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

到陳漢水師大營後面騰起了紅光,江南水師立即按照署開始行動,廖永安率領火炮戰艦在十二槳戰船的掩護強行突破陳漢水師的外圍,駛近到一定距離就開始射開花燃燒彈,目標直指陳漢水師外圍的巨舟,幾輪炮擊下去,六百枚剩下的開花燃燒彈全部打了出去,立即將數十艘巨舟點燃了。

接着,火炮戰艦開始炮擊還在糾纏的陳漢水師外圍船隊,爲後續的江南水師主力突擊掃清道路。只見炮擊的火光一道接着一道地在江面上閃過,轟鳴聲蓋過了遠處傳來的火燒和人聲。這次炮擊,火炮戰艦不計成本和傷亡地射灼熱彈,兇猛而密集的炮擊很快就擊散了因爲本營大火而開始慌亂的陳漢水師外圍船隊。陳德勝、金朝興、張志雄、丁普勝率領數百艘主力戰船,氣勢洶洶地向陳漢水營撲去。而廖永忠、桑世傑帶領一支船隊趁亂繞道向西,準備卡住陳漢水師的退路。

經過十幾輪火箭洗禮,陳漢水師水營裡已經四處起火,大火開始四處擴散,呈瀰漫連綿之勢,而東邊的火勢更勝,幾乎變成了一片火海,附近的船隻有的甚至已經變成了一艘火船,通體左右沒有哪裡沒有火焰。

大火又一次降臨到陳漢水師的頭上,讓數十萬將士們驚慌失措,採石礬的慘景在陳漢軍中已經流傳已久,讓所有聽說過的人都心有餘悸。當看到大火從後方陸營燃起,他們想到不是趕緊去救火,先想到的就是逃離。當外圍的巨舟也開始起火時,這種慌亂達到了頂峰,所有的人都在瘋狂地尋找各自的生路。慌亂中兩船相撞的事故層出不窮。混亂使得整個局面更加難以控制。

看到大火突起,陳友貴的臉色不由蒼白,他眼前不停地晃動着不同的畫面,採石礬那慘烈如同人間煉獄的一幕,還有現在火光閃動、人影亂竄的景象,在交錯替換着在他的眼前變幻着。

看着遠處火勢然還在不停地擴大,但現在還遠沒有采石磯那麼猛烈可局勢卻比那時更加混亂。陳友貴知道,現在的陳漢軍就像披着一層虎皮的綿羊,當虎皮被輕輕揭開之後,露出是惶恐不安的原型。陳漢軍有四十餘萬之衆,卻只有二十餘萬是陳友諒帶過的嫡系部隊或其他精銳餘二十餘萬都是臨時拉來的青壯或原本就訓練不足的雜牌部隊。這些軍隊與當日採石礬的精銳之師有天壤之別。大火一起,最先亂起來的就是他們僅如此,他們的驚慌甚至已經將友軍都攪亂了。

旁邊的陳友諒默默地看這一切,他的臉上沒有惶恐和憤怒,只有說不出的失落和絕望,過了好一會,他才昂嘆息道:“時也也!”

陳漢水師外:船隊很快被打散了,而那些巨舟有的在大火中掙扎有的開始四處逃散,隨着它們的離去漢水寨徹底地敝開在江南水師的面前。

江南水師分工非常明,陳德勝、桑世傑在廖永安率領的火炮戰艦掩護下主攻陳漢水師的巨舟,以多打少,分別圍攻因爲逃散而落單的巨舟,用火箭、火罐等武器起一輪攻擊。只要將陳漢水師的巨舟消滅,其餘船隻都不是火炮戰艦的對手。

張志和丁普勝的任務是率領一支船隊,直插陳漢水師大營,將他們攪得更亂。丁普勝衝在最前面,他一面傳令槳手加快速度,一面命部下將一面素布高高掛起,這面迎風飄蕩的布條上寫着幾個大字:“旁不問,唯誅陳九四。”,旁邊的江南水師在火光裡看得真切,不由紛紛呼聲雷動。

通過舟讓出地缺口。張志雄、丁普勝很快就逼近陳漢水寨。他們立即將數十艘載滿火藥易燃物地火船點燃放出。直接衝向一片混亂地陳漢水營深處。爲這個已經開始越來越旺地火爐再添了一把火。

放出地火船很快就在水地中心開了花。這裡是船隻最密集地地方。大火一起就勢不可擋了。很快就連成了一片火海。而且有與西邊、東邊地火勢相連之勢。

陳友貴見到如此情景。他默默地走到陳友諒跟前。紅着眼睛拱手行了一禮道:“兄長。就此別過!”說罷。從巨舟上跳到另一艘巨舟上。然後指揮槳手划動。向丁普勝等人迎去。

“陳九四沒逮到。反倒逮到個陳五瞎!”丁普勝咬牙切齒道。他是趙普勝地生死弟兄。當年陳友諒殺了趙普勝。他趁機逃了出來。奔了江南。一直想着地就是爲義兄報仇。好容易遠遠地看到了陳友諒地座船。卻被陳友貴擋在了前面。

陳友貴指揮巨舟。仗着自己船體龐大。一口氣撞開了自己地十幾艘船。直接衝到丁普勝地跟前。

丁普勝坐地是二十槳戰船。雖然也不小。但是和陳友貴地巨舟比起來。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但是丁普勝也是富有經驗地水師將領。他指揮自己地戰船避開巨舟地直撞。閃到了一邊。然後用火箭和火罐開始進攻。

陳漢軍士也不甘示弱,也一邊施放火箭,一邊丟火罐火把。由於陳漢軍巨舟高,他們居高臨下,交戰起來比江南水師順手多了。不一會,巨舟只冒出幾處火苗,丁普勝的座船的艏樓卻被點燃了。

“將軍,這樣打下去可不是辦法!”副官在旁邊着急地提醒道。

“操你姥姥的獨眼陳!”丁普勝暴怒地大罵了一聲,他轉身看了看周圍的軍士們,大聲問道:“江南水師的好兒郎是不是孬種?”

“不是!”

“好!老子準備捨身跟陳老五斗上了,你們要是還帶把,就跟老子拼了!”

“拼了!”衆人高呼道。

丁普勝指揮座船,利用自己靈活而巨舟笨重的特點,船一擺,船頭向巨舟旁邊斜斜一切只聽到噼裡啪啦一陣亂響,巨舟左邊的木槳一下子斷了大半,丁普勝接着指揮船繞到巨舟另一邊,故技重施,將巨舟右邊的木槳又刮斷大半。但是從巨舟上雨點一般落下的火罐、火把已經將戰船的一半都點燃了。

丁普勝扯下還在飄動的布條,在背後結成了一個大背囊一邊往背囊裡塞火罐,一邊大聲地向旁邊趕來的張志雄大叫道:“張蛤蟆子不能替趙大哥報仇了,你替老子去走一趟,陳九四就交給你了。”

說罷,他掏出斧頭,猛砍前桅杆。旁邊的軍士們一下子領悟到他的意圖於是也紛紛動起手來,有的往自己的懷裡揣火罐的幫忙砍桅杆,有的齊心協力,將破爛不堪的帆升起來。

費了一番力氣,丁普勝等人終於將桅杆砍得搖搖欲墜,他們一起用力,將桅杆向巨舟方向一推只聽到嘎吱一聲巨響,桅杆轟隆地倒在了巨舟之上。

丁普勝一手持刀手舉着火把,大吼了一聲道:“江南水師的好兒郎們老子殺敵去!”說罷,他一馬當先着桅杆和就往巨舟衝去,後面跟着上百的江南水師將士

張志雄在旁邊看得真切,不由含着熱淚大吼了一句:“操你***丁普勝!”

在罵聲中,丁普勝一干人爬上了巨舟,張志雄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只聽到他豪邁的聲音遠遠地傳來。

“兄弟,點火呀,燒死這幫***。”

不一會,只見巨舟上面到處騰起了火焰,就連桅杆帆篷也吐出了火舌,很快就連成了一片火龍。而火光閃動中,丁普勝的聲音似乎越來越響亮。“獨眼陳,老丁來看你來了,你他孃的出來接客呀!”

“獨眼陳,老子原本只想找你哥哥算賬,可是你小子死活要擋住老子的去路,也罷,陳九四老子殺不到了,找他弟弟一塊死也不錯!兄弟們,你們要幫我老丁完成這個夙願呀!”

上百個聲音哄起:“放心吧丁將軍,有獨眼陳和你做伴,我們黃泉路上也不寂寞!你就看好了,只管找獨眼陳去就好了。”

“獨眼陳,老子看到你了,老過來了。”

“嘿,你***眼陳還點料,居然跟老子接了這麼幾招了,老子砍死你!的,你的狗腿子還真多!”

這時,張志雄突然看到道火光衝了起來,緊接着是丁普勝的聲音。

“獨眼,老子砍不死你也要燒死你,老子死也要拉你們陳家一個人墊背!”

張志聽到巨舟更加慌亂了,在越來越大,幾乎要吞噬巨舟的大火中,幾個帶着哭腔的聲音隱隱傳了出來:“五王!快點救五王,快把五王從這個瘋子懷裡拉開!快點救火呀!”

在這聲音中,張志雄似乎到了丁普勝得意的笑聲,只是這聲音越來越微弱,最後被大火和風聲所淹沒。聽到這裡,張志雄再也忍不住了,流着眼淚低聲罵道:“你***丁普勝。”

過了一會,張志雄恢復過來了,他站在艏樓上大叫道:“兄弟們,跟我去找陳友諒!”

“好!”數以千計的聲音齊聲應道,震動了整個江面。

老君灘很快就變成了一片火海,大部分的船隻在火海中掙扎了一番,最後無可奈何地化成了灰燼,江面上到處都是沉船和遊動的人影,夜風將火燒聲和人的慘叫聲傳遍了整個江面。而逃出來的陳漢水師船隻在混亂不堪中被嚴陣以待的江南水師各個擊破,陳友諒在部衆的掩護下,拼死殺出了一條生路,好容易逃出老君灘,卻被廖永忠帶隊擋住了,而張志雄和聞訊的廖永安在後面緊追了過來。

陳友諒很快就陷入到廖永忠的重重包圍之中,雖然他所坐的巨舟高聳如城,可以一個聲音在江上響起:“兄長,我張定邊來也!”

說罷,一艘快船靠上一艘正在圍攻巨舟的江南戰船,一個人影騰地躍起,竄上戰船的尾部,然後揮舞着長刀一路殺去。圍過來的江南水師將士在他面前幾乎沒有一招之敵,紛紛被砍翻在甲板上。張定邊從船尾殺到船頭,然後又是一躍,從這艘船跳到了不遠處的前面一艘戰船的船尾,然後又是一陣廝殺接殺透到船頭。

這艘戰船緊靠着巨舟,張定邊大吼一聲,殺散正準備沿着長板殺過去的江南水師將士,然後從長板上衝到了巨舟上。

看得真切的巨舟將士不由爆出一聲歡呼聲,張定邊的到來和剛纔一番神勇,給他們帶來了無窮的希望江南水師也爲之一滯,攻勢緩了下來。

“義弟來了友諒一身龍袍端坐在船艙正中。

“陛下,我來接應你突圍。”張定邊放下還在滴血的刀,跪倒在地說道。

“大冶敗了。”

“是的,臣弟有負陛下重託。”張定邊低道。

“這不怨你,是我的錯。我軍士氣低落何是定遠虎賁之敵。當日你和五弟勸我,忍耐一時帝號,向江南稱臣,臥薪嚐膽再圖恢復。可是宋太祖曾言‘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我據長江之上,劉浩然豈能容我半刻?”

“我知道,劉浩然志懷天下,以北伐爲已任不剷除我他焉能安心北伐?他能隱忍數年不,一出手便是雷霆之勢一點我不如他。到今日我才明白,其實從我向江南開戰那一刻起就註定失敗了,定邊應該看到了江南的實力了吧。”

“天下此後必歸劉浩然,這個皇帝寶座也必定歸他。”陳友諒不由摸了摸龍袍胸口上的龍紋金繡,臉上露出依依不捨的神情。

“國不可有二主,這一點劉浩然很清楚,我也很清楚。”

聽到這裡,張定邊已經猜出陳友諒所想,不由急道:“陛下,就算是我豁出這條命去,也要保你安然回武昌。”

“回武昌又如何?定邊,你知道嗎?老五死了,善見陳善見,陳友諒長子,陳漢太子也死了,都是因爲我呀,因爲我,已經死了數十萬將士了,聽說江南收斂我軍將士屍體,把當塗的幾座山都埋滿了,湖廣百姓已經對我恨之入骨,天下之大,哪裡還有我芶活之處?就算是到了陰間,恐怕也沒有我安寧之地。”

“定邊,我只求你一件事,將理兒帶回武昌去。

”說到這裡,陳友諒起身扶起了張定邊,並揮手叫過年幼的兒子陳理,喝令他跪在張定邊跟前,把張定邊慌得手忙腳亂。

陳友諒按住了張定邊,讓陳理向他行了大禮,然後嘆息道:“我只剩這麼一個獨苗,不忍心見他隨我喪身。只求你爲我保住這點香火,回到武昌,你就看着辦吧,劉浩然以仁義聞名天下,自然不會爲難一個弱兒。”

說罷,他轉向陳理道:“理兒,此後你必須聽張叔的話,他的話就是我的話,不得違逆。”

陳理懦懦地拱手應道。而張定邊卻是淚流滿面:“陛下,當年我等結拜,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月同月同日死,你怎麼能忍心讓我獨活。”

陳友諒含着眼淚,挽着張定邊的手說:“不是還有潑張嗎?活着吧,有空給我燒點紙錢,說說劉浩然驅逐韃虜,光復中華的消息。”

張定邊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伏在地上已經是泣不成聲。

“快走吧,江南水師主力即將追上來了。”

張定邊咚咚連磕了三個響頭,然後一把抱住陳理,頭也不回地走了。他在陳友諒衛士的掩護下,又連續殺透了兩艘江南戰船,登上了接應的快船,徑直西去。

看到張定邊的背影消失了,陳友諒又坐回到座位上,對旁邊的嬪妃、近侍、隨臣、親兵們說道:“而今大勢已去,我也不想你們與我同歸於盡,你們出去向江南求降吧。”

頓時船艙裡一片哭聲,忙了一會,最後還是有大半人離去,但是親兵卻大部分都留下,堅守巨舟,陳友諒身邊只有正妻張鳳道和妃子玉梅相伴。

守船的親兵將願降的人一一放出到江南水師戰船上,然後拆毀架板,拉開架勢準備再戰。

遣人勸降,衆親兵答道:“陛下不願降,我等願以身道。”誓死不從。廖永忠知道是無法勸降了,而且兩艘火炮戰艦剛好趕到,他便命令戰船散開,將巨舟留給它們。其實當火炮戰艦抵近五十米之內,陳漢水師巨舟的鐵皮等於紙糊的只不過此前陳漢水師吸取了教訓,前面布有戰船,不讓火炮戰艦靠近,外加巨舟有“巨炮”掩護,還可以居高臨下射火箭、丟火罐,廖永安不敢拿劉浩然的寶貝去犯險所以也沒有走到那一步。

現在沒有那麼多的顧慮了,兩艘火炮戰艦慢慢駛近始推出火炮,準備射擊。但是最先開響的是陳漢巨舟上的四門“巨炮”以及上百門擡炮。只聽到轟鳴聲響,飛石打在了戰艦身上,有的打穿一個洞,有的只是打出一個凹印。

聽到己方開火了友諒知道時間快到了,他站起身來到張鳳道和玉梅身邊,分別拉着她們的手道:“只剩下我們三人了,真的好清靜。”

“是啊,難得我們姐妹與陛下如此清靜地相處。”張鳳道笑了笑答道。

“鳳道,玉梅,我總覺得對不起你們裡有遺憾呀,不知還能爲你們做些什麼?”

張鳳道與玉梅相視一笑:“既然如此如陛下爲我姐妹梳吧。”

“好,如此甚好!”陳友諒接過鳳道遞過來的梳子散開張鳳道的頭,小心地開始梳理起來。

這時水火炮戰艦的火炮炸響了,炮彈輕易地擊穿了蒙着鐵皮的船殼,直打進船艙裡來。這是最後一擊,江南水師也沒留後手,直接打的是灼熱彈,高溫的炮彈很快就在船艙各處起火。

陳友諒聽到遠近各處艙木板在炮擊下碎裂的聲音,他的手絲毫沒有顫抖,而是非常輕柔地繼續梳動頭。炮彈的聲音一聲接着一聲在船艙裡迴響着,也越來越近了,幾乎將陳友諒三人包圍。

廖永默地看着被打得千瘡百孔的巨舟終於出一聲怪叫,在大火中開始四分五裂,最後散成了碎片飄零在江面上。

看着友諒的座船消失在江面上,火炮戰艦上的人都暗自舒了一口氣,馬文才跑到了甲板上,和衆人一起,目光投向着陳漢王朝皇帝的葬身之處。這時,馬文才現不遠處一個大木板上似乎有一件東西,他心頭一動,攀着打撈落水繩索爬了下去,順手將它撈了上來。

回到甲板上一看,原本是把被火燎變黑的牛角梳,上面依稀看到一行字:“三千煩惱自梳去!”

十四日天明,陳漢平章陳榮率數萬殘軍和上千文武百官在老君灘向江南水師請降,而江南水師各部收降俘獲其它殘部十餘萬;十五日,緊追不捨的江南水師在蘭溪驛再次大敗逃竄的陳漢水師殘部,收降三萬餘;十六日,江南水師追至武昌城下,炮擊水寨,並以火船相攻,將陳漢殘餘水師化爲灰燼,至此,陳友諒帶出的四十萬水師,數萬隨員,損失殆盡,江南水師殲敵近十萬餘,燒燬巨舟三百多艘,其它船隻千餘艘,俘降二十五萬,巨舟一百餘艘,其它船隻數百艘。

十四日傍晚,當捷報傳到江州時,劉浩然還在院子裡讀《資治通鑑》。王侍手持軍報,跑進了院門,由於太心慌,差點被小道的石頭絆倒了。

“丞相,春大捷!陳漢水師盡沒!”

“哦,”劉浩然擡起頭,臉上卻看不到一點驚喜,“那陳友諒呢?”

“隨沉舟皆亡。”

“這樣,”劉浩然放下手裡書,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陳友諒終於也走了。”他指了指書桌說道:“放這吧。”

王侍堯一抖軍報道:“丞相,你不想知道戰事細節嗎?”

“我只要知道結果就行了,戰事細節,總有人去總結。”劉浩然站起身來,揹着手在院子裡走了幾圈,然後在一棵樹下站立不動。過了半晌才幽然地道:“陳友諒也曾在這棵樹下立過。”

又過了一會,劉存義走了進來,對劉浩然說道:“相父,都知司從合肥傳來消息,十萬火急!”說罷,他看了一眼王侍堯。

正當王侍準備告辭離開時,劉浩然揮揮手道:“承華不要走,存義但說無妨。”

“是的相父,”劉存義當着劉浩然的面拆開火漆密封的信封,拿出一張紙念道:“十月初八,張士信領兵五萬自濠州奔襲安豐,守軍措不及防,又有細作探子在城內作亂引路,不及天明安豐城陷,劉太保舉火身死,小明王出逃,生死不明。”

王侍堯嚇了一跳,他看着劉存義手裡的那張薄薄的紙,上面似乎寫滿了詭異的事情,好一會,他纔將目光轉移到劉浩然身上,卻現劉浩然同樣沒有任何的反應,只是臉上多了一份落寞。

劉浩然接過劉存義手裡的軍報,隨手放在了旁邊的書桌上,然後揮一揮手,示意王侍、劉存義兩人離開。

當王侍堯踏出院門口時,不由回頭看了一眼,只見劉浩然已經坐回到原來的靠椅上,他昂看着天,穆然地看着天上飄動的浮雲,突然,一股寒風吹來,讓王侍堯猛地打了一個顫,他的心頭突然涌起一個詞:“寂寞如雪!”

王侍與劉存義靜靜地站在院子旁邊,不一會,就聽到院子裡傳來一陣樂聲,他們知道,這是劉浩然在吹奏口琴。樂聲悠揚委婉,卻憂鬱而悲傷,在靜靜地院子裡流淌着。王侍聽着這樂聲,慢慢地,他的眼前似乎出現了一條大路,蜿蜒在迷霧之中,上面的石頭還閃着霧氣化成的水滴,開始有幾個人在走,但是慢慢地他們消失了,只剩下一個人。他孤獨的身軀在石路上拉出一個個長長的影子,王侍堯能感覺到他身上瀰漫着的憂傷和難過,卻不知他爲什麼而如此悲傷。雖然他滿懷悲傷,但是前進的腳步卻依然堅定不移,朝着迷霧走去。偶爾他擡頭看了看夜空,滿天的星星似乎是每一人的靈魂,它們在悄悄地互訴着各自的心事,卻無法與那個人溝通。當那個人虔誠地向天地行了一個禮時,天空在一瞬間變得莊嚴而神異,大地也在淡淡的月光下悄然入睡,只有那個孤獨的人還在繼續前進,不一會就消失在迷霧之中。

王侍堯靜靜地聽着,當樂聲停止時他還沒有從陶醉中清醒過來,彷彿那琴聲還在耳邊迴響着。

王侍堯擡起頭,卻看到劉存義癡癡地看着院門,臉上流淌着淚水。現王侍在看着自己,劉存義連忙抹了抹眼淚,鼻子狠狠地吸了幾口氣,把頭轉到一邊去了。

“雄鷹的孤獨一般人是體會不到的。”王侍突然說了一句。

聽到這沒頭沒尾的話,劉存義不由一愣,但是很快便體味出來,於是便點了點頭。

第143章 雜事繁多第159章 山東之戰第260章 談判第23章 和州之戰(一)第36章 戰東南(二)第205章 漠北風雲第248章 陶希言第306章 該動手了!第212章 兀魯回河(四)第318章 所謂的大明政黨第116章 細川賴之(一)第12章 馮氏兄弟第185章 南洋之戰(一)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250章 四國之亂(二)第120章 細川眼中的江南第316章 第一次西征案第229章 阿瓦國第293章 再亂(二)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188章 制蓬峨第184章 越陳第230章 羅貫中第272章 出巡之杭州(二)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78章 參觀第180章 巡視第11章 夜話第176章 暴雪行動(一)第192章 家宴第80章 餘波第219章 北方學派的出路第48章 新式武器(一)第51章 大婚第46章 方國珍第325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三)第106章 武昌(二)第217章 大調整(二)第307章 幸福島海戰(一)第213章 新四省第176章 暴雪行動(一)第136章 列維希(二)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33章 江南行省第31章 再戰(二)第183章 貨幣(二)第106章 武昌(二)第82章 江州(一)第32章 取江寧第121章 授銜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330章 天山(一)第6章 桃園結義第74章 當塗城外(一)第252章 士兵王金貴(一)第223章 伐蜀(一)第19章 目標滁州(一)第55章 私話第298章 定(二)第262章 李存義第223章 平雲南(二)第183章 貨幣(二)第113章 中樞(四)第23章 和州之戰(一)第282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一)第105章 武昌(一)第167章 陳氏兄弟(六)第25章 和州之戰(三)第214章 常遇春第133章 南平(一)第43章 有女秦羅(一)第293章 再亂(二)第64章 初次會戰第127章 敗仗(一)第208章 丁亥日第113章 中樞(四)第185章 南洋之戰(一)第319 泰西攻略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232章 平雲南(一)第80章 餘波第310章 戰旗半掩下金山(二)第103章 安豐事件(三)第300章 事後(二)第120章 細川眼中的江南第162章 陳氏兄弟(一)第101章 安豐事件(一)第145章 妖僧辛旽第121章 授銜第147章 高麗水師第276章 出巡之回京第336章 西安第261章 暗潮涌動第96章 張定邊(四)第183章 貨幣(二)第248章 陶希言第24章 和州之戰(二)第185章 南洋之戰(一)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