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長途奔襲

“劉老大!”

在駕駛員提醒之後,劉尊山也看到了升入夜空的紅色信號彈,那是突擊行動正式開始的命令。

此時,剛好5點15分。

從前沿集結陣地到邊界還有一段距離,趕過去差不多剛好5點半。

劉尊山也沒再多想,在讓付小兵發動坦克之後,取出一根熒光棒,舉到頭頂上方揮舞了幾圈。

那是在告訴後面的坦克,跟上營長的戰車。

至於車載電臺,要在越過邊境線之後才能使用,之前必須保持無線電靜默,以確保行動的隱蔽性。

對此,劉尊山等前線官兵覺得是多此一舉。

伊拉克軍隊早被炸垮了,哪怕仍然有少數部隊具備一定的戰鬥力,也不會部署在靠近邊境的荒漠裡面。

通過無線電活動判斷聯軍的進攻行動,更加是無稽之談。

在確定突擊戰術的時候,聯軍內部就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分析。

雖然在7月底,聯合部隊司令部就對作戰目的做了調整,不再只是解放科威特,還要攻打伊拉克,至少得佔領兩河流域,從而控制與利用從波沙灣一直通到亞美尼亞高原的公路與鐵路。

在制訂計劃的時候,其實以控制伊拉克南部與北部的油田爲主要目的。

直到大戰爆發,帝國當局才做出調整,不再把控制油田當成主要目的,畢竟波沙灣地區最不缺的就是石油。

跟幾十年前比,帝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程度降低了許多。

在上次大戰中,帝國因爲高度依賴進口的石油,所以在戰略上非常的被動,在很多關鍵時刻都得優先確保石油供應。事實上,這也是帝國在大戰期間優先進軍梵炎洋,攻佔與控制波沙灣的首要原因。

此外就是,在戰後的兩次民族獨立運動浪潮中,帝國的影響力都遭到削弱,對石油產地的控制力度大幅度降低。

比如玄大陸的尼日利亞、南孤大陸的委內瑞拉、西大陸的威敬王國等產油國均在戰後擺脫帝國的控制。

這些,都逼迫帝國當局花大力氣解決能源問題。

主要是在本土,以及本土的周邊地區尋找油田,降低對進口的依賴度。

戰後的幾十年,在帝國本土就發現了5座儲量高達數億噸的超級油田,前些年還在極北地區發現了3座理論儲量高達數十億噸的世界級大油田。在炎海那邊,也發現了跟波沙灣相當的海上油田。

在帝國的周邊地區,也就是東南地區,同樣發現了好幾座大油田。

發展至今,帝國的石油自給率一直保持在75%以上。

在第二次民族獨立運動之後,帝國當局爲了增強能源的戰略安全,擴大完善了國家戰略儲備體系。

按照最新標準,帝國的石油儲備達到了270天,相當於正常消耗的9個月。

雖然這個標準低於上次打戰前的12個月,但是受經濟發展影響,儲備的石油提高了近20倍!

當然,建立戰略石油儲備同樣是爲了操控國際油價。

總而言之,在經過周涌濤這屆政府的努力之後,帝國對石油進口的依賴程度已經降低到了一個無關痛癢的程度。

在理論上,帝國進入戰爭狀態後,本土生產的石油就能滿足戰爭消耗。

至於控制波沙灣南岸產油國,除了波沙灣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戰略價值之外,主要是爲了操控國際油價。

當然,不管要不要控制油田,都得佔領伊拉克。

問題就是,把重點放在南邊,還是說直接攻打伊拉克的首都?

最初階段,主要針對的是解放科威特,所以草擬的作戰計劃,全都以在伊拉克南部地區作戰爲主。

在由丁鎮南起草的幾份作戰計劃當中,最多也就只是攻佔巴士拉。

按照這個目的,動用2個師的兵力也就足夠了,甚至不需要深入內陸,圍繞科威特打一仗就行了。

雖然在做出調整後,兵力也由最初的2個師增加到了3個師,除了陸軍的第7裝甲師與第17裝甲師之外,還加上得到增強的第5陸戰師,此外還有高巨王國的一個裝甲旅等盟軍部隊,但是跟所要承擔的任務比,這點兵力投入根本不夠看,甚至無法保證能完成全部作戰任務。

由此導致的結果是,地面戰爭只能分階段進行。

這至少是大部分官兵的觀點。

不過,這跟另外一個要求產生了衝突。

如果把地面戰爭分幾個階段,哪怕是2個階段,比如首先解放科威特,矮攻打伊拉克的首都,都絕對無法在帝國當局規定的1個月內完成主要作戰行動,也就是佔領巴格達等主要城市。

在理論上,只是解放科威特,以及佔領伊拉克南部地區就需要1個月。

也就是在這個背景之下,丁鎮那提出,不在科威特投入太多地面部隊,直接向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進軍。

說得直接一點,也就是直搗黃龍!

在拿下巴格達滯後,就能夠逼迫其他地方的伊拉克軍隊投降,從而最大限度的縮短大規模作戰行動的時間。

不過,也不是說不在科威特那邊採取行動。

在丁鎮南制訂的作戰計劃中,將由陸戰隊在科威特那邊發起佯攻,負責牽制部署在該方向上的伊拉克精銳部隊。

關鍵就是,用在該方向上的部隊,其實只有2個營,而且都是合成步兵營。

在整個8月份,陸戰隊的頭號任務是讓那些運送第5陸戰師的艦船前往達曼港,在夜間把裝備卸下來,並且趕在天亮前僞裝起來,然後由軍列送走,確保不讓敵人發現聯軍的兵力調動。

提防的不是伊拉克,是紐蘭共和國的偵查衛星。

因爲只能在夜間安排船進港卸貨,作業時間僅幾個小時,所以原本能在幾天之內完成的轉移工作,足足搞了一個月。

現在,部署在波沙灣那邊的運輸船隻,裝載的其實是彈藥等作戰物資。

第5陸戰師的主力,早已經轉移到拉夫哈附近,而且都處於隱蔽部署狀態。

爲了避免暴露,作戰部隊都分散部署,而且日常消耗的給養,特別是食物與淡水都由直升機運送。關鍵是,所有營地都做了僞裝,比如在營房的頂部鋪上了一層黃沙,以此僞裝成沙丘。

至於在發動進攻之後的後勤補給,將由沙烏地的2個步兵師承擔。

爲此,沙烏地不但調集了約5000臺軍用卡車,還緊急徵用了幾千部能夠在荒漠行駛的運輸車輛。

其實,第5陸戰師的任務相對來說還比較輕鬆。

在攻入伊拉克境內之後,第5陸戰師直接向塞勒曼推進,佔領這座位於伊拉克南部沙漠腹地的小城鎮。

這是第一天的突擊目標。

此後,第5陸戰師的先頭突擊部隊將繼續向塞馬沃進軍,攻佔這座位於兩河流域的戰略重鎮。

關鍵,這裡是陸戰隊與陸軍作戰區域的分界點。

按照丁鎮南的安排,第5陸戰師在佔領塞馬沃之後,就要回過頭,開始向下遊方向的巴士拉進軍。

到時,部署在沙烏地這邊的聯軍,也會同時攻打科威特。

也就是說,由第5陸戰師與聯軍的地面部隊負責解放科威特,攻佔伊拉克南部地區。

關鍵是打通後勤補給線。

正是如此,丁鎮南明確告訴第5陸戰師的官兵,他們就只有1周,最多10天,必須打下巴士拉,並控制從巴士拉到塞馬沃的公路與鐵路,確保能把那些運送到巴士拉的物資送往前線。

此後,纔是陸軍主導的攻打巴格達的作戰行動。

在一週內掃蕩三分之一個伊拉克!?

不是不行,不過難度確實非常大。

最主要的問題,也就是後勤保障。

擬定作戰計劃的細節內容的時候,劉尊山等基層部隊的軍官提出,首先就要保證後勤保障一定得跟上。

只是地面推進的里程就超過了1200千米,其中三分之一是野外行軍。

按帝國軍隊的戰術條例,裝甲部隊在野外推進200千米就得進行一次燃油補給,即便沿公路推進,每300到350千米就要做一次補給。如果存在交戰的可能,那麼補給頻率要提高50%。

在高強度戰鬥當中,裝甲部隊每天的突擊距離往往只有幾十千米。

上次大戰期間,那怕是在閃擊戰當中,也沒有一支集團軍級別的裝甲部隊的日突擊距離超過50千米。

說得直接一點,裝甲部隊推進的每一步都是用海量物資壘起來的。

現代戰爭也是如此,裝甲部隊在任何時候都得保證坦克戰車有60%的餘油,即便在突然遭遇敵人的情況下,依然能與之交戰,而不會因爲缺乏燃油而喪失戰術機動性,從而在遭遇戰當中被敵人擊潰。

這麼一來,推進1200千米,僅燃油補給就要進行5到8次。

顯然,需要補給的還有彈藥。

如果後勤保障沒法跟上,那一切都是空談。

所幸的是,丁鎮南也做了足夠的保證。

除了由沙烏地提供的數千臺運輸車輛之外,聯軍還調動上千架直升機,而且其中有大約三分之一是重型運輸直升機,專門負責向前線運送作戰物資,確保突擊部隊在任何時候都能獲得保障。

此外,就是加強空中打擊的力度,儘可能的降低突擊部隊的作戰消耗。

其實,陸戰隊自己也在努力。

在哈立德國王軍事城裡,就有一支陸戰隊的航空兵,除了有幾十架武裝直升機,還有一百多架攻擊機。

陸戰隊的武裝直升機都將在地面戰爭打響之後,進駐拉夫哈臨時基地,爲地面部隊提供支援。至於部署在哈立德國王軍事城的攻擊機,由聯軍司令部統一調度與指揮,不過主要面向伊拉克南部地區作戰。

此外,陸軍把一個獨立炮兵旅留在拉夫哈,負責協助陸戰隊作戰。

必須承認,陸戰隊一直欠缺遠程炮兵。

不是陸戰隊買不起大口徑榴彈炮與遠程火箭炮,而是在過去幾十年裡,一直都沒有這方面的需要。

登陸作戰,或着在濱海地區作戰,陸戰隊隨時都能呼叫艦隊提供炮火支援,海軍的戰艦就是陸戰隊的炮兵。

帝國海軍的所有驅逐艦與巡洋艦,都至少配有1門130毫米艦炮,還有部分護衛艦也配備了130毫米艦炮。

這些大口徑艦炮的主要價值,就是在登陸作戰行動當中爲陸戰隊提供火力支援。

在登陸艦隊裡,特別是在執行登陸作戰行動的時候,往往會編入數艘專門爲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支援的戰艦。

有的時候,甚至是火力強大的戰列艦與大型巡洋艦!

用丁鎮南的話來說,他把能找到的支援力量都派了過來,而陸戰隊的任務也只是按照計劃掃蕩伊拉克南部地區。

因爲最先到沙烏地,還在7月份跟伊拉克軍隊打過一仗,所以劉尊山當仁不讓的擔負起了突擊的重任。

仍然是他指揮的這個合成營。

與一個多月前不同的是,多了1個機步連、1個防空連與1個後勤保障營,加強之後的總兵力超過800人。

要說的話,這還不算多。

在理論上,一個陸戰隊的加強營最多能達到2000人的規模,在過去相當於陸軍的一個團了。

其實,小而全,一直是陸戰隊營級作戰部隊的特點。

畢竟,在陸戰隊所面對的戰場上,往往需要具備較爲全面的作戰能力,確保能夠應付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

當然,承擔突擊任務的依然是3個裝甲連與3個機步連。

雖然是在野外突擊,但是裝甲部隊仍然排成整齊的隊列。

5點30分不到,劉尊山駕乘的坦克就越過邊境線,進入伊拉克境內。

因爲隱蔽得非常好,所以在該方向上並沒有伊拉克軍隊守衛邊境,也就沒有在越過邊境線的時候遇到阻擊。

6點不到,幾架直升機從裝甲部隊的上方飛過。

不是威武的武裝直升機,是小巧的偵察直升機。

按空軍提供的情報,在塞馬沃的南面並沒有成建制部署的伊拉克軍隊,無需提前出動武裝直升機。

爲了保險期間,陸戰隊還是派來了幾架偵察直升機。

當然,這是標準的突擊戰術。

偵察直升機在前面開路,裝甲部隊能保持行軍狀態,不但能節省燃油,還能讓官兵保持體力。

如果敵人就在前方,突擊部隊就能在收到消息之後做好戰鬥準備。

其實,劉尊山不相信會一帆風順。

從拉夫哈到塞馬沃的直線距離超過了120千米,哪怕直接衝過去,以坦克在野外行軍所能達到的每小時30千米的速度,也需要足足4個小時,期間耽擱了的話,花上5到6個小時也正常。

在這5到6個小時裡面,伊拉克軍隊就什麼事都不做嗎?

第202章 縝密周全第448章 撤退的信號第170章 這可不止是運氣第57章 進退失據第430章 回到艦隊第54章 連鎖反應第86章 關鍵課題第159章 陡然生變第201章 交個朋友第236章 決心赴死第157章 舉棋不定第550章 暗流涌動第133章 不敢鬆懈第31章 鋪天蓋地第471章 寸有所長第603章 回家第179章 空天戰力第271章 荒唐之事第424章 消失的航母第383章 玉石俱焚第619章 虛驚一場第595章 帝國野心第66章 裝甲反擊第195章 全力以赴第87章 防空中堅第21章 導彈威脅第464章 第一個難題第82章 反擊行動第532章 朝着目的前進第138章 敗軍之將第64章 衝鋒在前第207章 勝乎敗乎第429章 合理推斷第274章 人海戰術第155章 戰略海軍第93章 百密一疏第294章 委曲求全第262章 皇室的別宮第349章 突然到來的驚喜第136章 返璞歸真第295章 未來的總司令第254章 高歌猛進第45章 主動撤離第367章 初具規模第243章 突擊開始第431章 心結解開第184章 無解之局第516章 提前出動第148章 撲朔迷離第610章 一席之談第305章 陸軍的主戰場第238章 騰挪折衝第545章 內在原因第387章 全面爆發第450章 第一個準確判斷第552章 兜底第527章 電磁對抗第249章 一路狂飆第10章 走投無路第104章 長途奔襲第245章 空中炮艇第45章 主動撤離第465章 表決心第152章 屠龍的勇士與刺客第53章 自作自受第632章 老王出馬第60章 輾轉歸隊第332章 投奔紐蘭的田實第533章 變通之法第92章 防空截擊第440章 荒唐的命令第259章 有苦難言第605章 新的消息第76章 臨時變更第494章 等待消息第364章 一面倒第625章 關鍵證據第148章 第一份偵查報告第97章 全新視角第220章 左右夾擊第175章 奪路狂奔第77章 一錘子買賣第413章 三人成虎第377章 小小的要求第52章 地面反擊第442章 二號主角第74章 先發與後發第165章 軍人榮譽第401章 血火戰場第351章 出謀劃策第100章 正式宣戰第604章 皇權與相權第184章 曾經心動第74章 先發與後發第216章 信心十足第150章 左右爲難第40章 九天雷霆第590章 最後的遠征第97章 全新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