫院收治從前方送回來的傷員,主要是戰地醫院已經人滿爲患,很多傷員根本沒辦法得到及時救治。只可惜,查吉特卻以醫療資源緊張爲由,拒絕了這個請求,還要求這些南部地區的軍官管好自己的部下。結果是,軍事警察進行突擊檢查的時候,在這幾名軍官所在的部隊發現了一些來自前方作戰部隊的受傷官兵,並且認定是逃兵,在前去抓人的時候引發了衝突。

這些從前線返回的受傷官兵,其實都是按照上級的指示,回來整頓預備隊,好儘快北上增援南方集羣。

派受傷的軍官回來,也只是爲了順帶處理創傷。

要說的話,南方集羣的前線軍官,幾乎個個都有傷。

其實,此事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查吉特在南方集羣這邊很不受歡迎,兩大派系之間的矛盾可以說是根深蒂固。

別說攻佔代奧格爾,能夠守住烏代布爾就很不錯了。

關鍵還有,在發生這些事情之後,查吉特未必會讓南方集羣從前線撤回來,而且南方集羣的官兵也未必會聽從他的調遣。最好的結果,其實是讓南方集羣留在代奧格爾與烏代布爾之間,讓10多萬來自南部地區的官兵充當烏代布爾的肉盾。最壞的結果,則是南方集羣在陣前倒戈。

在湯普森看來,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其實是南方集羣在進退無望的情況下向樑夏軍隊投降。

顯然,查吉特的魯莽舉動已經將南方集羣逼入絕境。

不出所料,也就是這幾天的事了。

當然,就算南方集羣沒有在陣前投降,也堅持不了多久。

第五陸戰師的兩個旅已經從巴倫布爾北上,最快能在12月3日到達巴利南邊,從西邊攻擊南方集羣。因爲沒有往東的公路,而且東邊的皮爾瓦拉還在幾十千米之外,所以南方集羣連突圍的機會都沒有。

正是如此,在湯普森到達的當天,查吉特就讓幾名心腹手下去了科塔。

顯然,他在爲自己準備退路。

要是無法守住烏代布爾,至少還能夠退到科塔,在那邊組織防禦。

至於另外一邊,也就是齋普爾那邊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

在12月1日夜間,第十七裝甲師的主力部隊打下了珀洛迪。僅僅在一天之後,先頭部隊就出現在了焦特布爾郊外。雖然是一支連級偵查部隊,總共也就幾十名官兵,但是這也意味着,第十七裝甲師很快就會向焦特布爾進軍。關鍵是,第十七裝甲師的主力部隊全都在珀洛迪。就算除掉遭受了損失的兩個旅,第十七裝甲師還有3個戰鬥旅可用,而且幾個支援旅也有很強的戰鬥力。

要是動真格的,第十七裝甲師能動用2萬大軍攻打焦特布爾。

顯然,就算出動中央軍主力部隊,也未必能夠守住焦特布爾。

正是如此,迪迦拉已經批准前線指揮官遞交的作戰計劃,防區向後方延伸,以擴大防禦縱深。

此外,就是以此爲依據調整防禦戰術。

主要來講,就是破壞從焦特布爾直達齋普爾的鐵路,加強北面公路的防禦部署,確保東方聯軍無法在佔領焦特布爾之後,立即就向齋普爾進發,爲守衛齋普爾的梵軍爭取到足以完成戰前準備的時間。

關鍵就是,齋普爾的防禦部署有問題。

前面早已提到,齋普爾一直都是德城的大後方,承擔爲德城提供戰略援助,尤其是部署預備隊的重任。

正是如此,齋普爾這邊的梵軍大多部署在北面。

此外,齋普爾的防禦部署也是主要應付來自北面的威脅,比如幾乎所有的防線都是朝向北邊。

梵軍從來沒想到過,齋普爾會受到來自其他方向的威脅。

如果是在平時,調整部署也不算什麼難事。

可問題是,在戰時調整部署,而且沒有制空權,就沒那麼容易了。

關鍵還有,東方聯軍的戰線已經推進到了焦特布爾附近,而且焦特布爾到齋普爾的直線距離也就只有250千米。雖然受到部署在焦特布爾的遠程防空導彈的威脅,樑夏帝國的聯合指揮機一直都在博格倫附近活動,但是距離如此近,對戰術偵察機來說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挑戰性可言。

其實,幾乎每天都會有幾架戰術偵查機飛往齋普爾。

就湯普森所知,爲了掌握梵軍的防禦部署,樑夏帝國出動了綽號“暗夜鳳凰”的戰略偵察機。

面對這種飛行速度超過3.5馬赫,飛行高度在35000米以上的戰略偵察機,任何防空系統都無能爲力。只不過,“暗夜鳳凰”的可靠性不很高,數量也不多,一般都不會用來執行戰術偵察任務。也就只有在戰術偵察機來不了,而且有確切情報支持,樑夏空軍纔會派“暗夜鳳凰”來齋普爾。

此外,東方聯軍一直在重點轟炸焦特布爾,主要針對的部署在此的遠程防空導彈。

沒錯,就是紐蘭共和國的“愛國者”PAC-2型防空導彈。

在大戰爆發前,準確說是波沙灣戰爭爆發之後,爲了鞏固與梵羅國的關係,紐蘭空軍按照總統下達的命令,用戰略運輸機把3套“愛國者”系統運往梵羅國,並且將其中的2套移交給梵羅空軍。

紐蘭空軍自己使用的那一套,之前部署在南邊的特里凡。

在特里凡遭到重點打擊之後,紐蘭空軍準備把這套防空系統,準確說是剩餘的部分送往西北地區。

可惜的是,在運送到焦特布爾的時候,就沒辦法北上了。

此後,這套防空系統就一直部署在焦特布爾的市區裡面,而且是分散隱蔽,以免被東方聯軍摧毀。

因爲只剩下了6套發射裝置,備用導彈也就只有幾十枚,加上不具備戰場機動能力,所以這套“愛國者”防空系統到底有多大的威脅,恐怕很難說,至少紐蘭軍事顧問一直沒有提出使用的建議。

也就是這套防空系統的存在,讓樑夏空軍投鼠忌器,不敢讓聯合指揮機這類笨拙的大型飛機靠前部署。

對“指-10A”來說,250千米確實遠了點。

就算最大探測距離接近300千米,也會因爲距離太遠導致成像分辨率降低,無法辨別目標的性質。

這種局面不會維持太久。

樑夏空軍已經加大投入,而且出動了不少的電子攻擊機與防空壓制戰鬥機,找到與摧毀那套“愛國者”系統只是時間的問題。關鍵是,要不了幾天,樑夏空軍就能夠確定那套系統沒有威脅。

到時,就會讓靠後部署的“指-10A”前出。

其實,只需要讓聯合指揮機部署到焦特布爾的北面,就能監視整個齋普爾,指揮攻擊機襲擊齋普爾附近的梵軍。

在空中打擊下調整防禦部署?

別說梵軍,就算是紐蘭陸軍,那也是凶多吉少。

之前的戰鬥早已經證明,在丟掉了制空權之後,保存地面部隊的唯一辦法,就是儘可能的藏起來,降低暴露的概率。

在理論上,暴露就會被摧毀。

即便需要調動,也要儘量安排在夜間進行,而且最好是在天氣惡劣的夜晚。

最好是沙塵暴,不然暴風雨也行,實在不行都要選擇在下大霧的時候,因爲惡劣天氣會大幅度降低激光制導炸彈這類精確制導彈藥的打擊精度,甚至無法正常的使用,從而降低樑夏空軍的作戰效率。

可惜的是,這樣的惡劣天氣,在齋普爾這邊是少之又少。

至於人爲干擾,比如利用燃燒廢舊輪胎所產生的濃煙來遮蔽戰場,進行小範圍戰術調動可行,大範圍戰場調動就沒多大的意義了。

正是如此,才必須死守焦特布爾。

可問題是,破壞從焦特布爾到齋普爾的鐵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爲這條鐵路幾乎全程都在沙漠裡,沿線就沒有多少橋樑隧道。如果只是拆掉鐵軌與炸燬陸基,對遲滯東方聯軍的幫助並不大。

對於沿北面的公路層層設防,更只是說說而已。

哪怕有足夠的兵力,這種分兵防守的戰術,也只是在做無謂犧牲。

以梵軍在此之前的表現,如果沿着公路線分散部署,恐怕在東方聯軍殺到之前就會潰不成軍。

那怕有少數部隊堅持了下來,也很有可能會在陣前投降。

落到實處,仍然得死守焦特布爾。

不管需要付出多大代價,都得在此與東方聯軍決一死戰。

正是如此,迪迦拉在12月3日下達的第二道命令,就是讓梵軍死守焦特布爾,絕不準後退半步。

第600章 斯班王國參戰第34章 蜂擁而入第224章 接踵而至第102章 計劃周密第365章 宣告結束第474章 交付第3章 酒壯慫人膽第191章 提前開始第488章 關鍵所在第483章 欺騙第114章 突發事件第190章 各個擊破第279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377章 小小的要求第513章 環環相扣第478章 戰略協同第68章 兵分兩路第78章 護航作戰第135章 超級航母第404章 提前商量第163章 局勢明朗第9章 導彈投手第158章 去向成謎第61章 勁敵出現第521章 有勇有謀第126章 以身作餌第210章 中流砥柱第104章 攻防轉變第54章 連鎖反應第220章 左右夾擊第217章 半夜來電第609章 新式高射炮第275章 齊頭並進第46章 戰略要地第23章 滅頂之災第133章 不敢鬆懈第479章 策劃第179章 空天戰力第432章 新三件第592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218章 豁出去第206章 現代女性第532章 朝着目的前進第237章 遲到六天的情報第91章 敵機來襲第549章 登門求助第260章 軍事顧問第590章 最後的遠征第65章 無可奈何的選擇第529章 新的想法第422章 時間緊迫第171章 引領潮流第383章 玉石俱焚第51章 變與不變第324章 苦肉計第229章 運乎命乎第262章 皇室的別宮第455章 遠征艦隊挨炸第447章 開始第614章 最後一次遠征行動第471章 寸有所長第109章 豁然開朗第238章 涼拌第307章 攜手合作第237章 遲到六天的情報第4章 一發入魂第133章 不敢鬆懈第139章 牛犢之勇第405章 最大的戰利品第334章 全面鋪開第462章 凱旋而歸第53章 自作自受第28章 風雲突變第1章 平民軍官第559章 另有安排第445章 遲到者第113章 內部矛盾第66章 預想落空第113章 發現平頂船第9章 導彈投手第30章 帝都風暴第61章 似曾相似第351章 出謀劃策第107章 關門打狗第66章 預想落空第182章 噩耗連連第76章 臨時變更第229章 運乎命乎第56章 幻想破滅第82章 不謀而同第496章 放手去幹第86章 關鍵課題第171章 引領潮流第423章 夜間偷襲第278章 外強中乾第186章 可恥行爲第365章 宣告結束第48章 大戰爆發第30章 系統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