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天上掉餡餅

雖然國聯決定干預西班牙內戰的時候,中日戰爭已經結束。但是在這場國聯歷史上唯一的全體行動中,〖中〗國的表現並不積極,僅僅象徵性的派遣了一支由五百名軍人組成的軍事顧問團前往西班牙。

當然,這支軍事顧問團的主要任務不是協助佛朗哥軍隊作戰,而是趁此機會向歐洲強國學習。

最大收穫,莫過於認識到了空軍的重要性。

佛朗哥軍隊能在幾個月內反敗爲勝,一舉首付被布爾什維克政權控制的馬德里,主要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提供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戰鬥機,還委派飛行員,全程爲佛朗哥軍隊提供支援。

一九三五年,在馮承乾的提議下,〖中〗國空軍成立。

只是,〖中〗國空軍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空軍有較爲明顯的區別。在〖中〗國空軍成立的時候,〖中〗國陸軍航空兵並沒有撤消,而是做了明確分工,空軍的主要力量是轟炸機,主要任務是轟炸敵國的戰略目標,而陸軍航空兵的主要力量是戰鬥機與攻擊機,主要任務是爲陸軍的作戰部隊提供戰術支援。

問題是,在一九三五年,〖中〗國空軍沒有幾架轟炸機。

事實上,當時其他國家也沒有多少轟炸機。拿德意志第二帝國空軍來說,裝備的轟炸機還不到兩百架。

當然,這個安排,也主要爲了保全陸軍的顏面。

不管怎麼說,〖中〗國是陸上大國,首先就得擁有一支強大的陸軍,然後纔是建設海軍與空軍。

建立空軍,最直接的好處就是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別的不說,成爲軍種之後,空軍可以單獨申報預算,也可以不受陸軍影響來決定如何分配與使用軍費。正是如此,〖中〗國空軍在建立之後就走上了高速發展軌道,在三年之後就擁有了數百架作戰飛機。

參與干涉西班牙冉戰的國際行動,最重大的利益,還是在政治上。

在中日戰爭之後,中德關係一度疏遠,主要是德意志第二帝國認爲一個過於強大的〖中〗國很難控制,也就不可避免的會與帝國發生衝突。

到了西班牙內戰結束之後,德皇威廉二世才清楚的認識到,爲了牽制日益強大的紅俄,德意志第二帝國需要一個強大的〖中〗國,因爲只有強大的〖中〗國,纔有能力對紅俄構成威脅,也才能讓紅俄加強遠東與西伯利亞的軍力,從而降低對德意志第二帝國構成的威脅。更重要的是,帝國政界高層、以及社會上的精英人士也持這樣的觀點。

結果就是,從一九三五年開始,德意志第二帝國主動向〖中〗國靠攏。

別的不說,僅在一九三五年,德意志第二帝國就無償、或者以極低的價格,向〖中〗國轉讓了上百種武器裝備的生產專利,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企業也在該年投資十多億帝國馬克,擴大在華工廠的生產力。到了一九三六年,隨着中德簽署“人員互助與勞動培訓協議”德意志第二帝國甚至開始爲〖中〗國培養工業、特別是軍事工業方面的人才。在接下來三年內,就近二十萬〖中〗國工程師與高級技工前往德意志第二帝國,接受了半年到兩年不等的培訓,在回國後成爲企業的骨幹力量。

對於正處於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來說,來自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幫助就是如虎添翼。

從某種意義上講,如果沒有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援助、特別是在技術上的幫助,〖中〗國根本不可能在二戰中笑到最後。

比如,當時德意志第二帝國提供了凵u型坦克的整套設計圖紙,並且以技術援助的方式幫助〖中〗國獲得了萬噸級水壓機(製造裝甲鋼板的必須設備),還援助〖中〗國建立生產高壓坦克炮、車輛發動機的工廠。又比如,如果沒有德意志第二帝國在一九三八年提供的臥1OPE戰鬥機的全套圖紙,以及援助建立的戰鬥機與發動機工廠,也就不可能有後來稱霸東方戰場的“隼”式戰鬥機。

當然,人員培訓更加重要。

大戰期間,〖中〗國最重要的工業技術人員,半數以上去德意志第二帝國接受過培訓,而軍事工程師中,百分之百都到德意志第二帝國接受過培訓,並且由此掌握了當時世界上最爲先進的軍事技術。

事實上,來自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援助,連馮承乾都沒預料到。

當時,這就像是一塊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把所有人都砸暈了。

還好,馮承乾沒有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可以說,〖中〗國海軍能在一九三五年之後進入快速發展期,〖中〗國的幾大造船廠能在一九三八年之後建造大型戰艦。就是靠德意志第二帝國在一九三五年之後提供的無償援助。而宋靖國的德意志第二帝國之行能夠取得那麼巨大的收穫,也與德意志第二帝國轉變觀點,加強與〖中〗國的合作關係有關。

說得簡單一些,在此之前,德皇一直把〖中〗國當成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附庸國”說得難聽一些,在德國上層眼裡,〖中〗國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一部分,也就理應爲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利益服務。這一點,在德意志第二帝國出面干預中日停戰談判的時候體現得極爲明確。可是在此之後,德皇的觀點發生了變化。從某種意義上講,此時德意志第二帝國對〖中〗國的需求遠遠超過了〖中〗國對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需求。在一九三五年的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上下都有一種認識,即沒有〖中〗國在遠東牽制紅俄,那麼德意志第二帝國將再次兩線作戰,而且這次會從一開始就與最強大的幾個國家交戰,而帝國根本不可能在這樣的局面下取勝,也就必須指望〖中〗國能在未來的全面戰爭中,起到關鍵作用,至少在最關鍵的時候,幫助德意志第二帝國消除來自紅俄的威脅。也就是說,到一九三五年,再也沒人把〖中〗國當成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附庸國,而是成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盟國。

這種身份上的轉變,對〖中〗國的影響非常大。

雖然在一九三五年之前,〖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已經走過了兩個五年計劃,並且開始了第三個五年計劃,主要的工業項目都已完成,工業生產規模超過了意大利與法國,成爲全球第四工業國,僅次與美國、德意志第二帝國與英國(當時還沒有紅俄的工業統計數據),但是〖中〗國的根基依然十分薄弱,而且主要體現在工業技術上,即〖中〗國的工業力量都是建立在技術引進之上的,並沒有自己的工業技術科研實力。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在一九三五年之前,〖中〗國生產的所有坦克,其高壓坦克炮與裝甲鋼都需要從德意志第二帝國進口,甚至連坦克發動機也得進口,〖中〗國的坦克廠只負責組裝。再比如,當時〖中〗國建造大型戰艦所需的高質量裝甲鋼材都得進口。導致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國沒有用來製造這些產品的工業設備,也不具備自行研製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即便是德意志第二帝國,也不可能無緣無故的把最先進的工業技術與工業設備出售給〖中〗國。原因很簡單,如果〖中〗國獲得了這些技術與設備,就能憑藉更加低廉的勞動力,在全世界範圍內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企業競爭,擠佔德意志第二帝國企業的市場份額。

有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援助,這些問題就不存在了。

雖然中固依然主要依靠引進來獲得先進技術與先進設備,但是至少能夠獲得當時最先進的工業技術與工業設備。比如,爲了幫助〖中〗國獲得單獨建造大型戰艦的能力,德意志第二帝國不但爲〖中〗國援建了數座大型船臺、以及出售了數臺萬噸級水壓機,還幫助〖中〗國培養了上萬名艦船工程師與高級技工。

可以說,如果沒有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援助,很難想像〖中〗國能在如此短的時間之內,從一個一窮二白的落後國家,發展成全球前五的工業強國。更難以想像,在二十年前,〖中〗國連火柴都得進口,而在二十年後,〖中〗國不但在傳統商品上霸佔了全球市場,還在工業產品上與其他國家競爭。

事實上,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紅俄。

在一九三八年之前,紅俄也基本上實現了工業化,但是技術水平非常低,根本無法與傳統工業強國抗衡。甚至可以說,在一九三八年之前,紅俄與整個世界都沒有多大關係,彷彿根本不是地球上的國家。

一九三八年之後,隨着德中聯盟形成新軸心的跡象越來越明顯,以及德中海軍軍備建設加快,美英認識到紅俄是牽制德中的重要力量,開始暗中爲紅俄提供幫助之後,紅俄的工業技術纔有了較大的進步。如果完全依靠自身實力,紅俄根本不可能在短短十多年之內追上傳統強國。

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合作,讓平國獲益匪淺。

只是,這也把〖中〗國推上了風口浪尖。

要知道,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合作的代價,就是與紅俄對抗,成爲遠東的“磁鐵”

更重要的是,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合作,把〖中〗國擺到了美英等傳統列強的對立面上,讓〖中〗國不得不面對來自太平洋對岸的考驗。!。

第282章 臨陣磨槍第384章 最後的機會第67章 打就打第111章 突防第246章 核裁軍第26章 只進不退第522章 精確轟炸第398章 偷襲第80章 全速北上第431章 冒險第40章 擴軍第348章 非常戰術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353章 兵貴神速第502章 最後一戰第30章 以質爲本第109章 充分準備第83章 受捉弄第35章 雪中送炭第5章 明爭暗鬥第108章 一網打盡第224章 一個人的戰爭第173章 極限攻擊第97章 血戰蔚山第59章 永遠銘記第485章 加勒比海第455章 死戰難免第21章 撲空第215章 急功近利第17章 戰略大師第128章 臨時政府第418章 進佔英國第363章 質量缺陷第590章 爾虞我詐第75章 創造機會第64章 機會與挑戰第120章 困獸猶鬥第416章 解脫第9章 被妞泡第84章 核心之爭第350章 俄國的結局第148章 劇變第583章 威脅與合作第610章 你爭我奪第76章 左顧右盼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224章 一個人的戰爭第134章 黔驢技窮第228章 厚積薄發第20章 衰落的帝國第91章 非正規戰鬥第172章 警戒艦第565章 遭遇戰第148章 警報第102章 搶先一步第205章 謹慎應戰第97章 血戰蔚山第298章 主力艦的舞臺第552章 提前部署第27章 冷眼旁觀第二百一十二二章 遭遇第54章 備戰第433章 最後的機會第84章 核心之爭第458章 激戰第508章 錯誤的進軍第126章 得手第440章 前進的動力第83章 受捉弄第8章 帝國時代第612章 決裂第273章 打破僵局第153章 錯失良機第394章 拉鋸戰第446章 兵貴神速第629章 反睦成仇第19章 事在人爲第124章 決定性勝利第349章 倒下的巨人第450章 兵臨城下第615章 簡單粗暴第199章 改造第111章 戰略失誤第482章 前進基地第321章 迷霧第211章 火藥桶第65章 生存競賽第132章 轉折點第43章 大型化第479章 絕地反擊第27章 冷眼旁觀第510章 左右爲難第208章 石油危機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227章 常規軍備第50章 歐戰風雲第316章 放慢步伐第517章 何去何從第24章 帝國第一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