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偷襲

對馬海峽海戰之後,〖日〗本聯合艦隊喪失了出海作戰的能力。

三月十九日,特混艦隊回到膠州灣。除了“呂佐”號與兩艘輕巡洋艦之外,其餘的戰艦在休整了三天之後,於三月二十二日再次出發。

馮承乾如此積極,與一份情報有關。

三月十八日,參與了對馬海峽海戰的“加賀”號航母進入瀨戶內海,前往〖日〗本造船工業中心城市神戶。雖然“加賀”號沒有在海戰中受損,也就沒有必要進行維修,但是情報非常確切。三月二十一日“加賀”號進入神戶港。潛伏在該地的諜報人員拍下了航母入港時的照片,並且確認“加賀”號在入港之後就靠上了神戶造船廠的維修碼頭,似乎要進行一次大規模維修。

馮承乾沒有遲疑,決定利用這個機會,給予〖日〗本海軍一次重擊。

三月二十三日,一艘搭裁了十二架水上飛機的輔助船離開了上海的黃浦江碼頭,經長江口進入東海。

這艘名爲“日出”號的輔助船由一艘萬噸級貨槍改裝而來,主要增加了一部吊牟,以及十多個用來固定水上飛機的機位。

三月二十四日“日出”號與特混艦隊會合。

按照馮承乾的安排“日出”號與“德夫林格”號、“興登堡”號戰列巡洋艦,以及兩艘輕巡洋艦重新組成特混艦隊,前往濟州島東部海域活動,負責搜尋與攻擊出現在對馬海峽裡的〖日〗本艦船。“大鵬”號與兩艘輕巡洋艦組成航母戰鬥羣,繼續向南航行,然後從宮古水道進入西太平洋。

馮承乾的目的,正是偷襲神戶港。

三月二十七日“大脫”號航母戰鬥羣進入西太平洋,隨即轉爲向東北方向航行。

因爲〖日〗本海軍主力集中在本土附近,部署在琉球羣島的艦艇主要面向東海,所以“大鵬”號一路上都沒有遇到〖日〗本戰艦。

更重要的是,〖日〗本海軍並不知道“大欖”號已經進入西太平洋。

在兩艘戰列巡洋艦與兩艘輕巡洋艦的掩護下“日出”號搭裁的水上飛機在三月二十六日攻擊了幾艘前往朝羣的〖日〗本船隻。雖然沒有取得太好的結果,但是至少明確無誤的告訴子〖日〗本海軍,特混艦隊在對馬海峽附近活動。

有趣的是,這幾艘受到攻擊的〖日〗本船隻,都沒能辨認出那些飛機的型號!

當然,這也與馮承乾的安排有關。

在把艦隊交託給“德夫林格”號的艦長魯志剛上校的時候,就明確提到“日出”號搭裁的水上飛機只能攻擊單獨活動的〖日〗本船隻,而且主要攻擊漁船等小型船隻如果遇到船隊與大型船隻,最好不要攻擊。

馮承乾做這一安排的原因很簡單:大型船隻肯定受到了〖日〗本海軍控制。

要知道,〖日〗本海軍已經快速發展了近五十年形成了較爲良好的機制。比如在戰時,〖日〗本海軍可以徵召民用船隻。在和平時期,〖日〗本海軍的退役官兵都轉到民船上工作,具有較高的軍事素質。

如果襲擊大型船隻,特混艦隊就很容易露出底牌。

相反〖日〗本的漁船都屬於漁民所有,與海軍沒有多大的關係,而且大多隻能在近海淺水海域活動。

事實上,馮承乾的這個安排有點多餘。

聯合艦隊被擊敗後,〖日〗本海軍已經喪失了出海作戰的能力,即便還有近十艘排水量在萬噸左右的重巡洋艦,也因爲顧忌〖中〗國海軍的主力艦而不敢出海活動。結果就是,〖日〗本陸軍在三月十六日取消了向朝鼻派遺運兵船隊的計劃…,當時正在設法徵召漁船,準備用小型船隻向朝蛘運送軍事物資。

只是這纔過去十天,徵召工作還沒有正式開始呢。

特混艦隊在對馬海峽附近〖日〗本海軍自然不敢掉以輕心。

三月二十七日,也就是“大欖”號航母戰鬥羣進入西太平洋的這一天,兩艘“古鷹”級與兩艘“青葉”級重巡洋艦各自在兩艘輕巡洋艦的陪同下,離開了駐泊港,沿〖日〗本近海航線前往下關。

可以說,這是〖日〗本海軍當時能夠派得出來的“主力艦”了。

“華盛頓條約”正式生效後,巡洋艦的建造受到了嚴格限制,並且按照主炮口徑劃…分成了兩個級別,即主炮口徑不大於八英寸的爲重巡洋艦,不大於六英寸的爲輕巡洋艦,而前者做爲“次主力艦”建造受到了嚴格限制。比如,〖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總噸位不得超過十二萬噸。

只是,相對於戰列艦,重巡洋艦受到的限制較爲寬鬆。

別的不說“華盛頓條約”中並沒明確界分重巡洋艦與輕巡洋艦,也沒有明確規定不得把輕巡洋艦改造爲重巡洋艦。

如此一來,就讓〖日〗本海軍有漏洞可鑽了。比如,把輕巡洋艦按照重巡洋艦設計,等到條約屆滿後更換成八英寸主炮,就能讓輕巡洋艦變身爲火力強大的重巡洋艦。最典型的就是已經開工,但是還沒有建成的“最上”級,其設計標準是配備十五門六英寸艦炮的輕巡洋艦,而在條約到期後,立即通過改裝成爲了擁有十門八英寸艦炮的重巡洋艦。

可以說,受條約限制,〖日〗本海軍極爲重視重巡洋艦。

甚至可以說,〖日〗本海軍把重巡洋艦當成了替代戰列艦的“次主力艦”。

原因也很簡單“華盛頓條約”給〖日〗本海軍主力艦的空間太小了,從而讓〖日〗本海軍認爲必須擁有足夠多的“次主力艦”纔有可能在未來可能爆發的海戰中,擊敗最強大的潛在敵人,即美國海軍。

早在一九二二年,也就是“華盛頓條約”生效後不久,〖日〗本海軍就開始建造重巡洋艦。

隨後,〖日〗本海軍以平均每兩年艘是速度,打造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重巡洋艦編隊。到朝鮮半島戰爭爆發怕時候,〖日〗本海軍已經建成了十二艘重巡洋艦,還有三艘在建、一艘即將開工建造,以及兩艘準備建造。

可見,已經確定的重巡洋艦就有足足十八艘之多。

只是,在一九三三年,〖日〗本海軍可用的重巡洋艦隻有四艘,而且是最初建成的四艘。

當時,已經服役的四艘“妙高”級均在一九三二年底返回造船廠,進行服役之後的第一次現代化改裝,最快也要三年後才能返回戰鬥序列。四艘在一九三二年底建成的“高雄”級還沒有完成基礎訓練,不具備作戰能力。結果,就只有兩艘“古鷹”級與兩艘“青葉”

級能夠出海作戰。

嚴格說來“古鷹”級算不上重巡洋艦。

“古鷹”級還在設計的時候“重巡洋艦”的概念還沒有出現,因此最初是作爲淺水炮艦設計的。比如,〖日〗本海軍最初打算在這種戰艦上安裝三門十二英寸主炮,與英國皇家海軍在大戰中建造的“勇敢”級戰列巡洋艦較爲相似。“華盛頓條約”生效後,因爲主炮口徑達到了主力艦級,所以〖日〗本海軍立即修改了設計,用雙聯裝八英寸主炮取代了單裝十二英寸主炮“古鷹”級也搖身一變,成爲世界上第一種重巡洋艦。

只是在其他方面,〖日〗本海軍並沒做太大的改動,結果就是“古鷹”

級與隨後出現的重巡洋艦相比,在排水量、防護等方面都存在嚴重不足。

有起的是“青葉”級也沒有達到重巡洋艦鋒全部標準。

事實上“青葉”級原本屬於“古腐”級,只是在“古鷹”級開工建造後,〖日〗本海軍對其設計並不滿意,因此在後兩艘開建之前,〖日〗本海軍對設計做了修改,主要就是安裝水上飛機彈射器、加高煙囪、修改艦橋等。經過這一系列改造之後“青葉”級的排水量比“古腐”級多了三百噸。

可以說,這四艘重巡洋艦,都算不上“次主力艦”。

別的不說,這四艘戰艦的標準排水量都在八千噸左右,而後來的重巡洋艦基本上都在一萬噸左右。

問題是,這個時候,〖日〗本海軍已經沒有比這四艘戰艦更強大的主力艦了。

四艘重巡洋艦顯然不是去跟特混艦隊決戰的,要知道,真打起來,只需要一艘“德夫林格”級就能幹掉這四艘重巡洋艦。〖日〗本海軍的目的,只是用這四艘重巡洋艦去掩護橫渡對馬海峽的船隻。

不管怎麼說,這四艘戰艦上有不少的高射炮。

三月二十九日,四艘重巡洋艦進入下關港的當天,在“大欖”號上坐鎮指揮的馮承乾就收到了消息。

此時“大脫”號航母戰鬥羣已經向〖日方向航行了一千多海里。

再過一天“大欖”號就將靠近〖日

當天晚上,馮承乾把李向尢、宮振國等人叫到了司令艙,說明了此次作戰行動的主要目的。

等他說完,幾名軍官都下了一跳。

馮承乾打算偷襲神戶港,炸沉裡面的〖日〗本航母!

在這些軍官看來,馮承乾的想法太大膽了,與前去送死沒什麼區別,但是他們又不得不承認馮承乾的想法很有創意,只要偷襲得手,不但能夠一舉擊潰〖日〗本海軍,還能創造一段歷史。

要知道,在過去數百年間,港口都是艦船的庇護所。

也許,在此之後,港口也不那麼安全了。!。

第86章 相互妥協第629章 反睦成仇第17章 主動與被動第257章 關鍵島嶼第39章 海軍第一第96章 關鍵一戰第64章 機會與挑戰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96章 誘餌第157章 僱傭兵第91章 轉攻爲守第113章 高瞻遠矚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98章 軍人的眼光第173章 極限攻擊第115章 火力兇猛第124章 決定性勝利第527章 繼續前進第394章 拉鋸戰第143章 農場第75章 臨時搭檔第109章 冒險之旅第303章 水下利器第23章 將計就計第510章 左右爲難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147章 最後機會第121章 掐準時機第78章 新任務第187章 優勢第315章 證明自己第136章 守財奴第285章 目的第230章 嘗試第309章 致命一擊第92章 信心第502章 最後一戰第160章 覺悟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444章 減負第141章 巨大代價第304章 大意輕敵第185章 夜間惡戰第280章 水下艦隊第166章 所羅門海第236章 奇襲與反奇襲第438章 聲東擊西第43章 大型化第356章 艦隊迴歸第6章 坐收漁利第53章 犧牲第32章 總統特權第146章 按兵不動第67章 高難度任務第394章 拉鋸戰第104章 撤退第414章 走投無路第439章 木已成舟第452章 直取要害第500章 深入內陸第623章 核試驗第555章 從艦到岸第238章 錯失良機第42章 航母保鏢第132章 時機第11章 越境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38章 大東溝第385章 掉隊第61章 戰爭危機第158章 不可不戰第234章 第一桶金第255章 力量倍增器第44章 萬不得已第360章 事半功倍第112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5章 元勳第168章 創造機會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202章 防範與控制第100章 守株待兔第185章 點撥第395章 爭取第263章 參謀長第169章 打壓第33章 停戰條件第196章 轉移重點第7章 矛盾根源第189章 蘿蔔與坑第368章 以退爲進第401章 將才第6章 整裝待發第75章 創造機會第292章 高下立見第31章 外交家第382章 坐以待斃第128章 走向戰爭第213章 難以揣摩第433章 最後的機會第73章 東線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