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步步緊逼

在蒙古汗王尹稚單率八萬蒙古汗軍入侵帝國後,帝王明威俊就決定派傑王子的黃金甲和帝國中央軍一起,出危都城,截擊北返的蒙古汗軍。趙迪昊得知帝王讓他率部出征截擊蒙古汗軍時,心裡非常高興,又有仗可打了。因爲這次有傑王子的黃金甲參戰,隸屬帝國中央軍的趙迪昊無法指揮黃金甲,傑王子的黃金甲是帝國中央直屬的一支獨立部隊,只有帝王能指揮得動。這次,帝王明威俊讓傑王子的黃金甲與趙迪昊部和周敏華部偕同作戰,兵力達到了十二萬,帝王明威俊是這支十二萬大軍的統帥。在具體的戰場指揮上,明威俊讓傑王子、趙迪昊和周敏華各自指揮自己的部隊,誰也不歸誰管,但須“偕同作戰,互相配合”。在排兵佈陣上,明威俊把趙迪昊部放在中間,左邊是傑王子的黃金甲,右邊是周敏華的部隊。在作戰目標上,明威俊沒有提出明確的要求,只是告訴傑王子、趙迪昊和周敏華盡力截殺敵人,在追擊中“不可越過帝國邊境,進入蒙古汗國,只在帝國境內與蒙古汗軍作戰”。

帝王明威俊認爲自己派出十二萬大軍與進犯帝國的蒙古汗軍作戰有十足的勝算,這是因爲這十二萬大軍絕大多數是騎兵,裝備精良;二是北返的蒙古汗軍戰鬥過後,思想鬆懈,戰鬥力有所減弱,他們肯定想不到在回去的路上有一支十二萬人的帝國大軍等着他們。在防備鬆懈,猝不及防的情況下,面對着帝國大軍的進攻,驚慌失措的蒙古汗軍哪會是帝國軍隊的對手。帝王明威俊自信滿滿地對諾統尉等人說:“此行我帝軍前去西北部截擊蒙汗軍,一旦遇到敵人,必收勝利之果。”事實也正如明威俊所說的那樣,尹稚單的蒙古汗軍在遭到帝國十二萬大軍的攻擊後,雖奮力抵抗,卻無力扭轉戰局,被帝國大軍殲滅四萬多人。

捷報傳到,帝王明威俊甚爲滿意。在早會上,帝王明威俊興高采烈地說:“我們就是要有這樣的決心,對付侵犯我們帝國的敵人。因爲只有這樣,才能讓敵人知道侵犯我們會有什麼樣的下場,讓他們牢記教訓,不敢再來進犯我們”。尹稚單這次率蒙古汗軍入侵帝國,損失極大,八萬多人的騎兵部隊,只有二萬多人回到了蒙古汗國。可帝國的損失也不小,武勒的人馬戰死者超過一萬,關西隘口的守軍陣亡五千人,據戰後準確統計,董大鐘所部陣亡官兵近二萬人,傷亡有三萬多人。帝國那十二萬大軍在與蒙古汗軍的作戰中,殺敵四萬,自身戰亡人數近三萬人,其中黃金甲部隊陣亡八千人,傷亡一萬五千人;周敏華部陣亡的官兵七千多人,傷亡一萬四千多人;趙迪昊部陣亡將士約一萬四千人,傷亡約二萬多人。

可見,在帝王明威俊的談笑風聲中,帝國這次對蒙古汗軍取得的勝利也付出了不菲的代價,總計作戰身亡的官兵近五萬,傷亡達到了八萬人。蒙古汗軍並不如明威俊所想的那樣好對付。在蒙古汗國和帝國的這盤棋中,雙方的這次博弈對攻,僅僅只是互爲兌子,好比是帝國吃掉了蒙古汗國的一個“車”,自己卻死了一個“炮”。

大戰過後,帝王明威俊授予傑王子、趙迪昊和周敏華一枚金質勳章。

那一枚枚金光閃閃的勳章,是誰的榮耀?

蒙古汗軍對帝國西北部的入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幫了卡布諾尼人一把,但卻沒有緩解金國面臨帝國北方的軍事上的威脅。雖然羅夫康和他的帝國北方軍團沒有作出什麼動靜,但這並不意味着羅夫康會一直沉默下去。此時,金國的將領們依舊在爲安萊託布軍民的撤與守爭論不休。贊成撤的將領陳述安萊託布軍民撤出,回到金國上區的好處。智親王和睿肅王都傾向於把安萊託布的軍民撤到上區,而堅持守住安萊託布的人則認爲放棄安萊託布將喪失金軍捕捉殲滅帝國北方部隊主力的機會。旗王阿勒兒就認爲安萊託布必須堅守。阿勒兒是想以安萊託布爲據點,吸引羅夫康率部來攻,金軍趁機尋找戰機殲滅羅夫康部隊的一部或大部,重創帝國北方軍主力,扭轉金國在北方的戰局。

阿勒兒的這一表述,君王邁立陽聽起來很熟悉,這不是阿勒兒提出過的“獵豹行動”嗎。只是,現在時局變了,在特勒拉斯之戰中金軍傷亡將士超過十萬人,其中戰死的就超過五萬人,佔到傷亡人數的一半。金軍何時蒙受如此重大的傷亡。第一次淩河之戰,金軍在圍殲埃西霍和攻打莫亞比茲等一連串的戰鬥中,傷亡近七萬人,陣亡二萬六千人,亡者人數不及傷亡總數的百分之四十。現如今,特勒拉斯一戰,就有五萬多名金軍官兵喪生,另有數千人重傷致殘,永久喪失了戰鬥力。從金國現有的兵力上來講,在召回費朗和多玄裡的金軍後,金國還有再集結一支十五萬人以上的龐大兵團的實力,還能再打一場像特勒拉斯一樣的主力決戰。只是,這麼做是否能像阿勒兒所說的那樣重創帝國北方軍的主力,一舉扭轉戰局?是否值得這麼做?羅夫康會讓金軍得逞嗎?像這樣主力對決的大開大合的決戰是否有利於金國?在特勒拉斯之戰前,阿勒兒自信滿滿地提出了擊退羅夫康援軍的戰術方案,可最後的結果呢?

特勒拉斯之戰的不成功,使阿勒兒失去了主導金軍與帝國北方軍的決戰的話語權。智親王和睿肅王認爲金軍再跟羅夫康的軍隊來一場大戰,風險太大了,金國不應該再這麼做了。阿里札說道,我們與帝國軍隊的決戰,有利於帝國,而不利於我們,無論我們勝敗如何,反正我們肯定會付出很大的傷亡,致使我們陷於更加不利的境地。多數將領表態支持智親王和睿肅王以及阿里札的說法,貝勒王拓善跋等一些人不表態,阿勒兒發現贊同自己意見的寥寥無幾,他被孤立了。有鑑於此,君王邁立陽最後拍板決定,把安萊託布的軍民撤到金國上區。

安萊託布就這麼放棄了,阿勒兒唉嘆不已。卡豪感到君王在放棄安萊託布後,阿勒兒愈加消沉。一次,卡豪到阿勒兒的住宅看望阿勒兒,阿勒兒憂鬱地對卡豪說:“我們放棄安萊託布,就喪失了我們扭轉整個北方局勢的最後機會。我們完全可依此再在安萊託布與羅夫康的大軍打上一仗,給羅夫康以重創。”卡豪寬慰阿勒兒道:“羅夫康不同於埃西霍,他不會讓我們如願以償的。即使我們重創了他們,我們本身也會蒙受重大的損失,這不利於我們。畢竟,接二連三的大戰會極大消耗我們的軍事力量,我們承受不起這樣的打擊。”

阿勒兒搖頭嘆氣,說:“我們與羅夫康開戰,仗打得越大,給予敵人的殺傷越大,這樣才能保全我們自己。如果我們不能夠大量殺傷敵人的力量,迫使敵人無力再攻,雖然我們損失也大,但卻能讓我們有一段長時間的和平,這是有利於我們的。”

卡豪沒有說話。憂鬱的表情刻在阿勒兒的臉上,揮之不去。阿勒兒知道自己的意見無法像以往那樣得到君王及其他親王貝勒的重視,而阿里札一波人卻一直跟他對着幹。感到自己失勢的阿勒兒,鬱鬱寡歡,“他身上曾經有的光芒漸漸消褪,逐漸沉淪”。阿勒兒內心的壓抑,使他再也沒有以往那樣銳不可當,曾經的那個阿勒兒在許多人的眼中漸漸遠去,“他很少說話,變得沉默寡言,在他的身上總能讓人感受到他那淡淡的哀愁”。感到自己丈夫受到了金國高層一批人的排擠,阿勒兒的妻子賽玉昕氣咕咕地說:“當年的君王邁卡威沒能戰勝羅夫康,阿勒兒也無法擊敗羅夫康,我不相信他們能在羅夫康身上討到什麼便宜”。

戰爭有時候就是這麼殘酷,勝者爲王,敗者爲寇。

在阿里斯達,羅夫康和他的帝國一師在整軍備戰,西北部的戰事雖跟羅夫康沒什麼關係,可在聽到蒙古汗軍入侵帝國西北部的消息後,羅夫康也在關注着西北邊的戰況。羅夫康知道董大鐘那邊又要吃緊了。但羅夫康看到了蒙古汗軍和金軍並沒有聯起手來,蒙古汗軍選擇了單幹,這讓羅夫康寬了些心。羅夫康對鄭維浩說:“蒙古汗軍現在入侵帝國,都沒有拉上金軍,看來蒙古汗國不願跟金國結成同盟軍。”鄭維浩回話道:“拉上金軍那就得讓金人分一杯羹,這哪有吃獨食爽呀。”聽了鄭維浩的話後,羅夫康笑着說:“是呀,既然自己能包辦的事,爲什麼要再拉一個人進來讓自己少吃少喝點。蒙古汗國的那幫王侯將相應該能知曉,衆樂樂,不如獨樂樂”。

西北戰事的捷報,傳到曼蒂蘭斯特,帝王及文武官員喜氣洋洋,捷報在帝國擴散出去,成爲街頭巷尾閒談的一個話題。羅夫康沒有想到帝王下了這麼大的決心反擊蒙古汗軍的侵犯,羅夫康對鄭維浩說:“我聽說帝王這次動用了十二萬人的兵力反擊蒙古汗軍,這着實讓人有點驚訝。”

“帝王這次把黃金甲也叫過來,組成一支十幾萬人的大兵團,截殺北返的蒙古汗軍,確實讓人沒有想到。”鄭維浩略帶吃驚地說。

羅夫康說:“看來這次是把蒙古汗軍打疼了,蒙古汗軍肯定損失了不少兵力。這也好,多打幾次,蒙古汗王和他的將領就會老實,遏制了他們侵略的氣焰。”

“是呀,只有打疼了他們,才能讓他們因此得以收手,不敢來犯。不過,這樣的仗不能多打,打多了,縱然是帝國,也承受不起。”鄭維浩頗爲感慨地說。

聽了鄭維浩的話後,羅夫康身有同感,點點頭說:“是呀”。

其實,羅夫康和鄭維浩知道,爆發大戰最爲頻繁的就是他們的北方戰區,繼埃西霍的北方軍與邁卡威的金軍爆發了第一次淩河之戰後,羅夫康相繼在帝王四世十年和十六年,策動了兩場與金軍的大戰,取得了出色的戰果,但也給帝國造成不小的創傷。帝國縱然比金國大,人口也比金國多得多,但接二連三的大戰,也會給帝國造成負擔,導致帝國國力衰減,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的困境。問題是,只要帝國與金國處於交戰的狀態,兩國之間爆發大戰似無可避免。這不,羅夫康在醞釀着攻打安萊託布的時候,同時也在策劃着帝國北方軍與金軍的又一場大戰。羅夫康上文給帝王明威俊,說:“職擬在接下來的三到五年內,爭取再打一場類似於特勒拉斯之戰的戰役,重創敵軍主力,儘可能削弱敵人的力量,爲北方長久的和平奠定基礎”。

羅夫康召巴達武、哈盛萊、卡德茨、陸希萊、餅德等將領開會,佈置攻打安萊託布的方策,羅夫康決定帝國北方軍分成三支攻擊部隊,先由董向燾率領的第一攻擊隊攻打安萊託布,餅德和巴達武分率第二和第三攻擊隊。若金軍主力來救援安萊託布,董向燾的攻擊隊則迎戰來敵,把敵之主力拖住,餅德部和巴達武部分別趕至戰場,三波人馬全力殲敵;若金軍率主力部隊攻打德里埃的脫布涅頓,那麼餅德的部隊先去迎戰敵之主力,待把敵人拖住後,巴達武的人馬側擊敵軍;若金軍一部援助安萊託布,另以一部攻打脫布涅頓,那麼餅德部與董向燾部一起對付援助安萊託布的金軍,巴達武則與德里埃並肩作戰,抗擊另一部金軍。

羅夫康絞盡腦汁地想着北方大軍攻打安萊託布的種種應敵之策,可到頭來羅夫康才發現自己爲攻打安萊託佈設想的幾種對敵戰術打法卻一個也沒用到,因爲金國君王邁立陽下令安萊託布的軍民全部撤到金國上區。從軍事的角度來講,把安萊託布的十幾萬軍民撤到金國的上區,自有它合理之處。但十幾萬軍民涌入金國上區,增強了金國上區的軍事力量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說如何安置離開安萊託布的卡布諾尼人。金國君王邁立陽無法迴避這個問題。最後邁立陽決定那些曾經住在安萊託布的卡布諾尼人,如不能在上區安頓下來的,把這些人遷到中西亞被金軍控制的那幾個國家去。守衛安萊託布的金軍將領特也法克詢問君王邁立陽,軍民撤出安萊託布時,是不是要把安萊託布毀於一旦?邁立陽下文給特也法克,曉諭道:

安萊託布的軍民撤出城時,把所能帶走的全都帶走,不給敵人留下任何東西。但城內房舍建築不要破壞,仍保留原狀。你率軍民離開城後,留下一些人馬,可以監視察探敵人的動向。敵若來,城內房舍衆多,有便於你們藏匿自己。況敵見我城未有大動,專心於要跟我們作戰的羅夫康等將領,必疑心我留一空城有詐而不敢入駐。如若敵軍入駐,我們尋機反擊,城內敵駐軍便有成甕中之鱉之可能,反有利於我們殲敵。故保留城之原貌,徒給敵人留下負擔,令敵軍不敢多駐或不駐,並時時刻刻對我安萊託布這座空城提心吊膽,派兵監視安萊託布有我金軍之動向否,牽制敵一部的兵力及精力。此一空城計,我金軍不費一兵一卒,卻起到駐兵於此的目的,惠於我衆,你等應當貫徹執行,不容有誤。

特也法克明白了君王邁立陽的用意,安萊託布就這樣完好無缺地保留了下來。

安萊託布的金軍及住民陸續離開,返回金國上區,羅夫康得知後,他不敢輕舉妄動。羅夫康關注着安萊託布軍民的動向,直到確認安萊託布的卡布諾尼的軍民全部返回金國上區後,羅夫康這才明白金國高層打算放棄安萊託布,集中兵力固守金國上區。在羅夫康看來,金國高層棄守安萊託布是有利於帝國北方軍的。本來要走這一步,現在直接跳過去,走到了第二步。羅夫康隨即改變作戰打法,金國下區的金軍已全部回到了上區,那麼根據這一現狀,羅夫康決定把帝國北方軍的主力推到噶巴布斯河一帶,與上區的金軍互爲對峙,把戰火引到金國核心的統治區域裡。

當金國君王邁立陽棄守安萊託布,集中金軍所有兵力於上區時,羅夫康迅速改變戰略打法,決定把北方主力部隊部署到噶巴布斯河一帶,對金國步步緊逼,給邁立陽和他的將領施加強大的軍事壓力,力爭取得個好的開局。

第132章 重築淩河第63章 戰火的硝煙第94章 北方巨魔第69章 失敗之道第84章 更大的發現第183章 嘹亮的軍號聲第72章 捲土重來第194章 誰在冒進?第213章 金國的崛起第150章 同室操戈第195章 事與願違第16章 何時滅金虜第1章 開胃小餐第113章 歡迎來攻第186章 勝利之門第119章 六軍大戰第170章 神秘之客第184章 我們是否失敗了?第93章 重心北移第53章 登基大典第181章 決勝之師第26章 一石三鳥第153章 蒸蒸日上第5章 黑暗時刻第57章 兵臨城下第87章 強弩之末第25章 正確的路線第140章 大有文章第111章 救世主第222章 最後一戰第31章 滄桑的臉第124章 踏上路途第134章 金軍的反應第71章 夜郎自大第61章 歸去來兮第206章 兒女情長第173章 未雨綢繆第63章 戰火的硝煙第210章 守勢攻略第19章 初段告捷第184章 我們是否失敗了?第131章 穩固防線第223章 豈在多殺傷第62章 戰幕的拉開第76章 不歸之路第100章 最好的結果第82章 虛虛實實第180章 翹首以待第216章 落葉歸根第53章 登基大典第107章 阿里斯達第212章 均衡格局第64章 故人相逢第24章 狡如狐,猛如虎第107章 阿里斯達第12章 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第115章 攤牌時刻第162章 絕密行動第201章 絢麗的雲彩第151章 不流血的戰爭第154章 格局之變第164章 晚成多大器第108章 古老的王國第20章 進攻,進攻第76章 不歸之路第65章 男子漢第23章 騎虎難下第95章 困城之策第75章 門戶洞開第1章 開胃小餐第62章 戰幕的拉開第233章 外篇?不應遺忘的人們第173章 未雨綢繆第83章 深入虎穴第205章 卸下包袱第146章 載入史冊第166章 獵豹行動第24章 狡如狐,猛如虎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116章 驚天計謀第84章 更大的發現第188章 風雲突變第229章 鳳凰涅槃第159章 嶄露頭角第233章 外篇?不應遺忘的人們第209章 任重道遠第24章 狡如狐,猛如虎第86章 虎口脫險第72章 捲土重來第87章 強弩之末第164章 晚成多大器第24章 狡如狐,猛如虎第190章 步步緊逼第162章 絕密行動第4章 帝國一師第214章 複雜的形勢第123章 妥協的產物第97章 大戰在即第1章 開胃小餐第226章 喜極之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