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論功行賞

白止戰趕到的時候,會議已經快要開始了,其實就差他一個。

鄭江明沒有去會議中心,雖然他的人事編制留在海軍司令部,算海軍的人,但是具體工作單位卻是軍事情報局,即禁衛軍的六局,只是派駐海軍司令部負責情報聯絡,也就不向海軍司令部負責。

此外,情報工作人員都不受待見。

不止是在海軍,在陸軍也是如此。

原因無二:帝國的軍事情報機構的前身是軍法部門,性質上跟西方的軍事警察,也就是憲兵相似。

顯然,沒有哪支部隊的官兵喜歡跟軍事警察打交道。

白止戰的位置在賀永興與李雲翔之間,在環形會議桌主席位置的右側,另外一邊就是劉向東、劉向真與李恆嘉等人。

桂伯勇沒有來,本土艦隊在旭海執行任務,支持地面部隊控制南北撒豆羣島的島嶼。

白止戰坐的是桂伯勇的位置,相對的是劉向東,等於說隱約比劉向真高了半級。

氣氛明顯有點緊張,充滿火藥味,不過跟座位沒有關係。

沒啥好奇怪的,今晚會議討論的主要話題,或者說唯一話題就是論功行賞。

只要涉及到功勞跟獎賞,兩大派系的軍官之間會變得火藥味十足,不鬧出點事來那就是奇蹟。

跟祝世建在的時候一樣,會議由總司令親自發起與主持。

沒有辦法,這種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事情,只有總司令能鎮得住場子。

換其他人,肯定沒辦法服衆。

開始在鄭江明那裡,白止戰就已經瞭解到,以劉向斌爲主的一夥二貨,在幾天前參了白止戰一本。說的是,白止戰沒有按照作戰計劃行動,擅自率領艦隊深入東望洋,要爲遭受的損失負責。聽上去,就像白止戰要是沒有帶着第三特混艦隊殺入西東望洋,也能打勝仗,還不會遭受半點損失。

相對而言,劉向東主掌的南方艦隊那邊還沒鬧出什麼幺蛾子。

會議開始之後,一下就熱鬧起來。

在第一個問題上面,也就是首功歸誰,沒有多大的分歧。只是接下來,在主要戰功的計算上,分歧就大了。

其實,關鍵就一點。

殲滅第二主力戰隊的戰功算在哪支艦隊的頭上?

本土艦隊,或者是第三航空特混艦隊?

要在以往,這根本不是問題。

第三航空特混艦隊由白止戰指揮,因此不管算給誰,這份功勞都跟南方艦隊派系的將領沒半毛的關係。

只是現在,那就大有文章了。

有趣的是,賀永興覺得,該算給第三航空特混艦隊,因爲是在第三航空特混艦隊的偵察機出現後,高寺才下令讓四艘戰列艦自沉,讓幾千名官兵轉移到巡洋艦上,避免跟戰艦一同殉難。

在劉向東那邊,準確說是南方艦隊的將官,卻堅持認爲,這是本土艦隊的功勞,必須算在本土艦隊的頭上。道理也非常簡單,如果沒遭到本土艦隊重創,第二主力戰隊的四艘戰列艦絕不會自沉。接下來,肯定會與第四巡洋艦戰隊一起返航,而以第三航空特混艦隊當時的情況,特別是搭載的艦載機,未必能夠在傍晚發起的攻擊當中擊沉四艘戰列艦,就更加不要說晚上了。

可見,雙方的說辭都有道理。

扯來扯去,其實跟本團艦隊無關,而是主功到底應該算給特混羣,還是說算給第三航空特混艦隊。

如果把殲滅第二主力戰隊的功勞算在第三航空特混艦隊頭上,那麼毫無疑問的,主功就肯定屬於第三航空特混艦隊,從而記在白止戰頭上。反過來,如果算給了本土艦隊,那麼第三航空特混艦隊就差了那麼一點,按戰果評定的話,主功就該算給特混羣,也就是記在劉向真的頭上。

說直接點,就是白止戰與劉向真之爭。

按照戰果計算,特混羣擊沉四艘艦隊航母,一艘重巡洋艦與數艘排水量在一萬噸內的中小型戰艦,此外重創了一艘快速戰列艦與三艘重巡洋艦,擊落與摧毀兩百多架敵機,斃傷敵軍數千人。

第三航空特混艦隊這邊,擊沉兩艘艦隊航母與兩艘小型艦隊航母、六艘重巡洋艦與數艘小型戰艦,八艘運輸船;此外擊傷兩艘戰列艦,重創了數艘小型戰艦,擊落與摧毀兩百多架敵機,斃傷敵軍上萬人。

要說,白止戰也就差了兩艘艦隊航母,準確的說是兩艘小型艦隊航母與兩艘艦隊航母之間的差距。

其他方面,第三航空特混艦隊取得的戰果全都超過了特混羣。

關鍵就在這裡。

特混羣有四艘艦隊航母,四艘快速戰列艦,總兵力是第三航空特混艦隊的兩倍,而取得的戰果卻相差無幾。

還有,“嶺河”號戰沉、“橫江”號遭重創,這可是抹不掉的污點。

何況,“橫江”號曾經是劉向真的旗艦,“嶺河”號也隸屬於第二航空特混艦隊,在劉向真的麾下。

第三航空特混艦隊損失的也就是幾十架艦載機,沒一艘戰艦戰沉,甚至沒有一艘因爲受創喪失戰鬥力。

這麼一比,劉向真差得就不是一星半點了。

要是把主功算給白止戰,劉向真今後還怎麼混?

在下一階段的作戰行動當中,還有什麼理由讓劉向真去前線指揮,而不是派能力更加出衆的白止戰去?

第二階段作戰行動,肯定得調集所有艦隊航母,也就只需一名司令官。

按帝國海軍的戰功評定標準,艦隊航母與戰列艦屬於主力艦,而小型艦隊航母是屬於重巡洋艦級別的大型戰艦,而且採用自上往下的逐級對比方式,首先對比主力艦數量,在同等的情況下,纔對比大型戰艦。

可見,第二主力戰隊的四艘戰列艦實在是太重要了。

此外,擊沉第一主力戰隊的兩艘戰列艦的戰果,算在了兩艘快速戰列艦上,而這兩艘快速戰列艦還沒入列,因此不參加戰功評比,只是包括艦長在內的官兵,都能獲得跟相應的獎賞與獎勵。

正是如此,只要把擊沉第二主力戰隊四艘戰列艦的戰功算給本土艦隊,由劉向真指揮的特混羣特就是主功。

第三航空特混艦隊還會跌到第三,算是末位了。

雖然白止戰算半個本土艦隊的人,跟桂伯勇也不分你我,但是論功行賞的時候,肯定得分開計算。

當初在轉投第一航空特混艦隊的時候,白止戰的檔案就調到了海軍司令部,人事上已經跟本土艦隊沒有關係了。

這麼一來,還有誰能夠跟劉向真搶指揮權?

桂伯勇嗎?

那顯然不可能,他還是本土艦隊的人,而指揮特混艦隊的是海軍司令部的將領。

可見,所謂的評定戰功,其實是在爲了搶到指揮權,爲即將展開的第二階段作戰行動做鋪墊!

第380章 鬢角生白髮第56章 大蕭條之禍第607章 取捨的結果第544章 反覆商量第188章 空軍出手第446章 獅泉城捷報第279章 錦上添花第246章 一夜之間第175章 轉攻爲守第224章 接踵而至第170章 這可不止是運氣第244章 油船挨炸第487章 專職旗艦第300章 哥斯拉第77章 一錘子買賣第74章 先發與後發第472章 根源所在第580章 又猜中了第158章 狂龍入海第281章 肺腑之言第478章 戰略協同第124章 最後的“飛隆”第232章 幹上一場第112章 必不可少第13章 預料之中第119章 多嘴惹的禍第503章 騷擾襲擊第428章 涉險過關第61章 似曾相似第443章 一意孤行第201章 交個朋友第58章 方向之爭第182章 噩耗連連第512章 真相大白第498章 跟隨戰術第359章 果斷出擊第34章 蜂擁而入第205章 前後夾擊第35章 組建團隊第165章 軍人榮譽第456章 大難臨頭第425章 三種可能第534章 靈活應變第586章 精確轟炸第590章 最後的遠征第344章 立功心切第349章 突然到來的驚喜第225章 此地無銀第237章 遲到六天的情報第256章 反向突擊第147章 天羅地網第412章 妄想的和平第98章 初來乍到第66章 裝甲反擊第621章 隕落的統帥第481章 跨過陸心海第228章 被流放的戰將第391章 虛虛實實第73章 防線淪陷第79章 佯攻行動第46章 戰略要地第333章 關鍵情報第227章 海航出手第76章 臨時變更第87章 防空中堅第125章 突襲得手第65章 前沿陣地第584章 穩步推進第370章 必須嚥下的雞肋第213章 緊急回國第292章 大婚將至第315章 重編的航空兵第568章 圍困戰第388章 早有預謀第63章 妙招第503章 騷擾襲擊第312章 不再等第409章 當務之急第253章 新年的第一天第149章 一無所獲第521章 有勇有謀第70章 生死一線第457章 運氣成分第288章 頭號不確定因素第502章 紐蘭軍隊的反擊第100章 新軍事學第499章 層層設防第363章 全都是運氣第382章 貴而無當第167章 軍人的價值第313章 司令官就位第16章 驚天動地第134章 亦師亦友的對手第292章 大婚將至第292章 大婚將至第418章 狡猾的丘爾第205章 前後夾擊第202章 縝密周全第485章 萬事俱備第430章 回到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