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煽風點火

穩住迢曼帝國?

這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等到科林回來,會議才繼續進行。

最關鍵的問題,其實就是能不能穩住迢曼帝國。

只是,包括赫伯特在內,沒人對此抱希望,連一絲的幻想都沒有!

不是說迢曼當局不願意爲了取得大戰的勝利而忍耐一段時間,而是諾曼提到的,5年太過漫長了。

在之前的秘密接觸當中,迢曼特使一直在強調,只要樑夏帝國出兵干預伊拉克,迢曼帝國就不會坐視不管,肯定會在必要的時候採取行動,確保在波沙灣地區的核心利益不會遭受損失。

此後,CIA提供的情報證明迢曼特使所言非虛。

關鍵不是伊拉克吞併科威特,而是迢曼帝國以及西陸集團的內部矛盾,已經嚴重到無法控制的程度了。

只是在今年上半年,包括食物在內的,各類生活必需品,在迢曼帝國的零售價格就大幅度的上漲35%,在西陸集團其他國家的上漲幅度還要大一些,即便是傳統產糧大國洛克國與羅利王國,食品價格的漲幅都超過了20%。由此導致的社會問題,已經嚴重威脅到了西陸集團的內部穩定。

至於原因,除了從去年開始,波及到整個北半球的乾旱,也跟樑夏帝國的操作有關。

以迢曼帝國爲首的西陸集團,一直就是糧食的純進口國,食品價格受國際市場的影響非常大。

當然,也跟經濟失衡有很大關係。

爲了維持軍事實力,西陸集團的成員國一直把重點放在重工業上,在關係民衆生活的輕工業領域投入明顯不足。

由此引發的不止是內部經濟危機,還對西陸集團的團結與穩定構成了嚴重威脅。

這個問題,在駱沙民主共和國體現得最爲明顯。

同樣在上半年,就有大約10萬名駱沙民主共和國的公民以探親、工作等理由,申請前往由樑夏軍隊控制的東莫薩,而逾期未歸的駱沙民主共和國公民,在6月底就達到了創紀錄的550萬。

此外,駱沙聯邦共和國還專門成立了一個部門,爲移民提供培訓,讓移民通過工作融入當地社會。

相關宣傳,更是如同來自南方的季風,早就傳遍駱沙民主共和國。

爲了獲得工作機會,也是爲了更好的生活,成千上萬的西駱沙公民涌入莫薩市,想盡辦法前往東莫薩。

受此影響,駱沙民主共和國被迫在上個月宣佈暫時關閉邊境口岸。

這一政策出臺之後,立即遭到民衆的強烈反對。

導致該現象的根本原因,其實就是西陸集團的經濟出了問題,還是嚴重的問題。

在駱沙民主共和國內部,已經出現重新統一的呼聲,而且越來越多的公民支持跟駱沙聯邦共和國統一。

關鍵還有,在駱沙聯邦共和國也同樣有重新統一的意願。

不同的是,駱沙聯邦共和國更加希望在樑夏帝國的支持之下,以吞併駱沙民主共和國的方式實現統一。

接受來自駱沙民主共和國的“移民”,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駱沙聯邦共和國在樑夏帝國的允許之下,採取的針對駱沙民主共和國的策略,通過這種方式加重駱沙民主共和國與西陸集團的內部矛盾。

去年,駱沙民主共和國就以間諜罪名,逮捕了數百名駱沙聯邦共和國公民,並將其驅逐出境。

可惜的是,這些舉措其實是適得其反。

不管多麼嚴厲的政策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西駱沙與東駱沙本來就是一個國家,邊境線兩變的駱沙人是同一個民族。

這些問題,在根源上全都跟發展有關。

原本條件更差的駱沙聯邦共和國,在經過了40多年的發展之後,在各方面都超過了駱沙民主共和國。

根據非官方機構的統計,駱沙聯邦共和國的人口已經超過了8000萬,國民生產總值超過1萬億金元,在全球排名第七,此外還建立起了以石油開採與化工、有色金屬加工與機械製造爲核心的工業體系。

在以東方集團當中,駱沙聯邦共和國的綜合國力排第四,僅次於樑夏帝國、狹夷皇國與高巨王國。

以工業化程度而言,駱沙聯邦共和國已經不比迢曼帝國差了。

要命的是,駱沙民主共和國卻在走下坡路!

發展至今,駱沙民主共和國的人口就只有8000萬,官方統計的國民生產總值不到2萬億金馬克,也就是大約7000億金元。雖然擁有生產坦克與戰鬥機的能力,還有配套的工業體系,但是工業的種類嚴重不足,在很多關鍵領域需要依靠迢曼帝國,或者從西陸集團的其他成員國進口。

其實,這也是駱沙民主共和國的民衆最不滿的地方。

發展了幾十年,駱沙民主共和國其實在開倒車,不但被駱沙聯邦共和國追上了,連經濟命脈都掌握在迢曼帝國手裡。

此外,民衆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差。

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西陸集團肯定會分崩離析。

也許,迢曼帝國不會因爲這場風波而完蛋,但是失去了西陸集團之後,迢曼帝國也就失去了爭霸資格。

只憑自身實力,迢曼帝國最多算二流強國。

西陸集團完蛋之後,統一西大陸與西方文明的偉業肯定戛然而止,然後西大陸上衆多的二流與三流國家就會淪爲超級霸權手裡的工具,而身爲西大陸頭號強國的迢曼帝國,肯定不可能獨善其身。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如果西陸集團瓦解,那麼在西大陸西邊的幾個國家,即布蘭王國、洛克國、斯班王國與羅利王國,都會倒向紐蘭共和國,至少會尋求跟紐蘭共和國結盟。東邊的那些國家,則會成爲樑夏帝國的附庸。

到時,夾在中間的迢曼帝國何去何從?

要說的話,只要西大陸再次爆發戰亂,那麼第一個倒黴的肯定是迢曼帝國。

只要戰火蔓延開來,損失最爲慘重的也必然是迢曼帝國。

說得難聽一點,如果西大陸最終被其他的超級霸權控制,迢曼帝國就很可能在大戰結束之前遭到肢解。

原因也很簡單,任何一個有能力控制西大陸的超級霸權,都不會留下像迢曼帝國這種實力強大的本土國家。

如果無法消滅迢曼帝國,也就只能像當初對付駱沙聯邦那樣,讓迢曼帝國分家。

可見,迢曼帝國與西陸集團息息相關。

用赫伯特的話來說,哪怕明知道現在開戰,肯定打不過樑夏帝國,迢曼當局也不會坐以待斃,因爲拖幾年,在西陸集團完蛋之後,不但迢曼帝國會轟然倒下,到時候連發動戰爭的機會都沒。

有這點在,就沒辦法阻止第三次全球大戰爆發。

拖上五年,無非是癡人說夢。

這個結論,赫伯特不願接受,卻又不得不接受。

赫伯特也想過,通過向西陸集團輸血的方式來穩住迢曼帝國,可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略帶天真的想法。

首先就是,國會肯定不會批准任何不求回報的對外援助方案。

其次還有,迢曼當局未必肯接受紐蘭共和國的援助,畢竟在獲得了援助的同時,需要付出對等的代價,而在紐蘭共和國的勢力滲透進來後,西陸集團的成員國就未必會聽從迢曼帝國的號令。

迢曼帝國一直不肯妥協,也就是想要保持西陸集團的獨立性,準確說是在西陸集團裡的霸權地位。

最後還有,樑夏帝國絕對不會裝做沒看見。

從樑夏帝國推行的一系列戰略看,底線就是把紐蘭共和國擋在世界島之外,絕對不允許紐蘭共和國與迢曼帝國正式結盟。

道理也很簡單,兩個超級霸權結盟會立即打破戰略平衡。

哪怕兩個超級霸權的國力總和也就跟樑夏帝國持平,並不佔優勢,也能在兩個方向上對樑夏帝國構成威脅。

這意味着,樑夏帝國從一開始就得在兩線作戰!

再強大的帝國,也經不起兩線作戰的折騰。

除非願意交出全球頭號霸主桂冠,不然樑夏帝國就必然會在這個時候出手。

從戰略的局面來看,大戰最終的結果也很有可能是肢解西陸集團。

總而言之,發展到現在,當以迢曼帝國爲首的西陸集團的戰略潛力被完全榨乾,再無法維持下去,全球大戰已不可避免。

如果紐蘭共和國沒有在第一時間參戰,就幾乎沒有勝算。

關鍵就是,軍事實力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拿至關重要的海軍來說,紐蘭共和國總共只有4艘航母,還有3艘是中型航母,搭載的是垂直起降戰鬥機與直升機,主要任務是掩護運輸船隊,跟在次大戰期間大規模建造護航航母差不多。另外的一艘,也只是6萬噸級大型航母,雖然配有彈射器,但是總體戰鬥力最多跟樑夏帝國的“陳炳勳”級相當,無法跟“薛遠征”級,也就是10萬噸級的超級航母相提並論。

當然,海軍差距一直在縮小。

在紐蘭的造船廠裡,現在有3艘大型航母在建,新一代超級航母已經完成設計,前兩艘也有望在今年開工,並且在明年增加建造3艘,爭取在3年之內,把大型航母與超級航母擴充到9艘。

要說的話,這是挑戰樑夏海軍的最低要求。

按CIA提供的情報,如果樑夏帝國擴大加快建造航母的規模,就有望在3年內把航母的數量增加到15艘,並且將其中的9艘部署在東望洋上,針對擴充的紐蘭海軍,獲得相對的兵力優勢。

只是,這裡面沒有考慮樑夏海軍封存的十幾艘大型航母!

如果戰爭爆發,樑夏海軍啓用封存的航母,就能一口氣把航母的數量翻倍,將部署在東望洋上的航母擴充到20艘以上。

這個數量,有壓到性的優勢!

可見,哪怕在3年之後,紐蘭海軍的處境都未必有太大改善,最多能說獲得了跟樑夏海軍一決雌雄的資本。

那麼,有什麼辦法讓紐蘭共和國獲得更多時間?

換種方式來說,就是有什麼辦法能讓紐蘭共和國晚幾年參戰,從而有更多的時間來打造海軍。

顯然,這也是赫伯特最爲關心的問題。

在此前幾個月,跟迢曼當局秘密接觸之後,赫伯特已經就此問題召開了十幾次會議。

可惜的是,討論到現在,也沒有得出幾個可行之策。

首先就是,在戰爭爆發之後,儘可能置身事外,不能在第一時間參戰,更不能給樑夏帝國任何宣戰的理由。

其次,必須竭盡所能支持迢曼帝國與西陸集團,消耗樑夏帝國的戰爭實力。

用卡倫的話說,讓兩大帝國拼個魚死網破。

當然,肯定沒這麼容易。

如果是在30年前,或許還有得一拼。

在經過了30年的長跑之後,迢曼帝國早已被拉下,西陸集團也矛盾重重,真打起來恐怕會自亂陣腳。

最後一個辦法,就是在避免直接參戰的情況下,讓樑夏帝國兩線作戰。

如果可以,還得儘量爭取多開闢幾條戰線。

其實,這也是開了十幾次會,一直都沒有商量好的一個問題。

簡單的說,就是在哪裡開闢第二戰場更加合適一些。

主要的選擇有三個,一個是布蘭王國,一個是奧洲,而最後一個是南方次大陸。

布蘭王國最爲簡單,畢竟布蘭王國跟紐蘭共和國是同文同種,往來也非常密切,布蘭王國的公民也早就不想臣服於樑夏帝國之下,因此只要紐蘭共和國振臂一呼,布蘭王國肯定會揭竿而起。

只是,布蘭王國產生的影響非常有限,即樑夏帝國完全可以放棄斯卡帕灣,而且在戰略上不會有太大損失。

奧洲的難度大一些,不過意義也更大。

原因也很簡單,在上次大戰之後,樑夏帝國一直就在向奧洲移民,以加強對這塊大陸的控制力度。

關鍵,奧洲一直就是樑夏帝國的主要資源產地,比如鐵礦石與銅礦石。

因爲樑夏移民已經超過1000萬,佔奧洲人口總量接近3成,所以在奧洲的投入未必能見效,未必能逼迫樑夏帝國出兵。發動當地的樑夏移民,控制奧洲的武裝力量,就足夠穩住局面。

那麼,剩下的就只有南方次大陸,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梵羅地區了。

梵羅地區,擁有大約6億人,其中只是梵羅國就有4億多人,而巴鐵還有1億多人。

關鍵,次大陸是樑夏帝國的後院!

只要梵羅地區爆發戰亂,樑夏帝國肯定會出兵。

可是,在梵羅地區製造戰亂,難度實在太大了。

巴鐵早已經跟樑夏帝國結盟,而梵羅國的領導人又不是笨蛋,沒有足夠的好處,絕不會爲紐蘭共和國或者迢曼帝國火中取栗。

那麼,有什麼辦法讓梵羅國站出來呢?

第534章 靈活應變第557章 連夜突襲第178章 戰略欺騙第351章 出謀劃策第633章 老謀深算第30章 系統之戰第35章 組建團隊第630章 殊榮第203章 見好就收第282章 前沿機場第263章 老交情第479章 策劃第66章 預想落空第425章 三種可能第47章 理想主義者第231章 陡生變數第228章 被流放的戰將第442章 二號主角第479章 策劃第256章 各奔東西第427章 快刀斬亂麻第261章 痛下血本第276章 艱鉅考驗第88章 野心勃勃第222章 捲土重來第265章 應景的第168章 主動後撤第43章 討教第413章 三人成虎第48章 大戰爆發第67章 亦步亦趨第142章 來自北面第253章 攻堅利器第238章 涼拌第568章 圍困戰第380章 鬢角生白髮第308章 替身第53章 自作自受第218章 豁出去第629章 命不該絕第569章 進軍窄海第108章 再接再厲第594章 折中方案第612章 出征第45章 主動撤離第589章 互通有無第195章 全力以赴第30章 系統之戰第1章 空中霸王第325章 步步緊逼第212章 作戰平臺第495章 大局第2章 海陸雙強第48章 大戰爆發第111章 利害攸關第237章 遲到六天的情報第222章 心腹大患第148章 撲朔迷離第440章 荒唐的命令第608章 標新立異第240章 全局眼光第94章 鐵血首輔第183章 鳴金收兵第252章 除夕夜的酒第201章 交個朋友第217章 半夜來電第248章 忍耐第30章 帝都風暴第17章 先聲奪人第179章 空天戰力第109章 豁然開朗序 命運的交響曲第93章 百密一疏第13章 預料之中第308章 替身第262章 無可救藥第468章 前期準備第129章 多手準備第251章 天命所歸第446章 獅泉城捷報第49章 奔赴前沿第473章 大的好處第582章 開創歷史第102章 計劃周密第120章 打賭第416章 主從之爭第90章 絕對主力第73章 舉棋不定第598章 矛盾的根源第80章 失之東隅第271章 荒唐之事第213章 緊急回國第336章 一個句號第262章 無可救藥第89章 進退兩難第181章 情況有變第121章 剛愎自用第639章 新的威脅第30章 系統之戰第119章 多嘴惹的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