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四日,方誌盛指揮的戰列艦編隊經俾斯麥羣島進入俾斯麥海。
此時,李向龍直接指揮的航母戰鬥羣正在俾斯麥羣島北面向東南方向航行,即繞過俾斯麥羣島攻擊所羅‘門’羣島。
兩天之後,方誌盛的戰列艦編隊被美軍巡邏機發現。
因爲在岸基戰術飛機的打擊範圍之外,所以美軍沒有采取行動,只是時不時派遣巡邏機監視其行蹤。
按照李向龍的部署,戰列艦編隊將在十二月八日炮擊臘包爾。
根據攻打硫黃島與馬里亞納羣島的作戰經驗,魯志剛把登陸前的火力準備定爲三天,即在艦隊炮擊與轟炸臘包爾三天之後,登陸艦隊就將到達。然後,將由隨同登陸艦隊活動的小型航母與火力支援艦承擔對地打擊任務,進行二十四小時的登陸前火力準備,艦隊則爲登陸艦隊提供掩護。
事實上,方誌盛心裡對李向龍的作戰部署根本沒底。
雖然他是非常傳統的海軍將領,而且也‘精’通於主力艦作戰,但是方誌盛也知道,戰列艦早就過時了,在艦載航空兵面前什麼都不是。就算他指揮的五艘戰列艦都進行了兩次現代化改裝,防空火力大大加強,但是在遇到空中打擊的時候,因爲沒有戰鬥機掩護,依然脆弱不堪。
方誌盛最擔心的就是遭到美軍轟炸。
至於李向龍與顧祝同做出的保證,方誌盛根本不敢相信,因爲航母戰鬥羣的主要任務是突襲所羅‘門’羣島上的美軍機場,而且只有四艘航母,更要命的是,航母戰鬥羣與戰列艦編隊的距離在五百公里以上。即便航母戰鬥羣全力掩護戰列艦編隊,每次也只能出動十多架防空戰鬥機。
對於艦隊防空來說,十多架戰鬥機根本算不上多。
方誌盛能夠指望的,就只有航母戰鬥羣偷襲得手,打掉美軍航空兵,讓美軍無法攻擊戰列艦編隊。
十二月八日凌晨,戰列艦編隊到達臘包爾西北大約一百五十公里處。
方誌盛在兩點準來到司令艦橋,下達了備戰命令,並且讓艦隊把航速提高到二十節。這樣一來,在天亮前大約一個小時,炮擊就將開始。根據情報部‘門’提供的情報,臘包爾的守軍在這個時候最疲憊。
顯然,這條情報是否準確,方誌盛也心存疑問。
要知道,在大戰爆發前,對中國海軍、乃至所有中國人來說,“臘包爾”這個名字就如同月球上的某座環形山一樣,甚至連很多軍官都不知道臘包爾在哪,情報部‘門’又從哪裡去搜集臘包爾的情報呢?
此外,俾斯麥羣島原本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殖民地,而新不列顛島則屬於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俾斯麥羣島被英國控制,並且在戰敗之前當做租借戰艦的抵押品移‘交’給了美國,並且在戰後由美國控制,新不列顛島則在戰後由英國移‘交’給了美國。也就是說,在短短几十年裡,這片羣島換了幾位主人。兩次大戰期間,美軍並不是很重視俾斯麥羣島與新不列顛島,也沒有在臘包爾大稿工程。主要就是,由日本控制的所羅‘門’羣島上,並沒有多少能夠對美軍構成威脅的基地。此外,隨着日本把中國當成頭號假想敵,並且與美國修好,美軍更沒有理由在臘包爾大興土木。到美國參戰的時候,臘包爾依然是一座不起眼的小港,主要爲在附近活動的巡邏艇提供支持,以及在臺風季節爲路過的船隻提供避風港,美軍並沒有在這裡部署戰艦。
直到中國軍隊準備進軍西南太平洋,美軍才認識到臘包爾的重要‘性’。
當然,最重要的不是臘包爾能夠給美軍提供多大的幫助,而是能夠成爲中國軍隊進軍所羅‘門’羣島的前進基地。
可惜的是,美軍並沒有在臘包爾營建防禦工事。
主要就是,美軍把‘精’力都放在了所羅‘門’羣島上,也就沒有多少力量去營建臘包爾,甚至沒有派遣多少駐軍。
當時,臘包爾只有到一千名美軍官兵。
因爲處在戰線前沿,而且離得最近的友軍在幾百公里外的布甘維爾島上,而主力在更遠的瓜達爾卡納爾島上,所以駐守臘包爾的美軍士氣極爲低落,甚至有一些美軍官兵提前做好了投降準備。
說白了,只要中國軍隊登上新不列顛島,就能攻佔臘包爾。
只是,首先發力的不是陸戰隊,而是艦隊。
炮擊從清晨六點左右開始,五艘戰列艦、兩艘重巡洋艦、六艘輕巡洋艦與八艘驅逐艦都參與了炮擊行動。
當然,最具震撼力的還是戰列艦主炮打出的三百八十毫米炮彈。
炮擊持續到天亮之後,停頓了大約半個小時,主要就是讓炮手吃早飯,同時讓打得過熱的炮管冷卻下來。隨後,炮擊斷斷續續的持續了六個小時,直到下午兩點才結束,主要是戰艦上的彈‘藥’用得差不多了。
下午,所有戰艦都退到新愛爾蘭島南部海域,與彈‘藥’運輸船會合,補充了彈‘藥’。
在戰列艦編隊退走之後,轟炸接踵而至。當然,轟炸臘包爾的戰機,正是航母戰鬥羣派來的艦載機。
轟炸規模相當大,在兩輪轟炸中,總共動用了九十四架俯衝轟炸機與七十二架水平轟炸機。在攻擊地面目標的時候,“塘鵝”也能在彈艙內掛在五百公斤級炸彈,在翼下掛架掛在一百公斤級炸彈,扮演水平轟炸機的角‘色’。
可以說,這兩次轟炸,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臘包爾的守軍沒有投降,也沒有辦法投降,因爲中國軍隊還沒有登陸呢。在彙報作戰情況的時候,美軍指揮官着重提到,中國艦隊在炮擊之後進行了兩次大規模轟炸,動用了近兩百架戰機,而且主要是俯衝轟炸機。
收到消息後,駐紮在所羅‘門’羣島的美軍航空兵派出了巡邏機。
主要搜尋區域,正是處在俾斯麥羣島與新不列顛島之間的俾斯麥海,以及俾斯麥羣島北部海域。
按照美軍指揮官的判斷,中國艦隊敢於如此大規模的轟炸臘包爾,而且是在美軍艦隊已經離開了悉尼港,進入珊瑚海的情況下,出動了幾乎所有艦載機轟炸臘包爾,足以表明中國艦隊在美軍艦隊的攻擊範圍之外,也在美軍岸基航空兵的打擊範圍之外,即離所羅‘門’羣島還非常遠。
道理很簡單,如果中國艦隊離所羅‘門’羣島過近,那麼在轟炸臘包爾的時候,就很容易遭到美軍攻擊。除非中國艦隊指揮官的腦子出了問題,不然他絕對會讓艦隊呆在相對安全的海域。
入夜後不久,戰列艦編隊裡的巡洋艦與驅逐艦率先返回,繼續炮擊臘包爾。
到九日凌晨,五艘戰列艦也趕了回來,加入了炮擊行列。只是,島上已經沒有多少需要用戰列艦主炮對付的堅固目標了。
在夜間炮擊中,戰列艦編隊出動了水上飛機。其主要任務除了觀察彈着點之外,還負責投擲照明彈,讓戰艦上的炮手能夠看到炮擊目標。對於看不見的目標,則由水上飛機提供目標的大致方位,然後讓戰艦進行覆蓋炮擊,即不‘精’確瞄準,而是對目標所在區域開火,用炮彈覆蓋整個區域。
九日凌晨,雙方打了此場海上會戰中的第一場海戰,即“梅特利克海戰”。
梅特利克是新愛爾蘭島南端的一座小鎮,有大約兩千名原住民,海戰地點就在其南面不遠處。
‘交’戰雙方不是主力艦,而是小型艦艇。
美軍出動了十多艘魚雷艇與炮艇,這些小艇都部署在布甘維爾島,在八日下午出發,於九日凌晨到達。
中國海軍動用的則是四艘驅逐艦。
爲了防止主力艦在夜間遭到偷襲,方誌盛在八日夜間,就讓提前抵達的驅逐艦編隊前出到聖喬治海峽南端,並且安排了兩艘輕巡洋艦協助驅逐艦作戰。方誌盛的想法,是想利用輕巡洋艦上的雷達來搜索美軍艦艇。可惜的是,輕巡洋艦沒有派上用場,主要是美軍的魚雷艇與炮艇要麼是木製結構,要麼是用橡膠製造的,很難被雷達發現。再說了,當時的對海搜索雷達的‘性’能也不夠先進。此外,美軍艦艇一直在近岸淺水活動,而島嶼反‘射’的電磁‘波’完全遮蓋住了艦艇反‘射’的電磁‘波’。
總而言之,戰鬥打響前,輕巡洋艦上的雷達並沒有發現美軍快艇,反而是驅逐艦上的瞭望員率先看到了在月光下‘逼’近的美軍快艇,隨即就用探照燈鎖定了美軍快艇,戰鬥也就開始了。
雖然中國驅逐艦的噸位偏小,也僅配備了一百二十毫米艦炮,在對付同類型的戰艦時都極爲吃力,但是對付排水量只有幾十噸,最多一百多噸的魚雷艇與炮艇,一百二十毫米艦炮顯然是綽綽有餘。
更重要的是,驅逐艦有不亞於快艇的速度與靈活‘性’。
海戰的結果沒有什麼懸念,參與偷襲的十三艘美軍快艇中,七艘被直接擊沉,兩艘在被擊毀後由美軍自沉,只有兩艘逃脫,而中國海軍的四艘驅逐艦中,只有一艘被美軍魚雷艇發‘射’的魚雷擊中,而且那條魚雷沒有爆炸!此外,美軍炮艇上的火炮,也打壞了幾艘驅逐艦上的一些設備,但是沒有造成嚴重損傷。
這場海戰,等於告訴美軍,臘包爾是守不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