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總體戰局

戰略上的需求,讓斯普魯恩斯不得不率領艦隊開赴戰場。

對此,顧祝同也有類似的認識。

可以說,進入一九四二年,總體戰局變得對美英俄軸心更加不利。在各條戰線上,美英俄軸心都處於崩潰狀態。

大陸戰場上,德軍已經佔領了整個高加索地區,先頭部隊抵達伏爾加河下游,另外一路德軍則在向外高加索地區推進。受此影響,土耳其已經開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進行參戰前的秘密談判,而土耳其提出的條件是重回海灣地區,在戰後吞併海灣國家,並且承諾德中同盟在海灣地區享有最高利益。東面,中國陸軍已經掃蕩了遠東地區,一支部隊還到達了鄂霍茨克海北岸,主力則在向西伯利亞地區推進,先頭部隊離貝加爾湖不到五百公里。從西北出發的中國軍隊已經攻入中亞地區,只是戰鬥打得不是很順利,在阿拉木圖遭遇失敗,被迫後撤了兩百多公里。只是,中國陸軍正在調整作戰部署,預計在上半年將增兵四百萬,而且把重點轉向中亞,爭取在年內與德軍會師,完成對紅俄的戰略包圍行動,然後與德軍共同攻佔烏拉爾地區。

對紅俄來說,離戰敗也就只有一步之遙了。

如果俄軍不能在年內改變這種被動挨打的局面,那麼最遲在一九四三年夏季,德軍就將攻入莫斯科,中國軍隊則將掃蕩西伯利亞與中亞。到時候留給紅俄的恐怕只有北冰洋的幾座港口城市了。

問題是,俄軍有能力改變這種被動挨打的局面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雖然美軍已經打通了北大西洋航線,美英兩國動用了十多艘護航航母、上百艘驅逐艦與更多的武裝商船,組建了十多支護航艦隊,專門爲前往摩爾曼斯克與阿爾漢格爾斯克的船隊護航。但是這條航線上充滿了危險,能夠安全抵達目的地的船隻不到百分之五十。而且美英提供的支援非常有限。

在整個一九四一年,北大西洋航線只爲紅俄送去了不到五百萬噸物資。

這是個什麼概念?

在德俄戰場上,任何一場大規模會戰的物資消耗量都在千萬噸以上。而且雙方投入的兵力兵器更是難以計數。比如。在高加索會戰中,德軍投入了二百一十八個師、總計三百五十萬官兵,動用了四千八百輛坦克、一萬二千門重型火炮、五千二百架戰機,僅油料消耗每天就超過了十萬噸。在整場會戰中,德軍總共向前線運送了三百四十萬噸燃油、四百八十萬噸彈藥、以及其他物資近兩百萬噸。俄軍的投入稍微少一些,但是也不會少到哪裡去,物資消耗量也在一千萬噸左右。

也就是說,美英在一九四一年提供的援助,連半場會戰都打不了。

在一九四一年。德俄戰場上一共打了三場大規模會戰,還有數不勝數的小規模戰役,俄軍的物資總消耗量高達數千萬噸。

顯然,美英提供的援助,不過是杯水車薪。

當然,也有人認爲,美英提供的援助至關重要。比如,在歐洲領土喪失大半後,紅俄的工業幾乎停頓,即便有大量工廠提前搬遷到烏拉爾山以東地區。但是恢復生產的工作進行得並不順利。當時,紅俄最缺的不是自然資源,而是一種“人造資源”,即電力。要知道,在烏拉爾山以東地區,根本沒有多少發電站,而建造發電站又不像搬遷工廠那麼容易,所以紅俄的高耗電工業產品的產量一直非常低。這其中就包括電解鋁,而鋁又是製造飛機的戰略資源。在一九四一年,美國提供給紅俄的無償援助中就有十萬噸鋁錠,而這些鋁足夠製造數千架戰術飛機。可以說,如果沒有美國提供的十萬噸鋁錠,紅俄的飛機制造廠就只能用木材來製造飛機了。

美國的援助有多大的意義呢?

在一九四一年,紅俄總共製造了七千餘架飛機,絕大部分都是戰術飛機,而這些飛機消耗掉了大約十四萬噸鋁錠。

也就是說,紅俄製造飛機所用的鋁,有七分之五來自美國。

不可否認,美國提供的援助確實有着非同一般的意義。但是絕對不能高估其價值,因爲紅俄不可能憑藉美英的援助打贏這場戰爭,如果自身實力不濟,即便北大西洋航線上沒有數以百計的潛艇,紅俄依然會戰敗。

可以說,紅俄戰敗的跡象在一九四二年就暴露了出來。

年初的時候,德軍在斯大林格勒附近繳獲了幾輛俄軍的新式坦克,即T-34-85型中型坦克。最初的時候,德軍非常震驚,因爲這種安裝了八十五毫米高壓坦克炮的坦克,具有十分兇悍的火力,能在兩千米內打穿所有德軍坦克的正面裝甲。只是,在深入研究後,德軍就沒有那麼懼怕這種坦克了。除了粗製簡陋之外,T-34-85採用的竟然是普通的表面滲碳鋼,而不是高強度合金裝甲鋼,其防護能力十分低劣,即便在兩千米外,德軍的“黑豹”坦克也能輕易洞穿其正面裝甲。

後來,這批坦克中的幾輛送到了中國,而中國長春車輛廠在此基礎上,研製出了大戰期間最著名的“東北虎”式中型坦克。必須承認,T-34-85的基礎設計非常出色,在保證了基本性能的同時,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生產難度,只要採用更好的材料,比如用高強度合金鋼製造裝甲,其性能絕對不會差到哪裡去。

以一九四二年初的情況來看,紅俄就算能夠撐過一九四二年,也很難堅持到一九四三年底,在一九四三年夏季戰敗的可能性非常大。

對美英俄軸心來說,紅俄在一九四三年戰敗,絕對是無法接受的結果。

事實上,到了一九四二年,英國的處境也極爲兇險。

大陸戰場上,中德軍隊已經開始協同作戰,每當德軍發動大規模會戰,中國軍隊就會採取行動牽制俄軍,而每當中國軍隊發動大規模進攻,德軍也會以類似的方式讓俄軍無法增援東線。更重要的是,中德軍隊在中亞會師的兆頭已經十分明顯,而這意味着紅俄將喪失最後的希望。

當然,這也意味着,德軍隨時有可能回頭對付英國。

只是,在一九四二年,英國首先考慮的不是跨海登陸的德軍,而是來自空中的威脅,即持續了一年多的戰略轟炸。

從一九四一年十月開始,針對英國的戰略轟炸就升級了。

主要就是,中國生產的四發重型轟炸機開始裝備德意志第二帝國空軍,而且首批飛行員都來自中國。

在一九四一年的最後幾個月裡,德軍組織了十多次大規模轟炸,幾乎摧毀了半個倫敦。

其實,這還是次要的。如果遭到轟炸的只有倫敦,哪怕整個倫敦都被炸成廢墟,英國也能堅持下去。原因很簡單,倫敦早就不是英國的工業城市了,因此倫敦遭受的損失對英國的工業生產沒有太大影響。

要命的是,德軍轟炸的不僅僅是倫敦,甚至沒有主要轟炸倫敦。

隨着對英轟炸行動升級,加上轟炸進行得比較順利,德皇威廉二世再也沒有對轟炸行動指手畫腳,更沒有橫加干預。結果就是,帝國空軍可以按照最優的方式來安排轟炸行動,即重點轟炸英國的工業城市。

這下,英國的工業中心城市遭殃了。

到一九四二年初,伯明翰、曼徹斯特、考文垂、利物浦、利茲、布裡斯托爾等大型工業城市都遭到了數次、甚至是十多次轟炸,而且遭受轟炸的主要就是工業區、以及鄰近工業區的居民區。

根據英國當局的統計數據,僅在一九四一年,就有近五萬人在轟炸中喪生。

這其中,大部分都是產業工人。

轟炸,還導致英國工廠的開工率大幅度降低。很多時候,一次錯誤的防空警報,就能讓工廠停工半天。

雖然沒有確切的統計數據,但是在一九四一年的最後三個月,英國的工業產值明顯下降了一大截。

由此,產生了另外一個影響,即英國更加需要來自美國的援助。

這下,問題來了。

雖然美國已經參戰,而且主要工廠都在全速生產,但是美國不是萬能的,不可能填補英國與紅俄工業生產的缺口。對美國當局來說,這意味着要在英國與紅俄之間做出選擇,重點支援英國,就得降低提供給紅俄的援助,而重點支援紅俄,則英國就不可能獲得足夠的物資支援。

當然,英國不會這麼快戰敗。

當時,大多數人都認爲,英國能夠堅持到一九四四年。除非中德聯軍在一九四二年擊敗紅俄,讓德軍在一九四三年攻打英國本土,不然英國在一九四三年戰敗的可能性非常低,肯定能堅持到一九四四年。

問題是,這還不是美國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

到一九四二年初,日本已經在實質上戰敗了。

雖然日本當局沒有投降,但是隨着中國軍隊在一九四一年底跨過對馬海峽,成功登陸本州島,日本就已經戰敗。到一九四二年初,登陸本州島的中國軍隊已經推進到離神戶不到一百公里的地方,預計在年中就能攻佔神戶與大阪地區,在年底之前肯定能夠把旗幟插到日本皇宮的房頂上。

也就是說,美國必須全力以赴的打贏太平洋戰爭。(未完待續)

第151章 自我犧牲第189章 蘿蔔與坑第615章 簡單粗暴第115章 虛張聲勢第122章 決戰在即第88章 同胞兄弟第15章 開拓者第411章 出兵大西洋第402章 外強中乾第32章 精氣神第282章 臨陣磨槍第254章 下一步第275章 空頭支票第18章 逃跑第2章 大國角力第199章 改造第78章 鬥智第114章 小道消息第152章 足跡第213章 手到擒來第436章 反擊第119章 躲藏第308章 好景不長第113章 高瞻遠矚第86章 圍攻第593章 寄生經濟第233章 不倫不類第234章 第一桶金第223章 集中攻擊第275章 空頭支票第117章 算計第56章 代言人第365章 急功近利第289章 畫蛇添足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421章 勢均力敵第250章 後繼乏力第18章 逃跑第217章 全力以赴第68章 再接再厲第234章 強大的外表第553章 衆口紛紜第289章 畫蛇添足第566章 報廢的港口第601章 威脅第550章 鉤心鬥角第6章 坐收漁利第611章 肢解俄國第342章 戰戰兢兢第87章 絕地反擊第37章 看熱鬧第84章 大禍臨頭第578章 再次登陸第622章 價值第327章 死戰到底第244章 最後的努力第233章 不倫不類第122章 決戰在即第564章 夢想與現實第67章 高難度任務第211章 貓捉耗子第166章 做賊心虛第294章 有想法第25章 再接再厲第621章 核時代第297章 傳奇將領第71章 替死鬼第134章 首敗第61章 中興干將第50章 歐戰風雲第604章 援助第162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140章 有心無力第77章 創造機會第125章 素質第一第12章 危機浮現第152章 正面決戰第14章 營救第470章 等待機會第59章 深謀遠慮第334章 進軍東南第537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511章 迎難而上第147章 最後機會第103章 大獲全勝第289章 畫蛇添足第367章 進退兩難第369章 禍起蕭牆第246章 核裁軍第15章 開拓者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384章 最後的機會第138章 深入大洋第421章 勢均力敵第281章 潛艇警戒線第319章 別無選擇第102章 搶先一步第64章 關鍵情報第30章 以質爲本第7章 重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