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兵屯駐淩河城下的想法已經成形,羅夫康提筆給帝王四世上文把自己的想法寫於紙上,來徵得帝王的同意。上文內容如下:
淩河城保衛戰的勝利結束,出兵淩河城的目的業已達到,戰線重新穩定在淩河一線上,實是利好。然而,重兵屯守堅城力求穩固,卻也少了幾分安全的保障。尤其是淩河城,是前線三鎮中兵力最單薄的據點,恐又會引起金兵的覬覦,招致來襲。職思忖有頃,認爲對淩河城的防守應投入更多的兵力才能穩固。職擬議從阿里斯達的十幾萬帝國一師中抽調四至五萬部隊屯駐於淩河城下,背靠淩河城,與淩河城城內的防守連成一體,互爲聲援,築成一道令金軍不敢來襲的防守,進一步強化帝國在北方前線的防守。職等此項計劃,是否可行?請帝王予以答覆。
帝王四世明威俊在看到羅夫康給他的上文後,召諾科尼統尉、奧克多副統尉、學相韓國誼等人開會商討羅夫康的這份上文。諾統尉、奧副統尉和韓學相等人到來後,帝王明威俊把羅夫康請示的上文內容告訴給了與會者。帝王明威俊說完後,諾統尉說:“羅夫康派兵屯駐淩河城下的想法我覺得可行,能徹底消除淩河城的防患,進一步鞏固帝國北方前線的防守,前提是真如羅夫康所說的那樣。”奧副統尉也說道:“羅夫康派兵屯駐淩河城下,派數萬人去,難免會引起金軍的猜忌,金國的國君及他們的將領認爲羅夫康這麼做是在向他們挑釁,會激起金軍的反擊。”“奧副統尉說得對,羅夫康這麼做會引起金軍的無端猜疑,不利於帝國北方當前的態勢,所以不宜施行。現在帝國的北方還是以穩爲好。”韓國誼表態道。
“我認爲,如果羅夫康真的只是把派到淩河城的部隊用來防守,而不是以此爲基地冒然出擊,可以支持羅夫康的這個行動方案。因爲羅夫康這麼做是可以起到鞏固帝國在北方的防線的,沒有任何問題。”諾統尉說道。
奧副統尉也表態道:“我贊同諾統尉的說法,畢竟我們帝國在北方做什麼事,不可老是看金國人的臉色行事。羅夫康既然能率大軍出征擊退金軍,解淩河城之圍。我也相信他的這個行動方案定是有他應執行的必要性,我們應該支持他這麼做,同時給予其一些提醒。”
與會的將領都表態支持羅夫康。帝王四世明威俊也點頭同意諾統尉和奧副統尉的說法。只是,帝王四世明威俊對羅夫康派兵屯駐淩河城下表示擔心,明威俊不是擔心金軍會對此作何反應,而是擔心羅夫康這麼做會導致他頭腦一發熱,冒然率軍出擊,釀成不必要的損失。對帝王明威俊來言,他絕不再允許帝國軍隊冒然出擊,主動挑起戰端,因爲教訓實在太深刻了。龐倪胄、許景良、周世榮、埃西霍等人,這些人哪個不是在主動擊敵下落得個大軍慘敗,屍骨無存的下場。稍微好一點的,北上作戰,不也是無果而終,想必羅夫康自己肯定也是身有體會。所以,帝王明威俊可以允許羅夫康派兵屯駐於淩河城下,但決不容忍羅夫康以此爲由主動出擊。
在給帝王寫上文的時候,羅夫康知道帝王同意他的這個“主動出擊”的底線,所以羅夫康在給帝王的上文中把派重兵屯駐於淩河城下的目的只是更好地護衛淩河城,就是爲了減少帝王及中央那幫高官們反對他的這個提案的阻力。說實話,若率大軍深入金國與金軍作戰,羅夫康根本沒有戰勝金軍的把握,他不可能這麼做,風險太大了。羅夫康跟周賓在談話中提到派大部隊駐在淩河城外能讓我軍在北方處於更加主動的地位:“我們若能派出幾萬人駐在淩河城外,不僅可防守淩河城,還能對金軍形成威懾,使我軍在北方的西線有個威懾點,叫金軍不敢輕舉妄動。我們可以靈活機動地在北方的西線按照我們的胃口排兵佈陣,牽着金軍的鼻子走,使我軍在北方處於更加主動有利的地位。”
羅夫康的說法自有他的可取之處,但也帶來了不少令人擔憂的問題。帝國一師中就有許多人提出自己的看法,譬如說金軍會作出什麼樣的反應,在金軍作出相應的對策下我們又該如何應對;金軍若攻打弗玻裡聖或威川脫克,我們該如何應付。一篇匿名的文章經鄭維浩的手轉交給了羅夫康,在這篇文章中,寫作的一個不署名的將官寫出了羅夫康將軍派大部進駐淩河城外會引發不少問題,該著者寫到:
羅將軍派數萬部隊屯駐於淩河城下,固然有它的好的一面,但同時也會產生不少亟須應對的問題。數萬精兵駐紮在淩河城下會對金軍造成相當大的威勢。金國的君王及將領對淩河一帶我軍的佈陣一向甚爲敏感,如若我軍派數萬人駐在淩河城下,到時金軍必會採取措施,也派出一部分金軍屯駐於金國下河區域的西面,與我軍針鋒相對,對我軍的北方防線形成直接威脅,進而會使我軍在向前線運糧時有遭到金軍攻擊的危險,大大增加向前線運糧的危險性。這是其一。
其二,數萬部隊屯駐在淩河城下,也削弱了我軍在阿里斯達的力量。如果金軍再大舉進犯,攻打弗玻裡聖和威川脫克,這就會造成我軍出擊救援弗玻裡聖和威川脫克時,無法集中全力,只能分兵合擊,使得金軍可能會找到擊破我軍的戰機,大大減弱我軍救援被圍之重鎮的能力,使我軍處於極端不利的處境。
當羅夫康看了這篇匿名的文章後,羅夫康認爲這位匿名作者寫的很有道理,引起了他的重視。羅夫康知道,自己作出的派兵駐守淩河城的行動方案在帝國一師內部有爭議。有不少人是不同意他這麼做的。帝國一師內部就風言,在是否派兵進駐淩河一事上,周賓將軍是站在羅夫康一邊的,鄭維浩和段舉飛態度不明,陳世允和張國雄更傾向於反對派兵進駐淩河。底下的將士也有一部分反對抽出一部分兵馬屯駐於淩河城外,但更多的將士則站在羅將軍一邊,他們認爲應該無條件服從羅將軍的指揮,下級不應該對上級的政策指指點點,反對上級的方針政策。羅夫康在帝國一師的威望,促使他能在帝國一師中撈到多數人的支持票。
有感到帝國一師的將士們有一部分人不苟同他的做法,羅夫康特召集帝國一師中隊長以上的將官及漢弗裡等將領和三旗軍駐在阿里斯達的將官,開了一個擴大會議,詳細解答派兵駐於淩河城外的問題,羅夫康說:“當前有不少將士對統帥部作出的派兵屯駐淩河城外有些異議,近日我收到一篇對此持不同意見者的文章,文中提到派兵駐在淩河城外會引發的一些問題,提得很有見地,也很深入。我認爲這篇文章中所提的問題都有可能成爲現實,所以我就召大家開個會,詳細解答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文中提到我軍派兵駐紮在淩河城外會使金軍派出一部兵力也駐在金國下區的西面,與我軍針鋒相對,並威脅我軍向前線運糧的隊伍。我認爲,如果金軍真的那麼做的話,我們可以事先防備,派一支一二萬人的部隊護衛運糧隊,若金軍襲擊運糧隊,護衛隊牽制住來襲的金軍,待大軍趕到,裡應外合共擊金軍,這反而給了我軍殲滅金軍的戰機。而如文中提到金軍大部來襲,攻打弗玻裡聖或威川脫克,我認爲在我軍屯駐於淩河城下時,金軍必不敢攻打弗玻裡聖,因爲淩河城和弗玻裡聖相距不遠,可以互爲牽制,所以金軍不敢這麼做,他只能去攻打威川脫克。而金軍去攻打威川脫克,反而又會增強我軍的力量。金軍攻打威川脫克,我們就可以動用卡里幾亞島的陸希萊的海軍,使我軍在北方可以動用的力量得到了增強,使金軍更加疲於應付。至於文中所說的由於帝國一師的人馬因有一部分被派到淩河而分成二部會使我軍在救援弗玻裡聖和威川脫克時不得不分兵合擊,有可能會被金軍各個擊破,我認爲我們完全可採取相應對策規避這個風險。前面我們所說,若我們派兵駐於淩河城導致金軍也派一部針鋒相對,那我們的這一做法也讓金軍分兵了,使得金軍無法集中全力攻打弗玻裡聖和威川脫克,這對我們來講是公平的。若金軍集中全力來攻打弗玻裡聖和威川脫克,我們也完全可以有辦法讓金軍找不到各個擊破我軍的戰機。只要我們周密部署,考慮周當,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羅夫康在會上講話,周賓不時插話,力挺羅夫康,爲羅夫康的話作更詳細的說明,鄭維浩也時有講話,表態支持羅夫康的說話。這次擴大會議從晚上七點一直開到十一點多,臨近半夜才結束。周賓在會議結束時說,在座的各位須理解這次開會的本意,回去後做好所屬官兵的思想工作,統一思想,堅決聽從統帥部的指令,團結在一起,共同一致地行動。
開完這次擴大會議後,羅夫康又寫了《答廣大將士疑問書》爲自己派兵屯駐淩河城外有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逐一作出了對應的解答。事實上,羅夫康的《答廣大將士疑問書》是針對那篇匿名文章的解答版本。在《答廣大將士疑問書》中最後羅夫康寫到“無論我軍派一部屯駐在淩河城外會讓金軍採取什麼樣的行動,都無法掩蓋我軍在與金軍的對抗中漸漸掌握住了主動這一事實,並能夠通過這樣的做法找到殲滅敵人一部的戰機的可能”。
事後證明,那篇匿名的文章和羅夫康的《答廣大將士疑問書》中的部分預見性在以後的對金戰鬥中都得到了證實。羅夫康指示把他寫的《答廣大將士疑問書》下發到小隊長一級的手上,周賓協助羅夫康進一步做好帝國一師官兵的思想工作。羅夫康和周賓花了一段時間,漸漸平息了帝國一師內部對派兵進駐淩河的異議,使帝國一師官兵的思想漸趨統一。
對羅夫康來講,帝國一師內部對上級做出的某項決策有不同的聲音是件很正常的事,關鍵是如何說服不同意見的官兵,把他們團結在一起,同心協力,心往一起想,勁才能往一起使。羅夫康和周賓一點不介意底下的將官提出他們自己的見解和看法,而那篇匿名的文章所提出的問題被羅夫康看作是“有益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