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準備

解觀、黃昭出使淮安、慶元,陳友諒在江州也沒有閒着,他一邊整頓兵馬,一邊尋找機會剷除自己的障礙-趙普勝和徐壽輝。很快,一個機會被送上門來。

趙普勝累次大敗江南水師,不由越發驕橫起來,每次見到陳友諒的使者就死命地吹噓自己的功勞,使者回去一說,陳友諒就越發地不爽。而且趙普勝自成一軍,獨據安慶富庶險要之地,陳友諒部屬多有忌者,加上江南都知司的細作收買陳友諒的一些心腹近侍,猛說趙普勝的壞話,於是讓陳友諒起了殺心。

到了五月,由於趙普勝越發地猖狂,累累侵擾池州一線,守軍不堪其苦,劉浩然便決心給他一個教訓。五月十五,趙德勝、花雲、陳德勝在青山登陸,大敗其部將趙牛兒,然後與常遇春部匯合,向趙普勝所據的樅陽水寨逼近。

看到定遠軍大兵壓境跟自己玩真格的,趙普勝一時又有點氣怯。他將部屬分爲水陸兩路,分營駐紮禦敵。趙部陸營由洪鈞率領出戰迎敵,被殺得大敗,倉惶向潛山逃去。趙普勝自率水師回安慶。

趙德勝率軍窮追不捨,一路追過了沙河,黃梅守將、陳友諒的參政郭泰見定遠軍殺來,便率軍相迎,結果被勇不可擋的趙德勝一招斬於馬下,其部大潰。趙德勝打掃戰場後便率軍返回了池州。

六月,陳友諒藉口增援安慶,率軍前來。趙普勝不知有詐,出城相迎,結果被陳友諒給下令抓了起來,隨即便以青山樅陽大敗爲藉口斬於城外,並收編了其部衆。趙普勝結義兄弟丁普郎見勢不妙,率領少部分部衆投奔了池州。

陳友諒佔據了安慶後,也不急於發動,他繼續整頓兵馬,收編安慶水師,蓄勢待發。

這個時候,定遠軍卻在南路頻頻發威。五月初,鄧友德、朱亮祖部圍攻撫州。朱亮祖先率部至城下,按紮營寨。守將鄧克明見朱亮祖部人少,便出城迎戰。朱亮祖假裝不敵,敗退二十里,鄧克明緊追不捨,誰知鄧友德從山道中殺出,大敗其軍,並順勢攻城,一舉破城。

六月,鄧友德、朱亮祖又移師建昌,守將王溥籠城堅守,鄧友德下令在城外修九寨,造樓車,高與城齊,箭矢如飛。並取土石填溝壕,放火燒水門。王溥見獨力難支,便舉城投降。

消息傳到江寧,卻把劉浩然氣得不行,他給南線傅友德、胡大海、鄧友德、朱亮祖等將領去了一封信,講明現在定遠軍的戰略是不計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全力應對陳友諒的水師和主力。現在他們在南線攻城略地,佔據了不少城池,卻拉長了整個戰線,分散了定遠軍的兵力,反而造成了定遠軍需要處處設防、處處用兵的局面。因此劉浩然命令他們務必退出撫州、建昌一線,全力堅守信州、浮樑一線。劉浩然告誡他們,只要消滅了陳友諒的主力,這些城池就成了無根之地,到時還不是應聲而下,何必急在這一時。但是防禦也不是死守一地,南線將領應當在固守防線的基礎上,主動出擊,伺機尋戰,不求攻城,以殲滅陳部有生力量爲主,儘可能地牽制更多的陳部滯留在南線。

按照劉浩然的命令,傅友德命鄧友德、朱亮祖退回信州,準備調整戰略,並遣王溥改守撫州,鄧克明改守建昌。定遠軍退去不久,鄧克明就改回天完朝旗號,重歸陳友諒麾下。王溥倒是猶豫了一會,終究好馬不吃回頭草,於是繼續打着定遠軍的旗號。

五月,中原戰事發生了變化。察罕帖木兒開始着手收復汴梁,他先以虎牢關爲據點,南路派遣騎兵繞過汴梁,盡收許、亳、陳、蔡等諸州;北路沿河而下,水陸並進,收蘭陽、儀封,封鎖了黃陵渡。並徵發三秦兵出潼關,過虎牢,山西晉軍越太行,渡黃河,彙集汴梁城外。

六月,接到這個消息,劉浩然立即與馮國用、李善長等人商議。

“根據最新的軍報,元軍首先將汴梁外城盡數拔去,然後諸軍環城而壘,察罕帖木兒自率鐵騎屯於杏花營。察罕帖木兒先在城南設下伏兵,再遣苗軍善攀爬者略城東,劉太保傾城追擊,被伏兵大敗;察罕帖木兒再以老兵弱卒在城外立柵欄,劉太保見勢可欺,便遣軍出擊,元軍老弱先行潰退,引守軍盡出,然後縱鐵騎大掠,守軍大敗,自此劉太保再也不敢輕易出城。”

看完軍報,馮國用不由嘆息道:“想不到元廷還有如此狡詐善戰之人,此次劉太保危險了。”

李善長也接言道:“劉太保一去,天下大勢將爲之一變。”

劉浩然坐在一邊卻在默然沉思着,劉福通這次應該就此走上末路了,再也沒有復起的機會了,最後消失在歷史的舞臺。對於這位沒見過面的便宜叔叔,劉浩然並沒有多少憐惜在其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歷史使命,在他看來,劉福通的歷史使命就是舉起抗元的大旗,然後爲自己遮風擋雨,現在劉福通的使命已經完成了,那他也該退出歷史舞臺了。只是沒有想到他居然敗得這麼快,自己一直在後面提供糧草軍械,原本想他多支撐個幾年,現在卻是兵敗如山倒。

馮國用和李善長沒有猜到劉浩然心裡那冷酷的想法,還以爲在爲劉福通擔心,於是便相繼開口道:“劉太保一去,這江北屏蔽就蕩然無存了,張士誠看上去又靠不住,到時我們就要直接面對元軍了。”

“護軍,我們是不是要出兵救援,那怕裝裝樣子也好。”

“出兵是來不及了。暫且不說陳友諒在一旁虎視眈眈,就算我們派兵過去,千里之遙,加上元軍鐵騎以逸待勞,我不能拿定遠軍將士們的性命去冒這麼大的風險。再說了,劉太保一去,還有山東,對於元廷來說,山東的威脅更大,是當務之急。等他們平定了山東再說吧。張士誠,我估計少不得又要接受招安了,不過他是個聰明人,招了安也不會當前鋒來打我們江南。”

當年張士誠在泰州被招安,就是要被調去打泗、濠紅巾軍,一急之下便又叛了,都是有前科的人,自然不會被元廷當槍來使。

“那劉太保之圍?”李善長遲疑地問道。

“就只能看他們的造化了。劉太保幾起幾伏,這次受挫折應該並無大礙。”劉浩然嘴上這麼說,心裡卻知道實情是另外一回事。以前劉福通大敗,但是元氣未傷。現在經過幾年戰事,他手下的大將不是被派出去放了風箏,便是戰死沙場,而他本人要是能護住小明王從汴梁逃出生天,不死也要脫層皮,還有什麼本錢東山再起?

“山東?山東局勢也不妙,趙均用殺了毛貴,真是令人嘆息。”馮國用在一旁說道。

趙均用被張士誠趕出徐州之後,走投無路,只得北上投奔舊部毛貴。而此時的毛貴因爲北伐大都失利,退回山東正蓄積力量再圖發展。數年的戰事讓這位半路出名的將領成熟很多,他深刻認識到紅巾軍雖一路攻城陷地,殺土豪,除惡霸,放囚徒,分浮財,一時給老百姓解了氣,伸了冤,但紅巾軍打下一個地方住幾天就走,往往紅巾軍前腳走了,元軍豪強隨即又回來了,地方依然處於元廷控制之下,紅巾軍根本沒有鞏固的根據地。

於是毛貴在打下濟南之後就立賓興院,選用元廷舊吏姬宗周等人分守諸路。又於萊州立屯田三百六十所,每屯相距三十里,造挽運大車百輛,凡官民田十取其二。幾經規畫,所以牢牢佔據了山東數年。

自從劉福通在益都設行中書省,毛貴就任平章之後,他一邊繼續鞏固諸地的地方政權,還在各個軍事重地設置元帥府、管軍萬戶府、管軍總管府等,進行軍事控制。除此之外,毛貴還知道拉攏分化山東的地主集團,在軍事打擊和政治分化下,原元廷民軍元帥田豐、餘寶、王士信等紛紛率部投誠,加入紅巾軍,爲紅巾軍鞏固山東地盤立下了汗馬功勞。

毛貴一邊經營着山東,一邊遣大將續賓祖渡海遠征遼陽,準備兩路夾擊大都。可惜,這位精於軍事的優秀將領最後倒在了自己人的手裡,他打仗可以算是百戰百勝,但是玩陰謀詭計卻不敵擅於爭權奪利,玩權弄術的趙均用,最後慘遭殺害。

毛貴一死,山東紅巾軍便羣龍無首,一片混亂,大好的局面就此喪失。萬一察罕帖木兒揮師東進,這一盤散沙如何抵擋?

“這趙均用真是個大禍害,走到哪裡就禍害到那裡,早知道如此就讓郭元帥殺了他算了。”劉浩然咬牙切齒地說道,毛貴是他非常欣賞的一員將領,總想着有一天能收爲己用,卻想不到被趙均用給壞了事。早知道這傢伙這麼壞,當初就不應該拿他來牽制朱元璋,進而從郭子興手上保下他。

看到劉浩然似乎對毛貴比對劉福通、小明王更上心,馮國用和李善長不由一時愕然,隨即一想也明白了劉浩然的心思。劉福通、小明王是劉浩然的主公,只能供起來卻不能用,而毛貴與劉浩然級別差不多,那就極有可能收爲己用。

“護軍不必煩惱,趙均用也活不了多久,毛貴在山東深得人心,他被害,自然有人會爲之報仇。”馮國用勸慰道。

“可惜殺趙均用十次也難以讓毛貴復活。算了,不說這些惱人的事,我們現在兩個問題,一是萬一劉太保、小明王從汴梁逃出來,如何安置?二是如何應對當務之敵陳友諒。”

“如果劉太保能護住小明王逃出生天,對於我們來說是一件好事。環視江北、江南,只有我們還打着大宋的旗號,如果他們失陷,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大打擊。我們何去何從,還需斟酌,自立雖然是唯一出路,但是時機還未成熟。”

李善長用心分析着:“劉太保和小明王出了汴梁,最有可能的去處是重回安豐。淮西一帶劉太保經營多年,而且民風彪悍,很容易又拉出一支隊伍來。如果來我江南,”李善長看了一眼劉浩然,然後繼續說道,他知道,劉福通、小明王來江寧是劉浩然最擔心的事情,主公隔得遠,便於自己經營勢力,要是蹲在頭頂上天天看着就太添堵了。

“劉太保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來的,要來他早來了,又何必在這時。”

李善長話裡的意思劉浩然聽明白了,劉福通也是個聰明人,知道劉浩然在江南經營了數年,早就根深蒂固,他來江南,好吃好喝地招待是沒有問題,但是想指手畫腳,繼續專權就不可能,江南軍民誰知道他是哪根蔥?所以還不如呆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伺機圖起。

“劉太保的事情我們只能靜觀其變,但是陳友諒卻是迫在眉睫。前幾日他殺了趙普勝,佔據了安慶,其勢更盛,看來他是準備順江而下。”劉浩然點點頭道。

“陳友諒長於水師,陸戰卻不足爲患,我們在長江北線有常遇春部,中線有趙德勝部,南線又把傅友德部調至九華山一線,準備得當,應該不用擔心。所以我們的重心放在水路。護軍,長江第一艦隊可以西調了,而且應該大量擴建。”馮國用建議道。

“長江第一艦隊是我們對付陳友諒水師的王牌利器,可惜擴建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劉浩然搖頭嘆息道。

李善長在旁邊附和道:“的確,長江第一艦隊擴建至十艘戰艦後,所配置的銅炮,日常的耗費,已經讓江南疲於應付,再擴建則民生難以爲計了。”

馮國用撫了一下鬍鬚,長江第一艦隊的威力他是知道的,但是吃錢吞金的本領他也清楚。十艘、甚至上百艘戰艦江南行省倒也負擔得起,可是艦載的四百多門火炮太費錢了。還有火藥消耗、人員訓練都是大問題。江南所制的火藥比一般的火藥威力大許多,但是製作起來就要複雜得多,耗費的時間更長,加上硫磺、硝石等原材料的缺乏,所以產量也有限。而火炮戰艦的人員不比其他戰船,會操舟和舞刀弄槍就行,必須經過嚴格長期的訓練,光是那些詳細的操典就能把人背瘋掉。

爲了組建這支艦隊,劉浩然幾乎是咬着牙在東拼西湊,現在陸軍的火器還是隻有一支大內親軍在孤零零地撐着。

“既然如此,長江第一艦隊不能輕用,否則一擊不成,陳友諒有了警覺,我們就被動了。”馮國用沉吟說道。

“正是如此,我已經將長江第一艦隊調至當塗慈湖一線,伺機而動,現在就看陳友諒的動作,如果他下本錢來打我們,我們就以火炮戰艦爲奇兵,如果他還捨不得下本錢,我們再慢慢等吧。”劉浩然最後言道。

第266章 出巡之農村調查報告第96章 張定邊(四)第140章 賽繆爾(一)第154章 準備北伐(一)第49章 新式武器(二)第319 泰西攻略第63章 準備第177章 暴雪行動(二)第125章 方氏兄弟第293章 再亂(二)第251章 大明的反應第272章 出巡之杭州(二)第5章 常遇春第332章 天山(三)第194章 教皇使團(一)第174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二)第12章 馮氏兄弟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122章 宋日關係第110章 中樞(一)第151章 花落誰家第177章 暴雪行動(二)第156章 準備北伐(三)第8章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第315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三)第157章 御前會議第二章第217章 大調整(二)第229章 阿瓦國第260章 談判第164章 陳氏兄弟(三)第276章 出巡之回京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36章 戰東南(二)第216章 大調整(一)第88章 大事件(二)第140章 賽繆爾(一)第39章 我們和了吧第204章 擴廓帖木兒(二)第242章 威尼斯商人(三)第144章 目標高麗!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158章 誓師北伐第291章 鬥(二)第65章 陳友諒的野望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208章 丁亥日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192章 家宴第72章 江上血戰(二)第22章 生猛的張士誠第246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二)第110章 中樞(一)第266章 出巡之農村調查報告第298章 定(二)第七章第60章 劉仁本第55章 私話第125章 方氏兄弟第181章 陝甘第35章 戰東南(一)第260章 談判第268章 出巡之刺客事件第147章 高麗水師第295章 驚變第325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三)第306章 該動手了!第202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草案第82章 江州(一)第247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三)第205章 漠北風雲第70章 陳友諒稱帝第220章 越陳的覆滅第55章 私話第85章 江州(四)第77章 風波(二)第137章 朱元璋回來了第25章 和州之戰(三)第317章 太平派的定位第138章 回來了就好第188章 制蓬峨第251章 大明的反應第162章 陳氏兄弟(一)第260章 談判第一章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67章 山賀顯次郎第207章 會盟(二)第107章 武昌(三)第177章 暴雪行動(二)第334章 誰輸誰贏?(二)第38章 戰東南(四)第20章 目標滁州(二)第318章 所謂的大明政黨第265章 出巡之出京第192章 家宴第141章 賽繆爾(二)第146章 耽羅島第77章 風波(二)第129章 敗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