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知道危險確實存在,而且隨時有可能到來的情況下,等待更像是煎熬。
只是,並非一直在等待。
整個晚上,基本上每隔幾個小時就會收到一份由第四艦隊司令部、或者海軍司令部、或者軍情局、或者其他相關機構發來的,也或者是轉發的消息,這反到讓白華偉與劉尊嶺很是心煩意亂。
大多是其他部隊的戰報。
雖然大部分消息與艦隊作戰無關,而且非常的凌亂,有種摸不着北的感覺,但是這些消息變相證實了白華偉的猜測。
交戰的第一天,直到5日的凌晨,紐蘭海軍都沒出動艦載攻擊機轟炸阿留羣島與霍瓦依羣島。
派往北東望洋中部海域執行搜索任務的巡邏機,均在飛行途中被擊落。
此外,這些巡邏機在被擊落之前,並沒有發現紐蘭艦隊或者可疑艦船,也可能是沒來得及向後方彙報情況。
由此導致的結果是,在北東望洋中部存在一片巨大的偵察空白區。
嚴格的說,這其實是“黑區”,帝國海軍並不清楚這片面積超過2000萬平方千米的海域內的具體情況。
唯一能夠肯定的是,擊落巡邏機的那些紐蘭戰鬥機肯定獲得了預警機支持。
是不是艦載預警機?還是說,紐蘭空軍出動大型預警機,在加油機支持下,前出到北東望洋中部海域執行任務。
因爲海軍的巡邏機沒有搭載電子偵察設備,沒有執行電子偵察任務的能力,所以在連續損失10多架巡邏機後,依然沒有搞清楚情況,就連遭遇的是紐蘭海軍的F-14,還是紐蘭空軍的F-15都沒有搞清楚。
反正都是被敵機用遠程空空導彈在視距外擊落。
爲此,空軍在5日凌晨出動了1架大型電子偵察機。
如果一切順利,那麼最快在5日上午,最遲在5日下午,就能搞清楚情況,即在北東望洋中部海域有沒有紐蘭艦隊。
吃完宵夜,已經快要天亮了。
白華偉沒有回住艙,就在軍官餐廳裡面休息了一會。劉尊嶺也沒有去休息,不過在吃了宵夜後去指揮中心轉了一圈。只要不太忙,還得去航海艦橋、航空作戰中心與戰術情報中心等主要的作戰指揮部門看看。
按照不成文的規矩,在作戰部署狀態之下,都是由二把手值夜班。
不過,白華偉也很自覺。在劉尊嶺離開後不久,他去了司令艦橋。
因爲剛剛吃了宵夜,而且兩人熬了一整夜,所以回到司令艦橋的時候,劉尊嶺給白華偉帶了一杯咖啡。
喝咖啡是海軍傳統文化,幾乎每個海軍軍官都有自己獨特的口味。
至於海軍將領,更不用多說。
用白華偉的話來說,像他這種來自海軍世家的將領,根本就不用品嚐,只是憑香味就能夠判斷咖啡的好壞。
關鍵還有,打贏第二次全球大戰之後,帝國海軍就再也不用爲咖啡發愁了。
當初,也就是第一次全球大戰結束後,因爲丟掉了東南地區,所以此後的20多年,帝國海軍一直面臨沒有咖啡可喝的窘境。爲了不受制於人,帝國海軍甚至在本土南部地區開辦了咖啡種植園。只可惜,受氣候、品種等因素影響,帝國本土種植的咖啡在品質上,明顯無法達到海軍的要求,或者說是滿足不了海軍軍官挑剔的口味,最多隻能提供給基層,滿足基層官兵以量爲主的需求。
用外界的話說,帝國海軍在第二次全球大戰期間積極出兵佔領與控制東南地區,就是爲了奪回全球最大的咖啡產地。
當然,這其實是玩笑話。
還沒等白華偉品嚐,值班的通信軍官急匆匆的跑了過來。
剛收到的消息,海軍司令部轉發。
空軍出動的大型電子偵察機,在阿留羣島南面大約1000千米處,被紐蘭海軍的戰鬥機擊落。
所幸,那架大型電子偵察機在被擊落之前發出了至關重要的報告。
根據電子偵察機截獲的電磁信號,執行攔截任務的是紐蘭海軍的F-14,還是在100多千米之外發射的導彈。關鍵是,有1架紐蘭海軍的E-2C在差不多400千米之外指揮F-14攔截了電子偵察機。
其實,就是E-2C發現了電子偵察機,F-14才及時殺到。
此外,電子偵察機在被擊落之前,沒有發現紐蘭海軍的戰艦,也沒截獲由戰艦發出的無線電信號。
顯然,紐蘭艦隊無法一直保持無線電靜默。
如果離得足夠的近,那麼在帝國空軍的電子偵察機出現之後,紐蘭艦隊就應該進入防空作戰狀態。哪怕需要讓航母保持隱蔽,也得讓防空戰艦啓動雷達,至少應該讓前出的警戒艦做好戰鬥準備。
任何一支艦隊,特別是在進入高威脅海域之後,都會安排雷達警戒艦。
在帝國海軍中,一般是由通用驅逐艦,或者遠洋護衛艦執行警戒任務。不是說這兩種戰艦更合適,而是防空巡洋艦太少,還是艦隊的防空支柱,肯定得留在後面保護航母,不能輕易的前出冒險。
通常,雷達警戒艦在艦隊前方150千之外,跟前出的預警機協同作戰。
艦隊指揮官往往會把雷達警戒艦部署威脅最大的方向上,且單獨活動,從而擴大艦隊防空的範圍。
只是,這並非雷達警戒艦存在的核心價值。
這裡,涉及到艦隊防空作戰。
在第二次全球大戰期間,雷達警戒艦是極爲重要的防空力量,在艦隊防空作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到戰爭後期,特別是在打擊紐蘭本土的作戰行動當中,帝國海軍的特混艦隊裡面往往有3到5艘配備了雷達,專門執行警戒任務的輕巡洋艦或大型驅逐艦。在作戰使用當中,這些戰艦幾乎都是單獨在艦隊外圍活動,最多會有反潛驅逐艦掩護,作戰損失也一直居高不下。
在數次大規模海戰當中,雷達警戒艦都成了吸引敵人火力的磁鐵,是航母戰鬥羣裡面名副其實的“敢死隊員”。
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艦載預警機問世。
道理也很簡單,艦載預警機也是用來執行防空警戒任務,而且飛得高、看得遠,還有戰鬥機提供掩護,遇到威脅的時候能夠轉向規避或者撤退,不但作戰效率遠超雷達警戒艦,生存率也高得多。
此後,帝國海軍不再發展雷達警戒艦。
準確的說,是在戰術上,不再讓防空戰艦執行警戒任務。
隨着雷達技術進步,特別是由晶體管帶來的小型化,雷達成爲了標準裝備,對空警戒就不再是某種戰艦的專利。
只是,在具體的作戰使用中,雷達警戒艦依然有存在的價值。
在過去幾十年的艦隊對抗演習中,帝國海軍一直在摸索新的艦隊交戰戰術,而雷達警戒艦在艦隊決戰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只是大部分時候,不再是執行警戒任務,是執行欺騙任務。
簡單的說,就是讓某艘戰艦冒充整支艦隊,把敵人引開,達到分散敵人注意力,或者欺騙敵人的目的。
正是如此,帝國海軍纔在包括遠洋護衛艦在內,所有編入特混艦隊的戰艦上搭載同一種型號的遠程對空搜索與警戒雷達。因爲同一種雷達,工作方式是大同小異,所以理論上,敵人無法通過截獲的雷達波來判斷戰艦型號。
至於使用雷達警戒艦的戰術,根本就不是秘密。
紐蘭海軍也是如法炮製,爲驅逐艦以上級別的戰艦配備同一種對空搜索與警戒雷達,使其能在必要的時候執行警戒任務。
按照軍情局提供的情報,紐蘭海軍還在演習中,讓雷達警戒艦冒充過超級航母。
可見,在對雷達警戒艦的使用上,紐蘭海軍幾乎是完全照搬了帝國海軍的戰術,學的是有模有樣。
關鍵就在這裡!
在此之前,出現的還是帝國海軍的巡邏機,而且都被E-2C及時發現,再由F-14用導彈擊落。因爲離阿留羣島較遠,而且帝國海軍沒有戰略轟炸機這類遠程打擊力量,所以紐蘭艦隊沒有表現得驚慌失措。
這次出現的是帝國空軍的電子偵察機,而且帝國空軍有足夠的戰略轟炸機。
就在4日夜間,帝國空軍出動了上百架轟炸機,奔襲了數千千米,用巡航導彈對紐蘭本土發起了反擊。
在帝國空軍的電子偵察機出現後,紐蘭艦隊的指揮官還能安坐釣魚臺?
也許,就有幾十架掛着遠程反艦導彈的轟炸機跟在那架電子偵察機的後面,馬上就要對紐蘭艦隊發起攻擊。
至於偵察,反到是小事。
不要忘了,能夠執行偵察任務的不止是偵察機,還有深藏在海面下的潛艇。
可見,除非能夠斷定根本就沒有威脅,不然在那架電子偵察機出現的時候,紐蘭艦隊裡的雷達警戒艦就該現身。
在隨時有可能到來的大規模空中打擊面前,保持無線電靜默根本沒有意義。
那麼,紐蘭艦隊的指揮官憑什麼覺得沒有威脅?
白華偉與劉尊嶺都很是頭大。
其實,在收到這份消息之後,兩人就想到,在北東望洋上確實有一支紐蘭艦隊,哪怕僅1艘航母。
道理也很簡單,E-2C沒有空中加油能力。
此外,要在距離航母400千米的海域巡邏4個小時,E-2C必須滿油起飛,也就需要使用彈射器。
白華偉首先想到的,其實是由他父親,也就是白止戰元帥參與的那場經典海戰。
第二次全球大戰的北東望洋海戰。
在這場海戰中,紐蘭海軍玩了一個小把戲,讓1艘航母單獨行動,妄圖爲另外2支特混艦隊創造奇襲機會。
結果卻是,紐蘭海軍在此戰當中大敗虧輸,並由此一蹶不振。
只是,白華偉隨後就否認了這個猜測。
俗話說的,吃一虧,長一智。
既然紐蘭海軍已經在第二次全球大戰當中吃過虧了,還付出了戰敗的慘痛代價,有什麼理由重蹈覆轍?
何況,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又不是菜雞。
以雙方實際戰鬥力爲準,就算是集中5艘航母,紐蘭海軍也只是略有勝算,根本不可能輕鬆戰勝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在分出1艘航母之後,靠4艘航母,戰勝第四十一特混艦隊的希望更加渺茫。
難道,紐蘭海軍的5艘航母都在北東望洋?
真的打算攻打阿留羣島?
雖然感到萬分驚訝,但是白華偉知道,如果沒有其他更加合理的推測,就得做好去北東望洋與紐蘭艦隊決戰的準備。
嚴格說來,這也不算是壞事。
在去餐廳吃早飯的時候,白華偉就告訴劉尊嶺,如果到下午依然沒更加確切的消息,就得讓艦隊轉向北上。
如果可以,還得在夜間安排進行一次燃油補給。
至於要不要去北東望洋,暫時還無法確定,也用不着急着做決定,畢竟在5日傍晚轉向北上,最快也要7日的凌晨才能進入北東望洋。如果考慮到燃油消耗,也就是不打算在北東望洋進行燃油補給,以16節的經濟航速航行,最快要到7日下午才能通過霍瓦依羣島進入北東望洋。
期間的兩天多,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
在本質上,白華偉依然不想北上。
不是害怕,而是去北東望洋尋找紐蘭艦隊決戰的意義並不大,至少在軍事層面上沒有這樣的必要。
哪怕擊敗,乃至殲滅了紐蘭艦隊,又能怎麼樣?
阿留羣島與霍瓦依羣島已經遭到轟炸,大型軍事基地都處於癱瘓狀態,而且帝國海軍暫時沒有能力發起攻打紐蘭本土的作戰行動,因此就算奪得制海權,也只是維持現狀,而第四十一特混艦隊保持存在,同樣能維持現狀。
既然如此,爲什麼還要去冒險呢?
此外,這個“現狀”要維持很長一段時間。
只是讓珍寶港重新投入運作,以及修繕在轟炸當中被摧毀的基礎設施,再完成部署,就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至於其他方面,比如丟掉阿留羣島產生的政治影響,不需要白華偉去考慮。
其實,在做這個安排的時候,白華偉就下定了決心。除非海軍司令部直接下令,不然就一直在霍瓦依羣島南面活動,最多航行到靠近霍瓦依羣島的海域,擺出一副隨時都能進入北東望洋的樣子。
歸根結底,時間在帝國海軍這邊。
不要忘了,帝國海軍共有15艘現役航母,處於部署狀態的只有9艘,另外6艘要麼在維護,要麼在檢修。其中3艘肯定能夠在年底重回戰鬥序列,另外3艘也能夠在明年上半年歸隊。
關鍵還有,在帝國的港口裡,有十幾艘封存的大型航母,其中狀態較好的幾艘,能夠在年內交付。
最遲到明年的年初,帝國海軍能新增2支三航母戰鬥羣。
到那時候,再與紐蘭艦隊決戰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