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端白臉的想法

當不當人,不知道,可對於身爲戶部尚書的端方來說,他卻真個知道什麼是裡外不是人。這不一大早門口不知被誰倒了一桶“黃金”,這還不算,甚至就是到了戶部,那些在戶部當差的旗人瞧着他也是陰陽怪氣的,不拿正眼瞧他。

“這二兩的旗餉,又要給扣掉兩成,這朝廷也忒狠了,還要不要咱們活啊!”

“可不是,我瞧着這朝廷就是沒把咱們當!”

“人……”

冷嘲從端方進入戶部的時候,便不時的傳至他的耳中,那些當差的旗丁無不是懶洋洋的坐在那,見着他甚至就連請安的禮數也不顧了。

“咱是旗人,生下來就是皇上奴才,要不然,你以爲那落地銀是白白髮的,那都是主子給奴才的恩賜!”

瞧着是句在理的話兒,可下面人一接卻立馬變了味來。

“恩賜?有銀子是主子,沒銀子是孫子!”

這句話真嗆得端方差點沒大聲訓斥起來,可接下來的一句話,卻頓時讓他沒有脾氣。

“嘿,你小子說什麼話哪,依我說,這是皇上、老佛爺被奸臣矇蔽,過去翁中堂在的時候,是什麼樣?現在又是什麼樣?照我看,這是咱旗人裡頭出了奸臣,和天津、東北那邊沆瀣一氣,他們說着爲朝廷,說着什麼練兵要銀子,就要剋扣咱們的錢糧,要的可不就是讓咱們抱怨皇上嘛!”

“就是,咱旗人裡頭怎麼盡出這不是人的玩意兒……”

接下來當差的旗丁在說什麼,端方反倒是顧不得了,他甚至無意再於這戶部中呆着,苦心操持着這政務又是爲了什麼?

還不是爲了大清國?這些個在朝宮廷豢養下習慣了養尊處優的旗人又豈能理解他的苦處,理解朝廷的苦處。他們光顧得眼前的那二兩銀餉,可怎麼就不想想,若是讓漢人得了天下,別說那二兩的銀餉沒有了,到時候他們的腦袋能不能保得住都是一說。

這大清國啊!

心裡想着端言的心底卻是一陣難爲。現在大清國可不就是這樣,恩養旗丁要完,不恩養也要完!

“這大清國當真是要亡了!”

於心底唸叨着,出了戶部端方直接對轎伕吩咐一聲。

“去賢良寺!”

現在的賢良寺並非只是外臣進京時的住處。同樣也是各省議政員的住外,按照朝廷與地方達成的協議,這些議政員並未分住京城,而是住於賢良寺之中,這朝廷的出發點是爲了將其集中一地便於監視。可在另一方面卻又有利於議政員間的“沆瀣一氣”互相勾結,不過也幸好這議政員所代表的各方,雖說互相利用,卻又互相牽制,尤其是其同居一處,更是有互相監視之用,到也勉強圓了初衷。

雖說現如今,朝廷也好,地方也罷,都希望議政員各居已處。但可無論如何規矩定下了自然要去遵守。從那時起這賢良寺中便不時能見着朝中大員前來,雖大都是打着訪友的名義,可其中既然爲自己將來鋪路者,亦有爲朝廷謀事者,但無論如何,若是前者只要來到了賢良寺,投下了拜貼,那便再無改換門庭之機——大家都在看着他。

雖說幾乎每天都有京官投貼於地方,或謀將來,或謀眼下外放之機。但並不是每個進出賢良寺的京城都是如此,至少從來沒有人把端方劃到前者之中,畢竟世人皆知其是恭王手下的得力干將,而更重要的是。作爲旗人他沒有機會投靠地方。他每次來賢良寺所爲的都是公事,正如現在一般,他之所以會來賢良寺,卻是爲了求見李光澤,求見那位特旨的四品道員。

一如國人見面時那般,兩人在見面後先是客氣了好一會。又左轉右讓的聊半個鐘頭後,這端方纔算是扯到了正題上。

“……現今朝廷意成立農工商局,以促進農工發展,而這京城爲舉國模範之地,自當開以先河鼓勵工商,這不,朝廷計劃先辦自來水廠、電燈廠,還有其它工廠……”

鼓勵工商,若是說現在各地叫的最爲響亮的詞是什麼?恐怕就是“推行新政”,而這新政之中,最重要的莫過“鼓勵工商”,縱是地方的總督也知道這財力直接關係到新政的成敗,而增強財力莫過於“鼓勵工商”,只有這工商發展了,纔有可能得財力支持新政。

地方上如此,對於僅掌持京城以及周邊十數縣的朝廷來說,財力窘迫甚於地方的他們,同樣也明白,這“鼓勵工商”是解決財力窘境的唯一選擇,作爲主持戶部的端方早就上書要求成立農工商局以鼓勵工商實業,但這京城不比地方,辦起事來還是有各方的牽絆,自然不像地方上那般順利,就像這農工商局至今仍未掛牌,但這並不妨礙端方以戶部的名義去辦一些事情,就像現在。

“……所以,兄弟希望大帥那邊能擡擡手,爲了這京營上下的生意,把這煤號讓予朝廷!”

說了一圈子,最終端方還是把話題扯到他此行的目的上——華揚煤號。身爲戶部尚書的他深知“理財首在開源”,所謂“節流”只能解一時之時,提出建農工商局,辦自來水廠、電燈廠甚至織布局,表面上是爲了安置京營旗民作準備,可實際上卻也是爲了開源。

可無論是自來水廠也好,電燈廠也罷,以至於織布局,都需要花一大筆錢,耗費上一兩年方纔見着成效,而在京城之中有什麼生意能在短期內見着成效,那恐怕就是他唐浩然當年在京城坐的煤球生意。

“大人的意思讓我家大帥把華揚號賣給朝廷?”

道出端方的意思後,李光澤忍不住感嘆着,這滿人中確實還有幾個聰明人,許多旗人視大帥爲逆亂,自然不屑交往,但他們卻不知道,現在最希望維持“朝廷”的不是李鴻章,而是大帥,至少在東北完成準備之前,大帥不得不寄希望於滿清朝廷維持當下的局面。

而如何讓滿清朝廷維持當下的局面。這又是一個不得不去考慮的問題,說白就是要讓要滿清朝廷維持最基本的權威,現在滿清朝廷的運行完全仰人鼻息,這顯然有違東北的利益。至少令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我維持,這纔是大帥希望看到的。

不過這些個旗人也太不爭氣,現如今就是遠在蘭州陝甘總督,也知道規劃鐵路,推行新政。鼓勵工商,雖不甚現實,可卻也是號準了將來的脈。相比之下,那看似雄心勃勃的奕訢反倒是落了下乘——其除了想練出一隻八旗新軍外,便再無其它的作爲了。

瞧着這“朝廷”的不爭氣,李光澤如何能不心焦,可心焦他也沒有其它人辦法,畢竟於朝廷的眼中,李鴻章等人可恨,可真正可恨的還是大帥。更何況關內之事,暫不插手又是大帥安撫關內諸帥的策略,這池渾水趟不得。

趟不得渾水,並不意味着沒有機會插手關內事務,有時候,有些事情別人總會主動找上門來,就像這會的端方一樣,他可不就主動找了門了嘛。

“不是賣,而是讓!”

搖搖頭,端方看着李光澤說道。

“現在戶部的銀庫裡都能餓死耗子了,縱是唐大帥願意賣,我這邊也拿不出銀子來買不是!這華揚號京城分號,於唐大帥而言。不過只是蠅頭小利,所以還請大帥念在朝廷昨日舊情上,讓予朝廷,以令朝廷得以維持!”

端方之所以會說出這句話來,是出自對東北的瞭解,更準確的來說是最近一段時間的瞭解。且不說東北與內地各省結成了利益同盟,於政治、經濟上互通有無不說。那北洋貿易公司將兩江、湖廣以及閩浙,甚至兩廣的無煙煤銷售權委託於各總督府名下公司,從而令其每年平空獲得千百萬兩。

這種利益上的糾纏往往更爲驚人。甚至就連同天津的那位中堂大人都眼紅着煤利,畢竟相比於煙煤,那無煙煤因能入尋常百姓家用量自然極大,現如今他不也令唐山辦了煤站,同北洋礦業談妥了無煙煤代銷一事。

在此事談妥後,北洋衙門每年依靠直隸、山東兩地承銷朝鮮無煙煤,既可獲利數百萬兩,再加上直隸三省將來每年不下千萬煙稅,他李鴻章無論是辦新政也好、建海軍也好,練新軍也罷,也就無需再爲銀餉犯難。

可東北那邊的讓步又豈是平白出讓?

別的不說,單就是失去旅順後,北洋水師於青島修的新碼頭的業務就交給了北洋基建,相應的條件還有什麼?什麼工廠用的鋼樑、士敏土、玻璃以至於電線等都需要優先採購東北的,甚至就連同新軍的軍裝半數,都要採購東北貨。

他唐浩然爲何甘願犧牲眼前之利?僅僅只是所謂的廠利又豈能彌補其眼前的損失。再則這豈不又有壯大他省的嫌疑?

思來想去,直到這幾日端方纔算是想明白——李鴻章也好,張之洞也罷,都入不了他唐浩然的眼,說也來也是,也就是他唐浩然手裡有7鎮新軍,通過這種“資助”能夠維持一定的力量平衡,從而令他人不敢輕舉妄動,而在另一方面,卻又道出了其深謀遠慮。

爲何唐浩然會做這種虧本生意?當然不會是什麼虧本生意,數百萬的定單可助工廠成長之外,且又能交好內地,令內地各省永用朝鮮煤,而不至改用他煤,畢竟相比於其它,朝鮮煤纔是北洋公司最大支柱,如省省視爲爲對手,勢必會改用他煤以免“資敵”,而現在各省爲謀這平空多出的煤利,亦會千方百計推動朝鮮煤的銷量。

有了煤利、煙利作爲支持李鴻章不至因財力窘迫,無力維持陸海軍,進而丟去“天下第一督”的帽子,至於張之洞,因其地處內陸,雖坐擁湖廣財賦重地,但至少在未來幾年內只能步步追趕,至於劉坤一縱是其練成新軍,恐亦只能置於兩人陰影之中,

但地方上的實力是平衡了,未來七八年間,李鴻章會千方百計維持自己的地位,而張之洞會的千方百計的提升自己的實力,可朝廷呢?這幾年的局面靠着他們相互牽絆可加以維持,可幾年後呢?非得練新軍不可!

但練新軍的銀子從那來?

稅款上已經沒了指往的端方,只能把希望放到東北的那位唐大帥身上。相比於李鴻章,張之洞,那位東北的唐大帥纔是真正的威脅,可即便是這樣。端方還是找上了門來。如地方上一般,索要起煤利來了,只不過他要的不是代理朝鮮煤,而是直接拿走煤號以便從京西煤中獲利。

“朝廷維持……”

於心底暗自一笑,李光澤看着端方笑道。

“大人應該知道。這華揚號是我家大人的私產,若是沒記錯的話,這朝廷還回來的時候,那生意可是損失了五六成!”

李光澤說的是當初起兵時的舊事,那會滿清朝廷可是把大人在京城的產業全都沒有了,後來雖說又歸還了大人,可即便是不計其它損失,這煤號的生意也損失了足足有五六成,至今都恢復不了元氣,甚至一日不如一日來。

“即便現在大人同意把煤號讓予朝廷。那大人又打算如何維持這生意?若不然只靠那幾萬兩銀子,又豈能解朝鮮廷燃眉之急?”

這幾個月瞧着恭王等人一副試圖扭轉乾坤的模樣,李光澤之是一陣心驚肉跳,他怕的不是他們當真扭轉了乾坤,而是怕他們毀去了今的那局面,甚至就連同那織布局之類的建議,也是他透過他人之口提出的建議,他最擔心的就是恭王等人別下了狠心,徹底斷了八旗的旗餉,然後引起什麼禍亂來。到時候想平定禍亂,西苑的那些人定然是指往不上,若是李鴻章趁勢進京的話,到時那局面又會如何?可無論如何。那都不是大人需要的局面,這朝廷無論如何,都得先維持住,至於這煤號……華揚號的生意之所以一日不如一日,不正是因爲這城中的百姓對大帥這樣“亂臣賊子”的牴觸嘛。

這京城當真是“天子腳下”,這城中的百姓。若是說八旗子弟對大帥沒有好感,李光澤倒也能理解,可問題是許多漢人提着大帥時,也是言道着大人是“亂臣賊子”,似乎對於他們來說,這大清國纔是中國的正統。

如此一來,他們自然不會像過去般用華揚號的煤球了,畢竟這那煤號是大帥的。可現在端方卻看上了煤號,這不能不讓人稱奇。

“解不解燃眉之急並不重要,重要的是……”

話聲稍頓,端方看着李光澤說道。

“是讓朝廷看着實利,有了這實利,辦起事來也就會順手一些!老兄,您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端方的回答讓李光澤的心頭一警,甚至就連同瞧着其的眼光也發生了變化,這會他纔算真正知道,爲何奕訢會不顧阻力以其爲戶部尚書,單就是這份眼光便不是其它旗人所能相比。

雖說現如今這滿人的朝廷是一天不如一天,可卻依然有些王公大臣死守着舊時的規矩,在辦廠等事情上更是推三阻四的,甚至就連同奕訢想辦機器局,生產供八旗新軍使用的槍彈,都爲大臣所阻。

至於自來水廠、電燈廠以及織布局等工廠,也有重重阻力,雖說計劃可待到直建起來還不知要到猴年馬月。而端方卻反其道而行之,他想先把煤號收起來,然後用煤號的實利去說服那些養廉銀被“孝敬”予朝廷的王公大臣。

“理倒是這個道理!”

點點頭,李光澤盯着端方看了好一會,直到看的端方心裡發麻,甚至以爲對方動了殺機時,才突然笑說道。

“但願如此吧!”

但願如此吧!

現在那些王公大臣還能靠着奕訢去壓着,靠着慈禧去鎮着,這叔嫂兩個內外配合起來倒是極爲妥當,甚至朝廷用度不足時,那位“誰讓我一時不舒坦,我就讓誰一世不舒坦”的慈禧不還主動減了宮裡的用度,以支持奕訢辦差。可若是奕訢死了呢?

到時候,誰又能鎮得住那些王公大臣?誰又能與朝中作爲慈禧的助力?再把視線投向端方時,李光澤反倒有些同情這位非進士出身的滿大臣了,沒有了奕訢撐腰,將來即便是他辦成了這些事情又能如何?

到那時,沒準能落得善終就已經不錯了,畢竟這端方是滿臣,不是漢臣,漢臣對朝廷殺漢臣還有那麼點同病相憐的味道,可滿臣嘛……你家的奴才,你想殺便殺,與我何干?

一聲感嘆之後,李光澤並沒有一口答應下來。

“不過,這事我作不了主,畢竟這是大帥的事情,老弟,您看……”

說話的功夫,李光澤已經端起了茶杯作送客狀,見對方已經端茶送客,端方連忙站起身說道。

“如此,小弟便辭,還請老兄多費心!”

離開了賢良寺,在即將踏進轎子的時候,面上略帶些許苦色的端方,卻忍不住朝着東北的方向看去,在心裡嘀咕道。

“只希望你唐浩然當真是曹操吧……”

(終日失眠,每天于田間地頭巡邏,精神極度不振……)(。)

第58章 破勢第310章 浪潮第64章 太平洋第179章 睦仁的希望第7章 在海上第258章 老艦新春第53章 啊!海軍第33章 師與徒第111章 朋友第120章 紛亂第287章 決戰(二)第88章 何人第134章 南浦第157章 潛伏第118章 潛伏第162章 忠臣第78章 梅花第306章 臣民與國民(上)第13章 背華之罪第251章 走向戰爭的道路第114章 捅婁子第318章 風雲變幻(上)第308章 彼得堡陰雲第137章 北洋之心第280章 勒梅爾大海戰(三)第141章 星洲第4章 同文館(上)第138章 內憂之因第80章 牧場第342章 掀起革命新高潮第122章 濱江第164章 陰雲瀰漫第5章 跨越時代的教範第35章 信唐某第69章 海軍島第119章 威脅第26章 日子第123章 目標:本州第182章 情報決定一切第163章 叔嫂第151章 賀禮第202章 聖彼得堡的決定第8章 私心第309章 洪潮第31章 破滅第14章 鴻門第153章 杭州義(中)第70章 離別第85章 機器局第159章 開啓大門第283章 尾聲(一)第124章 人才第196章 手腕第187章 相商第104章 向着大海第115章 內地之變第66章 臨時政府第330章 中游第48章 毛遂自薦第180章 絕系第192章 李鴻章的心思第336章 別無選擇第265章 釋放第301章 新的開始第69章 海軍島第3章 他人相邀機遇現第100章 乘機第143章 行軍第44章 差遣第42章 恭王第277章 攔截第207章 試一試第19章 捆綁第168章 珍珠港第160章 新玩意第143章 討個明白第321章 北國新丁第50章 搭架子第158章 如我所見第210章 天下第184章 遼陽戰役(三)第4章 同文館(上)第202章 所謂忠臣第303章 末日第118章 潛伏第188章 三六九等第338章 倫敦的決斷第268章 極光第35章 臺北第221章 爲了勝利第52章 達姆彈第36章 恩自於上第274章 出擊第232章 尋求第292章 代價第139章 南望第17章 藉機第69章 緣何第2章 朝鮮之困第316章 浙江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