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自找沒趣

林世平來到的時候,周涌濤剛結束一天的工作,正要去休息。

已經凌晨2點,只是對於周涌濤,這不算太晚,特別是大戰爆發之後,他就沒有一天在凌晨之前結束工作。

羅佑賓沒有給林世平好臉色,畢竟這也太晚了。

離天亮還不到5個小時,不管多麼重要的事情,不能等到天亮後再來彙報?

過去一個多月,周涌濤每天就只有4到5個小時的休息時間。

如果遇到重大事件,還要熬通宵。

比如在阿斯特拉罕失守之後,接連召開了幾場軍事會議,周涌濤熬了兩個通宵才把相關工作部署下去。又比如,在第五十一特混艦隊遇襲之後,也是連續熬了幾天幾夜來安排善後工作。

別說七十多歲老頭,就算年輕人,這麼熬下去也受不了。

這段時間下來,大部分軍政要員都掌握了周涌濤的作息規律,都會自覺避開首輔的休息時間。

林世平在這個時候趕來,肯定有很重要的事情。

這意味着,又要熬夜了。

其實,周涌濤反到沒有抱怨。在見到林世平後,他還吩咐羅佑賓,去準備一些宵夜用的點心。

在熬夜成習慣之後,周涌濤有了吃宵夜的習慣。

不過,主要是用來待客,畢竟在大半夜來找他,向他彙報工作的官員,基本上全都是夜貓子。

“這是剛剛收到的,你看看。”

接住林世平遞來的文件,周涌濤只看了一眼就鎖緊眉頭,而且擡起頭,用很疑惑的目光朝林世平看了過去。

“此事的關係太過重大,所以我親自送了過來。”

“是張曉天讓你來的吧?”

林世平癟了下嘴巴,算是回答了這個問題。

他帶來的,就是白華偉從“劉長勳”號上發回來的電報。關鍵是,這份電報並沒發給軍情局。

收電報的是海軍司令部!

海軍參謀長張曉天沒來,反到是林世平火急火燎的來到首輔官邸,其中的含義自然不用多說。

只是,往根本上講,還跟周涌濤有關。

在陸海空三軍當中,準確說是三位軍種參謀長,最沒有存在感的,也就是海軍參謀長張曉天上將。

原因無二,周涌濤原本就是帝國海軍元帥。

雖然按照相關法律,周涌濤是在摘下元帥軍銜,準確說是從海軍退役之後,才成爲首輔的候選人,在獲得推選之後,成爲了帝國首輔,但是改變的只是頭銜,並沒有對周涌濤在海軍中的號召力產生影響。

只要周涌濤還活着,海軍參謀長就是一個擺設。

周涌濤在成爲帝國首輔之後,海軍受到的影響,大致分成了兩個極端。一是海軍的地位得到了鞏固與提高,再一次成爲三軍之首。二是海軍司令部的職能被削弱,成了傳達首輔命令的行政管理機構。

正是如此,周涌濤與張曉天的關係不是很融洽。

在其他人眼裡,張曉天有點怕周涌濤,也可以說成是不敢面對周涌濤。

其實,這跟兩人的私交有關。

張曉天是白止戰的外侄,也就是張小卿的侄子,在上次大戰結束後才參軍服役,而且託張小卿的關係,以參謀身份進入第四艦隊,當時擔任第四艦隊司令官的就是周涌濤,即周涌濤是張曉天的直接領導。

要說的話,周涌濤也就只比張曉天大了14歲。

顯然,兩人在身份,以及職權上的差距肯定不是14年能夠彌補的了。

可見,也就是這段經歷,讓張曉天根本就沒有直接面對周涌濤的膽量,特別是在重大決策上。

這裡,就包括本次作戰行動。

不是艦隊指揮官的人選問題。

張曉天是白華偉的表哥,雖然兩人差了十幾歲,但是親緣的關係,讓張曉天成了白華偉最堅強的後盾。

說句不太客氣的話,白華偉在海軍中平步青雲,跟張曉天有很大關係。

張曉天跟周涌濤的分歧,主要是在指揮權限上。

按照張曉天的意思,應該適當的限制艦隊司令官的權限,確保在任何時候,都能如臂使指的控制艦隊。

關鍵就是,隨着技術的進步,後方對戰場局勢的瞭解與掌握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不存在因爲遠離戰場,無法準確掌握敵情的問題。憑藉先進的通信設備,能夠確保及時準確的把作戰命令下達給前線部隊。

其實,這也是第三輪軍事變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按照設想,在完成對通信系統的改造之後,指揮系統將變得更加扁平,理論上,後方的司令官能夠直接向一線作戰部隊下達命令,甚至能夠從最小作戰單位,比如海軍的艦艇,獲取實時的戰場信息。

雖然第三輪軍事變革纔剛剛開始,遠沒有到完成的時候,但是從艦隊獲取戰場信息,並且向艦隊下達作戰命令,不存在太大技術難度。在過去幾年的艦隊對抗演習中,都有相關內容的演練科目。

只是,周涌濤認爲沒有必要做此調整,堅持採用傳統的指揮體系。

當然,往根本上講,不是張曉天不信任白華偉,也不是周涌濤要放權,更不是爲了艦隊的控制權。

在根本上,兩人在此事上的分歧,其實是在戰略層面上。

前面已經提到,周涌濤是新軍事學說的支持者,還一直在栽培丁鎮南,讓他獲得足夠的鍛鍊。

相對而言,張曉天就是另外一個極端。

要說的話,其實是兩人站的高度不同,纔有不同的觀點。

站在張曉天的高度,也就是海軍參謀長的位置,首先考慮的自然是海軍的利益,特別是發展方向。

在某種意義上,這也是海軍將領大多反對新軍事學說的關鍵所在。

不要忘了,白華偉在最初的時候也反對新軍事學說,還將其當成異端看待。

關鍵就是,在新軍事學說裡,海軍的地位遭到削弱,哪怕沒變得無足輕重,也不再是不可或缺的主要戰力。

按照新軍事學說的討論,以小規模戰爭爲主的時代,海軍扮演的角色,更接近於靠前部署的兵力投送平臺,以及爲地面部隊提供火力支援,並且在必要的時候對敵對國家發起戰略打擊。

當然,還包括對敵國實施戰略封鎖與禁運。

看上去是任務繁重,可是跟全球大戰相比,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上!

在全球大戰中,海軍能決定戰局發展,甚至是最終勝敗。關鍵是,在全球大戰中首先要確保的就是制海權,只有在掌握了制海權之後,才能夠發動戰略進攻,也纔有希望取得最終勝利。

可見,在全球大戰當中,一支強大的海軍是獲得最終勝利的先決條件。

之前兩次全球大戰,無不是如此。

在小規模局部戰爭當中,那就不是如此了。

如果對手太過弱小,甚至不需要動員海軍參戰。

由此不難看出,張曉天做的這些,其實是在捍衛海軍的利益。

對海軍參謀長來說,這並沒有錯。

要說的話,也就是眼界不夠開闊。

在周涌濤的立場上,看到的不止是海軍的利益,也不止是海軍在未來戰爭當中所扮演的角色。

只是,不能說周涌濤在住進首輔官邸之後,就置海軍利益於不顧。

雖然新軍事學說主張通過小規模戰爭削弱敵人,以及獲取能夠掌握的現實利益,但是並沒有否定打全球大戰的可能。

嚴格的說,新軍事學說只是強調得通過各種方式避免打全球大戰,或者說遏制。

如果其他超級霸權發動戰爭,帝國顯然不能因爲不想打全球大戰,就繳械投降。

關鍵就在“避免”與“遏制”上。

前者,主要靠的是謀略,以及高超的外交手腕。

至於後者,依靠的就是軍事力量。

講得直接一點,只有擁有全球最強的軍事力量,纔有資格談遏制,讓敵國放棄靠戰爭獲取利益的蠢念。

在對外作戰中,最爲重要的就是海軍!

由此可見,在周涌濤的眼裡,新軍事學說不但沒有否認海軍的重要性,反到有助於海軍發展。

只有帝國擁有全球最強大的,而且能夠碾壓所有敵國的海軍,纔有資格通過新軍事學說引領國際局勢,用對自己最爲有利的方式發起戰略對抗,也纔有希望在幾十年之後,取得最後的勝利。

照此趨勢,海軍的地位還會得到提升!

只是保持全球第一,就足夠讓海軍穩坐第一軍種的寶座。

當然,周涌濤更看重的還是總體戰略。

這個分歧,讓張曉天堅決反對賦予艦隊指揮官太高的自主權,主張增強後方指揮機構的權限。

可惜的是,周涌濤肯定不會採納。

結果就是,在收到白華偉的電報之後,張曉天沒來找周涌濤,而是轉給林世平,讓林世平來找周涌濤。

當然,此事也跟軍情局有關。

不要忘了,之前就是軍情局認定紐蘭海軍第51特混艦隊在東東望洋,白華偉才帶着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去了約頓島。結果是,在東東望洋上活動的是幾艘改裝的貨輪,根本就沒有航母。

被周涌濤詢問之後,林世平也很尷尬。

“張曉天此舉,只是在其位,謀其政,並沒有做錯什麼。等今後,他肯定能明白其中的厲害關係。”周涌濤長出口氣,轉而說道:“可對你來說,在此事上依然是搖擺不定,就不應該了。”

“不管怎麼樣,總得有人當和事老吧。”

“在大戰爆發之前,確實需要和事老。可是到現在,要是仍然分不出輕重,那就不止是愚蠢!”

林世平勉強笑了笑,神色變得更加尷尬了。

當然,他知道,周涌濤的這番話沒有說他。

相對而言,跟由新軍事學說推動的第三輪軍事變革相比,前兩輪軍事變革最多隻能算得上是改革。

關鍵就是,前兩輪軍事變革都集中在戰術領域,沒有新的軍事學說做指導。

有點新瓶裝舊酒的味道。

其實,這也決定了第三輪軍事變革將十分艱難。

用林世平的話來說,也就是動了太多人的蛋糕。

早在6年之前,周涌濤住進首輔官邸之後,林世平就提出過建議,以漸進的方式推動第三輪軍事變革。

只是,在審時度勢之後,周涌濤沒有采納林世平的建議。

以當時的局勢來看,周涌濤的做法並沒錯。

但凡涉及到核心理論的重大變革,必然會打破現有的利益圈,並且遭到既得利益者的抨擊與反對。

顯然,溫和的漸進式改革根本無法應付來自既得利益階層的衝擊。

換個角度來看,如果漸進手段行得通,那也不叫變革了。

周涌濤唯一沒有算到的,也就是戰爭會在這個時候爆發。

再有一些時間,不要10年,5年就夠了,第三輪軍事變革的影響力就能展現出來,並改變國際局勢。

反過來看,戰爭也是對第三輪軍事變革的考驗。

大戰爆發之後,在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周涌濤就強調了一點,帝國上下得萬衆一心,戰勝來自敵人的挑戰。

言外之意,也就是暫時放下內部紛爭。

可惜的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把周涌濤的話聽了進去。

在戰略層面上,體現得最爲明顯。

即便到了現在,依然有不少人相信能打贏全球大戰,準確說是通過全球大戰擊敗所有的敵國。這些人,一直在鼓動儘快發起全面戰爭動員,然後在各條戰線發起戰略反擊,掌握戰爭主動權。

先不說軍事層面上的可行性,只是在開戰之後發動全面戰爭動員,就居心叵測。

關鍵就是,任何國家維持動員狀態的時間都很有限。

之前已經提到,在通常情況之下,最多也已經維持5年,如果國內局勢因爲戰局失利而受到影響,能維持4年就不錯了。

正是如此,戰爭動員都是分階段進行。

比如,在第二次全球大戰中,帝國只是進行了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的戰爭動員,而第三階段,也就是全面戰爭動員,一直到大戰結束都沒啓動。道理很簡單,全面戰爭動員對民衆日常生活產生的影響非常的巨大。在生活物資受到管制,還必須強制勞動的情況下,民衆的鬥志與熱情會迅速降低。哪怕是捷報頻傳,也未必能夠抵消因爲生活變得艱難而產生的抵制情緒。

可見,那些在開戰之後大肆鼓吹爲了最後的勝利進行全面戰爭動員的傢伙,肯定是另有所圖。

關鍵還有,其中不乏軍方的高級將領。

要說的話,這也是周涌濤感到憤怒的主要原因。

普通人不懂得輕重,看不清大局,還可以原諒,畢竟並非人人都有大局觀,也不需要人人都有大局觀。

軍隊的高級將領都站出來唱反調,那就完全無法原諒了。

想到這些,林世平也很感慨,覺得今晚來找周涌濤,簡直是自找沒趣。

第290章 大國陽謀第135章 難以置信第361章 完美的表演第155章 信使與絕筆信第147章 天羅地網第186章 可恥行爲第31章 臨危受命第275章 帝國的準駙馬第274章 蓋世英雄第101章 黯然離開第452章 絕境反擊第34章 蜂擁而入第107章 極端手段第41章 天賦的天花板第116章 快馬加鞭第478章 戰略協同第546章 緊急返回第152章 屠龍的勇士與刺客第498章 跟隨戰術第254章 授銜與表彰第185章 忐忑不安第622章 逃亡首相第338章 繼續前進第560章 虛晃一槍第554章 力量倍增器第481章 跨過陸心海第269章 大皇子的心腹第508章 疑雲重重第497章 備戰第495章 大局第182章 噩耗連連第555章 西進第一槍第15章 萬事俱備第248章 主力上場第583章 盡力而爲第275章 齊頭並進第31章 鋪天蓋地第283章 代言人第205章 宿醉醒來第162章 暴露行蹤第209章 感情牌第359章 果斷出擊第251章 天命所歸第464章 第一個難題第319章 第一個變故第454章 搶先發現第529章 新的想法第639章 新的威脅第162章 吸引火力第251章 天命所歸第229章 運乎命乎第364章 一面倒第26章 三分天下第58章 方向之爭第293章 老去的美男子第457章 運氣成分第526章 絕望之餘第113章 內部矛盾第240章 全局眼光第145章 超遠距離炮擊第608章 標新立異第181章 萬事俱備第109章 合圍到位第146章 主炮開火第417章 成竹在胸序 命運的交響曲第527章 電磁對抗第246章 一夜之間第225章 重戰稱雄第330章 向前或向後第2章 海陸雙強第151章 孤注一擲第563章 攻敵不備第69章 戰術反擊第97章 全新視角第175章 奪路狂奔第19章 龍的天空第112章 必死信念第525章 晴天霹靂第101章 黯然離開第165章 獨木難支第573章 防空作戰第149章 一無所獲第444章 一無所獲第111章 利害攸關第32章 犯規搶跑第482章 拉鋸戰第216章 信心十足第251章 天命所歸第414章 最新消息第204章 魚雷襲擊第60章 雙子星第9章 導彈投手第466章 方向之爭第530章 求穩第14章 生死一百秒第69章 最後的機會第382章 貴而無當第555章 西進第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