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肢解俄國

爭奪戰敗國,成爲中德兩國在大戰末期鬥爭的重頭戲。

事實上,早在一九四四年,中德兩國就在處置戰敗國的問題上產生了矛盾,這就是如何處置戰敗的俄國。

有趣的是,當時中德兩國的對俄態度與後來的對美態度截然相反。

這就是,中國希望儘可能的深入的肢解俄國,而德意志第二帝國則認爲不應該過於嚴重的削弱俄國。

當然,這與中德兩國的基本戰略處境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在俄國戰敗之後,中德兩國只在一個問題上存在共識,即俄國必須被削弱,不能再對中德構成威脅,而且被削弱後的俄國應該成爲中德之間的戰略緩衝區,即以此防止中德產生直接利益矛盾。

只是,在如何削弱俄國的問題上,中德兩國卻有着明確的分歧。

在參戰之前,中德就達成了共同對付俄國的秘密協議,而在這份協議裡面,明確規定在俄國戰敗之後,中國有權收回俄國通過不平等條約所篡奪的土地,使中俄邊境恢復到《中俄尼布楚條約》時的狀態,此外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都可以根據自身的戰略安全需求,從俄國索取部分土地。只是,在這方面,協議中做了明確規定,即中德索取的土地面積均不得超過俄國國土面積的十分之一。

這些規定,說白了就是中德在相互制約,以免俄國喪失其戰略價值。

問題是,即便中國索回了俄國通過不平等條約侵佔的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把中俄邊境線恢復到《尼布楚條約》的狀態,而且中德各索取了俄國百分之十的國土,俄國依然是一個龐然大物。

要知道,在損失了這些土地之後,俄國依然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

此外。中國索回與索取的是俄國的遠東與西伯利亞地區,而德意志第二帝國索取的是靠近東普魯士的俄國東部地區,而這些地區的居民都不是很多,俄國人口集中在莫斯科、基輔與明斯克等大城市附近。

也就是說,在失去了這些之後,俄國依然擁有成爲世界級強國的基礎。

顯然,這樣的俄國在戰後肯定是一個巨大的威脅。也許幾十年之後。俄國就將再次成爲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心腹大患。

這樣一來,肢解俄國就勢在必行了。

最初的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只原則上把被削弱後的俄國肢解成兩個國家,即以烏拉爾山爲界,東面與西面各成立一個國家。

顯然,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如意算盤是,中德各控制其中的一個國家。

這樣一來,德意志第二帝國控制的肯定是烏拉爾山以西的“西俄”,而中國控制的則是烏拉爾山以東的“東俄”。

雖然在國土面積、自然資源等方面。“東俄”比“西俄”好得多,但是在最爲重要的國家組成部分上,即人口方面,“西俄”卻擁有絕對的優勢。要知道,生活在烏拉爾山以西地區的俄國人佔到了人口總量的百分之八十。即便在大戰期間,俄國西部地區的人口大量向東部與中部地區轉移,西部地區的人口總量依然多得多,所佔比重在百分之七十以上,而且以俄羅斯族爲主。

對於這樣的劃分,中國顯然不會答應。

要知道。俄國的分裂局面也許會持續幾十年,可是當局勢穩定下來之後,俄國人就會謀求統一。到這個時候,肯定是人口占多數的“西俄”統一“東俄”,而且俄國謀求統一本身就是個很大的問題。

正是如此,中國堅持要把俄國肢解成三個以上的國家,而且是越多越好。

可以說,被肢解之後的每一個國家都必須足夠弱小。而最低標準就是,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通過軍事行動統一全俄的能力。

顯然,把俄國肢解成三個國家是最低標準。

事實上。當時德意志第二帝國也不反對多出一個國家來,畢竟把俄國肢解成兩個國家與三個國家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問題是。在如何肢解俄國的問題上,中德的矛盾就太突出了。

按照中國的意思,應該按照人口數量來劃分邊境,即應該保留一個相對獨立的國家來成爲中德之間的戰略緩衝區,而這個國家至少得擁有俄國百分之五十的人口,使其能夠具備較高的獨立『性』。更重要的是,這個國家在地理位置上必須位於正中間,才能夠起到戰略緩衝的作用,且不被中國或者德意志第二帝國控制。此外,另外兩個國家的人口應該佔俄國人口總量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且分別位於東方與西方,成爲中德兩國與新俄國之間的緩衝區,並且成爲遏制新俄國的防線。

必須承認,中國的這一提議有一定的道理。

關鍵就是,新俄國具有足夠的獨立『性』,但是中德可以通過各自控制的國家,對新俄國構成威脅。最爲關鍵的是,中德通過各自控制的國家,都有能力單獨阻止新俄國發起統一全國的戰爭。

可以說,這要按照這個方式來處理俄國,那麼俄國就很那實現統一。

顯然,一個沒有統一到一起的俄國,根本不足以對中德構成嚴重的戰略威脅,而中德也就以此獲得了足夠廣闊的戰略緩衝區。

問題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堅決反對以這種方式來肢解俄國。

原因很簡單,如果以人口爲基礎來劃分,那麼新俄國肯定在烏拉爾山以西地區,而德意志第二帝國所控制的那個國家將在白俄羅斯與烏克蘭西部地區,而中國依然能夠控制烏拉爾山以東地區。

說白了,中國提出的這套方案,就是在德意志第二帝國提出的二元方案上,把“西俄”分解成兩個國家。

顯然,這等於大幅度削弱了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歐亞大陸上的影響力。

更重要的是,這等於讓中國把戰略勢力範圍推進到了烏克蘭與白俄羅斯平原上,把手伸如了被德意志第二帝國視爲禁區的東歐。

結果就是,“三元方案”剛被提出來就夭折掉了。

只是,中國也肯定不會接受“二元方案”。

這樣一來,就只剩下“多元方案”了,即把俄國肢解成三個以上的國家,而且每一個國家都足夠弱小。

直到這個時候,中德才在一個基本問題上達成了一致。

這就是分割俄國的基本原則。

在此之前,德意志第二帝國堅持的是綜合原則,即把人口、面積、資源、工業等等因素全都考慮進去,而中國堅持的是人口原則,即以人口爲第一要素,其他因素則不做爲分割的參考因素。

顯然,這兩種方式都有片面『性』。

關鍵是,都忽略了受分割對象。

要知道,中德是以戰勝國的身份,或者說是強權的身份在處理戰敗的俄國,而俄國在戰後的走向,並不是由中德決定的,而是由俄國的人民來決定。強權能夠得一時之逞,卻不可能長久維持下去。如果在分割俄國的時候,不充分考慮到俄國人的感受,那麼任何分割方案都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說白了,要不了多久,俄國的內部凝聚力就能使其再度統一到一個『政府』之下。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得從最根本的地方着手,這就是民族。

俄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總共有一百多個民族,而佔主體的俄羅斯族在人口總量中所佔比例在百分之六十左右。也就是說,俄羅斯族並沒有佔絕大多數,其他少數民族依然有足夠多的人口,特別是幾個主要少數民族。

這樣一來,按照民族來分割俄國,就有了可行『性』。

雖然民族不等同於國家,但是民族是國家最堅實的基礎。

正是如此,中德雙方最終都認爲,應該在俄國成立民族國家,即允許人口超過一百萬的民族通過自決的方式決定是否成爲獨立國家。

當然,這僅限於少數民族聚居地。

按照這個原則,俄國被肢解成十八個國家,即以俄羅斯族爲主的新俄國,烏克蘭、白俄羅斯、摩爾多瓦、拉托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遠東自治共和國、鄂霍茨克共和國與西伯利亞共和國。

在這十八個國家中,只有俄羅斯民主聯邦、即新俄國,烏克蘭與西伯利亞共和國算得上是大國。前者擁有舊俄國百分之四十的人口,總量將近四千萬,後者擁有舊俄國最主要的農業生產區,而且人口在兩千萬以上,而最後的西伯利亞共和國擁有舊俄國最爲重要的資源產區,且國土面積最大,達到了五百七十萬平方公里。

當然,這並非中德在俄國鬥爭的結束,而只是新的開始。

這十八個國家中,除了新俄國之外,有六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關係密切,而另外十一個國家均與中國交好。

顯然,這個結果對德意志第二帝國極爲不利。

主要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控制的都是歐洲地區的國家,而這些國家不但人口多,還缺少資源。

顯然,這成了中德新的矛盾。(未完待續。。)

第536章 齊頭並進第79章 直擊要害第289章 畫蛇添足第565章 遭遇戰第24章 帝國第一艦第153章 協同攻擊第536章 齊頭並進第61章 中興干將第148章 勇闖鬼門關第106章 積極應對第482章 前進基地第90章 戰略關鍵點第538章 主力陸戰師第172章 簡單任務第79章 偷襲第279章 恍然大悟第110章 關鍵時刻第78章 新任務第264章 次要價值第30章 以質爲本第108章 一網打盡第294章 有想法第384章 最後的機會第391章 些微遺憾第123章 空中對手第120章 困獸猶鬥第107章 不速之客第363章 質量缺陷第135章 租借第4章 政治體制第568章 登陸成功第15章 生命的價值第286章 異想天開第628章 戰略力量第283章 離經叛道第551章 萬事俱備第41章 開天闢地第34章 池中之物第10章 海軍起航第78章 不得不戰第84章 核心之爭第6章 整裝待發第143章 趕赴戰場第151章 自我犧牲第81章 遭遇戰第590章 爾虞我詐第104章 傾國豪賭第304章 大意輕敵第585章 威脅第128章 臨時政府第155章 得手第371章 等待時機第564章 夢想與現實第124章 各有打算第23章 將計就計第620章 現代海軍之父第171章 殊途同歸第300章 艦隊出發第217章 無能爲力第125章 特殊任務第600章 馬歇爾第381章 震驚之餘第416章 解脫第581章 印象第127章 全新的開始第31章 外交家第158章 野心家第55章 虛與委蛇第215章 急功近利第124章 決定性勝利第239章 從容應對第348章 非常戰術第226章 越俎代庖第116章 主動出擊第29章 一八九二第169章 輕敵的後果第446章 兵貴神速第26章 熱身活動第141章 秘密行動第19章 事在人爲第376章 有備而來第412章 勞師遠征第115章 虛張聲勢第18章 逃跑第127章 大陸戰爭第275章 空頭支票第117章 僞裝第549章 糧草先行第236章 奇襲與反奇襲第36章 利益博弈第81章 遭遇戰第565章 遭遇戰第509章 守將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493章 變幻莫測第302章 衝動與理智第15章 生命的價值第103章 激戰第36章 利益博弈第617章 金融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