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內地之變

“舉官皆出府中,不問其能,官位私授,實爲禍國之始也!”

或許這就是光緒十八年後,“九督議政”以來的一個無法迴避的事實,從那一天,地方總督終於撕破了最後一絲僞裝,憑藉着自身的實力從朝廷手中奪得權力。爲了維持自身的統治基礎,各個總督無一例外的都藉口整頓吏治,對官場進行了梳理,將幕僚、親信委派於地方,以確保對地方的控制,如此一來,推舉官員勢成必然,至於那千年的科舉制度自然也就是不廢而廢——縱是考上了狀元,又能如何?於京中作個翰林?

在某些忠臣義子的眼中,這自然是禍國之始。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權由地方直接導致中樞的權威盡喪,尤其是對京官的影響更大,失去了地方的炭敬、冰敬,這京官的日子過的更加清苦起來,而在家人的信中,鄉人對他們也沒有往日那般擡舉,因爲他們失去了對地方官員的制衡之能。

如此一來,自視忠臣的京官們,自然會將這“舉官制”視爲禍國之行,於朝廷甚至報紙上大加指責。

可無論如何,總督們是絕不會放開官員任免之權。也正因如此,不知多少人,之所以於府中行走,爲的就是一紙公文下的魚躍龍門,有時候這比科舉要難,科舉只需要讀好書就行了,而這僅只靠讀書是不行的,因爲這沒有標準。

而有時候,這卻也很容易,只需要得到一位大人物的賞識,那一紙公文就會填上大名,完成由民到官的銳變。甚至不少那些自許忠臣的京官,如果意外的接到一封來自地方上的信,其即會掛冠而去,往地方任職,再不提什麼“禍國之始”,人總是現實的。 恰如同這終日於總督府內外行走着的人們一般,他們爲的就是那一官之位。

一大早,總督衙門的公文便下了下來。這公文顯然是早就印好的,甚至只填寫了名字,時間,然後授印,這便是委任狀,這一紙委任狀,便是官身的象徵。但是官與民的區別,是榮華富貴的象徵!

對於這種委任狀,唐小虎並不陌生,實際上,早在去年的時候,他就曾拿過一張委任狀,不過那時簽署委任狀的是東三省總督府民政部。而這一份委任狀,卻是由的直隸總督發出的,任的也是直隸的官。

直隸的官與東北的官有什麼不同?

最大的不同之處,恐怕就是沒有苛刻的權責制衡,甚至沒有監督,這官意味着的不是責任,而是榮華富貴。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會撈的,又豈只是十萬?

拿着這紙委任狀,唐小虎的心潮起伏,競然半點激動都沒有。看着狀上的職務,他的心裡只剩下一個念頭,這個選擇究竟是對還是錯?

去年被勒令辭退,申訴失敗沉淪數月後,他來到了關內,憑藉着當年在仁川時與二公子的一面之緣,得到了現下的這個位置。可以說憑得是裙帶關係,可無論如何自己現在切實地踏進了這個官場,這個官場,將給自已怎樣的一片天地?未來的某一處,會有怎樣的陷阱在等着自已?

幾千年來,大家都明白學而優則仕,說到底,就是一心只想當官。可真正當了官才知道,一腳踏進去的,恐怕就不是什麼好地方。俗話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真正身不由己的,應該是官場纔對。

這官場,究竟是什麼?

爲何會令府中不惜通過悉數清除的方式,也要與其劃清界限。甚至通過苛細繁雜的章程來約束官員,以避免滿清官場的習氣影響到東北的官員?

好了,曾經的不解,在不久的將來都可以得到答案,從現在開始,自己就直隸土地林野調查局坐辦了,這顯然是一個要差,同樣也是一個肥差。

土地林野調查對於曾任地方民政官的唐小虎來說,他並不陌生,土地林野調查是總督東北後實施的第一項工作,其一方面是爲了明確土地所有權關係,清理隱田,使納稅義務得以落實,

另一方面。通過大片土地與山林的國有化,總督府獲得了數以億萬的田地,從而爲接下來的發展鋪平的道路。

作爲地方事務官,他曾與二公子,甚至李中堂一同談過此事,爲其計算過,府中得以地利的多少,那天文數字般的地利,只驚得李中堂半晌說不出話來,東北之富,只是未盡全顯,東北之強,亦是如此,而憑的就是那地利。

但直隸顯然無法同東北相比,不過其雖說沒有無盡的荒地供當局徵用,但當局卻可以通過林野調查,清理出民間隱田,並進一步提高稅收,對於北洋衙門來說,這纔是最重要的。

可這份差事,真的那麼好乾嗎?

藉以西式測量法清理出民間隱田,看似簡單,只須要帶着洋技師,把地量上一量,確立一下土地源屬即可,但實際上,其間卻涉及到及太多人的利益,大家爲何隱田?不正是爲了少交一份皇糧,少納一份捐納嗎?

但凡是能隱田於民的又有幾家於地方上沒有些許勢力?甚至就是這北洋衙門裡,隨便拉出一位,其家裡又怎可能沒有千百畝田地,他們又豈會樂意讓人查出實質的地數來?

“東洋人,可用,但不可盡用,只是以事而用,說到底,還是要靠自己人,靠咱們中國人自己,讓你去主持這件事,你就大膽去辦,老夫予你撐腰……”

想起中堂大人的話,唐小虎非但沒有感覺到一絲感激之意,心底反倒是言語着。

“話說的好聽,到時候萬一若出什麼亂子來,沒準您老人家第一個拿我開刀,以平息衆怒……”

想着那幾位被迫去職的前任,唐小虎越發的謹慎起來,他是個外人,到時候誰爲會他說話?“哎,早知道……”

早知道真不應該來直隸,可這個念頭不過只是稍閃即逝,對於心存不甘的唐小虎來說,他之所以來到這,就是爲了翻身之機,有比主持直隸的土地調查更好的機會嗎?

“好吧,既然中堂大人信得過我,那我就……”

恨恨的於脣間輕喃着,唐小虎的臉上又一次洋溢着濃濃的鬥志,他知道這絕不會是一場輕鬆的戰鬥……

時值下午,茶館裡熱鬧非常,臺上一位老者正在那耍嘴皮子說着相聲,臺下穿着長衫的客人樂呵的聽着那相聲,客人中不乏穿着陸海軍軍裝的客人,現在的陸海軍官佐不像過去,聽戲喝茶穿着便裝,他們總喜歡在人前顯擺那板直的軍裝,還有那鎦金包銀的洋式佩刀,還別說,單就是這身打扮,便能平空的讓人威武幾分來。

在茶館二樓的一間小包廂內,客人正在吃着酒,樓下的笑聲似乎與他們全無一絲關係。

“……衙門裡把今年的預算做出來了!”

放下手中的酒杯時,穿着長衫的中年人輕聲說了一句,中年人在說話的時候,那雙眼睛甚至都沒有去看對面坐着的朋友。

“哦,看樣子,這次大人是下定決心了?”

坐與對面的孫克已用玩味的口吻說道,預算可以說是現代政府財政收支的基礎,過去北洋依如中國千百年來的習慣一般秉持着“量入爲出”的開支原則,而現在那種方式顯然不能維持北洋衙門的運行。

自日本戰敗後,諸如加藤弘之等一大批日本政治家移民中國,其中自然不乏定居於天津於北洋幕府中充任幕僚的日本政治家,便孜孜不倦的向李鴻章灌輸現代理念。不過只是一年的多的時間,他們的工作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從銀行的普遍設立,再到行政機構的銳變,到今年,預算的正式制定,這無一不在表明,北洋衙門正在完成從傳統衙門向現代行政機構的銳變。

“去年直隸的收入2165.8597萬兩,山東是1052.9028萬兩,河南是688.5117萬兩,合計共爲3907.2742兩,再加上廣東匯來的400萬兩海防協款,還有像煤業公司、紡織局等洋務企業上繳官利516萬兩,衙門的收入也就是4800餘萬兩,實際開支則是7142萬元,也就是5000萬兩,赤字不到兩百萬兩……”

提及此,留着八字須瞧着神情語氣都很謙卑的中年人卻用玩味的口吻說道。

“說實話,現如今關內各省都應該謝謝東北的唐大帥,若是沒有唐大帥在湖北創辦的禁菸局,別的不說,單京是北洋衙門便能少出一千萬兩銀子來……”

這倒是一句公道話,現在無論是直隸也好,湖廣也罷,縱是遠在西南的雲貴,禁菸局主持下煙土專賣稅,都是最爲重要的一個進項,甚至可以說直接關係到各府能否正常運營,各地新政能否順利推行。不過雖說重要,但並沒有多少人會去承這個情。

“子德兄,你又不是不知道,那些個和尚把經都念歪了,東北那邊的“寓禁於征”其目的在於禁菸,而內地重於斂財,結果自然不同!”

搖搖頭,孫克已看着面前的李培德輕聲詢問道。

“那今年?”

“河南、山東還有進一步徵稅的潛力,尤其是禁菸,按府中的計算,若嚴格推行煙土專賣,兩地煙稅估計能徵收不下1500萬兩,而今年預算開支爲6800萬兩,所以關鍵就是兩省禁菸能否順利推行……”

無論是河南也好,山東也罷,雖設立禁菸局,但因種種原因限制,其並未實施嚴格的煙土專賣,從而導致大量的煙稅流失,現在衙門自然把眼睛盯在了煙稅上。

“現在迫於財政上的壓力,當然也因直隸成功推行煙土專賣的經驗取得有直接關係,兩省將嚴格推行煙土專賣,這不,中堂大人授意北洋陸軍第二鎮進駐山東,第四鎮進駐河南,表面上是正常協調,可實際上是爲了避免嚴格專賣引發變亂,二來也能協助地方禁菸。”

動用軍伍協助禁菸,這是各地禁菸的不二之法,同樣也是各地往往先於總督駐省所在推行禁菸的原因,因爲總督親信之兵皆在督署所在。

“嗯,衙門裡倒也算謹慎!”

點點頭,孫克已請他繼續說道下去。李培德自然將預算一事一一道出,而重點又從籌款轉至北洋陸海軍,實際上這纔是最爲重要的情報,其直接關係到今年北洋會練多少新軍以及北洋艦隊的維持。

而李培德提及的那些數字,都被孫克已一一記於腦海中,作爲情報人員,他最得意的就是過人的記憶力,也正因如此,在他同下線聯絡時,除非必要,否則絕不會留下紙面證據。

“看樣子,今天北洋準備練四至五鎮新軍啊……”

在瞭解了基本的預算情報之後,於心底覈計着北洋陸軍的預算情況,孫克已於心底暗自嘀咕一聲,相比於陸軍,海軍並沒有多少新意,除去基本的艦隊維持外,只新增了不到200萬兩,考慮到今年其又投資於基隆以及廣州灣開闢南港,這兩百萬恐怕更多的是用於築港。於是他又提到了家裡關心的另一個件事。

“現在土地林野調查進行的怎麼樣了?”

相比於煙稅,土地林野調查對政府纔是最爲重要的,其直接關係到政府的基本稅收,畢竟中國是個農業大國,田賦的多少直接關係到政府的收入。

“還在辦着,人少而地多,再加上各方的阻力,這不,調查局那邊又換了一位坐辦,聽說那位唐坐辦是出自東北!”

宋培德口中的人少而地多,指的是精通測繪的調查人員太少,而且涉及三省億萬畝土地,自然牽涉到方方面面,若非如此這土地調查又豈會從去年推行,到現在已經先後換了幾任坐辦。

說話的功夫,宋培德瞧着孫克已笑道。

“該不會和你一樣吧!”

雖說是朋友,可宋培德又豈不知道孫克已的身份,他並不是什麼商人,他是東北那邊派來的。

搖搖頭,記下這個名字的同時,孫克已笑道。

“若是這樣的話,小弟豈還用麻煩老兄?不過,聽您這麼一說,我倒也想認識認識這位唐坐辦……”

嘴上這麼說着,孫克已手點着菜說道。

“瞧我,光顧得說話,老兄請用菜,這菜都快涼了……”

第165章 膽子大些第6章 入幕爲賓方立足第54章 鹿兒島第201章 漢城第229章 生死線第150章 東洋暗潮第191章 叔嫂第130章 開啓第81章 根基(上)第119章 威脅第194章 賢良第21章 授田第88章 何人第46章 根基第177章 陽謀之道第123章 歷史的巧合第74章 海洋的召喚第120章 濱江第191章 犧牲第268章 極光第8章 朝鮮王第136章 取捨之間第120章 紛亂第6章 入幕爲賓方立足第226章 內外第8章 朝鮮王第5章 跨越時代的教範第348 寧爲中華犬第33章 何爲騙第268章 極光第74章 臺灣第6章 眼光第57章 湖南才第32章 夢碎第192章 間諜第37章 太后的決定第193章 斷絕第12章 鴻門第142章 歡迎第72章 使命第153章 從海底出擊第13章 胥吏第171章 午夜長談第374章 太平洋上第86章 見聞第56章 關內第225章 春天裡的瞬間第105章 事業征程第50章 革命第335章 帝國之屏第1章 美國佬的賞識第270章 外交第24章 盛氏之憂第155章 雷動第37章 統監第123章 歷史的巧合第325章 朋友第31章 翁府話第107章 夜幕中的上海第41章 嫁衣第66章 臨時政府第35章 強國之道第183章 決定第268章 極光第109章 遠東第149章 日官第333章 德意志第58章 破勢第378章 不列顛的決定第172章 兵敗第52章 達姆彈第133章 份子第9章 幕內冷遇心生起第328章 湖廣風雲第144章 新加坡盛宴第191章 叔嫂第33章 長衫第183章 決定第292章 代價第115章 內地之變第45章 興業第122章 父子第141章 風雲際會第372章 何以應對第9章 仁川第44章 根本第186章 探究第169章 旅順口(上)第82章 講武堂第122章 濱江第315章 在湖廣第102章 海洋第353章 豐年第118章 商憂第3章 小事第8章 撈一把第306章 臣民與國民(上)第359章 英美之間第27章 “難民”第68章 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