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醫療和社會保障計劃

胡蜜兒的事情給劉浩然敲響了個警鐘,大明的醫療和品障到了一個玄不容緩的地步。自己帝王之家都是如此九死一生,一般普通百姓又如何熬過這一坎呢?現在大明最迫切地就是發展經濟,提高人口數量和質量。經濟發展已經開始走上良‘性’循環的道路,但是必須要注意的就是不能形成國進民退得局面。歷史上明朝算是有錢吧,可是百姓們困苦不堪,最後因爲天災人禍王朝崩潰,讓東北蠻夷撿了個大便宜。另外劉浩然也意識到,人口數量和素質需要提高,不僅僅靠的是教育,醫療保障也是非常重要。要是沒有良好的醫療保障,人口基數就無法提高,而且近親結婚、沒有采取優生優育,生下一對傻子再好的教育也使不上勁。

這一天上午,劉浩然推掉了所有的事情,一個人坐在殿裡慢慢地思考。理順所有的東西。

提高大明百姓的福扯,首先要分析大明普通百姓的結構。首先是城鎮居民,這些人部分有良田,但是卻不靠耕種爲生,他們多是廠的工人、商鋪的店員、各類機構的僱員。也有不少是權勢富貴人家的“傭人。小,總的來說都是“勞工”。這一類人現在在大明人口衆多,連同他們的家人,總數大約在五百萬左右。

從劉浩然所知道的知識來看,這些人屬於“弱勢羣體”的一部分,相對他們的僱主而言,他們的話語權的確談不上。而中國曆代王朝留承下來的對工匠、夥計、“家僕”的歧視和一些陋俗,使得整斤小社會環境並不是那麼“融洽”。而隨着大明工商業的迅速發展,工商資本家們對利潤的追求也越越來越強烈,除了產品的終端利潤,他們也會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提高對勞工“剩餘價值”的盤錄。如果寄希望於資本家的善心和自覺‘性’,是無法擋住他們的貪婪,必須有強有力的制衡。而如果光靠官府和律法是遠遠不夠的,連劉浩然都無法完全禁止這些有錢的資本家與官員“勾結。”使的國家和法律的力量向他們傾斜。

但是劉浩然知道,如果不建立一套完善的體制,勞工積累的矛盾會越來越深。現在大明的百姓剛剛過上富足生活,只要能掙到錢,對過度的盤錄還不是很敏感,而且新朝網立不久,經濟發展才網起步,“資本家”們的目光還集中在對外利潤上,一旦完全進入“市場化”經濟,開始有相對競爭的時候,資本家們自然就會加重對剩餘價值的盤錄,以期在外部利潤無法增長的情況下獲得更多的利潤。屆時這個矛盾可能會越來越烈,最後可能造成幾個結果。

個可能是資本家已經獲得足夠的政治力量,主要矛盾完全是勞工與資本家之間的矛盾,最後爆發一場“無產階級革命”

第二個可能是資本家沒有獲得足夠的政治力量,代表封建地主的儒家理學文人們藉着這個機會,說工商業是“與民爭利“進而利用國家的力量將新興的資本家力量一掃而空。

第三個可能和第一斤,可能差不多,勞工們無法從律法和國家上獲的支持,就有可能與儒家理學聯合,或者是被其利用,進而一起向資本家發難。

當然了,還有第四、第五諸種可能‘性’。劉浩然自己也不知道矛盾‘激’化後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因爲現在的大明就是一鍋大雜恰。新興勢力都不夠強,舊存勢力還沒有完全消退。想到後來。劉浩然的頭也是萬分疼痛。不過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從一開始。大明勞工都必須接受一定的教育,而且這種教育與儒家理學格格不入,最讓劉浩然擔心的兩者聯合沒有那麼容易。這是因爲以前這些勞工不識字,自然對擁有文化知識的儒家理學文人從心底有敬畏,可是現在劉浩然爲他們打開了另外一扇窗戶,讓他們明白自己所學的也是知識,而且不比儒家理學的差。自然也就少了許多敬畏和依賴。

必須加強勞工的政治力量,也必須喚醒他們爭取自己權蓋的意識。勞工和資本家是天生的死對頭,而大明資本家只要劉浩然活着,就不可避免地要迅速發展下去,而劉浩然給自己預定的目標是最起碼還要活個三十年,這麼長一段時間,再搭着大明崛起的機會,資本家集團會發展到什麼地步,劉浩然也不知道,如果必須有一支力量來進行制衡。封建地主就不用想了,劉浩然都還想着怎麼繼續打壓它。所以說,勞工是不錯的選擇。

既然要扶植,首先是完善法律和國家引導。《勞法》需要儘快制定和完善,對勞工的福利保障必須完善並且逐步提高,只要勞工們享受到一定福利和待遇,以後僱方想要加重盤錄自然會引起反彈。這也算是國家在勞工方和僱傭方之間埋下釘子吧。

另外強化勞工聯合會的作用。這個組織早就建立起來,只不過現在還圖有虛表而已。現在應該強制規定,不加入勞工聯合會,勞工就無法獲得勞工證,沒有勞工證就不能被合法僱傭,無法享受到合法的權益。

必須強化勞工聯合會這個平臺的作用,除了利用其聯合勞工的力量和加強對勞工保護自我權益的宣傳。還應該引導律師加入其中,利用法律的武器爲勞工聯合會和勞工說話。而且還要讓這些有“遠大志向。的律師們意識到勞工聯合會的巨大前景。這個平臺可以幫助他們在政界一展宏圖,實現他們的政治抱負。

除了勞工,劉浩然最頭着的就是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中國農民非常苦,自古到今都是如此,他們承擔着繁重的賦稅和巨大的生活壓力。卻享受着最低的社會福利,說實話,這實在不公平。

該如何改善農民的待遇呢?劉浩然陷入了沉思中。

從江南開始,土地政策已經實行。而且一直實行低賦稅政策,這也是劉浩然政權獲得巨大支持的,巾諒因明律右少後,商嶇的賦稅總額在搖漸拯…”地賦稅卻在緩慢的降低,已經由原來十分之一降低到現在的二十五分之一。明年準備降低到三十分之一。除了農民自種地的賦稅,大明對佃戶租金進行了限制。大明是按土地的畝數和出產來收賦稅的,佃戶除了承擔國家賦稅之外,向地主繳納的“租金”不得超過賦稅的三分之二。而且現在大明是地多人少,普通百姓基本上都按人口分得了良田。‘操’持自家的田地都應該很牛苦了。沒有多少人有‘精’力以及願意去租地主的田地耕種。

而大明政fǔ對土地使用也有規定。賦稅更是按照畝數和出產合算的。你缺少人手將田地荒置,雖然攤下來每畝荒地‘交’不了多少賦稅,可是你擁有的土地數量一大,這總數也是一個不得了的數字,平白比別人的賦稅比例要重了許多,這也算是一個打擊世家豪強和抑制土地兼併的手段,迫使他們向工商業發展,因爲這個時代的技術是沒有辦法進行大規模現代農業生產。

大明農民的賦稅低了,可是他們的生活壓力並沒有減輕,相對而言。他們獲取貨幣的來源太少了。因爲農產品相對工業產品來說價格太低。幸好現在大明對國內銷售的棉布、食鹽、火柴等日用品進行“低稅傾銷”減輕了他們一部分負擔。但是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還是用難度。爲官府“打工”修建道路、橋樑、水利工程成了他們最大的經濟來源,而發展其它產業就難度很大。經過長期的戰‘亂’,大明百姓普遍勞動力不足,就是官府組織工程也是利用農閒時分,百姓們也沒有太多人力去搞其它的東西,畢竟現在時代農業是大明的基礎,錢掙得再多,沒有糧食吃也是大問題,海外購買也補不了這個大缺口。

是不是提高農產品的價格?在加強城鎮居民的主體一工商業勞工社會福利保障的同時,提高他們的生活成本應該問題不大。棉布、食鹽等日用工業品他們享受着與農民一樣的低價,農產品方面他們必須支出多一些,讓他們手裡的貨幣向農民手裡流動一部分,也算是縮小“城鄉差距。”

還有這醫療保障,勞工等城鎮居民倒是好處理,農民那裡如何處理?讓他們主動繳納醫療保險金可能不現實,而且工作量非常大,應該從其它方面想辦法。

思量了一上午,到了下午,劉浩然叫來了李善長等四位大學士以及正在幫助他們擬定五年計劃的王‘侍’堯、葉綜溫等人,對五年計劃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首先增加醫療設施建設力度,在第一個五年計劃裡,必須完成每縣一個縣級醫院,並開始重視‘婦’兒醫療的建設,在第一個五年計刑裡,爭取完成每府一個專‘門’的‘婦’兒醫院。每縣級醫院必須有專‘門’的‘婦’兒專科。

與此同時,除了鼓勵‘私’人正規醫院醫館的建設之外,在第一個五年計劃裡必須開始對鄉村醫療機構的建設,期間必須在三分之一以上的鄉村建立縣醫院下屬的鄉村診所,縣醫院的醫生輪流分駐各診所,爲農民進行日常小病醫治和重大傷病的緊急醫治,爲安全轉送縣醫院提供初步的保障。

醫療建設鋪開,對醫護人員的需求一下子翻倍增加,爲了滿足這一需求,劉浩然提出,在第一個五年計劃內,各省大學必須完成下屬醫學院的建設、招生等工作,並在南京醫科大學、大明皇家海軍醫科大學、大明皇家陸軍醫科大學的基礎上成立北京醫科大學、東京醫科大學、武昌醫科大學、廣州醫科大學、大明皇家海軍第二醫科大學、大明皇家陸軍第二醫科大學,而兩所軍醫大學分別定在遼寧金州和陝西西安。

在加強醫療設施建設的同時,開始醫療保障的建設。

勞工、司政、官府學校等僱員在繳納養老保險金的基礎上增加一項醫療保險金,各人從薪水裡扣除一部分。僱傭方繳納大部分。這個保險金與其它保險金一樣成立基金會。役入到現在日益發展的大明工商業中。每年的盈利用過國家對醫療機構的補貼。

劉浩然太知道保險金這種巨大金額基金在另一個世界的黑幕,爲了遏制被挪用和侵佔,劉浩然提出完善其體制的建議,計部擁有監督權,負責監督、審計各項保險金、基金的繳納、經營和使用;由工商‘精’英人士組成的基金會理事會擁有經營權,這些非司政和官員的民間人士主要任務是使基金會獲得最大的利潤。自己從盈利提成中也可以獲得豐厚的報酬;戶部擁有使用權,他們收到理事會轉過來的盈利後根據情況下撥到醫院、養老院等直接使用單位。

當然了,上下齊手,聯合貪墨也不是不可能發生,劉浩然這樣做的用意就是增加貪墨的難度。你要想貪墨,必須把上下左右的人都拉進來,可是人一多,出問題的可能‘性’也就大了。正在睜大眼睛找茬的監察局、廉政公署、都察院只要聞到一點問題肯定是一窩蜂而上,因爲抓到貪墨犯是他們的功績,而有了功績不僅可以升官,還可以獲得繳納賬款一定比例的獎金,不由他們不眼睛發綠,恨不得所有的官員都是貪官。

在農業這一塊,劉浩然提出繼續扶植農業芒產,其中有幾條,一是官府將逐步降低農業賦稅,而對糧食的需求則改爲加大對農民餘糧的收購。隨着大明農牧耕種科技水平的提高,大明農民的每畝單產量也開始增加,加上水利建設十幾年如一日的建設,對抗天災的能力也增強了。所以農民手裡的糧食也增多。甚至有了兩三年的積糧。

官府可以將農民賦稅所‘交’的糧食部分作爲戰略儲備糧食,用於災荒、戰爭等不時之需。爲了完成這一任務,劉浩然要求在第一個五年計戈裡在各省成立兩到三個大型糧食儲備站,農業大省可適當增加,一般設立在則服偏僻、便千存儲但叉便幹這輸的的方由當地守備部隊咱…。農牧部管理、計部度支、都察院監管。每年更換部分數量,保證糧食的質量。

剩下的糧食則轉賣到城鎮。劉浩然提出,在第一斤,五年計刮裡,從官員、司政一直到勞工,所有的薪水全都用貨幣支付,不再包括糧食、布帛等實物,將他們完全推向市場化。爲了讓農民踊躍賣糧,官府的收購價格不低,這一部分成本將被轉嫁到城鎮居民的頭上,這些人的購買能力遠大於農民,這些成本他們完全能夠消化。當然了,爲了社會穩定,官府制定的價格限制在一定範圍裡,畢竟官府的用意不是賺錢。而是變相補貼農民。而且在糧食這個重要生活資源流通領域裡,雖然有一些糧商,但是官府擁有的資源和數量最大,它的售價基本上就是市場價格,那些糧商想囤積和哄擡糧價,不僅沒有這個能力,也隨時可能受到工商部的調查,一旦被移‘交’法務部調查局,你的牢獄之災就免不了了。

糧食如此,棉‘花’、黃豆、桑麻、茶葉等這些農產品也被官府變相擡高一定價格,只是這個價格隱藏在‘交’易稅中。劉浩然提出,這些農產品的‘交’易稅應該不能計入成‘交’價格中,而是由買方按照成‘交’價格和總金額單獨繳納。而日常工業成品,如棉布、食鹽、火柴、瓷器、絲綢、鐘錶等,‘交’易稅包含在銷售價格中,也就是貨品出廠到商社時,工廠的售價包含它所需繳納的工業稅,商社出售的價格則包括它所需繳納的銷售稅。

這些農產品稅金和糧食差價就作爲專項資金,專‘門’用來補貼農民的醫療和養老。

在劉浩然提出的醫療保障計劃中。百姓首先需要負擔的是‘藥’品費用。現在的大明一般還是用中‘藥’,高級一點的是中成‘藥’。中‘藥’材好說。基本上都是野生的,農民只要按照生長季節去挖就行了。而中‘藥’材收購都由當地縣醫院負責,他們還要將這些‘藥’材曬乾、炮製成‘藥’。當然了,這也需要戶部醫‘藥’司統一管理,某些地方不出某些‘藥’材,必須從其它地方調撥。這個調撥流程非常複雜,劉浩然就將它們全部貨幣化。全部按照市場收購價格加運費進行計算,統一算下來價格就是百姓所需要負擔的‘藥’品費用了,這些比農產品還要便宜的‘藥’材自然貴不到哪裡去了。

至於中成‘藥’,都是國家特設的‘藥’廠生產出來的,當然了,你‘私’人‘藥’廠也可以產中成‘藥’,只要你能通過醫‘藥’司委託格物院醫學研究所、‘藥’物研究所所做的‘藥’品鑑定,獲得批准文書就好了。

不過國家對這些‘藥’品的利潤控制得極其嚴格,由於需要做‘藥’品鑑定。研究所自然知道你‘藥’品所用的‘藥’材和生產工藝,這些東西按照市場價格、人工費用一算就出來。按照劉浩然的要求,醫‘藥’司規定,每種中成‘藥’有三年的新‘藥’期,期內可以有五成的利潤,此後每年降低一成,直到一成。這除了降低百姓們的費用之外,也驅使‘藥’廠拼命地去研究新‘藥’,畢竟只有新‘藥’才能帶來豐厚的利潤。如此算下來,這些中成‘藥’的價格還是很低的,比起另外一個世界的“天價‘藥’”就低廉多了。

當然了,‘藥’品監管也是非常嚴格的,投入使再的中成‘藥’一旦出現問題。‘藥’廠很有可能面臨法務部的國家起訴,賠償的費用足以讓你破產,而且通過鑑定的研究所的教授們也會被錄奪教授身份,開除出研究所,面臨着身敗名裂,所以他們也很謹慎。一種‘藥’不研究斤,幾斤,月,不在醫院裡實驗個一兩年也不敢簽字放行。

至於醫院日常維護則是由國家從稅收和保險金中調撥,而醫生的薪水則是完全由保險金支付。他們按照醫治病人人數、治癒率和醫治難度評以職稱,然後按照職稱領取相應不菲的薪水。他們的津貼和獎金則來自於掛號費,掛號費按照醫生職稱高低分級,職稱越高的名醫掛號費越高,而你醫術越高明,希望掛號請你醫治的人也越多,自然掛號費這種津貼和獎金也不少。

至於外科醫生則是另外一種規定。一般需要動外科手術的都是大病。就算手術成功,恢復醫治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本來對百姓的負擔就很重了,再加上一筆不菲的手術費就不堪重負了。因此刻浩然要求醫療保險金對這一塊,即大病重病做一定的傾斜照顧,百姓只需要繳納一般的掛號費和承擔‘藥’品費用。其餘的由保險金支付,保險金將按照手術的難易程度給予外科醫生不同的津貼。當然了,這只是目前的做法。畢竟現在的醫學水平只有這麼高,難度大一點的手術根本做不了,而且現在大明百姓敢讓自己的身體給別人“動刀子”的也不多,除了萬不得已他們不敢去嘗試。將來醫學發達了,外科手術普及了,水平也高了,這一塊自然要進行改革。

百姓們在醫療中承擔‘藥’品、掛號等一定費用,這是爲了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要是一分錢都不‘花’,百姓們還不每天都去醫館坐坐,沒事拿點‘藥’“補補。”而且說不定一點小病也要擠着去找“名醫。看。反而耽誤病情。

劉浩然也提議要充分發揮‘婦’兒專科醫院和‘婦’兒專科的作用,大力宣傳近親結婚、遺傳病人結婚的危害‘性’。夫妻結婚後‘婦’‘女’懷孕可以免費到‘婦’兒專科檢查,及早發現問題,確保胎兒和孕‘婦’的健康安育和安全。而生產也被納入到醫療保險這一塊。確保人口出生率、存薦率和優生率的提高。

,”

這章是講內政的,有點枯燥,可是老曾卻‘花’了心思去構思和完善,書友們給點面面,耐着‘性’子看下去。沒有這些東西,豬腳也建設不出一個新大明帝國來。

第149章 李成桂的抉擇第334章 誰輸誰贏?(二)第127章 敗仗(一)第287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四)第137章 朱元璋回來了第334章 誰輸誰贏?(二)第125章 方氏兄弟第140章 賽繆爾(一)第302章 事後(四)第301章 事後(三)第77章 風波(二)第125章 方氏兄弟第295章 驚變第68章 當塗血戰(一)第231章 威尼斯商人(二)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第129章 敗仗(三)第252章 士兵王金貴(一)第182章 貨幣(一)第84章 江州(三)第58章 火槍與火炮(二)第248章 陶希言第144章 目標高麗!第194章 教皇使團(一)第103章 安豐事件(三)第255章 士兵王金貴(四)第242章 威尼斯商人(三)第323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第218章 大調整(三)第65章 陳友諒的野望第二章第33章 江南行省第144章 目標高麗!第33章 江南行省第331章 天山(二)第74章 當塗城外(一)第63章 準備第242章 威尼斯商人(三)第十章第122章 宋日關係第143章 雜事繁多第11章 夜話第20章 目標滁州(二)第279章 太子妃第301章 事後(三)第65章 陳友諒的野望第246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二)第157章 御前會議第25章 和州之戰(三)第12章 馮氏兄弟第300章 事後(二)第102章 安豐事件(二)第143章 雜事繁多第323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第61章 信州戰役第七章第230章 羅貫中第136章 列維希(二)第110章 中樞(一)第114章 過年第230章 威尼斯商人(一)第178章 冬第315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三)第141章 賽繆爾(二)第206章 會盟(一)第102章 安豐事件(二)第155章 準備北伐(二)第294章 暗影第102章 安豐事件(二)第74章 當塗城外(一)第310章 戰旗半掩下金山(二)第216章 大調整(一)第113章 中樞(四)第183章 貨幣(二)第273章 出巡之上海第214章 常遇春第156章 準備北伐(三)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214章 常遇春第224章 伐蜀(二)第145章 妖僧辛旽第210章 兀魯回河(二)第295章 驚變第246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二)第43章 有女秦羅(一)第58章 火槍與火炮(二)第192章 家宴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180章 巡視第225章 陳孝閔(一)第一章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第228章 海外戰略第124章 理學的未來第5章 常遇春第224章 平雲南(三)第192章 家宴第194章 教皇使團(一)第326章 吹響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