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爲什麼那些文武重臣會出現怪異表情的原因,但是,這些手段,既不傷天和,又還符合宗主國做法,例如援助對方教育和修路,給對方修建碼頭,以便我華夏帝國的船隻依靠,開埠以利雙邊的貿易等,對於這個完全荒蠻之地的婆羅國而言,絕對是利大於弊。
當然,遠期的話,自然是我華夏帝國大大地得利。
馬周提議之後,諸位自詡聖人門徒的文臣乾脆都拉下了臉來獻計獻策,紛紛加入到了討論中來,反正咱們都是爲國爲民爲天下。
氣氛十分熱烈,本公子也十分滿意,這才叫上下齊心嘛,被我影響同化之後,這些朝庭的文武重臣不再是那種徹頭徹尾拿着書本說仁慈善良的正人君子。
嗯,或者說他們更懂得爲天下百姓,爲華夏帝國去謀利,這樣的大臣,纔是真正的國之棟樑。
等到了月末的大朝會時,終於迎來了來自婆羅國的使節團,爲首的是一位面容清廋但又顯得黝黑的長鬚中年男子,而其身後邊,是一位與他年紀相仿,但是頭髮微卷以布裹之,膚色更顯黝黑無須的男子入朝參見。
一進入了朝堂,看到了這間富麗堂皇的大殿,爲首的那位長鬚中年男子的眼眶就開始發紅起來,來到了位置之後,兩人齊齊拜倒於地。口稱下國大臣及王子參見上國天子。
“陳卿何以如此激動,莫不是來朝之時,有人難爲於你等不成?”我一臉迷糊的朝着這二位問道。
“稟上國天子,下臣本乃中原人士,因中原戰亂紛紛,先祖無奈,遠渡重洋,留駐於異國,至今已有一百五十餘載……”說到了這,這位叫陳嘯的正使淚水差點滴了下來。
看到了這一幕,我也不禁有些唏噓。“莫要太過傷悲了,卿既是中原人士,那可還記得故土在何處,可有親族?”
說起自己的家庭,陳嘯頓時有了精神:“稟上國天子,下臣原本是建康人士,東晉之時從北地遷至於此,祖上曾做過東晉的一任中書……”
陳氏在隨着東晉的開國皇帝一塊逃竄到了建康之後,在這裡漸漸地發展壯大了起來。之後族中在東晉時出了不少的大官,使得陳氏一族越發地興旺。
但是之後,東晉朝本是王、謝、庾、桓四大族勢力平衡下的產物,王謝庾三族相繼衰落,桓氏成爲唯一的大族,驕奢淫昏毫無才能的桓玄便輕而易舉地消滅了東晉朝。
接着便是劉裕滅桓氏後取司馬氏而代之建立了宋朝,在這之後,又被人給改朝換代,齊、樑、陳相繼出現,直到隋朝建立一統天下之後,江南之亂這才盡絕。
而陳氏經歷了長久的戰亂之後,家族的損失也十分慘重。而其祖聽聞有人遠渡重洋,見有大陸,大陸之上,和平安寧,相比起如今戰亂連連,餓殍遍野,便是那些氏家大族,也有不少整族整族的餓死的情況出現。
於是,其曾祖父一咬牙,帶上願意離開的親族七十餘人乘上了舟船遠渡重洋而去。最終,抵達了婆羅國時,尚存五十餘人,而來到了這裡才發現,這裡還有着不少也是避中原之亂而來的漢人,人數有近三千餘口。
之後,爲了能夠在這裡生存下去,決定用自己的手段和本事去爲婆羅國效命,直至如今。到了如今,不少的漢人在婆羅國與當地人混居。當然也有像陳氏一族這樣的集中居住的,而其中不少的讀書人都爲婆羅國主效命。
wωω⊙ TTKдN⊙ ℃O
而後,婆羅國主又與這些漢人官員聯姻,直至如今,已有四代國主更替,而那些婆羅國本族倒是對這些身材高大,膚色較淺,知書達禮的漢人十分尊重,甚至稱之爲長人。
因爲婆羅國人普遍較矮,一般也就是一米五六,而這位三王子如今有一米七幾,那還是因爲與漢人通婚幾代換血之後的效果。
與這位漢人婆羅使節聊了一會之後,終於說到了正題,自然,我身爲宗主國皇帝陛下,自然要爲這種主動前來朝貢的國度表達我的仁慈,首先自然是準其爲我華夏帝國的藩屬。
另外就是,該國既然如此的愛慕我中原文化,加上又貧窮落後,還經常遭受那些野蠻無知異族的侵略,我實在是不忍心見這些已經流落到異鄉的華夏子民還受那兵戈之苦,所以,朕作出瞭如下的決定。
第一,派一個師的華夏野戰軍前往婆羅國駐紮,幫助婆羅國掃蕩一切反抗勢力,另外,在婆羅國適合處爲婆羅國興建永久性港口,以便華夏帝國與婆羅國之間的貿易往來。第三,將會派出一批具有豐富文化知識、農業知識的優秀人材,前往婆羅國,幫助他們擺脫貧困,獲得豐富的精神糧食……林林總總共十七條,聽得這兩位來使如醉如癡,感激得五體投地不已。
另外,我還邀請了這二位使節前往御花園一遊,並且帶他們品嚐了華夏帝國的各種美食。更送給了兩人一人一件小禮物,雖說是小禮物,可是那種巴掌大的圓鏡子,讓兩人眼珠子都快瞪出了眼眶,他們怕是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容貌,會在鏡子裡邊變得如此的清晰。
呆愣愣地看着鏡子中的自己,甚至那位王子殿下還不相信地去扯出了一根斜伸出鼻孔外的鼻毛,終於發現,這鏡子實在是太清晰了,居然連根鼻毛都能夠清晰的看到。
當然,還有一塊大約近尺見方的是贈送給婆羅國主的,而接過了盒子之後,那位王子就一直沒敢撒手,似乎是生怕這極品寶貝會跑了似的。
而第二天,就收到了外交部傳來的好消息,對於帝國所提出來的那十七條,婆羅國使節團閉門商議了一夜之後,第二天一早就直接在條約上籤了字。
對此,本公子十分興奮,雖說婆羅國沒有什麼太大的油水,但問題是,華夏帝國與婆羅國之間所簽署的一系列條約,在未來,將會成爲華夏帝國對付那些華夏帝國周邊諸藩的一件利器。
或者說,在這個條約成爲即成事實之後,那麼將來,其他的藩國想要華夏帝國替他們收拾別人,那麼,就得按着之前我們與婆羅國之間所簽約的來做,這該叫約定俗成還是啥?不管了,反正有了前例,那麼日後其他國家也都必須照此來執行。
欣喜之下,本公子迫不及待地下令詔諸位重臣前來商量怎麼籌備此事。
“陛下,您是準備從哪調兵過去?”很快從兵部趕了過來的韋雲起聽到了對方已經簽約的好消息之後,也不由得有些興奮地搓了搓手,走到了不遠處的地圖跟前朝我問道。
“朕想從嶺南調兵,你以爲如何?”我擡手撫了撫下巴,看着跟前掛着的那幅巨型地圖說道。“如今,嶺南地區所整訓出來的兵馬超過了十二萬之數。讓他們全部留在當地,我覺得不太合適。”
韋雲起考慮了半天之後搖了搖頭。“陛下,臣記得你曾有言,南洋之地炎熱潮溼遠勝於嶺南巴蜀之地。而嶺南之地乃是新佔,若是要讓他們遠隔重洋而去的話,怕是軍心易亂。”
聽到了韋雲起的意見,我想了想之後贊同地點了點頭。“卿之言甚是有理,是朕想得不周。那依卿之見,該從何處調兵?”
“臣以爲,從交趾調兵最佳。”韋雲起頭也不擡地點了點地圖上所繪的交趾一帶說道。
“交趾目前不是正在跟扶南國與佔婆餘孽正在交戰嗎?”旁邊的馬周不由得好奇地問道。
韋雲起自信地一笑,掃了一眼廳中諸人言道:“我軍雖然在交趾之地與扶南和佔婆正在交戰,但是卻十分輕鬆,程將軍除了本部兵馬之外,還在交趾之地整編了一個軍又兩個師。如今正在輪翻上陣,以戰練兵。聽說效果不錯。”
“你的意思是從交趾抽調一個師的兵力前往婆羅國?”楊恭仁走了過來看着地圖點了點頭。“這倒是個不錯的主意。”
“不,韋某以爲,至少應該徵調一個軍。其中一個師往婆羅國駐紮,另外兩個師先暫時駐紮於呂宋島。”韋雲起搖了搖頭說道。“想比起婆羅國所在的大島而言,呂宋島所探明的礦藏,乃是我華夏所急需之物,而且,據傳回來的消息。在呂宋島南諸島之中,亦有不少率獸食人的生番。”
“陛下既然想要往這些地區移民,那麼,就必須保證我華夏百姓的安全,所以,臣以爲,先期派軍往之,或剿或撫,爲未來我華夏移民南洋諸島打下基礎……”
聽得韋雲起的說法,我深以爲然地點了點頭。一個軍,三萬多人不到四萬人,看似不少,但是,本公子可是要圖謀整個南洋,甚至還要包括後世的澳大利亞,未來,要將整個太平洋變成華夏帝國的後花園。
所以,韋雲起的做法我完全贊同。“卿言其是有理,可問題是,如此一來,交趾的兵力可就顯得太過單薄了。”
“南洋乃我華夏日後發展的重中之重,但是,交趾更是我華夏面向海洋的重要據點,輕易調走近半兵馬,亦不可不慎啊。”老舅攏起了眉頭很是關切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