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有女秦羅(一)

請得朱升後,劉浩然一行人趕緊往江寧趕路,但是朱升年老體邁,無法騎馬急行,只得找了一輛馬車讓他坐上,還有二十多名他的學生,也要準備跟着去江寧學堂讀書,可劉浩然卻無法陪着他們慢慢地走。江南行省百業待新,不知道多少事情等着這位丞相去處理。劉浩然只好向朱升告了一聲罪,幸好這位老先生能理解,不以此責怪劉浩然。

劉浩然把大部分衛隊留下來保護朱升,並傳令沿途各地好生招待,最後對留下來隨行護衛的劉存孝細細叮囑了一番,這才帶着十幾名衛士策馬往江寧奔去。

這日,劉浩然與馮國用在江寧工場巡視了一番,現在劉浩然最關心的是火器的研製。儘管在宋金、宋元戰爭中火藥得到了大規模的應用,而且現在元軍也裝備了一部分火器,但是這些火器太簡陋,根本入不了劉浩然的眼界。

劉浩然少年時無法無天,曾經自己製造過火槍,被老爸暴打過一頓,不過那都是利用父親工廠的邊角廢料做的,跟現在的條件不言而喻。但是他倒是曾經因此上網研究過火槍的製造,對這些東西瞭解得非常清楚。

在劉浩然的計劃裡是不會按照火器正常的發展順序去研製,點火火器不用考慮,連火繩槍都被劉浩然跳過了。在他想來,火繩槍的結構與燧石槍差不多,只是一個用火繩,一個用燧石,有那工夫研究火繩槍,還不如一步到位進入燧石滑膛槍。

他以美國獨立戰爭中非常出名的BrownBess前膛燧發火槍爲藍本進行研發。採用BrownBess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美國獨立戰爭期間,那些美國民兵人手一支前膛槍,而這些槍大部分是從17世紀英國北美殖民時代開始就是由當地的鐵匠手工打造出來的。在劉浩然想來,現在的冶煉、鍛造和機加工工藝水平與17世紀的美國就是有差距,也相差不是很遠吧,研製起來難度相對要低一些。

從滁州開始,劉浩然手裡有了一批工匠,便開始進行這方面的研製,他把前膛槍圖紙拆分開來成幾十個零件,由十來個小組進行研製,但是由於工匠的水平有限,就是到了當塗、江寧,擁有了更多的工匠後,這進展都一直非常緩慢。

前膛槍的難點有幾個,一是槍管,爲了避免因爲現在的鑄造工藝水平而造成槍管砂眼太多,劉浩然就採用17世紀北美工匠們的做法,找一塊鍛打好的鋼板,圍着一根直徑固定等一的長鐵棒鍛造成圓柱形,通過對鐵板加熱進行高溫鍛造,然後把槍管上的接縫熔合,從而形成堅固的鋼管。

接着鐵匠在用各種工具把槍管內部鏜平齊、打磨光滑,一旦槍管內側打磨光滑,就用後膛螺鎖將槍管一端封上。然後在槍管上鑽一個小孔,讓火焰得以從燧發槍的擊發槽進入槍管,進而點燃火藥。

另一個難點是燧發槍機,槍機包括用來固定和加速燧石的擊鐵,爲擊鐵提供動力的主彈簧,被燧石撞擊、產生火花的扣簧,以及放少量火藥,被火花引燃後再引燃槍管火藥的擊發槽池。這裡面難度最大的是主彈簧片,要想打造出一塊彈性強勁、又堅久耐用的鋼板彈簧可不是容易的事,必須靠灌鋼技術一點點打造出來,還要掌握火候。

一直到張士誠送來上千名工匠後,研製進程纔有了新的突破。張士誠送來的這些工匠,都是從大都、河北抽調出來的,算是精英分子,他們很多都是蒙古人依照光榮傳統從歐洲、中東等地掠來工匠的後裔,手藝一代代相傳,加上蒙古人從全國各地徵集的工匠,算是中西合璧。

這些工匠帶了許多精湛而且相對先進的工藝,畢竟蒙古人把大都和河北、山西等地當做自己的腹裡之地,很多高級別的軍器場都設在那裡,所以這些工匠不是江寧、滁州等地的工匠所能比的。

在這些工匠的支持下,劉浩然建立了高爐鍊鋼廠,完善了坩堝鍊鋼法,也製造出水力傳動的車牀、鏜牀和磨牀,雖然結構簡單,刀具落後,但好歹是製造工藝的一大進步。

劉浩然和馮國用巡視了一番,發現主彈簧已經被鍛造出來了,其它槍機部分也差不多了,現在正在全力進行槍管的製造和內外攻絲機的研製。

看到這些進展,劉浩然覺得心滿意足了,他認爲龍鳳三年能研製出燧發火槍應該是可能的事,經過一兩年的驗證和完善就可以裝備部隊了,這樣自己很快就能擁有一支劃時代的火器軍隊了。

對工匠們發下大筆犒賞之後,劉浩然和馮國用走出了戒備森嚴的兵工廠,夏煜緊跟其後。夏煜是新設立的內察司都司,負責對內情報監察,與負責對外情報探知的都知司都司楊憲合爲劉浩然麾下兩大特務頭子。

夏煜和楊憲在江寧歸附了定遠軍,劉浩然發現夏煜雖然外表儒雅,但是內心狠毒縝密,是搞情報的好手,而楊憲也是溫文爾雅,看上去讓人很容易產生信任感,他出使張士誠,不但順利完成任務,還和張士誠及其屬下一幫人打得火熱,獲取了大量張家勢力的情報。於是劉浩然就設立了內察司和都知司,以夏煜、楊憲兩人爲都司,一個負責監視、偵查江南行省內部謀逆、叛亂、竊密等危害行省政權的不法行爲,一個負責探取江南周邊勢力的情報,張士誠、徐壽輝、方國珍、劉福通甚至大都都有都知司的探子細作。

馮國用不是很喜歡這個特務頭子,而夏煜也清楚這位寵臣的態度,所以只是緊跟在兩人後面,偶爾才插接兩句話。

江寧的街上已經恢復了往日的繁華,只見人頭涌動,熙熙攘攘,各地的商販在大街上叫賣着自己的東西,在靠河的碼頭上,船隻連綿不絕,這些從高郵、淮安、安慶、慶元等地趕來的商船正彙集在江寧,將各自的土特產出售,再換回江南出產的絲綢、瓷器和棉布。

“國用,要是海路打通了,日本、高麗、南洋的船隻彙集在江寧,將會是另一番景象。”劉浩然悠然地說道。

“護軍,我想那一日不遠了。”馮國用笑着答道,“現在天下四處戰火連綿,安寧的地方只有江南這一處,而且出產又豐富,所以自然萬商雲集。”

“是啊,不知道天下什麼時候也能與江南一樣如此安寧。”劉浩然繼續嘆道。

“護軍,我想也爲時不遠了。屬下還記得護軍對臣說過的那句話,忍令上國衣冠,淪於夷狄;相率中原豪傑,還我河山!”說到這裡,馮國用的眼睛變得有點溼潤了,當初他們兩兄弟就是被劉浩然的這句話所感動,毅然投身定遠軍。想不到幾年過去了,劉浩然正在逐步實現自己的諾言和志向,現在已經光復了江南之地。

“我也沒有忘記!”劉浩然看了看馮國用,點點頭答道。兩人相視一會,突然大笑起來。身後的夏煜看到這裡,不由地向馮國用投去一絲嫉妒的目光。

從繁華的大街轉到一處小巷,看到只有偶爾狗叫聲的巷道,劉浩然和馮國用的心一下子變得寧靜起來。

“國用,這纔是百姓們真正的生活。”劉浩然指着安靜的小巷說道。

“是的護軍,安寧祥和,有一隅容身之處,百姓們的要求並不高。”馮國用看着小巷的民居說道。

“我們的百姓的確要求不高,”劉浩然悠悠地贊同了一句。

“諸位官人,請讓奴家過去。”一個委婉動聽的聲音從後面傳了過來。

劉浩然聞聲轉過身去,只見一位十五六曼妙女子端着一盆衣物站在後面。原來自己三人外加幾個隨從,把小巷的路都給堵住了。再看那位少女,只見她明眸皓齒,年紀雖稚,卻出落得猶如曉露芙蓉,甚是惹人憐愛。

看到劉浩然直視過來,少女的臉上不由飛起一片緋霞,並低下了頭,一時桃笑李妍,把劉浩然看得有點癡迷。

不過劉浩然只是愣了一下,很快就恢復了平靜,讓隨從們讓出一條路。少女低着頭從劉浩然身邊走過,一陣淡淡的香氣輕輕地飄來,頓時讓劉浩然心曠神怡,右手一時忍不住動了動,想伸出去拉住這個少女,不過幸好他最後忍住了。

少女經過劉浩然身邊時,不由自主地微微擡頭看了一眼這個高大挺拔的年輕人,他剛纔的眼神是如此的灼熱和坦誠,與往常那些充滿佔有慾望的眼神截然不同。這一擡頭,劉浩然近距離的看到了一張清秀絕倫的瓜子臉,還有那秋波連慧的雙眸,一直到少女的背影慢慢地消失在小巷裡,劉浩然還覺得眼前留着那淡淡的影子。

身後的夏煜連忙招手喚過兩位屬下,悄聲叮囑了一番。

此後的劉浩然就有點魂不守舍,馮國用看在眼裡,不由暗暗笑了笑。劉浩然身邊已經有了一名侍妾,是滁州一名蕭姓富商的女兒,長得倒也端正,不過和剛纔那位少女比起來,就差遠了。想到這裡,馮國用突然又想到了一個大問題,不由看了一眼劉浩然,低頭不知在思慮什麼。

過了一個多時辰,那兩位屬下回來了,在夏煜面前低聲說了一番。夏煜連忙走到劉浩然跟前,悄聲地說道:“丞相大人,臣下查過了,那名少女是原元廷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慶圖的女兒,名叫秦羅。十四歲時就以美豔聞名於杭州,苗軍元帥鄂勒哲就曾垂涎其美色,不過還沒來得及去提親,我軍便光復了東南,鄂勒哲身死,慶圖被俘,與其家人一同被送到了江寧。”

這夏煜真不愧是內察司都司,探取情報的能力還真不是吹的,這麼快就叫人獲取了這些情報。

劉浩然點點頭,對情況已經有了大致的瞭解。按照他的命令,所有被俘的蒙古、色目貴人被押解到了江寧,而其家眷有人建議賣爲官妓。但是劉浩然不願意連累家人,下令那些家眷凡是被強掠或是願意者就放還回家,其餘願意跟隨來江寧的就擇地安置。

“秦羅的母親羅氏原是杭州名妓,被慶圖納爲妾室。慶圖被押解到了江寧,秦羅母親不願被遣走,甘身隨行來了江寧,被安置在那小巷的一處民居里,以幫客棧、商鋪洗槳衣物爲生。”

“以洗槳衣物爲生?”劉浩然不由詫異了,“行省不是對這些家眷定期撥有錢糧嗎?怎麼還要以洗槳爲生?”

這些家眷人數又不多,而且現在又不會讓她們繼續錦衣玉食,養着她們還能撈個好名聲,行省也就接下了。

“聽附近的鄰居們說,羅氏是個有情有義之人,又是兩個弱女子在家,大家既敬佩又憐惜,平時也多有幫襯,日子原本也過得去。只是那羅氏堅持每三日要去獄中探望慶圖,丞相大人你也知道,獄中那些衙役的德行,要不是行省新立,律法森嚴,那幫狗才說不定連羅氏的身子都要佔了去。”

聽到這裡,劉浩然已經非常清楚了,行省新設,到處都缺人手,所以監獄裡看守的獄丁大部分都是原來的老人,自然也繼承了以前的光榮傳統,探監必須要孝敬。羅氏三日一探視,加上還要準備些探視用品,花費不少,自然要以洗槳衣物補貼家用了。

“夏都司,你去查查獄中這些事。”劉浩然沉吟一會說道。

夏煜滿臉喜色,連忙應道。

馮國用卻有些不忍了,夏煜一插手這件事,依照他的性格,指不定多少人要被牽連進來,於是開口勸道:“護軍,這些都是陋習,一時難以消除,內察司查辦此事,恐大題小做。”

“國用,蜀漢先主曾經說道,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今日江南初定,這些典獄就能繼續小的陋習,待到天下平定,他們豈不是要把監獄弄得烏煙瘴氣,冤獄重重。”劉浩然的語氣變得有些嚴厲,以前中學學古文時就知道古代監獄黑得很,自己一直都沒注意,現在發現了,當然要好好清理一番。

不過他知道馮國用擔心什麼,便轉向夏煜說道:“夏都司,你只負責偵查劣跡,收集證據,然後移交給都察院,由都察院督辦、江寧巡檢司緝捕,最後交由江寧按察司審理。”

夏煜心有不甘,但是卻無可奈何,只得應下,而馮國用見劉浩然如此部署,倒也穩妥,於是也不反對了。

第298章 定(二)第165章 陳氏兄弟(四)第194章 教皇使團(一)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221章 禮部尚書胡惟庸第260章 談判第一章第224章 平雲南(三)第337章 紛爭第50章 氣節第32章 取江寧第281章 駛向錫蘭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316章 第一次西征案第261章 暗潮涌動第293章 再亂(二)第155章 準備北伐(二)第54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三)第162章 陳氏兄弟(一)第96章 張定邊(四)第109章 分省(二)第143章 雜事繁多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263章 誰勝誰負?(一)第218章 大調整(三)第257章 士兵王金貴(六)第99章 最後一戰(三)第117章 細川賴之(二)第174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二)第54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三)第197章 與基督國家的外交關係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215章 天子之怒第151章 花落誰家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91章 科舉、國考(二)第116章 細川賴之(一)第307章 幸福島海戰(一)第255章 士兵王金貴(四)第229章 阿瓦國第205章 漠北風雲第339章 軒然大波第40章 龍鳳二年第336章 西安第230章 羅貫中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137章 朱元璋回來了第80章 餘波第四章第60章 劉仁本第257章 士兵王金貴(六)第63章 準備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189章 外籍軍團第205章 漠北風雲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283章 嚴守慎第5章 常遇春第137章 朱元璋回來了第43章 有女秦羅(一)第37章 戰東南(三)第324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二)第23章 和州之戰(一)第94章 張定邊(二)第102章 安豐事件(二)第151章 花落誰家第296章 驚變(二)第32章 取江寧第18章 朱重八來了第168章 擴廓帖木兒第103章 安豐事件(三)第144章 目標高麗!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336章 西安第71章 江上血戰(一)第175章 入大都第67章 山賀顯次郎第9章 濠州被圍第82章 江州(一)第168章 擴廓帖木兒第167章 陳氏兄弟(六)第87章 大事件(一)第226章 《明知論》(二)第218章 大調整(三)第310章 戰旗半掩下金山(二)第131章 福州(二)第87章 大事件(一)第189章 外籍軍團第220章 越陳的覆滅第123章 當務之急第127章 敗仗(一)第161章 中條山突圍第269章 出巡之整軍第89章 大事件(三)第143章 雜事繁多第223章 伐蜀(一)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261章 暗潮涌動第74章 當塗城外(一)第175章 入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