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真正的對手

“我們應該關注的,其實不是某個人。”

說出這話的是李清,別看他喝了不少,可是那神情舉止,根本不像喝高了,或許他真的沒有喝高。

白止戰的目光立即轉了過去,李雲翔也擺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模樣。

如果說開始的時候,還對李清的身份還是將信將疑,這幾輪酒喝下來,白止戰與李雲翔心裡都有數了。

爲啥?

另外幾個年輕軍官都沒怎麼喝酒,也很少搭話,還一直在留意與關注那些試圖靠近李清的人。

那看人的眼神,像刀子一般犀利,彷彿能把人看穿。

這些傢伙,擺明了就是大內保鏢。

“你們不想想,就算沒有瘸子洛福斯,也會有瞎子霍福斯或者聾子託福斯。就像我開始說的,關鍵不是某個人。”

“那是啥?”

因爲白止戰一直沒吭聲,所以李雲翔就裝着不懂的問了一句。不管怎麼樣,總得有人把話題接下去吧。

“利益。”

李雲翔癟起嘴,似乎不知道該說什麼纔好。看他的神情,明顯喝多了,恐怕要不了多久就會醉倒。

這個回答肯定沒錯,可是也太籠統了。

數千年來,紛爭都是因利益而起,沒一次例外。

樑夏帝國橫空問世,迅速發展成全球最強大的國家,跟西方列強的矛盾同樣集中體現在利益之上。過去幾十年,每一場戰爭、每一次衝突都跟利益有關,上一次全球戰爭就是矛盾的總爆發。

落到實處,也就是說得具體一點,這個“利益”到底該怎麼解釋?

李清沒有多做解釋,也不用多做解釋。

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經出現了這樣的端倪。

在上次大戰結束時,最先參戰的兩個國家,布蘭王國與洛克共和國就分道揚鑣。雖然大家都認爲,主要原因是分贓不均,而且在是否出兵干預駱沙帝國兵亂的問題上,雙方的分歧無法彌補,但是往根本上講,其實是持續四年多的戰火,把兩個老牌帝國積蓄數百年的財富給燒光了。

簡而言之:共同的利益不存在了。

當然,也有樑夏帝國的原因。

因爲大戰沒在樑夏帝國徹底戰敗的情況下結束,換種方式說,就是同盟集團沒有取得真正的勝利,所以在戰後,幾個所謂的戰勝國很難獲得完成重建的戰爭紅利,沒法在戰後迅速恢復元氣。

這幾個老牌的西方帝國,特別是布蘭王國與洛克共和國,纔是戰敗國。

受自身的體量限制,又無法通過殖民擴張,掠奪海外利益彌補遭受的損失,所以在戰後的大發展當中,特別是“黃金十年”期間,不管是重新了奪回全球頭號殖民地宗主國桂冠的布蘭王國,還是在對外擴張當中略顯發力的洛克共和國,其實都沒法跟兩個體量巨大的超級霸權競爭。

在大戰結束的時候,這種局面就已經顯現出來。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樑夏帝國竟然以對等的身份參與了塞巴和會,還是“塞巴和約”正式締約國。在接下來的“華城談判”期間,樑夏帝國更獲得了跟紐蘭聯邦與布蘭王國平起平坐的地位,在具體的分配上,還有微弱的優勢。其他幾個戰勝國,比如狹夷皇國與洛克共和國卻淪落成爲二流強國。

這些,全都是第一同盟集團在戰後土崩瓦解的主要因素。

不管怎樣,當時的局面就是,原本是“戰敗國”的樑夏帝國成功保住國本,爲二十年後重新崛起打下基礎。在西方列強這邊,經過了四年多的慘烈戰爭之後,能繼續跟樑夏帝國對抗的,只剩下紐蘭聯邦。

擺在西方列強面前的現實是:要麼捨棄一部分海外利益,並保持中立,放棄對外擴張的野心;要麼就投靠紐蘭聯邦,跟紐蘭聯邦結盟,共同對抗強大的樑夏帝國,維護自己的核心利益。

顯然,不同的國家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以布蘭王國爲代表的老牌帝國,準確說是把持這些老牌帝國的利益集團,開始進行痛苦的轉型,把核心利益轉往紐蘭聯邦,以紐蘭聯邦爲根據地重新構築利益網絡。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在西大陸誕生與發展壯大,到洛克帝國時期遷往布蘭王國,用一百多年時間,把布蘭王國打造成全球最大的殖民地宗主國、西方第一強國與工業時代全球第一個金融霸權國家的“玫瑰之子”家族,以及由該家族代表的,憑藉金融手段把持西方列強命脈的遊族財團。

戰後的“黃金十年”就與這場財富大轉移有關。

經過二十年的苦心經營之後,雖然依然存在很多的問題,比如自由散漫的紐蘭民衆依然深受孤立主義影響,很多反戰團體還在反思上次大戰造成的影響,但是在決定國家核心利益的金融與經濟領域,以玫瑰之子家族爲代表的遊族財團已經成功融入紐蘭聯邦,還掌握了紐蘭聯邦的命脈。

比如,紐蘭聯邦的核心金融機構,也就是聯邦儲備銀行,就在遊族財團的幾個大家族的手裡。

這樣一來,還能指望紐蘭聯邦作壁上觀嗎?

其實,這個問題根本不存在疑問。

在制訂戰爭計劃的時候,上到薛遠征,下到白止戰,全都想到了,爲了不讓幾個主要的盟國,比如狹夷皇國與布蘭王國在開戰後迅速戰敗,在發展到不可挽回的程度之前,紐蘭聯邦肯定會出兵參戰。

可見,帝國的敵人不是狹夷皇國,是紐蘭聯邦。

既然註定要跟紐蘭聯邦開戰,那麼對帝國來說,最好的選擇,就是火速擊敗礙事的狹夷皇國。

任何拖延進攻速度的行爲都會付出極爲慘重的代價。

在認識到這個問題之後,白止戰想明白了一個道理。

他過去主張的那套戰略,也就是首先南下攻打圖克要塞,以打擊狹夷皇國的名義擴大帝國本土防禦圈,在南北撒豆羣島的外面再建立一道戰略防線,就是在浪費時間,未必有好的結果。

果真如此,哪怕沒在守望者海峽附近殲滅兩支主力戰隊,也沒有損失航母,海軍司令部依然會採納由劉向真主導的東進戰略,首先集中兵力攻打火山羣島中的流黃島,在獲得了攻打狹夷本土的跳板,完成對狹夷皇國的戰略包圍後,再考慮是否南下攻打圖克要塞,或者是北上攻打狹夷本土。

陸軍在冰風暴半島上的進攻?

顯然,從戰略層面來看,除非直接攻打狹夷皇國的本土,在狹夷皇國西部登陸,不然陸軍都只是配角。

決戰戰場,依然是在海洋上。

第426章 突出重圍第118章 天助帝國第145章 超遠距離炮擊第6章 情報頭頭第35章 清理庫存第154章 事與願違第282章 內在因素第89章 進退兩難第169章 東方東方第95章 危機關頭第578章 重大消息第245章 空中炮艇第31章 鋪天蓋地第521章 有勇有謀第157章 舉棋不定第250章 問策第162章 吸引火力第456章 大難臨頭第78章 前仆後繼第490章 憂心忡忡第481章 跨過陸心海第99章 半支艦隊第277章 冤大頭第354章 三大要素第304章 傾巢而出第252章 摧枯拉朽第349章 突然到來的驚喜第76章 臨時變更第182章 噩耗連連第199章 戰略方案第215章 擺開架勢第140章 擔憂成真第130章 關鍵因素第362章 戰鬥結束第457章 運氣成分第303章 人道主義救援第195章 全力以赴第340章 片刻的猶豫第52章 地面反擊第12章 前線備戰第255章 眼高手低第241章 盟友助力第368章 回國第16章 驚天動地第409章 當務之急第109章 合圍到位第192章 搶先攻擊第34章 蜂擁而入第253章 新年的第一天第555章 西進第一槍第26章 怪人第517章 兩個擔憂第167章 制海利器第59章 迎難而上第40章 全票通過第238章 騰挪折衝第239章 口頭威脅第229章 飛來噩耗第8章 南轅北轍第76章 煎熬第558章 成功上岸第595章 帝國野心第389章 只欠東風第365章 宣告結束第125章 突襲得手第130章 關鍵因素第193章 挑撥離間第34章 即興發揮第256章 各奔東西第18章 論功行賞第556章 一帆風順第251章 橫衝直撞第173章 自找沒趣第470章 替代品第22章 遠赴他鄉第81章 一招輸招招輸第442章 二號主角第365章 宣告結束第391章 虛虛實實第199章 戰略方案第555章 西進第一槍第350章 替死鬼第218章 豁出去第471章 寸有所長第175章 轉攻爲守第80章 失之東隅第453章 勾心鬥角第597章 盟友的價值第483章 欺騙第288章 頭號不確定因素第366章 誰輸誰贏第31章 鋪天蓋地第220章 全是壞消息第574章 難題第614章 最後一次遠征行動第612章 出征第173章 自找沒趣第249章 洛福斯的號召第206章 誤打誤撞第80章 飛蛾撲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