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以質爲本

雖然馮承乾竭力反對,但是俾斯麥依然按部就班的與奧匈帝國、意大利進行談判。

回顧之前發生的事情,特別是在來到這個世界之前發生的事情,馮承乾認識到,他做的事情對改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兩大同盟集團毫無幫助,因爲在一八八八年之前,德俄在經濟上就已決裂,法俄結成軍事同盟勢在必行,德意志第二帝國別無選擇,只能跟奧匈帝國與意大利結盟,形成軸心國集團。爲了阻止德意志第二帝國借軸心國集團獨霸歐陸,英國的外交政策肯定會出現一百八十度轉向,與法俄聯手對抗德意志第二帝國,最終與法俄形成協約國集團。

如果馮承乾來到的時間是一八八零年、哪怕是一八八五年,也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在歐洲大陸上,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最佳最佳結盟對象不是孱弱的奧匈帝國、也不是不可靠的意大利,而是東面的沙俄帝國。

事實上,德意志第二帝國與沙皇俄國並無嚴重矛盾。

德俄關係急轉直下,既有俄國的內部因素,也有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內部因素。

在馮承乾熟知的歷史中,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因素更加突出一些,而且根源就在宰相俾斯麥身上。

嚴格說來,應該是俾斯麥代表的容克貴族利益集團。

在統一北德的戰爭中,普魯士的容克貴族集團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德意志第二帝國建立之後,容克貴族集團控制了帝國上層,決定了帝國的基本政策,成爲拖累帝國的主要因素。

要知道,容克貴族集團的基礎是農場莊園,代表的是大地主階級。

在工業化時代,容克貴族集團對帝國毫無幫助。

俾斯麥不是不清楚這一點,而是沒有辦法改變,因爲他本人就是容克貴族,擁用面積廣闊的土地。

結果就是,在普法戰爭後,俾斯麥推行的經濟政策以保護地主階層爲主。

這也正是德俄矛盾的根源。

沙皇俄國本來就是一個落後的封建制帝國,還是農產品輸出大國,俾斯麥出臺保護農業的政策,等於動了俄國大地主的蛋糕。

雖然情況已經有所改變,一些開明的容克貴族已經轉向工業,形成了一個全新的利益集團,積極支持工業發展,成爲工業利益集團,但是俾斯麥留下的禍根並沒徹底消除,德俄關係已經無法彌合。

在一八八八年,德俄就已徹底決裂。

想明白這些,馮承乾也就釋然了。

戰爭陰雲已經出現,那該做些什麼呢?

與腓特烈三世談過之後,馮承乾花了好幾天時間,把這幾年發生的事情前後仔細思索了一遍。

立即與英國展開海軍軍備競賽?

除非馮承乾想死得早一些,或者希望德意志第二帝國毀在腓特烈三世手上,不然絕對不能這麼做。

設法與英國改善關係?

馮承乾很想這麼做,可是他知道,俾斯麥與瓦德西竭力主張與奧、意結盟,腓特烈三世也不能反對,因此與英國改善關係並無實際意義,只要德奧意形成軸心國集團,英國就會加入法俄陣營。

爭取其他盟國?

放眼全世界,值得德意志第二帝國爭取的國家只剩下兩個,一是大西洋對岸的美國,二是遠東的日本。

在馮承乾熟知的歷史中,這兩個國家很快就會發展壯大。

從本質上講,美國與日本都是新興工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面臨着相同的問題,即需要海外市場來發展本國工業。因爲本土面積狹小、資源匱乏,所以日本還需要獲取海外資源產地。

也就是說,美國與日本跟英法俄等老牌帝國也存在利益上的衝突。

有共同的利益訴求,不等於有同盟基礎。

美國地大物博,正在積極開發西部地區,本國的資源與市場就足以支持工業發展,暫時不需要海外殖民地。就算在十年之後,美國需要海外殖民地,也會着眼於美洲大陸,與英法沒有直接衝突。

日本的國力還非常弱小,短期內最多稱霸遠東,不足以對歐洲局勢產生影響。

更重要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已經站在風口浪尖上,美日等新興國家更願意看到德意志第二帝國去挑戰英國,而不是幫助德意志第二帝國去挑戰英國,從而在新老帝國生死較量之後坐收漁利。

顯然,美國與日本都靠不住。

從感情上講,馮承乾也不希望德意志第二帝國與日本結盟。

沒有其他可以爭取的盟國,德意志第二帝國就只能依靠兩個不那麼可靠的盟友。

馮承乾有一個很直接的想法,即在歐洲大陸上,德軍所向披靡,法俄聯手都不一定打得過德意志第二帝國,即便加上一個英國,也很難佔到便宜,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死穴是沒有多少人重視的海洋。

如果能在海洋戰場上取勝,德意志第二帝國肯定能打贏第一次世界大戰。

世界歷史,也將因此改變!

想明白後,馮承乾認識到,他要儘量提高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海洋戰場上的勝算,爲帝國打造一支強大的海軍。

當然,這並不等於與英國進行造艦比賽。

如果僅僅比拼誰建造的戰艦多,那麼德意志第二帝國絕對不是英國的對手,因爲英國只需要一支強大的海軍,而德意志第二帝國不但需要海軍、還需要一支更加強大的陸軍。更重要的是,英國有廣闊的海外殖民地,擁有的資源比德意志第二帝國多得多,有更多的本錢進行造艦比賽。

要想在海軍軍備競賽中擊敗英國,就得重視質量,即戰艦的性能。

所幸的是,這正是馮承乾的強項。

年底,馮承乾向腓特烈三世遞交了修改後的海軍發展規劃書,隨後三年仍然以每年一艘的速度建造主力艦。不同的是,馮承乾大幅度提高了科研經費,僅在一八九三年就多達一百八十萬帝國馬克。

審議的時候,馮承乾的海軍預算規劃遭到了俾斯麥的堅決反對。

在俾斯麥看來,沒有必要花這麼多的錢去搞科研,因爲那是企業自己的事,與帝國政府沒有多少關係。

馮承乾沒有退讓,而是直接提出了辭職。

如果俾斯麥不批准他提交的海軍預算報告,他就向德皇提出辭職。

俾斯麥是聰明人,知道馮承乾與德皇的關係。更重要的是,德皇已經對這位年近八十的宰相非常不耐煩了。如果爲了海軍預算這件事,迫使德皇在海軍戰爭大臣與宰相之間做出選擇,即便留下的是俾斯麥,也無法保證數年之後德皇不會換掉宰相,重新重用下課的海軍戰爭大臣。

再說了,這只是一百八十萬帝國馬克而已。

最終,俾斯麥做出讓步,批准了馮承乾提交的海軍預算。

德意志第二帝國在一八九三年建造的主力艦被命名爲“卡爾親王”號,也被稱爲“血親王”號。

這是一艘典型的主力艦。

馮承乾沒再走極端,畢竟前三艘主力艦都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陷,沒有一艘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主力艦。

雖然德皇非常信任他,但是管理海軍軍費的皇儲提出了異議。

“卡爾親王”號的標準排水量只有一萬四千噸,配備四座雙聯裝三百毫米炮塔。爲了便於鍋爐艙與機艙佈局,其中B炮塔位於一號與二號煙囪之間、C炮塔位於二號與三號煙囪之間。作爲一艘火力、防護與速度較爲均衡的主力艦,“卡爾親王”號的最大航速只能達到十八節,與同期主力艦持平,主裝甲帶的厚度爲二百八十毫米,略高於英國皇家海軍的同期主力艦。

大概是各項性能過於平庸,“卡爾親王”號沒有引起英國皇家海軍的重視。

不受英國皇家海軍重視,應該是好事。

щщщ ⊙тTkan ⊙℃o

嚴格說來,“卡爾親王”號已經非常接近於後來的“無畏艦”,即現代戰列艦,只是很多技術依然落後。比如,由克虜伯公司研製的四十五倍徑三百毫米艦炮還沒問世,所以採用的依然是短身管火炮,穿甲能力極爲有限。又比如,蒸汽輪機還在研製之中,也就只能採用三脹往復式蒸汽機。

這些,馮承乾都考慮到了,也融合到了“卡爾親王”號的設計之中。

最明顯的,就是“卡爾親王”號的幹舷高達六點四米,因此在技術取得突破之後,可以通過大規模現代化改造提升作戰能力。按照馮承乾估計,配備長身管火炮、燃油鍋爐與蒸汽輪機之後,“卡爾親王”號足以與“無畏”艦一拼高下,成爲真正的戰列艦,在全面戰爭中派上用場。

在建成二十年後,“卡爾親王”號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這艘戰艦,也是帝國海軍在一八九五年之前建造的七艘主力艦中,唯一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正規海戰的主力艦。

只是,建造“卡爾親王”號並非帝國海軍在一八九三年的主要工作。

對馮承乾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花掉一百八十萬帝國馬克的科研經費,而且得花在最值得花的地方。

第335章 一步之遙第159章 主動權第11章 越境第21章 特工的本色第13章 戰端第100章 堅持第230章 嘗試第245章 駕駛員第44章 萬不得已第383章 轉折點第85章 陣營第107章 戰爭繼續第536章 齊頭並進第18章 逃跑第50章 歐戰風雲第370章 適得其反第449章 最後衝刺第61章 中興干將第27章 底牌第18章 輕重有別第63章 體能極限第381章 震驚之餘第589章 人才第一第214章 臨機應變第308章 好景不長第51章 正面交戰第321章 迷霧第79章 偷襲第551章 萬事俱備第295章 火速收場第22章 赴死之地第300章 艦隊出發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579章 戰略撤退第36章 狼子野心第163章 禍不單行第166章 做賊心虛第509章 守將第444章 減負第97章 秘密潛入第142章 深入敵後第138章 進攻第604章 援助第246章 核裁軍第80章 相互算計第248章 風雨欲來第136章 守財奴第471章 耐心等待第275章 空頭支票第467章 主動應戰第211章 貓捉耗子第567章 默默無聞第172章 簡單任務第326章 炮擊戰術第152章 足跡第100章 堅持第59章 深謀遠慮第80章 相互算計第59章 深謀遠慮第394章 拉鋸戰第270章 載譽而歸第112章 多米懦骨牌第64章 無力迴天第503章 下一步第198章 回家第40章 列強幹涉第136章 曲線救國第243章 無的放矢第66章 滅頂之災第173章 香蕉貿易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1章 職業士兵第149章 感情與職責第187章 馬拉松第377章 好與壞第96章 關鍵一戰第585章 威脅第596章 關鍵點第300章 艦隊出發第419章 矛盾第141章 秘密行動第600章 馬歇爾第280章 水下艦隊第541章 大潰退第164章 簡單戰術第165章 炮擊臘包爾第42章 自以爲是第150章 爭分奪秒第508章 錯誤的進軍第5章 元勳第361章 強行出征第544章 最高難度第169章 輕敵的後果第168章 拋磚引玉第312章 撤軍第25章 再接再厲第43章 拖累第313章 用行動證明第560章 準備不足第166章 日落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