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第二戰場

當然,有需求的不止是海軍。

在討論的時候,洛福斯特意提到一件事情。

按照艾森威的報告,等布蘭軍隊奪回了馬耳他之後,就應該考慮出兵北玄地區,準確說是在北玄地區的夕落洋這邊登陸。

直接一點,就是開闢新戰場。

其實,這也是直接登陸西大陸的替代方案。

在最初計劃中,該在明年登陸西大陸,開闢針對迢曼帝國的第二戰場,爭取以最快速度擊敗迢曼帝國。

可惜的是,在羅利王國參戰,以及駱沙聯邦遭到重創後,在明年登陸西大陸的設想已經行不通了。

只是,爲了給予迢曼帝國足夠的壓力,穩住西大陸東部戰線,讓迢曼帝國沒辦法在近期發起還擊,緩解駱沙聯邦受到的壓力,讓駱沙聯邦能集中兵力應付樑夏陸軍發起的進攻,就得在今年發起進攻。

目前來看,唯一的選擇就是登陸北玄地區。

其實,這也是洛福斯答應讓2艘艦隊航母去陸心海,協助與支持布蘭皇家海軍攻打馬耳他的關鍵原因。

只有佔領與控制馬耳他,掌握陸心海的絕對制海權,才能夠登陸北玄地區。

在政治層面上,登陸北玄地區其實是對紐蘭聯邦的考驗。

簡單的說,就是採用參與地面戰爭的方式,表示死戰到底的決心,並獲得盟國的信任與支持。

不要忘了,在南珠國淪陷後,紐蘭軍隊面對的地面戰場,全是面積狹小的島嶼,根本就沒有動用多少地面部隊,也沒參與大規模地面戰爭,因此地面戰爭的壓力幾乎全都落到駱沙聯邦身上。

要說的話,連布蘭王國都不如。

不管怎樣,布蘭軍隊至少還在守衛基布要塞與直落要塞,在夕梵運河的西邊跟迢曼軍隊鏖戰。

此前,還在北玄地區跟迢曼軍隊打了一仗。

由此可見,駱沙聯邦與布蘭王國都會擔心,紐蘭聯邦隨時能從大戰中抽身,未必會死戰到底。

不要忘了,紐蘭聯邦獨居孤大陸,雄霸西半球,附近根本就沒有強敵。

只要有制海權,憑藉東邊的夕落洋與西邊的東望洋,加上雄厚的工業實力,以及能夠自給自足的資源,紐蘭聯邦能夠拒敵於國門之外,因爲無需像其他列強那樣,跟協約集團拼個你死我活。

在上次大戰結束後,紐蘭聯邦一度重新豎起孤立主義的大旗。

即便在大戰爆發之前的一年,紐蘭國會都否決了給布蘭王國與狹夷皇國的軍援,理由是害怕挑起全球大戰。

針對此事,駱沙聯邦早已經提出,如果紐蘭聯邦在今年之內,仍然沒在地面戰場上有所作爲,駱沙聯邦就會考慮在可以接受的前提下,跟協約集團媾和,也就是單方面跟協約集團進行停戰談判。

洛福斯早已派特使前往駱沙聯邦,跟駱沙領導人商討地面作戰的事情。

最初設想,是派遣遠征軍去駱沙聯邦。

可惜的是,不但行不通,還沒有多少意義。

先不說紐蘭大兵能否忍受駱沙聯邦的嚴冬,只是武器裝備與後勤保障,就是一個沒法解決的難題。

出兵駱沙聯邦,不止是把官兵派過去,還得把裝備與物資送過去。

顯然,如果能夠順利的向駱沙聯邦運送裝備與物資,恐怕也就不需要紐蘭聯邦派部隊參戰了。

正是如此,開闢第二戰場成了唯一的選擇。

在最初的時候,駱沙聯邦一直堅持要紐蘭聯邦針對樑夏帝國開闢第二戰場,達到牽制樑夏軍隊的目的。

可惜的是,難度太大了。

反攻狹夷皇國,或者進攻南珠國,都要跨越整個東望洋,因此必須面對長達上萬千米的海運航線。

關鍵還有,紐蘭海軍沒有掌握制海權。

如果樑夏帝國攻打奧洲,進軍西南東望洋,這些問題就不存在了。

正是如此,在反覆商討了幾個月之後,在紐蘭聯邦答應提高援助之後,駱沙聯邦的領導人才同意,可以考慮在針對迢曼帝國的方向上開闢第二戰場,通過攻打迢曼帝國降低駱沙聯邦的壓力。

如此一來,落山聯邦就能把更多兵力用在東邊。

只是,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樑夏帝國已經加強在巨大陸戰場上的投入,還一路高奏凱歌,已經把戰線推進到了闊海東邊。

因爲羅利王國加入協約集團,加上忒爾共和國突然參戰,所以在陸心海方向上,迢曼帝國的投入其實遠遠低於預期,也就有足夠多的兵力用來鞏固東部防線,同時加強在西大陸西部的防禦部署。

在總體態勢上,協約集團在世界島的戰略優勢非常明顯。

正是如此,在之前的幾個月,紐蘭陸軍航空兵不顧巨大損失,加大了對迢曼帝國的戰略轟炸力度。

受此影響,紐蘭聯邦擴大了戰略轟炸機的生產規模。

可問題是,僅僅是轟炸無法擊敗迢曼帝國,而且巨大的損失也意味着,高強度戰略轟炸不可持續。

折騰了幾個月,最終才確定,在北玄地區西部登陸。

此舉,不但能夠逼迫迢曼帝國向北玄地區增兵,還能緩解夕梵運河那邊的壓力,加強在陸心海的軍事存在。

如果在北玄地區的作戰行動進展順利,還可以考慮把馬耳他當成跳板,攻打羅利王國的本土。

按照洛福斯的說法,如果能逼迫羅利王國提前退出戰爭,或首先擊敗羅利王國,也不失爲取勝的可行之策。

不要忘了,同盟集團的狹夷皇國已經戰敗。

此外,在拿下羅利王國之後,不但能夠鞏固在陸心海的優勢,還能夠向東推進拿忒爾共和國開刀。

在戰略層面上,只要擊敗忒爾共和國,就能夠讓樑夏帝國與迢曼帝國各自爲陣。

要說的話,這其實是擊敗協約集團的唯一辦法。

上次大戰,同盟集團能反敗爲勝,除了紐蘭聯邦在關鍵時刻參戰,還跟擊敗忒爾帝國有很大關係。

只是,這一套反擊戰略,意味着紐蘭聯邦必須加強在陸軍的投入,特別是採購更多的坦克與火炮。

毫無疑問,這意味着能夠分給海軍的資源會大幅度減少。

按照洛福斯的說法,海軍當前的造艦規模,最多能夠維持到明年年底,在地面戰打起來之後,或者是被迫在西南東望洋與奧洲跟樑夏軍隊交戰,海軍就必須減少一部分次要戰艦的建造數量。

或許,到最後連主力戰艦都無法得到保證。

通過全面動員,能夠解決一部分問題,卻無法解決所有問題。

洛福斯跟尼茲說這些事,是希望尼茲明白,以海軍爲主的戰略最多能維持一年,留給尼茲扳回局面的時間也就只有一年。

第472章 根源所在第442章 二號主角第4章 一發入魂第95章 危機關頭第537章 遠洋的威脅第404章 提前商量第406章 實彈打靶第544章 反覆商量第597章 盟友的價值第247章 被搶走的主功第509章 目標明確第605章 新的消息第632章 老王出馬第606章 反覆猶豫第353章 快準狠第46章 戰略要地第183章 鳴金收兵第493章 各持己見第487章 專職旗艦第8章 試探虛實第262章 無可救藥第201章 峰迴路轉第4章 一發入魂第165章 獨木難支序 命運的交響曲第220章 左右夾擊第148章 撲朔迷離第343章 想當然的錯誤第333章 關鍵情報第117章 加強防空第180章 旁觀者清第198章 投桃報李第58章 方向之爭第33章 流派之爭第162章 暴露行蹤第343章 想當然的錯誤第522章 消息第190章 援助法案第173章 自找沒趣第477章 地面突破第501章 突擊得手第136章 返璞歸真第544章 反覆商量第522章 消息第86章 關鍵課題第631章 解脫第363章 全都是運氣第554章 力量倍增器第488章 關鍵所在第159章 陡然生變第276章 艱鉅考驗第317章 決戰姿勢第63章 妙招第143章 攻敵必救第431章 心結解開第420章 第三套方案第57章 先驅第65章 前沿陣地第623章 天下大亂第78章 護航作戰第134章 亦師亦友的對手第580章 又猜中了第595章 帝國野心第98章 初來乍到第224章 接踵而至第568章 圍困戰第312章 不再等第181章 萬事俱備第565章 去向不明第46章 戰略要地第249章 一路狂飆第388章 早有預謀第172章 死得悄無聲息第259章 有苦難言第52章 地面反擊第280章 披掛出征第412章 妄想的和平第391章 虛虛實實第351章 出謀劃策第4章 一發入魂第476章 準備階段第269章 大皇子的心腹第64章 風雲際會第341章 劉向真出手第248章 忍耐第263章 老交情第367章 初具規模第14章 各取所需第544章 反覆商量第316章 大戰局第128章 厲害角色第11章 快馬加鞭第34章 蜂擁而入第238章 涼拌第91章 “赤誠”覆滅第272章 賜婚第468章 前期準備第278章 外強中乾第368章 回國第124章 特種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