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停戰協議

爭吵持續了好幾個小時,白止戰除了震驚還是震驚。

話題扯開之後,與會的軍官再無顧慮,把該說的與不該說的,一股腦全都倒了出來,簡直是嚇死人不償命。

爭吵話題,就只有一個:帝國海軍是被誰打敗,或者說是怎麼失敗的?

雖然白止戰早就被吵得頭昏眼花,但是沒有犯糊塗,而且早就聽出來,扯戰敗原因只是爲了達到目的。

目的非常明確:由誰說了算,也就是帝國海軍的實控權。

其實,自帝國海軍誕生伊始,由賀家與劉家充當主演的,以帝國海軍爲舞臺的鬧劇就正式上演了。

只是,跟這場大戰扯上關係,也就往前追溯十多年。

之前已經提到,在布蘭皇家海軍設計與建造“無畏”號之前,帝國海軍的艦船設計師就提出了類似的設想,在某些方面甚至超過了“無畏”號,帝國海軍原本能提前十年發起軍備競賽。只可惜,該建造方案被擱置了十年,帝國海軍由此完美的錯過了引領海軍發展潮流的絕佳機會。

那麼,這是誰之過?

當時,鼎力支持建造新式主力艦的是賀家,而竭力反對的是劉家。

原因也很簡單,賀家主宰造備系,必然是建造新式戰艦的最大獲益方,還能借機向指戰崗位安插自己的人。

這僅僅是開始。

在此之後,帝國海軍多次錯失碾壓其他列強的機會。

比如,隨着“無畏”號下水,海軍軍備競賽全面開始後,帝國海軍卻以新技術不夠可靠爲由,壓下了很多新式主力艦的建造計劃,仍然按部就班的建造了十多艘前無畏艦,浪費了大量資源。

關鍵,浪費了比資源還要寶貴的時間。

在大戰爆發後,這些前無畏艦全成了中看不中用的擺設!

如果多出十幾艘無畏艦,再同步提前建造超無畏艦,那麼在四年多前,也就是大戰爆發的那一年,以布蘭王國、洛克共和國與駱沙帝國爲首的同盟集團,絕對不敢奢望能夠奪得局部制海權。

在無法保證奪得局部制海權的情況下,以海權立國的布蘭王國絕不會貿然發動戰爭。

沒有布蘭王國,另外兩個列強哪來挑戰樑夏帝國的勇氣?

說得直接一點,如果帝國海軍能保持兩強標準,大戰或許就不會爆發。

當然,現在爭這些其實沒多大的意義。

此外,讓白止戰震驚的,並非帝國海軍的內部矛盾,畢竟任何一名在海軍學院呆了幾年的軍官對兩大世家的恩怨情仇都有所耳聞。如果說兩大世家沒有矛盾,一直是和睦共處,那纔是怪事。

真正的大新聞,還是即將簽署的停戰協議。

也就在前些天,白止戰還在感嘆,昔日不可一世的迢曼帝國也會窮途末路,簽署喪權辱國的投降協議。

現在,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了樑夏帝國身上。

雖然不是投降協議,但是跟除了名字不同之外,具體條款與細節內容跟投降協議沒多大區別。

總結起來,其實也就一句話。

樑夏帝國必須無條件的,把過去半個多世紀裡,在世界各地掠奪的資源與圈佔的地盤全都吐出來。

用通俗點的話來說,就是“一朝回到憲改前”。

在陸地戰場上,如果戰線在樑夏帝國境外,樑夏軍隊就得撤回到戰前位置,也就是退回國境。要是戰線在樑夏帝國境內,則保持現狀,等簽署停戰協議之後,再針對具體問題分別進行談判。

比較特殊的是東北戰線。

因爲狹夷皇國不肯讓步,所以同盟集團堅持要樑夏帝國妥協,接受狹夷皇國開出的停戰條件。

承認冰風暴半島爲國際共管地區,在停戰之後再做談判。

這算什麼?

雖然冰風暴半島並不是帝國的殖民地,更像依託帝國的屬國,但是就這麼割讓出去,根本沒辦法接受。

只是,狹夷皇國的態度也非常的堅決。

狹夷皇國出兵參戰,傷亡官兵數百萬,難道是竹籃打水?

數十年來,狹夷皇國進行的所有改革,包括自上而下的維新運動,無一例外的是爲了擺脫樑夏帝國的控制。

從地緣的角度來看,登陸冰風暴半島,其實是狹夷皇國成爲列強的第一步。

說得直接一點,如果沒辦法上岸,就算撲騰上了天,狹夷皇國也只是東望洋裡的一隻小蝦米。

不要忘了,在古語當中,“狹夷”又被稱爲“蝦夷”,指的就是那些住在海島上,捕撈蝦米小魚爲生的蠻夷。

爲此,同盟集團答應讓西部戰線保持現狀,樑夏軍隊不用撤回去。

西南戰線那邊,因爲樑夏軍隊一直以防禦爲主,所以不存在什麼爭議,保持現有局面就行了。

關鍵,其實是裁軍,或者說限制軍隊規模。

其實,這也是雙方爭議的第一個焦點問題。

因爲只是停戰,又不是投降,所以最初的時候,帝國方面並不答應單方面裁軍。只是誰都不能否認帝國已經戰敗的事實,而且在停戰之後,肯定用不着繼續供養多達一千五百萬的官兵。

裁軍是必然的,只不過得有限度,而且不應該是單方面行爲。

談到最後,依然是樑夏帝國妥協。

按照協議,在正式停戰之後,樑夏帝國分三個階段,在三年之內,逐步將陸軍的總兵力裁減到一百五十萬以內,保留的重炮不超過三千門,機關槍不超過一萬五千挺,戰馬不超過十五萬匹。

此外,樑夏帝國必須在半年之內,也就是第一階段裁軍行動前期,廢除已經存在了數十年的戰爭動員體系。在完成三個階段的裁軍後,廢除義務兵役制,逐步建立以募兵爲主的志願兵役制。

關鍵還有,樑夏帝國必須在三年之內,出兵參與針對駱沙聯邦的軍事行動!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在同盟集團的指揮下出兵攻打駱沙聯邦,幫助同盟集團撲滅兵變點燃的反帝運動。

其實,這也正是同盟集團讓樑夏帝國陸軍保留一百五十萬兵力的關鍵原因。

如果只是保衛本土,以及彈壓國內的動亂,保留五十萬兵力就足夠了。

至於出兵駱沙聯邦,雙方是一拍即合,除了出動兵力與指揮方式之外,其他方面基本上沒有分歧。

所幸的是,這份非常的苛刻,跟戰敗投降差不多的停戰協議並不針對海軍,或者說沒把海軍包括進去。

海軍的事,單獨談!

第180章 趕盡殺絕第231章 陡生變數第465章 表決心第249章 一路狂飆第48章 大戰爆發第551章 超級轟炸機第244章 頑強奮戰第51章 變與不變第162章 暴露行蹤第565章 去向不明第579章 大膽猜測第236章 決心赴死第150章 疏漏第104章 攻防轉變第535章 奮起直追第151章 聲東擊西第244章 頑強奮戰第52章 禍根第10章 鬼使神差第322章 嚴陣以待第641章 生生不息第20章 晴天霹靂第202章 縝密周全第106章 如有神助第605章 新的消息第104章 長途奔襲第4章 一發入魂第65章 無可奈何的選擇第57章 先驅第81章 一招輸招招輸第232章 特製燃燒彈第140章 擔憂成真第591章 王室禮節第380章 鬢角生白髮第269章 大皇子的心腹第285章 必須過的坎第47章 空中防線第380章 鬢角生白髮第226章 長途奔襲第421章 “宰相”出擊第453章 勾心鬥角第453章 勾心鬥角第468章 前期準備第15章 萬事俱備第252章 摧枯拉朽第148章 撲朔迷離第509章 目標明確第243章 突擊開始第46章 四人同框第230章 別的可能第388章 早有預謀第419章 炎海前線第81章 一招輸招招輸第46章 四人同框第54章 南環計劃第192章 搶先攻擊第58章 方向之爭第154章 事與願違第1章 平民軍官第411章 流言蜚語第563章 攻敵不備第390章 小心眼第583章 盡力而爲第577章 會師第253章 攻堅利器第200章 大起大落第62章 低空之虎第20章 全能人才第515章 舉棋不定第569章 進軍窄海第448章 撤退的信號第207章 最佳人選第428章 涉險過關第129章 多手準備第180章 旁觀者清第622章 逃亡首相第61章 勁敵出現第521章 有勇有謀第204章 真正的對手第114章 突發事件第64章 風雲際會第297章 及時雨鄭江明第21章 導彈威脅第251章 天命所歸第623章 天下大亂第600章 斯班王國參戰第603章 回家第168章 鯨吞蠶食第160章 接二連三第194章 回帝都第387章 全面爆發第431章 心結解開第125章 兩頭兼顧第151章 孤注一擲第121章 剛愎自用第135章 難以置信第431章 心結解開第50章 速歸第48章 大戰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