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鐵馬軍紀

金軍的中央集團軍羣出動了,披着鐵甲的戰馬,穿着盔甲的戰士,手持着銳利的兵器,火炮彈藥糧草等物資緊緊跟隨着大兵團前行,還有那龐大的野獁象戰隊以及形形色色的僱傭部隊。這次金軍出動了他們所有的主力,除了留守金都米里斯提的禁衛軍及智親王艾敏博葛的近衛軍和仍在中西亞的多玄裡的金軍,還有停留在金國下區的西部的費朗的金軍。金軍的主力由於都集中在上區的米里斯提一帶,十幾萬軍隊的集結非常快。在阿勒兒的眼中,這是金軍的優勢。金國能迅速集結一支龐大的軍隊,而羅夫康的帝國北方軍隊則做不到這一點。

在阿勒兒的作戰計劃中,金軍能否在羅夫康的大軍到來之前趕到脫布涅頓的波黎亞,是決戰成敗的關鍵。金軍若能迅速趕到脫布涅頓,並對波黎亞發動進攻,便能迫使羅夫康在無法集結大軍的情況下分兵來援,而金軍才能利用帝國北方援軍到來的時間差逐個擊破來敵,取得這場戰役的勝利。金軍行軍的速度越快,那麼羅夫康的援軍到達戰場的時間差就會越長,金軍利用這一戰機擊敗敵人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阿勒兒認爲金軍能否取得與羅夫康大軍決戰勝利的關鍵因素是金軍行軍的速度。阿勒兒把取勝之匙形象地概括爲一句極爲簡短的話:“兵貴神速”。

金國大軍出動的消息傳到波黎亞,德里埃知道一場惡戰恐怕不可避免。雖然德里埃極力不願讓戰火燒到自己家的門口。可眼下,羅夫康的援軍遲遲未來,而金軍則快到來,波黎亞恐怕是難逃金軍的攻擊了。德里埃一邊催促羅夫康趕快派援軍過來,一邊調兵遣將,部署波黎亞的城防工事,抵禦金軍的進攻。

昂利圖建議德里埃把脫布涅頓所有的人馬都集中到波黎亞,昂利圖建言道:“金軍若來攻打脫布涅頓,肯定是來攻打波黎亞,他們不可能攻打別的什麼地方。所以,我們必須把脫布涅頓所有的將士都集中到波黎亞,盡全力固守波黎亞,等待援軍的到來。”

德里埃採納了昂利圖的建議,下令脫布涅頓所有能作戰的官兵都集中到波黎亞“待命”。在選擇由誰來擔當守衛波黎亞的主將上,德里埃一開始傾向於里斯姆,但昂利圖認爲由里斯姆來指揮守城的將士抵抗金軍是“萬萬不行”的。昂利圖對德里埃說道:“里斯姆這個人,抗金立場不堅定。之前好幾次在商討對待金國的立場上,他就流露出我們要與金軍妥協之類的泄氣話。這說明他從內心深處是非常懼怕金軍的,根本不敢與金軍作戰。任命這樣的人來當守城的總指揮官,我看是萬萬不行。相比較,胡挺峰的抗金立場比較堅定,不懼與金軍作戰,所以由胡挺峰指揮守城將士保衛波黎亞,要比里斯姆來得好。”

聽了昂利圖的話後,德里埃確實覺得里斯姆的抗金態度比較曖昧,喜歡用折衷的方法試圖避免與金軍作戰。里斯姆這種保全脫布涅頓的想法是比較受德里埃賞識的,德里埃不也是一個勁地不想把自己與脫布涅頓捲入到戰火中嗎?但是,眼下局勢變了,脫布涅頓的將士與金軍的這場仗是非打不可了。基於當前嚴峻的應戰形勢,德里埃認爲昂利圖的話說得對,里斯姆不適合作守衛波黎亞的主將了,胡挺峰比他更好。

德里埃任命胡挺峰爲城防的指揮官,負責指揮城防的將士。昂利圖負責組織城內的民衆協助將士們作戰,肅清城內的奸細,做好城內安全工作。德里埃則爲總指揮,統攬波黎亞一切軍政事務。里斯姆被德里埃調到他身邊,協助德里埃展開工作,爲副總指揮。

胡挺峰被任命爲波黎亞城防的指揮官後,迅速組織將士們加固城防。波黎亞幾乎雲集了脫布涅頓所有能作戰的人馬,約有一萬八千人,加上德里埃親自指揮的衛隊,波黎亞城內的官兵人數在二萬人以上。胡挺峰部署城防事宜,在指揮室裡,胡挺峰當着諸將官的面,一邊在地圖上比劃,一邊說:“金軍很快就要到達我們這裡,兵臨波黎亞城下。眼下我們要做的是鞏固城防,派兵固守城牆。敵人來勢洶洶,人數在十萬人以上,一旦攻城,以敵人的兵數,在攻城之前先會把波黎亞圍起來,再攻城。至於金軍會選擇哪面發起攻擊,我認爲金軍很有可能選擇在西面對我們發起猛攻。波黎亞北面靠山,東邊臨海,故東、北兩面不適合金軍大部隊的展開,而西面緊貼特勒拉斯草原,利於金軍大部隊的行動,所以敵人從我城防的西面發動進攻最有可能。金軍這次興師動衆,主要不在於攻打我們,他們主攻的對象是羅夫康派來的援軍。所以金軍的攻城部隊不會太多,以我們現有的城防兵力,若能頂住敵人的幾次猛攻,待羅夫康援軍的到來,便能轉危爲安,度過難關。”

胡挺峰說得頭頭是道。在城防的兵力部署上,胡挺峰在四面城牆各佈置三千兵力,另留一支六千人的部隊爲預備隊,隨時增援被金軍進攻的城牆守軍。雖然胡挺峰預測金軍會把波黎亞的西面作爲主攻方向,但是到時戰況怎樣,胡挺峰不敢輕率斷定。在四面城牆各佈置同等兵力,留一支人數衆多的預備隊,待金軍對波黎亞發起攻擊後,再作相應的增援和調整,看起來比較穩妥。胡挺峰把自己的城防方案和想法上報給了德里埃,德里埃覺得胡挺峰說得很有道理,肯定了胡挺峰的想法和城防方案。同時,德里埃下令關閉波黎亞所有的城門,全城實行戒嚴。德里埃明白金軍攻打波黎亞是速決戰,只要波黎亞在羅夫康的援軍到來前頂住金軍的猛攻,波黎亞的安全就有了保障。

爲了激勵守城將士抵抗金軍,消除城內軍民的憂慮,德里埃下發通告,告訴城內的軍民“帝國的援軍很快就會來解救我們,金軍對我們的進攻不會長久,只要我們能頂住金軍起先的幾次攻勢,待帝國援軍一到,便能化兇爲吉,守住波黎亞”。

戰爭的氣氛籠罩在脫布涅頓的上空,脫布涅頓的許多百姓紛紛逃離了脫布涅頓。沒人會保證金軍只會攻打波黎亞,波黎亞的安全有了保障,可脫布涅頓的其它城鎮的安全就沒了保障。面對着形同虛設的城防,住在城內的百姓不跑纔怪呢。大量的脫布涅頓的百姓逃離了他們的住地,舉家搬遷,要麼躲進山裡,要麼乘船跑到島上,躲避戰火的侵襲。

脫布涅頓的波黎亞已進入戰備的狀態,羅夫康則正在調集軍隊,準備前往登克里堡集結第一波攻擊部隊的所有兵馬。對這場決戰,羅夫康是做了充分的準備,縝密細緻的思考。這次羅夫康分兵來援,就是羅夫康經過反覆考量所作出的一項重要決策。在金軍已經出動,將來進攻脫布涅頓的情況下,在羅夫康看來,金軍的進攻方式存有多種可能。金軍有可能逐次增兵來攻,也就是說,金軍先會派一部兵力在攻打波黎亞的時候與到來的帝國軍隊作戰,然後再派主力部隊到達戰場,正式與帝國軍隊決戰。有可能金軍會一次性出動所有人馬,意欲在特勒拉斯與帝國軍隊決戰。此外,也不能排除西邊金軍到來的可能。

由於羅夫康在前線的西面部有重兵,據此,西邊的金軍恐不會輕舉妄動,增援東邊的戰場。這點,羅夫康感到金軍也會如此行事,用西邊的金軍牽制帝國軍隊的一部。因此,在東邊的戰場上,無論金軍是分批來攻還是一次性投入所有部隊,羅夫康認爲帝國軍隊的分兵來援都要比集結所有人馬有更好的作戰效果。況且,羅夫康也沒有時間集結這麼多兵馬,這倒是如阿勒兒所料的那樣,金軍的行軍速度迫使羅夫康只能分兵來援。

卡布諾尼人舉全國之兵,意圖在特勒拉斯與帝國北方軍隊決戰的形勢已經明朗,只是羅夫康還不能確定金軍的作戰方式。不過,基於在戰役模型上的反覆考量,羅夫康業已制訂出了一套作戰方案,來贏得這場決戰的勝利。當帝王四世明威俊得到羅夫康上傳的有關決戰的一系列的報文後,就像六年前的第二次淩河之戰那樣,明威俊沒有理由不同意羅夫康的決戰計劃。帝王明威俊看得出,羅夫康對這場決戰做了充分的準備,北方全軍的調動部署也相當細緻。帝王明威俊批准了羅夫康的作戰行動,但羅夫康不僅需要帝王的同意,他還需要帝王承諾給他的援軍。羅夫康上文給帝王四世,要求迅速派援軍增援北方戰場。帝王四世明威俊答覆羅夫康,所派援軍正在調動中,進入北方後,聽從羅夫康將軍的命令。

帝王明威俊下令給集結在亞弗坦尼的菲歇姆的三萬六千兵馬迅速進入北方,歸羅夫康將軍的指揮。菲歇姆的部隊進入北方後,羅夫康派人給菲歇姆傳來指令,令菲歇姆率部先前往阿里斯達,再趕往登克里堡,到達登克里堡後,最後趕到特勒拉斯戰場,投入戰鬥。

羅夫康所率的第一批增援部隊出動了,前往登克里堡,作最後的集結。率領着數萬精銳兵馬的羅夫康明白,特勒拉斯之戰關乎到帝國在北方的命運。

羅夫康爲這場決戰做了充分的準備,其中有一項工作是爲帝國一師騎兵的戰馬都裝備上了“馬甲”。馬甲,是護衛騎兵戰馬的裝備。在這之前,帝國一師騎兵的戰馬都沒有護甲。羅夫康到北方的都哈濱、魯斯珀德、拜柏巴等城鎮巡視,看見紐愛爾的騎兵無論是人還是馬都披着重型裝備。羅夫康見了後,問當地的將領,騎兵披着這麼重的頭盔和盔甲,不覺得累?

將領回答道:“重是重點,但是這些披在人和馬的裝備卻能很好的保護好他們,儘量避免他們受到傷害。”

羅夫康笑着說:“你說得也許有些道理,不過這麼重的東西帶在身上,騎兵的速度和機動性不是變差了嗎。”

將領笑着回話說:“其實穿戴習慣了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隨後,將領叫了一個騎兵過來向羅夫康演示。羅夫康看了後,說道:“嗯,不錯,身手和馬都蠻靈活的”。“紐愛爾騎兵歷史悠久,當年克里斯蒂國的將軍鐵木哥出征伊曼魯努帝國,我們紐愛爾的鐵甲騎兵也應召出征,在與伊曼魯努帝國的決戰中也立下了不俗的戰功。”一個將領向羅夫康述說道。

羅夫康聽了後,讚道:“哦,看來你們紐愛爾的鐵甲騎兵還是挺有戰鬥力的”。

“在戰馬的身上披有護甲,能減少戰馬的受傷。金軍的騎兵,以及當年的伊曼魯努軍的騎兵,他們的戰馬都披掛着護甲。”一個將領說道。緊接着,紐愛爾的將領又說了一句:“金軍戰馬都披着黑色的護甲,當年伊曼魯努軍的戰馬護甲,清一色是銀色的。”

羅夫康考察了紐愛爾的騎兵部隊,覺得紐愛爾的鐵甲騎兵不錯。在特勒拉斯決戰臨近時,羅夫康給都哈濱、魯斯珀德、拜柏巴等地的將領下發示令,指示他們集結一支鐵甲騎兵參與即將到來的帝國北方軍隊與金軍的決戰,叫他們做好準備。當地的紐愛爾將領們得到羅夫康將軍的指示後,聯名致信給羅夫康,說都哈濱和魯斯珀德各出五千鐵甲騎兵奉命參戰,餘部留作預備隊,以備不時之需。

羅夫康同意了紐愛爾將領的做法。對於羅夫康來講,對紐愛爾的鐵甲騎兵,他只要求其出一部人馬,至於具體的人數,因爲紐愛爾人的兵馬不多,且又分散各處,故羅夫康不作嚴格的要求。

在看過了紐愛爾人的鐵甲騎兵後,羅夫康決心給帝國一師騎兵的戰馬披上墨綠色的護甲。在特勒拉斯決戰爆發時,帝國一師騎兵的戰馬都披上了“馬甲”,顯得威風凜凜。而帝國一師官兵經過平日嚴格的訓練後,在決戰到來時也做好了戰鬥的準備。訓練有素,紀律嚴明的將士,披着鐵甲剽悍的戰馬,在羅夫康的率領下,向着東邊的特勒拉斯奔馳而去,這是一支鐵馬軍紀的部隊。

第155章 出人意料第223章 豈在多殺傷第53章 登基大典第56章 一鳴驚人第149章 意外之喜第187章 戰鬥到底第217章 經濟改革2.0版第134章 金軍的反應第116章 驚天計謀第128章 平金三策第212章 均衡格局第6章 黃馬軍第142章 有益的建議第184章 我們是否失敗了?第17章 不一樣的王第228章 心滿意足第76章 不歸之路第137章 針鋒相對第179章 戰火紛飛第21章 阿勒兒的直覺第223章 豈在多殺傷第123章 妥協的產物第234章 戰爭的真相第147章 誰是漁翁?第30章 艱難時刻第186章 勝利之門第55章 烽火起南疆第23章 騎虎難下第209章 任重道遠第128章 平金三策第37章 始作俑者第119章 六軍大戰第195章 事與願違第122章 最貴之物第187章 戰鬥到底第28章 突圍方案第45章 回家之路第130章 重要之事第152章 以絕後患第111章 救世主第155章 出人意料第195章 事與願違第16章 何時滅金虜第230章 誰說女兒不如男第8章 同仇敵愾第128章 平金三策第140章 大有文章第147章 誰是漁翁?第194章 誰在冒進?第65章 男子漢第175章 夢寐以求第51章 連環之計第167章 鱷魚的軟腹第184章 我們是否失敗了?第120章 和平的希望第172章 聲東擊西第187章 戰鬥到底第12章 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第218章 馬蹄聲響,鬥志齊第145章 在劫難逃第76章 不歸之路第232章 外篇?羅夫康的閒暇時光第89章 禦敵之策第106章 爭議不休第80章 出師未捷第73章 取道灕江第116章 驚天計謀第143章 長線釣魚第195章 事與願違第147章 誰是漁翁?第20章 進攻,進攻第13章 進攻計劃第52章 蓄勢待發第163章 物極必反第74章 前途未卜第208章 粒粒皆辛苦第132章 重築淩河第123章 妥協的產物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54章 淮王進都第162章 絕密行動第177章 決戰開啓第12章 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第227章 又豈在朝朝暮暮?第11章 黃金甲第225章 伊曼魯努國?屠龍記第179章 戰火紛飛第220章 道德的束縛第206章 兒女情長第192章 消逝的勇士第218章 馬蹄聲響,鬥志齊第73章 取道灕江第58章 擒賊先擒王第110章 一統山河第190章 步步緊逼第93章 重心北移第98章 慢慢地陷落第53章 登基大典第198章 目標:金都第205章 卸下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