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等待時機

下午幾個小時,白華偉與劉尊嶺拿已經掌握的情報,對當前局勢做了一番簡單推演。

與兩人之前猜測的一樣,紐蘭海軍派主力強攻阿留羣島,就是在逼迫帝國艦隊北上,去北東望洋與之決戰。

相對而言,北東望洋更適合進行艦隊決戰。

前面已經提到,在霍瓦依羣島與阿留羣島之間,方圓幾千千米的區域,沒有一座像樣的島嶼。

這片廣闊海域能夠容納數支艦隊。

紐蘭海軍在第二次全球大戰的第一戰,也是東望洋戰場的戰略轉折點,北東望洋海戰就在此進行。

在那場海戰中,雙方各投入數支特混艦隊,參戰的艦艇超過了500艘,各類作戰飛機幾乎有5000架。

即便如此,交戰海域也只是在北東望洋的西部,僅相當於北東望洋的四分之一。

相對而言,在霍瓦依羣島的南面,就沒這麼理想了。

在霍瓦依羣島南邊不但有約頓島,還有萊恩羣島北面的幾座島嶼,而且面積都大到能部署航空兵。

正是如此,只要帝國艦隊退到約頓島以西海域,就能夠確保萬無一失。

紐蘭艦隊要想主動尋找帝國艦隊決戰,首先就得攻打約頓島,或者在其他方向突破島鏈防線。

由此可見,不管怎麼打,在戰鬥打響之後,紐蘭海軍的作戰意圖就不再是秘密。

其實,從阿留羣島往南,經過霍瓦依羣島、萊恩羣島與馬克薩斯羣島,一直延伸到土阿摩土羣島的“島鏈防線”針對的就是紐蘭海軍,或者說是帝國海軍爲了獨霸東望洋,掌握東望洋絕對制海權建立起來的戰略防線。在這道防線的西邊纔是帝國的核心地區,而東邊是可以放棄的邊緣地區。

這也是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在霍瓦依羣島的西南,即約頓島西邊活動的主要原因。

只要在島鏈防線的西邊,哪怕紐蘭軍隊把霍瓦依羣島上的軍事基地全都炸成了廢墟,摧毀了約頓軍港,也無法對付第四十一特混艦隊,至少不可能在不被察覺的情況下消滅這支強大的特混艦隊。

關鍵還有,只要第四十一特混艦隊還在東望洋活動,紐蘭海軍取得的勝利,就只是鏡花水月。

沒有幾十年的苦心經營,紐蘭海軍根本無法在奪取的島嶼上站穩腳跟。在擁有了足夠的兵力優勢,重新獲得東望洋的制海權,只需要一次有力反擊,就能夠奪回被紐蘭海軍攻佔的島嶼。

此外,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

軍情局提供的情報,存在大約6個小時的時差,那些照片是偵察衛星在上午9點左右拍攝的。

哪怕在拿到情報之後立即組織轟炸機發起攻擊,也要耽擱好幾個小時。

再說,阿留羣島的烏木基地已被摧毀,霍瓦依羣島西部島嶼的機場被轉移的反潛巡邏機與戰鬥機佔用,也就只能動用部署在後方,比如狹夷本土與北馬羣島的轟炸機,耽擱的時間更多。

在理論上,能夠在凌晨發起攻擊就不錯了。

對於能夠以30節速度持續航行的航母戰鬥羣而言,在這大半天裡面,至少能跑出數百千米。

這意味着,無法依靠偵察衛星提供的情報發起反擊。

其實,這也是帝國海軍一直不太重視偵察衛星,至少在戰術層面上沒有完全依靠偵察衛星的關鍵所在。

不是衛星不好,而是技術還不夠先進。

要說的話,帝國海軍其實最先發現偵察衛星的價值。

早在20多年之前,也就是波伊戰爭結束之後不久,帝國海軍就發現,必須提高對反航母作戰的重視程度。

此後不久,論議兩院就出臺法案,把帝國海軍現役航母數量限制爲15艘。

也就是說,帝國海軍再也不可能憑藉數量取勝,因此在未來的制海戰鬥中,需要一種更加有效的戰術手段。

首先就得建立一套新的,而且高效的偵查體系。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偵察衛星受到帝國海軍的重視。

當時,還在海軍服役的周涌濤就率先提出,建立一套以偵察衛星爲主,覆蓋全球的海洋監視系統。

可惜的是,這僅僅是美好的願望。

在初期論證後,就連周涌濤都不得不承認,就算是傾盡全力,帝國海軍也無法打造出這樣的系統。只是打造一套由數十顆偵察衛星組成的天基系統,就要耗費上千億金元,而且每年的維持費用超過100百億。在當時,帝國海軍每年的軍費預算不到1000億,花在裝備上的才200多億。

關鍵還有,偵察衛星提供的情報存在延遲,基本上沒有戰術價值。

在實戰中,依然得依靠偵察機等傳統偵查平臺。

此外,偵察衛星還很容易受外界因素,比如天氣的影響。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偵察衛星還不如潛艇。

當然,最爲主要的原因,還是太昂貴,根本就承受不起。

在軍事層面上,帝國海軍偵察衛星的需求也不是非常的急迫,也就沒有理由用寶貴的資源來發展偵察衛星。

直到近10年,紐蘭海軍才成爲真正意義上的戰略對手。在此之前的幾十年裡,紐蘭海軍最多也就只是有一些威脅。至於西陸集團的那些海軍,別說在當時,即便到現在,也入不了帝國海軍的法眼。

相對而言,空軍主導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更有價值。

可見,如果偵察衛星提供的情報沒有戰術價值,那麼在做部署的時候,紐蘭艦隊的指揮官就不會感到擔憂。

其實,也沒有哪個艦隊指揮官會憑藉幾張由偵察衛星在幾個小時,甚至是十幾個小時之前拍攝的,模糊不清的照片就把艦載機全都派出去。事實上,在收到情報之後,首先出動的依然是偵察機。

正是如此,白華偉與劉尊嶺認定,紐蘭海軍奔襲阿留羣島是引蛇出洞。

隨後,兩人對接下來可能採取的行動做了分析。

首先就是,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將連夜北上。

因爲東邊幾座島嶼已經遭到轟炸,而且阿留羣島是在霍努島西北,所以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將從霍瓦依羣島西邊進入北東望洋。爲了獲得岸基航空兵掩護,尤其是反潛巡邏機提供的支援,在挑選航線的時候就會盡量靠近中轉島。如果有更確切的消息,比如紐蘭艦隊在同一時間南下,那麼在途徑中轉島的時候,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就會着手爲即將到來的艦隊決戰做準備。

關鍵就是,會把反潛巡邏任務丟給岸基航空兵。

這個時候,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很容易遭到潛艇伏擊。

中轉島附近有紐蘭潛艇?

雖然在通常情況下,紐蘭潛艇不會冒險靠近中轉島,更別說在中轉島附近伏擊帝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羣,但是隻要前期準備的時間足夠充足,潛艇的艇長敢於冒險,在中轉島附近部署幾艘潛艇並不是什麼難事。

對於一次精心策劃,而且早有準備的突擊行動來說,肯定會提前部署作戰部隊。

此外,“洛城”級攻擊潛艇,能夠在海面下潛伏數十日。在低速航行,或者是座沉海底的情況下,“洛城”級攻擊潛艇發出的噪聲非常的微弱,即便是性能最先進的被動聲納,也未必能探測到。

用主動聲納進行大範圍搜索,無異於大海撈針。

只要有1艘“洛城”級漏網,就能用重型魚雷,在幾分鐘之內把3艘“陳炳勳”級大型航母送到海底。

其實,只需要重創3艘航母,甚至2艘航母就行了。

白華偉敢打賭,在中轉島的西邊,有10多艘紐蘭海軍的大型攻擊潛艇在守株待兔。

對此,劉尊嶺並沒表示反對。

所幸的是,帝國海軍司令部也做出了類似推斷,還採取了必要的行動。

在入夜後不久,海軍司令部發來消息。

空軍已經按照計劃,出動戰略轟炸機,對紐蘭本土發起打擊,不過要等到明天才能獲得相關戰報。

因爲選擇偏北航線,以充分利用部署在阿拉斯地區的戰術航空兵,而且打擊對象主要是紐蘭西海岸地區的軍事設施,所以執行任務的轟炸機並沒有深入北東望洋,也就沒有跟紐蘭海軍的艦載戰鬥機遭遇。

此外就是,打擊基斯島與烏木島的不止是空射巡航導彈,還有紐蘭海軍的巡航導彈。

其中一些還是潛射巡航導彈!

這不是隨意的推斷,而是當地駐軍找到了一些導彈殘骸,烏木島駐軍甚至撈起了一枚沒有爆炸的潛射巡航導彈。

爲此,海軍司令部已經下令,加強在北東望洋方向上的反潛力度。

如此一來,部署在霍瓦依羣島西部島嶼上的反潛巡邏機,大部分會被派往北東望洋執行搜尋任務。

近海反潛任務交給了海軍的艦艇,主要是部署在中轉島的反潛巡邏艇。

這種只有幾百噸的小型艦艇根本就沒有值得一提的反潛作戰能力,數量也很少,部署在中轉島的僅僅10餘艘。

要說的話,如果不是周涌濤提出了“600”計劃,還要求把艦艇總噸位保持在425萬噸以上,這些在波伊戰爭期間建造,已經服役將近30年的小型艦艇,早就以低廉的價格賣給拆船廠了。

此外能動用的,就是反潛直升機。

爲了搞清楚海軍的部署,白華偉還讓通信參謀使用高頻衛星通信設備,聯繫了珍寶港駐軍司令部。

到下半夜,第四艦隊司令部發來確切消息。

在霍瓦依羣島這邊,最多能抽調1箇中隊的6架反潛巡邏機,而且最快要在天亮後才能出動。

所幸的是,海軍司令部還沒有下令讓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北上。

也就在下半夜,紐蘭空軍出動轟炸機,對霍瓦依羣島發起第二波轟炸,而且打擊對象擴大到了羣島西部的島嶼。

在這場戰鬥中,帝國海軍出動重型戰鬥機,在空軍安排的大型預警機,電子偵察機與加油機的協助下,對來襲敵機進行了一次效果顯著的攔截,取得擊落敵轟炸機30多架的輝煌戰果。

按照珍寶港發來的消息,海軍在當晚採用了一套全新的戰術。

讓電子戰機取代大型預警機,通過被動探測發現了敵人的預警機,並且指揮重型戰鬥機發起衝擊。

在驅逐了敵人的預警機之後,才由預警機指揮戰鬥機攔截轟炸機。

只是,這場截擊作戰並沒有能夠攔截所有敵機。

關鍵還有,大部分紐蘭轟炸機從北面突擊,沒遭到攔截。

結果就是,包括中轉島上的機場在內,西部幾座島嶼上的正規機場都遭到轟炸,暫時喪失了運作能力。

雖然幾座野戰機場得以保全,但是野戰機場也只能讓戰鬥機備降,無法支持航空兵持續作戰。

因爲擔心會在天亮之後遭到更猛烈的打擊,所以海軍司令部已經做出調整,開始從南面抽調兵力。

不出意外的話,部署在約頓島的幾十架戰鬥機將在天亮之後升空,飛往中轉島。

與此同時,海軍的工程部隊將竭盡全力修繕遭到轟炸的機場,讓這些正規機場重新投入使用。

其實,這從側面反應出一個問題。

相對於強大的進攻力量,依託島嶼的防線極爲脆弱,而且建立在島嶼上的軍事基地很容易被摧毀。

哪怕是霍努島這種人口衆多,基礎設施完善的島嶼,也抵擋不了高強度的空中打擊。

顯然,就算是防禦,也必須以艦隊爲絕對核心。

支撐起整條防線的,就是還沒參與戰鬥的第四十一特混艦隊。

連續兩輪空中打擊,都是以空軍的戰略轟炸機爲主,還主要使用價格昂貴,效費比不是很突出的巡航導彈,沒有讓海軍的艦載航空兵登場,就是因爲需要留下一支用來對付第四十一特混艦隊的力量。

只要第四十一特混艦隊暴露行蹤,或者喪失戰鬥力,紐蘭海軍就會立即讓艦隊出手。

比如支持陸戰隊攻打阿留羣島或者霍瓦依羣島。

只是現在,真正讓白華偉感到擔憂的,並不是遭到襲擊,而是第四十一特混艦隊還能夠隱藏多久。

不要忘了,頭頂上有紐蘭的偵察衛星。

哪怕在出港後,白華偉就儘量讓艦隊在積雨雲層的下方活動,而且運氣也不錯,過去幾天的天氣都不太好,總會找到一些濃密的積雨雲層,可是能擋住的也就只是那些使用光學設備的偵察衛星,雲層對雷達偵察衛星的影響並不是很大,至少無法確保信號特徵明顯的航母不被發現。

從概率的角度來看,第四十一特混艦隊遲早會暴露行蹤。

當然,這個“遲早”是一個相對概念。

在紐蘭共和國參戰之後,帝國空軍所做的第一件事,並不是派轟炸機發起反擊,而是進行反衛星作戰。

只是,肯定無法立即摧毀所有的紐蘭衛星。

第408章 敷衍了事第436章 陷阱在前第448章 撤退的信號第585章 立足點第28章 風雲突變第137章 現實難題第192章 時過境遷第248章 忍耐第374章 不是好事第49章 奔赴前沿第562章 杞人憂天第102章 計劃周密第540章 第二戰場第574章 難題第269章 大皇子的心腹第196章 最後一吉第620章 秘密任務第379章 利益所使第185章 忐忑不安第12章 前線備戰第618章 緊急撤退第105章 快速突擊第227章 海航出手第423章 夜間偷襲第387章 全面爆發第584章 穩步推進第388章 早有預謀第320章 棋逢對手第624章 利益使然第140章 防不勝防第188章 空軍出手第97章 迎難而上第224章 接踵而至第399章 登陸塞島第213章 恐怖的潛力第252章 摧枯拉朽第535章 奮起直追第623章 天下大亂第388章 早有預謀第273章 糧食問題第617章 全速突擊第104章 攻防轉變第466章 方向之爭第211章 未來之選第81章 擒賊擒王第7章 擊沉第281章 被迫的主動請纓第49章 奔赴前沿第512章 真相大白第257章 糖衣炮彈第58章 偷襲得手第556章 一帆風順第18章 論功行賞第516章 提前出動第431章 心結解開第4章 一發入魂第621章 隕落的統帥第15章 萬事俱備第127章 奪取大橋第370章 必須嚥下的雞肋第218章 輕重主次第257章 飛來橫禍第249章 洛福斯的號召第183章 鳴金收兵第134章 亦師亦友的對手第599章 無法解決的矛盾第192章 時過境遷第53章 自作自受第203章 身殘志堅第75章 刺破蒼穹第23章 滅頂之災第332章 投奔紐蘭的田實第196章 最後一吉第258章 陸上三強第174章 迎頭相遇第51章 低空霸主第342章 前後矛盾第157章 舉棋不定第552章 兜底第279章 錦上添花第370章 必須嚥下的雞肋第151章 孤注一擲第67章 犀利無匹第87章 防空中堅第180章 趕盡殺絕第240章 全局眼光第294章 委曲求全第235章 決戰時間第511章 要害第69章 最後的機會第383章 玉石俱焚第451章 多此一舉第47章 空中防線第217章 半夜來電第413章 三人成虎第352章 超級說客第369章 打探消息第241章 提心吊膽第162章 暴露行蹤第402章 厲害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