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全力以赴

投入了充足的兵力,加上巧妙的戰術安排,這樣的攻擊行動,想要失敗都不大可能。

只要壓制住防空戰鬥機,由20架B-52G投射的數百枚重型反艦導彈,肯定能消滅第六十一特混艦隊。

不過,斯塔克並沒掉以輕心。

在派出護航戰鬥機之後,3艘航母又各自出動了2架EA-6B電子攻擊機。

安排艦載預警機指揮護航作戰的難度極大,主要是預警機的航程不夠,飛行速度也跟不上戰鬥機編隊,而冒險前出又有被敵機擊落的風險,不過派遣幾架電子攻擊機爲護航戰鬥機提供支援,就沒那麼麻煩了。事實上,第51特混艦隊也就只有這6架EA-6B狀態良好,能升空執行作戰任務。

顯然,斯塔克從一開始就把希望寄託在轟炸機身上,沒想過要依靠艦載航空兵消滅第六十一特混艦隊。

其實,這也反映出,紐蘭海軍的戰前準備確實不夠充分。

第51特混艦隊的3艘超級航母都只搭載了6架EA-6B。

雖然這個數量比平時增加了50%,但是相對於高強度的作戰行動,6架電子攻擊機肯定不堪重負。

要說的話,樑夏海軍也有類似的問題。

和平時期,樑夏海軍的一支艦載航空兵聯隊裡,通常有1個小隊的電子攻擊機,一般是4架,少數爲6架。只是樑夏海軍總共有15支艦載航空兵聯隊,裝備的電子攻擊機卻達到了120架。

也就是說,在標準情況之下,每支艦載航空兵聯隊有8架電子攻擊機。

平時減少部署數量,其實是因爲電子攻擊機的維護保養比較麻煩,而且在日常戰備巡邏當中,出動電子攻擊機的機會比較少。少搭載幾架,不但能夠減輕航空部門的作業負擔,還能節約一大筆開支。

至於多出來的,編在非部署狀態的航空兵聯隊裡面。

因爲隨時都有幾支艦載航空兵聯隊處於非部署狀態,所以說留下幾十架電子攻擊機,也就是部署在海軍航空站裡面,也不是什麼大事,不存在因爲利用率不高遭到論議兩院責難的問題。

其實,也就是因爲戰備部署時間相對較短,所以跟同型號的艦載攻擊機比起來,電子攻擊機的服役壽命長得多。比如樑夏海軍的“攻-5CZ”已經服役了差不多30年,而同時代的“攻-5C”早已退役,即便是晚了近10年才加入戰鬥序列的“攻-5F”都已經陸續退役,而“攻-5CZ”至少還要服役15年。

當然,在進入戰鬥狀態之後,肯定得恢復戰時編制。

在波沙灣戰爭爆發之後,樑夏海軍就立即做了調整,讓執行作戰任務的艦載航空兵聯隊的電子攻擊機分隊達到滿編狀態。

實戰證明,8架依然是遠遠不夠!

相對於頻繁的作戰行動,特別是在戰爭的初期,在需要強行突破敵人防空網的時候,每次作戰行動都需要電子攻擊機的掩護,而且作戰強度非常大,使得電子攻擊機部隊幾乎是在疲於奔命。

關鍵還有,海軍的電子攻擊機擁有更加全面的作戰能力。

相對於空軍的“攻-8FZ”,海軍的“攻-6CZ”不但能夠使用電子干擾吊艙壓制敵人的防空雷達,還能夠使用反輻射導彈直接攻擊敵人的防空雷達,具有相當完備的獨立作戰能力,能獨自完成防空壓制任務。

在通常情況下,“攻-6CZ”都是以雙機編隊出動,分別負責電子干擾與防空壓制。

如果由空軍的作戰飛機來執行類似的干擾壓制任務,不但需要出動2架“攻-8FZ”,還要出動數架攜帶反輻射導彈,專門執行防空壓制任務的戰鬥機或者攻擊機,作戰效率明顯不如海軍的“攻-6CZ”。

正是如此,在波沙灣戰爭中,海軍的電子攻擊機非常受歡迎。

除了得掩護艦載攻擊機,在很多時候還被召喚去掩護空軍的作戰飛機,甚至伴隨轟炸機作戰。

任何時候,都會有幾架“攻-6CZ”在戰場上空徘徊,而“攻-6CZ”也由此成爲出動頻率最高的艦載機。

按照波沙灣戰爭的經驗,一支艦載航空兵聯隊,至少都需要12架電子攻擊機。

可惜的是,在短期之內,不但沒有那麼多的電子攻擊機可用,在航母上也沒有更多的空間來支持額外的電子攻擊機。

不是沒法停放,而是沒法提供必要的維護保障。

前面已經提到,電子攻擊機對維護保障有比較高的要求,特別是那些複雜的電子設備需要頻繁的進行檢修。

因爲電子設備容易受到環境影響,所以維護工作必須在機庫裡面進行。

別說大型航母,即便是超級航母,也只是在機庫前後各設有一座維修車間,能夠對精密設備進行維護檢修。

顯然,需要進車間維護的不止電子攻擊機。

在大部分時候,維修車間都是用來對雷達、發動機、數據鏈等設備進行維修與保養。

不說別的,只是給幾十架艦載機的發動機進行維護,就需要大量時間,準確說是佔用大量的車間時間。

那麼,可以用來維護電子攻擊機的時間就不會太多。

正是如此,1艘航母搭載8架電子攻擊機,就已經是極限了。

其實,樑夏海軍早就認識到了電子攻擊機不足所產生的問題。

只是,要解決這個問題,還真的不太容易。

關鍵,其實是技術。

按照樑夏海軍做的規劃,或者說是想出的辦法,其實是通過技術手段,讓電子攻擊機不再那麼的特殊。

道理也很簡單,所有的電子攻擊機都是以攻擊機爲平臺,只是通過裝備與掛載專門的電子戰設備,並且安排電子戰軍官操作,獲得了強大的電子戰性能,而在本質上依然是一種攻擊機。

電子攻擊機如此的複雜,關鍵是技術不夠先進。

如果技術足夠先進,那就不需要專門的電子戰設備,也不用,或者說減少電子戰軍官的人數。

其實,相關的先進技術,已經得到了應用。

比如樑夏空軍爲“戰-20”研製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在測試的時候就展現出了強大的電子戰能力,除了能以被動工作的方式模仿電子偵查設備之外,還能夠通過相位控制,對敵方的雷達進行壓制式干擾。

此外,自動化技術,特別是智能化技術的出現,以及在軍事領域獲得廣泛應用,讓操作電子設備變得不再那麼複雜,也就能夠用1名電子戰軍官來完成過去需要2名,甚至3名電子戰軍官才能夠完成的操作。

正是如此,樑夏海軍的下一代電子攻擊機,跟艦載攻擊機已經沒有明顯的區別。

簡單的說,通過更換少數必要的機載設備,使用相關的火控軟件,並且掛載與使用專門的電子戰吊艙,“攻-12”的雙座型就能夠執行電子攻擊任務。如果有需要,還可以在內部彈艙攜帶反輻射導彈。

這樣一來,一支攻擊機大隊當中,至少有一半,也就是12架攻擊機能用來執行電子戰任務。因爲減少了載機種類,所以還能夠擴大攻擊機的編制規模,比如多搭載一個大隊,也就增加了12架電子攻擊機。

可惜的是,在參戰之前,紐蘭海軍對電子攻擊機的價值並無清楚認識。

就算知道電子攻擊機很重要,紐蘭海軍也沒認識到,平常編制的4到6架,根本就不堪使用。

結果就是,在攻打中轉島的戰鬥當中,兩支特混艦隊的EA-6B的出動強度,全都達到設計最大標準的兩倍以上。

部分時候,1架EA-6B要在一天之內出動5個架次,相當於設計標準的2.5倍。

按照統計,第51特混艦隊的EA-6B,每架日均飛行時間超過10個小時,而第52特混艦隊的更是達到12個小時。

如此高的出動強度,必然導致電子攻擊機的完備率急劇降低。

在此之前,第51特混艦隊就損失了3架EA-6B,而且全都是因爲高強度出動所導致的飛行事故。即便是剩下的15架,也只有6架處於能出動的良好狀態,另外9架因爲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沒辦法出動。

其實,就算是能夠出動的這6架,也有一些小問題。

6架電子攻擊機也只夠執行一次攻擊任務。

正是如此,在首輪攻擊當中,斯塔克纔沒有動用這些電子攻擊機。

按照安排,這6架電子攻擊機都在戰鬥機之後升空。

顯然,這跟通常採用的出動順序不大一樣。

以往,如果需要安排電子攻擊機執行攻擊任務,或者說是爲攻擊機羣護航,得首先讓電子攻擊機起飛。

道理也很簡單,電子攻擊機飛得最慢。

在掛上了4具電子干擾吊艙,以及1具大型副油箱之後,EA-6B的巡航飛行速度不到每小時800千米,而F-14B的巡航飛行速度超過每小時1000千米,即便是A-6D,也在每小時800千米以上。

爲此,就需要讓電子攻擊機首先起飛,然後在飛行途中,通常都是在進入戰區之前,跟攻擊機羣匯合。

要說的話,這也是海軍艦載電子攻擊機的主要缺陷。

在樑夏海軍也一樣。

因爲電子攻擊機的飛行速度太慢,所以每次攻擊行動需要精心策劃與安排,而且沒法保證每次都能夠執行到位。在波沙灣戰爭中,樑夏海軍艦載航空兵有大約17%的攻擊任務沒有能夠執行,其中超過60%是因爲電子攻擊機沒部署到位,或者攻擊機羣沒有與電子攻擊機匯合所導致。

顯然,如果電子攻擊機飛得足夠的快,能夠全程與攻擊機羣一同行動,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

換個角度來看,這也是樑夏空軍堅持用重型戰鬥機爲平臺研製電子攻擊機,而且儘可能的讓電子設備內置,甚至取消外掛武器能力的關鍵原因。也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電子攻擊機有足夠快的飛行速度。

樑夏空軍的“攻-8FZ”的巡航飛行速度超過每小時1000千米,甚至能夠超音速飛行!

正是如此,“攻-8FZ”是唯一能配合戰鬥機執行進攻任務的電子攻擊機。

當然,在這次行動當中,紐蘭海軍的電子攻擊機不需要飛得太快,因爲其掩護的對象是速度更慢的轟炸機。準確說,其實是護航戰鬥機也不用飛得太快,在轟炸機到達之前發起突擊就行了。

不管怎樣,6架EA-6B至少能夠幫助F-14B機羣奪得制空權。

其實,斯塔克非常清楚,他已經盡到了最大的努力,能不能消滅第六十一特混艦隊,還得看運氣。

如果史密斯少校的推測沒錯,那麼在第六十一特混艦隊上空,或許有40架戰鬥機!

此外,還有數架艦載預警機,以及在防禦作戰當中也能發揮作用的電子攻擊機。

果真如此,第六十一特混艦隊或許能頂住這輪攻擊。

只是,這也意味着,第六十一特混艦隊必須把大部分戰鬥機用於艦隊防空,而不是派去掩護髮起反擊的轟炸機。

換句話說,如果樑夏海軍已經推測出第51特混艦隊的大致方位,而且打算髮起反擊消滅第51特混艦隊,除了得藉助空軍的轟炸機,還必須由第六十一特混艦隊安排戰鬥機爲轟炸機護航。

正是如此,斯塔克現在所擔心的,其實是艦隊防空。

在電子攻擊機升空之後,3艘“尼茲”級航母的航空勤務人員並沒停下來,而是立即讓一直留在飛行甲板上面,在此之前已經掛上了空空導彈的F/A-18戰鬥機升空,以加強艦隊防空。

接着,就是各自出動1架E-2C。

加上在之前升空的3架,第51特混艦隊上空總共有6架艦載預警機!

安排這麼多預警機,其實是爲了給防空巡洋艦減負,讓防空巡洋艦能專心執行艦隊防空任務。

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在不動用防空巡洋艦的情況下,預警機能夠指揮外圍的防空戰鬥機攔截來襲敵機。

關鍵就是,E-2C只有2名指揮員,最多能夠同時指揮4架戰鬥機作戰。

如果要在同一個方向上指揮更多的戰鬥機,要麼讓防空戰艦提供協助,要麼多派幾架預警機。

安排6架E-2C,在理論上能夠同時指揮24架戰鬥機。

因爲預警機分成了內外兩批,所以能夠指揮24架戰鬥機分批次攔截來襲敵機,從而增強防空作戰的彈性。

不過,這也決定了,此戰之後的10多個小時之內,沒有預警機可用!

最後,纔是讓剩下的F-14B升空。

不過,順利出動的戰鬥機只有12架。

有3架F-14B在準備階段檢測出故障,沒有能夠按計劃升空。

最後一架F-14B離開“尼茲”號的飛行甲板的時候,已經快到上午7點了。

雖然預警機沒有發現來襲的敵機,但是第52特混艦隊也沒有派來戰鬥機,甚至沒有對斯塔克的命令做出回覆。

對此,斯塔克也很無可奈何。

第467章 取捨第176章 尷尬處境第425章 三種可能第355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568章 圍困戰第128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360章 遭到重創第405章 最大的戰利品第79章 黃蜂的毒刺第237章 各取所需第197章 論功行賞第128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233章 羣龍無首第163章 局勢明朗第172章 積極主動第304章 傾巢而出第191章 提前開始第413章 三人成虎第544章 反覆商量第152章 有驚無險第585章 立足點第32章 停戰協議第79章 佯攻行動第354章 三大要素第186章 可恥行爲第565章 去向不明第398章 全是佯攻第168章 鯨吞蠶食第153章 有限目標第580章 又猜中了第322章 嚴陣以待第8章 試探虛實第617章 全速突擊第145章 捨本逐末第42章 戛然而止第305章 陸軍的主戰場第273章 糧食問題第295章 未來的總司令第194章 回帝都第126章 敵人反擊第533章 變通之法第25章 開眼界第199章 戰略方案第104章 長途奔襲第408章 敷衍了事第221章 好景不長第186章 神助攻第94章 鐵血首輔第490章 憂心忡忡第376章 感悟第233章 各取所需第425章 三種可能第113章 發現平頂船第285章 必須過的坎第70章 生死一線第358章 趕盡殺絕第2章 海陸雙強第401章 血火戰場第253章 攻堅利器第32章 犯規搶跑第28章 風雲突變第125章 兩頭兼顧第206章 誤打誤撞第352章 超級說客第57章 進退失據第506章 強攻第234章 最後的艦隊第254章 授銜與表彰第483章 欺騙第5章 帝國首輔第4章 太空貓眼第452章 絕境反擊第203章 身殘志堅第382章 貴而無當第396章 狹夷兒皇帝第138章 官兵狀態第145章 捨本逐末第167章 軍人的價值第65章 無可奈何的選擇第566章 放下心來第251章 橫衝直撞第489章 戰術欺騙第445章 遲到者第106章 如有神助第366章 誰輸誰贏第78章 前仆後繼第216章 信心十足第154章 大獲全勝第3章 酒壯慫人膽第122章 運氣第218章 豁出去第10章 鬼使神差第530章 求穩第261章 痛下血本第344章 立功心切第80章 失之東隅第52章 禍根第161章 滄海一粟第111章 開幕第340章 片刻的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