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工地

重要!

如果有一箇中華學校的學生走到唐浩然的面前,詢問自己是否重要的話,唐浩然會非常肯定的給予這麼一個答案。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答案。

甚至可以說,沒有人比唐浩然更清楚中華學校的孤兒們的重要性。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接受現代教育的孤兒在未來扮演的角色,不僅僅只是技術人員以及科研人員,他們還有一個更爲重要的角色,而這個角色甚至將會改變這個國家。

人才!

身處這個時代,唐浩然才知道人才究竟能匱乏到什麼程度——除去幾十個留美幼童之外,身邊竟然再也沒有了可用的人才,以至於對於人才的渴望,從來未曾停止過,爲了滿足特區建設對人才的需求,甚至就連駐英公司的首要任務不是採購設備,而是引進人才。

不僅僅只公司需要,甚至就連同作爲基礎教育之一的中華學校,亦也不得不引用外國教員,因爲本國沒有合適的“小學老師”。

也只有接觸過這個時代的人們,才知道他們是何等的保守,對於那些知道“回字有四樣寫法”,卻不知道地理,不知自然,更不知科學爲何物的讀書人,唐浩然自然是早就絕望了,或許他看重國學,但看重國學並不意味着無視西方科技的進步,那些傳統讀書人能夠給這個國家帶來什麼?能夠給國家帶來富強嗎?

答案是否定的。

而任何變革都是以打碎舊的利益階層作爲代價,如果新瓶裝舊酒,繼續任用舊時代的讀書人爲官,他們會千方百計的維護舊時代的利益。相比於那些讀書人,唐浩然更願意相信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才,而更爲重要的是這些孤兒與國內沒有任何關係,他們不會受到中國複雜的關係網的影響,這注定了他們與傳統官員、讀書人的不同,而在建設現代中國的道路上。需要的是一批令行禁止,能夠不折不扣執行中央命令的官員,而這些孩子則是最好的選擇。

當然,他們或許太過年青,經驗有所欠缺,但是用於充當基層官員,也許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說出任基層公務人員以及法官,他們與國內的民衆並無個人關係的瓜葛,所以才能夠於中國複雜的人情網中做到真正的公正無私,從而樹立法律嚴峻而又無私的形象。

“我們現要所需要的,就是儘可能多的教育學生,四萬、五萬、十萬。學生,自然是多多益善!越多越好,畢竟,咱們於這裡要辦的事情需要是那些接受新式教育的人才!”

西學人才很重要嗎?

過去,對於西學人才的重要性,李光澤很難理解,但是現在。隨着廠礦的創辦,他似乎能夠理解大人的苦心,辦廠興礦以至練兵,都需要精通西學的人才,讀聖賢書的人多,可讀聖賢書的人或許能爲官,但若是用於實業,卻是不堪一用。讀聖賢書者,有幾人知煤如何採,鐵如何練?紗如何織?路如何修?

作爲東亞同文學會秘書長,李光澤現在同樣要去學習西洋學問,若是換成他人或許會有些不屑,可他卻知道能否與府中站穩腳,與這西洋學問有很大的關係。不過他並沒有不自量力的選擇如冶金、築路、化學等科學,那種西洋學問沒有十幾年的功夫絕難有所成。

所以他另闢蹊徑的選擇了教育,這是他從《泰西策》中習得的門道,如普魯士、日本者無不是以教育作爲興國之道。作爲《泰西策》的編寫者,大人自然看重教育,而他身邊又豈有擅長教育之才?

那李光澤研究西洋教育,難道僅只是做大人身邊的洪堡?

當然不是,他需要藉助辦教育,作爲於府中的立足之道,而不至於大人眼中,自己只是一個讀聖賢書、知官場之人。

“大人,以我之見,在學校中,不乏十四五歲,以至於十六七歲者,其年齡已長,多年流浪致使劣習成性,於校間恐將劣習傳於年少者,以我之見,不如將其納入警察部,練其心性方可爲用,”

試探着提出這個建議時,李光澤又特意強調道。

“畢竟,現在學校教育爲小學教育,而其年齡者大至十六七歲,以此年齡更應接受掃盲教育,而非於校中按部就班的學習……”

李光澤的話讓唐浩然不以爲意的笑了笑,曾作過志願者的他自然知道長年流浪在外對少年心性的影響,同樣也知道,其流浪經歷使得其更看重親情。

“心性是需要磨練,但不是在警察部,而是在學校,學校是讓他們生活正常話的地方,而學校將給予他們家的感覺,只有如此……”

如此他們纔會對家庭和家長忠心耿耿,而這種忠誠正是自己所需要的,之所以花費鉅額的代價各地蒐羅無家可歸孤苦憐仃的孤兒,養育他們並對他們進行教育,唐浩然有着自己的私心,給予這些孤兒以幫助,教育他們、養育他們,所索取的回報則是他們的忠誠,以及未來他們用一生的付出,以回報自己的“恩情”。

“如此,他們的心性才能健康的成長起來,而不是一味的依靠部隊中的暴力約束,加以磨礪,再則,兩三年的學校教育所學,遠多於掃盲課上所學,這樣更有利於他們將來的成長。”

無論是工人亦或是警察的教育,往往偏重掃盲,而學校的教育卻是系統且全面的,按學校目標的教學安排,接受兩三年的教育後,基本上等於日本中等小學的水平,看似很低,但在甲午戰爭時,號稱教育程度極高的日本陸軍中,初小文化水平的僅只有40%,文盲高大60%,即是如此,日軍亦成爲這個時代教育程度“較高”的部隊,正是日本領先於同時代的教育,使得日軍擁有了優質的兵員。

而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明年學校內的學生將會突破三萬人,而其中三分之一者,三年後都在17歲以上,這意味着三年後,警察部隊至少可以吸納上萬名接受過一定教育的士兵,他們不僅僅只是士兵,還將是擴軍後軍中的骨幹。

馬車繼續往前走着,最終在一片工地邊停了下來,飄着雪的工地上,數百名穿着棉衣的工人正揮汗如雨的忙碌着,這是漢仁鐵的工地。

“嘿喲……”

隨着號子聲,可以看到十幾名勞工挑着數米長的鋼軌,正沿着路基向前走去。

“你們幹什麼的!”

在唐浩然一行靠近工地的時候,一位監工瞧着來者,連忙大聲吆喝起來。

“這位老哥,這不是過去沒瞧過修鐵路,這不,來朝鮮做點生意,順便瞧瞧嘛!”

一見有人攔,李光澤連忙討好的說道。

如果要是亮出身份,自然不會碰着這樣的事情,不過現在唐浩然所想的卻是瞭解一下鐵路工地上的情況,這條只有30多公里的鐵路,對於朝鮮,準確的來說對於統監府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從漢城至仁川雖說只有三十多公里,乘馬車也僅需要六七個鐘頭,擱過去,這點路程自然沒有關係,而現在,這麼一點距離,卻制約着唐浩然直接管理特區的可能。

畢竟對於身負統監之責的唐浩然來說,他還需要履行統監朝鮮的責任,不可能分身兩處,同時於漢城或者仁川處理兩地事宜。一但鐵路築通,這一切都將改變,只需要一個多小時便可往返兩地,從而可以讓唐浩然直接掌握特區的建設以及確保對漢城的朝鮮局政的控制。

那監工聽李光澤這麼一說,的臉上頓時露出了笑來。

“喲,聽您說話,也像是山東的?”

在把總套着近乎的時候,李光澤連忙用蘇北話說道。

“徐州的和山東挨着。”

“哦,那也不遠,你們看歸看,可別妨礙着旁人幹活……”

監工叮囑了幾聲後,便繼續督促着工人幹活,而唐浩然與李光澤則沿着鐵路工地向前走着,此時這路基差不多已經完工了,夯土路土上鋪着一層碎石,工人們或是鋪着枕木,或是釘着路釘以固定路軌。

走出百多米後便能看到幾個外國人拿着圖紙與一個穿着西裝的中國人,在那裡說着什麼,仁漢鐵路作爲朝鮮的第一條鐵路,除去詹天佑等人主持修建外,亦聘請了多名外國技術人員協助修建。

“是眷誠他們,走咱們過去看看!”

待看到與外國技師討論着的人是詹天佑,唐浩然便連忙走了過去,距離詹天佑一衆人尚有十數米時,跟在詹天佑身邊的一個青年看到唐浩然一行,忙提醒了一下詹天佑。

“大人?您怎麼來了?”

看着突然來到工地上的大人,詹天佑臉上滿是驚訝之色,這天可還下着雪哪,大人怎麼這時候來了?

“這不,瞧着天上下雪了,我來工地上看看,怎麼樣,眷誠,工地上的事情順利嗎?過完年,這路能投入使用嗎?”

第22章 士兵的野心第183章 遼陽戰役(二)第23章 譚嗣同第188章 三六九等第54章 鹿兒島第339章 無憂宮第116章 興亡百姓苦第116章 命運第143章 行軍第37章 太后的決定第343章 投機者第63章 權威第355章 舵手第7章 在海上第286章 大決戰(一)第25章 慶記公司第10章 虛張聲勢第51章 北洋軍械局第34章 革命第207章 試一試第172章 兵敗第158章 如我所見第164章 陰雲瀰漫第194章 賢良第4章 同文館(上)第206章 興亡苦第148章 真真假假第53章 啊!海軍第203章 新官上任第23章 樂事第222章 試一下第153章 杭州義(中)第62章 警察第21章 賠罪第108章 北洋之憂第239章 開創時代第43章 慈禧第73章 飛艇第170章 旅順口(中)第80章 參謀旅行第49章 百年大計第312章 江寧變第326章 兄弟第84章 鋼鐵時代第51章 統籌第53章 北洋衙門第272章第44章 端白臉的想法第96章 革命者第139章 失望第350章 東瀛的春天第331章 牯嶺風雲第23章 變革第53章 啊!海軍第151章 尼古拉灣第20章 內外之別第95章 西洋與東亞第70章 離別第236章 雙英第49章 浮想第9章 生意第222章 試一下第295章 風雲際會第7章 在海上第346章 變革第97章 收穫第3章 壬辰之夏(下)第303章 末日第209章 氣數第160章 新玩意第127章 鐵路工地第42章 大清國的希望第201章 漢城第157章 潛伏第153章 從海底出擊第16章 善後第18章 謠言第268章 極光第231章 觀察員第45章 無奈之局第33章 長衫第1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207章 魔鬼第178章 紛亂第379章 絕不妥協第354章 應對第225章 春天裡的瞬間第25章 北國第24章 盛氏之憂第24章 帝國主義第8章 朝鮮王第195章 亮牌第305章 驚雷第38章 北洋大臣第1章 劫後餘生嘆數奇第205章 說客第162章 維特的苦惱第79章 演習第319章 風雲變幻(下)第192章 間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