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奉天

同治初年,面對俄國不斷的蠶食,滿清朝廷陸續開放“龍興之地”的柳條邊牆,開始准許漢人移民關東,以期達到增加滿洲人口,抵禦來自北方的俄國人對領土蠶食的威脅。以山東一帶漢族人爲主流的移民,越過渤海灣,大舉遷居關東,在未開墾的土地上建立起自己的家園。

隨着數百萬移民的涌入,朝廷派遣官員在關東各地設立衙門,管理那裡的臣民。至光緒十五年的時候,關東,尤其是奉天地區已經成爲頗具規模,擁有數百萬人口的繁茂之地,重現在遼東地區歷史上爲滿清屠刀所摧毀滅的繁榮。

而自滿洲人入主中原以來,億萬漢人被屠殺於異族的屠刀之下,甚至漢人作爲一個整體劃歸爲低等身份的族類,被剃髮易服並進行奴役愚化。以至於在過去的數十年間,漢族民衆精神上處於極端矛盾的徘徊和煎熬中。在他們的國家觀裡,英國人、法國人都和滿洲人一樣,不過都是外來異族對中原進行侵略,無論誰來統治這塊土地都是一個樣,百姓只求安定平穩的生活。

而這些在屠刀下兩百多年來已經習慣了逆來順受、習慣了奴役的的民衆,在面對戰爭時表現出驚人的麻痹,完全沒有誓死扞衛大清江山的熱情。即便是少數百姓組織民團,主持者所謀者亦不過只是晉身之機,參與者所求也不過是裹腹之餉,如此而已。

而百姓的不抵抗,對於駐朝軍而言無疑是極爲有利的,幾乎是在戰爭剛一打響。在佔領城市的第一時間,軍隊便開始在佔領地推行了一系列安民政策,而隨着部隊的推進和佔領區的擴大,數以千百計的年齡長不過二十餘歲的民政官,從朝鮮趕至奉天、吉林各地陸續開始實施當地的民政事務。在佔領地的治安維持,目的之一爲了安定民心,贏得民衆的好感,從而有利於部隊的進攻。目的之二是爲了將來掌探關外的長遠戰略意圖,對於統監府而言,這纔是此次“清君側”的目的所在。

不過只是短短十幾日。奉天各地的百姓很快接受了駐朝軍的宣傳,適應了民政官在佔領區的施政。每佔領一地,長官即發佈安民告示,免除當地百姓本年度賦稅,招撫逃避戰亂的居民回家。而在安民告示促使百姓自願爲軍隊效力。許多民家大門貼出“順民”、“良民”字樣的條幅,類似情形幾乎在各個戰區的戰場都可見到。

在在民政事務官們將現代民政帶入關東各地的同時,數以千計的間諜,同樣活躍於各佔領地,出於謹慎無論是安民告示亦是各地民政廳的宣傳中,都未提及“反清”,至多隻是說上一句“清君側”。但在另一方面,那些早先便潛伏於各地的情報人員。卻公開的倡言反滿,挑動起百姓的民族情緒,在中國上下複雜的民族主義感情中。成功利用了漢滿間的民族矛盾,引導部分清廷官吏和民衆甘願爲新政府奉獻,而糾其根源這來自漢族人對清朝侵佔中原以來,實行殘酷統治結下的宿怨,華夏子孫在精神、肉體上經歷了近三個世紀的磨難,總是很容易被人挑動起來。

而且派出的民政官推行的行政比清國官吏更加公正清廉。迎合了百姓的心理。戰爭非但沒有破壞戰地的經濟環境,軍政當局推行的民政措施穩定了當地的社會局面。促進了經濟的恢復。

奉天城,這座“我大清”舊都。在安民告示張貼後,不過只有短短數日,逃出城去的百姓便紛紛趕回了城,關迅速恢復了昨日的繁華,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比昨日更加繁華,熱鬧——畢竟此時的奉天城中聚集着從各地逃此地的數以萬計的難民,難民的到來帶來了衆的問題,同樣也使得城市相比於過去更繁榮幾分。

時近中午,天氣正燥之時,圖爾海正和幾個好友在茶館喝着茶,雖說現如今這盛京變了天,可在他看來,這天下卻還是大清國的天下,就是那姓唐的,也不過是“清君側”罷了,有什麼好怕的,待到的局勢安穩了,這朝廷總還會補足他們的落地銀。

就在幾人說話的功夫,卻聽見隔壁桌有人站起來,大聲喊道:

“各位父老鄉親,在下李前程,乃山東省濟寧府人士,現就讀於仁川東亞同文學院,此次我駐朝軍團在十萬強兵席襲關東,其中官長不乏學院之校友,所爲卻是救民於水火……”

那穿着黑色制服,頭上只留着寸長短髮,說起話來底氣十足的青年,三言兩語的道清了他們的來意,他們是學生,不是民政官,之所以來這是一是爲了慰問前線的將士,二嘛則是進行戰地宣講,而所謂的宣講就是反滿宣傳,實際上,一直以來正是這些青年人擔負的着反滿宣傳的重擔。

“滿清竊我中國神器兩百四十八年有餘,爲一族之利,殺盡我漢人骨血,如此血海深仇,我等漢民焉能忘之……”

那青年在宣講時,甚至因過於激動而流出淚水來,而茶館中的衆人聽着他的話時,更是神情各異,有悲憤者,亦有沉默者,至於圖爾海這樣的旗人,聽着後那臉色卻是微微一變,朝左右瞧去,見着身邊的好友無不是面色煞白,幾人互相看了一眼,都從對方的眼中讀出了內心的懼意來。

“走!”

就在圖爾海等人慾走時,卻聽着有一人大吼一聲。

“圖爾海,你別走,你小子可是正黃旗的!”

這一聲嚷和着周圍投來的目光,只使得圖爾海心下一寒,連忙打鞠行起禮來,然後不住的辯解道。

“各位爺,我圖爾海平素也就是嘴上損了點,可沒做過對不起爺們的事,再。再說,當年進關的時候,我家祖上可沒從龍進關……不,”

意識到說錯話的圖爾海連忙搖頭,又是擺的辯解起來。

“是沒進關。這自然也就沒殺過漢人……”

“各位爺,您們就把小的當成個屁給放了得了……”

此時的圖爾海和身邊的那幾位好友,又豈還有一絲八旗子弟的自覺,有的只是那卑微的祈求,所求的只是這些手無尺鐵的百姓放過他們一馬,生怕對方將祖宗造的孽報復到自己身上似的。

“這麼說。你是順民,你甘心當我大漢的順民!”

李前程走到圖爾海等人的面前,盯着他大聲質問道。

“順民!李爺,小的真是順民,正經的順民。你問大傢伙,王師進城的時候,小的可是巷子裡帶頭貼上黃紙,寫上順民的良民啊……”

圖爾海辯解的時候,還不住的衝着一旁的人祈求道。

“諸位爺,你們可得說實話啊,我圖爾海可沒幹過壞事……”

他的祈求聲立即得到了響應,顯然他平素也處過不少人。先前只是一時的激憤,這會冷靜下來,瞧着他這麼可憐。自然也就不似先前那般激動了。

“既然你是順民,那爲什麼不剪辮子!”

這一聲質問與茶館裡響起的時候,非但圖爾海臉色一變,就連同茶館裡的其它人,亦是臉色微變,不少先前瞧熱鬧的茶客聞聽後。那臉色一變之餘,無不是悄悄結賬出門。在他們的後腦勺同樣掛着根辮子。

這辮子是區分順逆的工具,留辮者對大清國那是順民。可對這些一身洋鬼子打扮的“中國人”來說卻是“逆民”,雖這民政廳未讓大傢伙剪辮子,可這會若是那姓李讓大傢伙都剪掉辮子,那是剪還是不剪。

“啊……”

圖爾海掙大眼睛,好一會才喃喃的辯解道。

“這,這,小,小爺,這民政廳可沒有說,說非得剪辮子,若,若是……”

突然,在提到民政廳的時候的,圖爾海心底的的膽氣卻又是爲之一壯,瞧着面前的這人說道。

“若是民政廳有告示下來,讓剪辮,小的是順民自然會剪,可這民政廳既無告示、又無條律,這剪不剪辮不全是小人個人之事嗎?”

圖爾海之所以會鼓起這股膽氣,卻是因爲他想了起來,這民政廳施政極爲公平,絕不會因爲自己是旗人,對自己便是一通殘害,更不爲因對方是“中國人”而加以優待。

想通了這一點,他自然也就不再像先前那般害怕了,眼前這人既便是東亞同文學院來的學生又能如何,他還能吃了自己?

“再則,民政府亦有公告於先,無論漢旗只要遵守法紀,不圖謀亂,便可得民政廳之保護,小人雖是旗人,然卻爲府中治下之順民,自當受民政廳之保護……”

在道出這番話的時候,圖爾海的心都捏成了一小團兒,生怕對方惱羞成怒幹出什麼事端來,瞧着面前那洋學生臉色驟變的模樣,這會不過只是強撐着的圖爾海,試圖尋個理由給這人一個臺階。

“先生出自同文學院,想來自深知此理……”

若是換成一般人,怕早已經順着這個臺階就坡下驢的下來了,可對於初出茅廬的李前程來說,學習法律的除去擅於於模擬法庭上進行辯論外,更擅長在法律中尋找對自己有利或對他人不利的條款,現在自然也是如此。

“順民?”

一聲冷哼後,只見李前程隨即反問道。

“那麼我想問,在我軍攻克奉天之前,圖先生是否領取朝廷銀餉,還有這旗民由什麼衙門管轄,圖先生究竟是民,還是兵,今天可非得說個清楚!”

這一聲反問,只讓圖爾海的臉色瞬間煞白,而隨後眼前這青年的一句話,差點沒駭得他跪地求饒來。

“我倒想問問奉天的事務官,圖先生既領軍餉,既爲敵兵,爲何不爲敵俘!”

許多不爲人注意的事情,總是會人無限的放大,對於剛剛奪下奉天,正籌劃着對關內進攻克商德全來說,一個小小的請願或者說質詢,卻把他給逼到一個角落裡。以至於不得暫時放下對關內的謀劃,把心思放到一個小小的“俘虜事務”上。

既爲敵兵,爲何不爲敵俘!

這是一個並不起眼的小問題,但此時卻如同辮子一般,直接關係到一個人的立場是否正確,而在此時,立場決定很多事情。

“長官,這些人雖說領了旗餉,但旗人有幾人不領兵餉?若是加以逮捕的話,豈不有違當初與裕祿的籤的《交地章程》,按章程中的約定,咱們可是要保護他們的……”

參謀長的話讓商德全的眉頭皺的更緊了,那《交地章程》確實發揮了一定的作用,有了盛京將軍的命令,投降也好、交城也罷,都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正是得益於那一章程,才順利解散了了奉天境內的民團,進而避免了對普通百姓的殺傷,但在另一方面,根據章程中的約定,戰地軍民政長官非但要下令保護皇陵,甚至還要保護旗民免受傷害,換句話來說,在戰場上俘虜旗兵沒關係,但各地的旗民卻需要加以保護,再次捕虜無疑於撕毀當初的約定。

“既然章程現在產生了阻礙,那咱們就撕毀他!”

說話的是,他是師裡的二參,同樣也剛剛編成的第一軍團的作戰參謀,相比於參謀長更爲年青的他,做起事情來反而更爲直接。

“協議的簽署就是留着撕毀的,長官,我不覺得撕毀章程有什麼不妥之處,更何況現在奉天的事情都處置個差不多了,該交的地都已經交了,不該交的,就非得打下來不了,既然如此,那章程也就沒什麼用了,沒用的東西,爲何還要去守他?”

他的一聲質問換來的卻是參謀長的反問。

“奉天的交地章程是沒用了,可是吉林呢?黑龍江呢?他們難道就不需要一個交地章程?還有關內?我們今天撕毀一個章程,明天誰還敢相信咱們?長官……”

他的話只讓商德全神情變得更加嚴肅,確實正像他說的那樣,撕毀這個章程之後,誰還敢相信大人?心思一沉,想到那些青年學生的質問,他還是無奈苦笑一聲,有時候,踢皮球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這件事涉及到數十萬旗民,關係甚大,我看,還是交由府中決定吧!”

(今天……是勝利日,銘記這一天,銘記爲這個民族的生存犧牲的300餘萬將士,是先烈們的犧牲支撐起了這個民族的脊樑!銘記那場戰爭給中國帶來的傷痛。)()

第96章 革命者第38章 沉默第122章 濱江第261章 前夜第201章 激戰(下)第279章 勒梅兒大海戰(二)第91章 東亞風雲 上 今天加更!第132章 銳變第7章 入幕且要着書先第33章 何爲騙第36章 翅膀第222章 試一下第26章 猶商第283章 尾聲(一)第345章 法必責衆第132章 海軍的春天第33章 師與徒第244章 啓航第46章 取捨第136章 鐵路第264章 援助第275章 分兵第19章 捆綁第309章 洪潮第378章 不列顛的決定第325章 朋友第133章 發展的需要第373章 雖遠必誅第301章 新的開始第335章 帝國之屏第300章 革命第172章 兵敗第168章 筆刀第239章 開創時代第163章 叔嫂第191章 犧牲第76章 衙門第86章 新的責任第280章 勒梅爾大海戰(三)第133章 份子第109章 遠東第26章 猶商第29章 賤骨頭第18章 謠言第195章 亮牌第42章 謀財第348 寧爲中華犬第96章 革命者第333章 德意志第350章 東瀛的春天第66章 臨時政府第93章 在京城第38章 路憂第32章 查禁第373章 雖遠必誅第120章 濱江第115章 鐵廠第137章 北洋之心第100章 擇才第246章 一路向西第41章 討人情第56章 關內第41章 討人情第72章 使命第307章 臣民與國民(下)第81章 根基(上)第356章 未來第12章 鴻門第124章 要塞第60章 棋手與棋子第260章 再次啓航第11章 碧蹄館第47章 流亡者第8章 撈一把第174章 激盪第19章 在北洋第344章 紛亂起第276章 海峽驚濤第373章 雖遠必誅第93章 彼得堡的眼淚第135章 成軍第57章 華之萬東第71章 試驗室第51章 “行家”第199章 簞食壺漿第157章 國之忠臣第129章 剪羊毛(上)第202章 所謂忠臣第199章 簞食壺漿第47章 先謀官後做事第292章 代價第40章 命門第342章 掀起革命新高潮第67章 府中出納第29章 希望第28章 壓迫第221章 爲了勝利第235章 四九城第143章 討個明白第92章 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