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前沿陣地

“防線”其實是一個傳統的,而且片面的概念。

防線並不是一條線,而是一條帶狀的區域。現代戰爭的防線並不是連貫的,由衆多防禦工事拼湊而成。

工事的牢固程度與部設的密集度,由作戰需要,以及戰場情況等因素決定。

傳統防線上常見的鐵絲網與塹壕,在現代戰爭已近絕跡。

構成防線的主體其實是星羅密佈的散兵坑,以及間雜其間的,用沙包與枕木加固了的火力支撐點。

跟以往的戰爭,特別是第一次全球大戰期間的防線相比,可以說是非常的簡陋。

只是,對已經實現了電子化,即將進入信息時代的現代戰爭而言,固定設置的防線並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

在某種意義上,防線像是一種人爲劃分的界線。

當然,要想突破由現代軍隊構築與守衛的防線,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必然要付出極爲慘重的代價。

在阿斯特拉罕北面,伏爾加河的東岸,就有一條這樣的防線。

防線的前沿在一片矮丘的脊線上,其實只比伏爾加河東岸平原高出不到20米。這個高度差,恰好能爲反斜面陣地上的坦克提供掩護,而且讓坦克依託預設火力支撐點對付來自北面的敵人。

在防線的兩端,各有一處地勢稍高的山丘,爲兩處重點防守區域。

把防線設在這,就一個原因。

緊挨着通往阿斯特拉罕的公路與鐵路。

公路在防線的西側,距離不到500米,在防線西端山丘的俯瞰下,架上幾挺重機槍就能封鎖。

鐵路在防線的東側,距離約1000米。

雖然稍微遠了一點,但是也在大口徑機槍、自動榴彈發射器、以及配發給連排的小口徑迫擊炮的打擊範圍之內。

此外,公路與鐵路都在由步兵操作的反坦克導彈的射程之內。

從北面殺來的敵人,不管走公路,還是走鐵路,都必須從防線前通過,從而遭到防禦部隊的火力打擊。

顯然,敵人要繼續那內,就必須拿下這條防線!

按照計劃,東駱沙陸軍應該派一個兵力4000的加強團來守衛這條長度接近10千米,縱深達到了2千米的防線。

派過來的確實是一個加強步兵團,卻沒有滿編!

該團在名義上有4個步兵營與1個獨立炮兵營,以及衆多的團直屬支援連,可是實際兵力還不到2400人,僅爲應有的4000人的60%。關鍵是,不但缺少重炮等主戰裝備,反坦克火力也是嚴重不足。

全團,總共只有12套反坦克導彈發射器,配發的導彈僅20多枚。

這點導彈,一場戰鬥都撐不過去!

原因無二:這是一支預備役部隊。

在阿斯特拉罕這邊,東駱沙陸軍沒有正規部隊。

準確的說,唯一的正規部隊留在了阿斯特拉罕,在負責戰略撤退工作,組織當地的居民與企業向後方轉移。

此外,還負責阿斯特拉罕的防禦部署。

可見,就連東駱沙當局,也認定守不住阿斯特拉罕。即便能守住,這座城市也會在戰火當中化爲廢墟。

其他正規部隊都離得比較遠,主力在伏爾加河西岸,也就是枷鎖陸橋那邊。

這個預備役步兵團,和平時期的在編人員不到30%,能夠在短短几天之內,把兵力擴充一倍以上,已經非常不錯了。

所幸的是,兵員的素質還不算差。

不管怎樣,該部隊的官兵大部分是年齡在45歲以內的退役軍人,而且每年要進行爲其一個月的集中訓練。

司徒麟帶着部隊趕到的時候,該部隊已經頂住了敵人的三輪攻擊。

其實,主要是靠提前殺到的低空突擊部隊,還有部署在後方大約30千米的遠程炮兵提供的支援。

得知第04101營是帝國陸軍的增援部隊後,負責補給的少尉親自帶司徒麟上了前線。

幾百米的距離,左轉右拐的走了十幾分鍾,在幾處開闊地段,兩人還是連滾帶爬的摸了過去。

這沒辦法,因爲沒人敢肯定防線外面沒有敵人的狙擊手。

當然,準確說應該是編入基層聯隊的精確射手。

在帝國陸軍與東駱沙陸軍中,每個排都有幾名配備了狙擊步槍的精確射手,主要任務就是射殺敵方高價值人員。

通常,指的就是前線指揮官。

前線指揮部距離前沿大約100米,隱蔽得很好。

從外面看,更像是一處普通的火力點。

因爲距離前沿還有一段距離,所以指揮部在戰鬥中遭到重點打擊的概率並不大,相對來說也較爲安全。

“報告!”

帶司徒麟過來的那名少尉在喊了報告之後,就轉身退了出去。

雖然說的是駱沙語,但是對司徒麟這些長期駐紮在東駱沙的官兵來說,都能聽懂簡單的口令。

該團的團長是巴甫洛夫上校,一名快到50歲的老軍官。

“帝國陸軍第04101營營長,司徒麟少校前來報道!”司徒麟懂規矩,在巴甫洛夫上校轉過身來之前,就已經立正敬禮。

巴甫洛夫打量了司徒麟一番,才朝靠牆放置的桌子走去。

桌上,鋪着一張小比例軍用地圖。

“你們來得很及時。”

巴甫洛夫說的是樑夏語,還有明顯的西北口音。

沒啥好奇怪的,做爲東駱沙國防軍的首批軍官,巴甫洛夫在年輕的時候到帝國的軍事學院深造過。

當時,爲了支持東駱沙重建國防力量,更爲了控制東駱沙的武裝部隊,帝國陸軍學院專門開設了西北分校。

此後的幾十年,東駱沙陸隊的軍官都要到該分校進行深造與培訓,因此大部分東駱沙陸軍軍官能說樑夏語。

“需要我們做什麼?”司徒麟很直接,沒拐彎抹角。

他是來打仗的,用不着顧左右而言他。

“敵人發動了三輪進攻,全被我們打退了。只不過,敵人在這三輪進攻中投入的兵力並不是很多。按我的判斷,這是在試探,等主力到達。如果主力部隊已經到達進攻集結地,預計會在一個小時內發動進攻。關鍵是,如果沒有特別關鍵的原因,敵人沒理由耽擱這麼多的時間。”

在說這番話的時候,巴甫洛夫在地圖上圈出了一個地點。

在防線的北面,靠近西邊的公路。

距離不是很遠,到防線就只有幾千米。

只是,關鍵是巴甫洛夫的最後一句話。

敵人的前鋒沒立即發動進攻,而是停下來等待主力,那麼主力部隊肯定更強大,有可能是迢曼陸軍的裝甲部隊。

巴甫洛夫沒有明說,表明那只是他的推測。

“有沒有進行火力打擊?”

“已經對敵人集結地進行了炮火打擊,效果不是很理想。”

司徒麟微微點點頭,沒糾纏這個問題。

偵察兵上不去,沒法確定敵方作戰部隊的部署情況,遠程炮火打擊的效果不太理想也很正常。

現代戰爭當中,覆蓋式炮擊不但沒有多大意義,還可能引來滅頂之災。

依靠炮兵雷達,能夠在幾十秒內計算出敵人的炮兵陣地,並且在幾分鐘之內讓己方炮兵部隊發起反擊。

正是如此,野戰炮兵採用的是打了就跑的戰術,無法持續對敵人進行火力壓制。

其實,這也是履帶式自行火炮大行其道的關鍵所在。

“上校,給我們安排任務吧。”

巴甫洛夫又看了司徒麟一眼,才說道:“在你過來之前,才收到消息。提供掩護的低空突擊部隊將在半個小時之後返航,那些武裝直升機的燃油快要燒光了。要是沒猜錯,敵人將在武裝直升機撤走之後發動進攻。我們會竭力守住地面防線,但是你也看到了,我們全都是步兵,而且前期準備工作太倉促,防禦部署存在很多的漏洞。哪怕是拼盡全力,也未必能夠頂住。”

“那隻能依靠反擊。”

其實,在巴甫洛夫說完之前,司徒麟就已經猜到了他的意圖。

要靠步兵,還是預備役部隊,頂住西陸集團的裝甲部隊,無疑是癡人說夢。

哪怕是換成帝國陸軍的步兵部隊,同樣守不住。

在炮火覆蓋後,沒等步兵返回,敵人的坦克戰車就衝上了陣地。

可見,關鍵就一點。

在必要的時候,通過反擊遲滯敵人的推進速度,爲防禦爭取時間!

當然,在防禦作戰當中,戰術反擊本來就是最爲關鍵的一環,也只有把反擊打好了,纔有望守住陣地。

能執行反擊任務的,也只有裝甲部隊。

其實,這也是裝甲部隊在防禦作戰當中的主要價值。

盯着地圖看了一陣,司徒麟纔在上面指了一下,同時說道:“敵人的主力集中在靠近公路的西邊,我們運動到東邊,在山丘旁邊的低窪處待命。戰鬥打響後,等你的信號,我們從東面發起突擊。”

思索一番,巴甫洛夫點頭說道:“我派人帶路,到時候以三顆紅色信號彈爲準。”

“我想到前面看看,可以嗎?”

巴甫洛夫根本沒多囉嗦,拿起了放在桌上的望遠鏡,然後還叫上了幾名留在指揮部的警衛員。

雖然他是上校,而司徒麟是少校,但是巴甫洛夫非常清楚兩人的身份差距,更知道“司徒”這個姓氏所代表的含義。

從指揮部出來,就已經是前沿陣地了。

爲了看得更加清楚一些,司徒麟跟着巴甫洛夫,沿臨時挖掘的交通壕來到一處靠近前沿的火力點。

雖然是火力點,但是非常的簡陋,只是比散兵坑大一些,而且在頂部搭了枕木,蓋着約半米厚的泥土。

有一個步兵班,主要武器是一挺配三腳架的8毫米通用機槍。

附近有幾個散兵坑,防炮擊的反斜面陣地在後方几十米之外,班長與機槍手是老兵,其他的都是新兵。

外面的陣地上,七零八落的擺着幾十臺坦克戰車的殘骸。

離得很遠,最近的都在大約2000米之外,因此能肯定,摧毀那些坦克戰車的不是步兵手裡的反坦克導彈,而是武裝直升機。

在火力點附近,密密麻麻全都是彈坑。

毫無疑問,敵人在發動進攻之前,對防禦陣地進行了覆蓋式炮擊,重點對付的就是前沿的火力點。

所幸的是,這處火力點沒被炮彈直接擊中。

其實,也只是幸運而已。

在過來的路上,司徒麟看到了幾處被炸塌的火力點,而且很明顯,全都是被大口徑炮彈直接命中。

“在那邊。”

巴甫洛夫爲司徒麟指明瞭敵人集結陣地的方向。

其實,根本不需要。

在陣地左前方,大約10千米外的一塊空地上燈火通明,只是受樹林遮擋,無法看到那邊的情況。

遠遠看去,那邊彷彿有一座城鎮。

其實,夜空也不是完全漆黑。

時不時的,會出現如同揮舞的長鞭一般的火龍,然後會傳來依稀可辨的轟鳴聲。

那是武裝直升機的機關炮在開火,打出的炮彈當中有曳光彈,因此就算是在很遠的地方也能看到。

戰鬥在陣地的北面,看上去像是帝國陸航的武裝直升機佔了上風。

在司徒麟覺得差不多了,準備返回的時候,夜空中出現了一團明亮的火球。

那是一架被機關炮擊中,並且在空中發生爆炸的武裝直升機!

可惜的是,巴甫洛夫帶來的是普通望遠鏡,而且離得太遠了,在幾千米外,沒法辨認出是誰的直升機。

幾乎同時,指揮部發來消息。

說的是駱沙語。

交談一番,巴甫洛夫收起對講機,然後再次提醒司徒麟,讓他仔細觀察西北方向的進攻集結陣地。

拿望遠鏡看了一陣,準確說是在適應了黑暗的光線之後,司徒麟看到,有一支部隊出現在了樹林邊緣。

一支裝甲部隊。

衝在前面的不是被戲稱爲“烏龜殼”的T系列坦克,是另外一種坦克。

炮塔棱角分明,而且尺寸明顯比T系列大一些。

沒錯,就是迢曼帝國的“豹2”。

果不其然,迢曼帝國把精銳部隊派了上來,頂替西駱沙裝甲部隊承擔突擊任務,以保住進攻勢頭。

情報沒錯的話,應該是迢曼陸軍第11近衛裝甲師。

當然,也許是該師的一個旅。

如果說西駱沙爲了打贏全面戰爭,T系列坦克都很簡陋,那麼迢曼的“豹2”就是精心打造的工藝品。

放眼全球,“豹2”是少數幾種能夠跟ZT-99抗衡的主戰坦克之一。

至少,按照迢曼帝國的宣傳,“豹2”是當今最先進的主戰坦克,其火力、防禦與機動性能最爲均衡。

當然,到底是不是,要經過實戰檢驗才能得知。

“少校?”

“我們下去吧。”

司徒麟並沒有多說什麼,也不用多說。

敵人的裝甲部隊已經開出了集結陣地,很快會發動進攻。

不出所料,敵人會在十到十五分鐘內開始炮火準備,巴甫洛夫才提醒司徒麟應該離開前沿陣地了。

第254章 高歌猛進第175章 轉攻爲守第208章 隔壁的老王第278章 外強中乾第1章 平民軍官第5章 拳拳到肉第7章 擊沉第213章 緊急回國第470章 替代品第456章 大難臨頭第101章 黯然離開第561章 顧慮成真第248章 忍耐第24章 風雨飄搖第84章 飛行巴士第40章 全票通過第188章 聯邦總統第449章 等待機會第359章 果斷出擊第90章 天火第125章 兩頭兼顧第519章 閉門造車第31章 鋪天蓋地第380章 鬢角生白髮第56章 大蕭條之禍第599章 無法解決的矛盾第129章 多手準備第233章 羣龍無首第7章 擊沉第149章 迷霧重重第186章 神助攻第461章 見好就收第241章 提心吊膽第313章 司令官就位第240章 北上借人第227章 海航出手第21章 恥辱第155章 戰略海軍第109章 豁然開朗第161章 滄海一粟第623章 天下大亂第193章 接二連三第452章 絕境反擊第124章 特種部隊第157章 公報私仇第47章 理想主義者第199章 自欺欺人第599章 無法解決的矛盾第338章 繼續前進第282章 內在因素第101章 黯然離開第315章 重編的航空兵第64章 衝鋒在前第424章 消失的航母第449章 等待機會第137章 現實難題第553章 海軍基地第130章 關鍵因素第184章 無解之局第175章 奪路狂奔第236章 決心赴死第57章 進退失據第123章 環環相扣第92章 “蒼隆”末途第367章 初具規模第88章 野心勃勃第149章 一無所獲第308章 替身第593章 又一個拖油瓶第115章 統帥之才第420章 第三套方案第595章 帝國野心第356章 尾隨而至第218章 輕重主次第12章 賭徒的舞臺第393章 層層加碼第218章 輕重主次第52章 禍根第530章 求穩第422章 時間緊迫第478章 戰略協同第637章 媳婦熬成婆第279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605章 新的消息第217章 半夜來電第404章 提前商量第23章 滅頂之災第299章 輪換部署第637章 媳婦熬成婆第391章 虛虛實實第64章 衝鋒在前第102章 地面戰爭第199章 戰略方案第242章 死神鐮刀第67章 亦步亦趨第387章 全面爆發第64章 衝鋒在前第115章 爭分奪秒第162章 吸引火力第208章 替代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