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惡鬥(上)

林恩帶着士兵們撤出戰鬥時,位於斯圖加特南區的這條街巷周邊躺着不下五十具蘇軍屍體,而伏擊者的兵員數量也降到了13人,其中還有3個因傷重或腿部受傷而行動不便的。轉到臨近一片街區,他們找到下水道入口並返回城市的地底世界。戰鬥還得繼續,他們只能將行動不便的傷員安置在下水道中,留給他們槍支和少量彈藥。如若蘇軍侵入,普通的自由團戰士可以選擇投降,但從北歐歸來的帝國軍士兵就只有自我了結這一條路可走,十足冰冷的殘酷!

在昏暗骯髒的下水道持續行走,林恩漸感昏沉,卻也只能咬牙堅持。走了有一個多小時,他們找了處相對僻靜的位置返回地面,這是的東方依然漆黑一片。從移動的距離估算,他們已經來到了斯圖加特南部城郊區域,而鬆散的泥土和斷流的水渠也應證了他們的推測。覓了處沒有蘇軍駐守的廢棄住宅區,林恩和他疲憊不堪的士兵們小憩片刻,然後由坦澤帶兩名士兵前往附近實施偵察。沒過多久,偵察人員帶回敵情:在一座曾被用於防禦作戰的工廠裡,有開叉的天線矗立在高處,廠區及周邊有不少蘇軍警戒人員和哨卡。

雖然不能確定那是蘇軍部隊什麼級別的指揮部,林恩這時候卻沒有太多可選擇的餘地。在這樣的夜間襲擾作戰中,敵方指揮部和彈藥庫皆屬優先攻擊目標,回望市中心,火光在安靜地閃躍,固守地鐵和下水道的起義者處境不難想象。親身經歷這樣一場兵員損耗超過八成的戰役,林恩的思想和心境發生着前所未有的新變化,在保命就有很大機會享受豐碩勝利果實的情況下,他毅然拿起武器,將僅剩的兩個彈夾放在最順手的位置,檢視電量無多的紅外夜視裝備。無怨無悔地帶着最後這一小隊勇士踏上九死一生的征程……

黎明即將到來,在數百公里之外的日德蘭半島,越過德丹邊境進入丹麥領土的蘇軍先頭部隊正在沒有受到任何阻礙的情況下一路高歌猛進,臨時補給站、交通調度以及戰鬥警戒點如同雨後春筍紛紛冒頭。而在日德蘭半島根部石勒蘇益格基爾呂貝克羅斯托克一線,數以千計的蘇軍坦克、裝甲車、卡車等各種車輛形成了一條長達兩百公里的巨蛇,它帶着雄視對手的騰騰殺氣向順利登陸日德蘭半島的帝國軍隊撲去。對外界而言,北斯堪的納維亞自由帝國依舊蒙着一層厚厚的面紗,但先由對西方盟國的北歐戰事,近有令人驚詫的上萊茵河谷之戰,帝國軍隊的強悍戰力得到了舉世公認。自佔領丹麥諸島以來世人莫不翹首展望這支“亡靈軍團”與世界第一陸軍間的正面衝撞。兵員素質、裝備技術各有所長,統帥方面,昔日德國裝甲元帥克萊斯特和蘇軍鋼鐵英豪崔可夫都是作風頑強、驍勇善戰的名將,兩個老對手之間的較量將對這兩個國家的命運乃至世界格局的演變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

對於登陸日德蘭半島的帝國軍隊,蘇軍大本營綜合各方情報作出了“一夜橫渡十萬兵”的判斷,收到了來自大本營的電報,坐鎮呂貝克指揮作戰的崔可夫反應十分平淡,平淡中甚至有一絲不屑的意味。蘇軍北德方面軍雖然是應對帝國軍隊借丹麥踏板重返德國的逼人態勢匆匆組建。但所屬的七個軍都是齊裝滿員,有兩個軍此前就常駐北德地區,對這裡的地理環境十分熟悉。從東歐調來的另外五個軍也曾或長或短地駐紮於德國。手握作戰經驗豐富的四十萬雄兵,兵員裝備和物資補給狀況都較一年前有明顯改善,而且自由帝國先期侵入中立的丹麥,蘇軍此時進入日德蘭半島已不必顧慮國際道義約束,崔可夫有理由對自己這盤棋充滿信心。

隨着時間軸的推移,兩軍兵鋒逐漸拉近,爲這場舉世矚目之戰拉開序幕的頭炮終於打響——迅速且有序推進的蘇軍裝甲偵察部隊在距離腓特烈西亞港以及小貝爾特橋大約20公里的科靈城外遭到帝國軍隊阻擊。正所謂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兩支早年纏鬥多場、彼此十分熟悉的軍隊皆是有備而來,精準兇悍的炮火體現出成熟的技戰術水平。黎明到來之前的半個多小時,在夜視器材運用方面佔有優勢的帝國軍隊技高一籌。在北歐製造的改良型“黑豹”對陣老冤家T3485得心應手,幾個回合就幹掉了十餘輛蘇軍坦克。在這種情況下,肩負偵察任務的蘇軍裝甲部隊並不冒進,他們迅速利用地形穩住陣腳,機械化步兵快速向兩翼展開,緊隨而至的坦克部隊避開敵方陣地向科靈城西面迂迴穿插。爾後在郊外與對手的側翼部隊發生激烈交火。利用繳獲的盟軍裝備,此時蘇軍精銳裝甲部隊夜戰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自行火炮和坦克殲擊車抵達戰場之後,進攻火力陡增,強大的炮火對帝國軍隊的陣地形成了有效壓制,T3485在戰鬥步兵的支援下投入正面進攻,左翼迂迴部隊同時進行策應。如果防守科靈城的是同等數量的西方盟軍,哪怕裝備的坦克增加一倍,以他們一貫的水準很快就會敗北,但帝國軍隊再次用行動證明他們的韌性無與倫比。在蘇軍裝甲部隊不計損失的勇猛進攻下,改良型“黑豹”的戰鬥損失也在不斷增加,履帶式突擊炮也有多輛遭炮擊毀傷,但不論敵人的攻勢有多麼旺盛,餘下的戰車仍在沉着應戰。當敵人推進到一定的距離,帝國軍隊的戰鬥步兵開始用各種反坦克兵器進行阻擊,使得蘇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比前面更爲沉重的代價。

晨曦終於到來,無雲的天空響起了沉悶的轟鳴,大羣蘇軍戰機猶如遷徙的候鳥浩浩蕩蕩出現在日德蘭半島上空,從西蘭島方向飛來的機羣也大致在同一時間亮相,它們的數量雖然明顯少於對手,可呼嘯而來的轟鳴聲卻毫不遜色,這也意味着他們所裝備的噴氣式戰機比工業狀況不甚理想的蘇聯人更多——與8年前拉開帷幕的蘇德戰爭如出一轍,質量優勢與數量優勢的比拼依然留給人們無限的猜想空間。

雙方戰機像騎兵一樣衝擊對方隊列之前,火箭動力武器已在傳統空戰距離之外奏響戰鬥號角。隔着三四公里,雙方戰機不約而同地發射空空火箭彈,這些遠遠看去形同倒置火柴頭的傢伙在天空中畫出壯觀的“跑道線”,帝國軍隊一側還有數十枚體型更大的地空火箭從菲英島騰空而起。面對洶洶來襲的火箭彈,雙方戰機各自展示靈敏的飛行技巧,跨時代的技術差距這時也顯現出來:蘇軍戰機發射的火箭彈大都直直地向前飛去,並在延時引信作用下爆炸,籍由散佈式爆炸對帝國戰機形成威脅,而帝國戰機發射的火箭彈在飛行途中仍能改變方向,它們的威力未必超過對手,卻憑更加接近目標的爆炸位置取得顯著的殺傷,加上同樣具有制導效果的地空火箭彈,僅僅第一輪交鋒,蘇軍戰機的損失就達帝國軍的好幾倍!

在超過音速的相對飛行速度下,雙方戰機一轉眼就進入了槍彈射程,機槍、機炮的爆發式怒吼在空中彙集成密無間隙的噼啪聲。從輪廓可辨,蘇軍投入的戰機有三分之二是傳統的活塞式飛機,二戰時期叱吒風雲的拉9寶刀不老,被譽爲蘇軍活塞戰鬥機巔峰之作的拉11雄姿勃發,而米格、雅克系列戰鬥機也同樣是蘇聯贏得兩次戰爭的重要功勳;僅佔據蘇軍機羣總數量三分之一的噴氣式戰機歷來是西方世界關注的對象,到蘇聯和盟軍停戰時位置,蘇聯空軍共裝備米格9、雅克15和雅克17三種噴氣式戰鬥機,其中以米格9的空戰性能最爲突出,對付美國空軍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貝爾59和英國空軍第一代噴氣機“流星”綽綽有餘,在同等情況下與美軍初期型號的F84“雷電”、英軍戰後新裝備的“吸血鬼”對抗也不落下風,唯一的缺憾是裝備數量較少,前期多用來攔截盟國的重型轟炸機編隊,對戰爭進程起到的影響非常有限。帝國戰鬥機羣的組成比例恰好相反,噴氣式戰鬥機佔據了三分之二的比例,在北歐製造的雙發Me262和在阿根廷製造的單發Ta183共挑大樑,而Bf109、Fw190有些是二戰末期轉移到北歐基地的,有些則是戰後在西班牙生產部件、在北歐進行組裝的,性能基本停留在二戰末期的水平。

有數百架戰機投入的大空戰,噴氣機與噴氣機捉對廝殺、活塞式與活塞式迎面對挑的場面比比皆是,“跨屆”挑戰的也不少,隨着雙方戰機相互追逐、纏鬥,磅礴浩大的空中戰場無邊界地擴張,以至於短短几分鐘之後,從地面上看整個天空都已經成爲雙方飛行員施展才華的大舞臺。

第37章 神的庇佑第122章 紅色抉擇第59章 真正的災難(下)第106章 我就是我的神第172章 險惡之戰第14章 傘兵末日(中)第98章 小露身手第58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6章 領袖意志第125章 突圍部隊第80章 幕後操作第134章 夜戰出擊第103章 尋槍第4章 與狼共處第41章 死神追尾第144章 臨時轉會第29章 惡鬥(下)第76章 秩序第148章 血拼第65章 假公濟私第100章 終戰之歌第55章 追蹤奧本海默的足跡第47章 倫敦峰會第26章 林地之戰第13章 無情追殺第30章 老巢第109章 騎啥不好要騎馬第138章 藝高人膽大第13章 無情追殺第69章 殺神歸位第132章 誰在下餌第51章 草船借箭(下)第30章 老巢第54章 鑽石有價,追求無價第69章 刮鬍刀第49章 進村第18章 射手天賦第7章 崩塌的防線第51章 草船借箭(下)第103章 終極狂潮第102章 發現第39章 拒絕魯莽第28章 冬季攻勢第176章 最終夢想第42章 藏舞第101章 新婚大禮第78章 退路第37章 神的庇佑第173章 士兵,進攻!第79章 幸福之傷第128章 志同道合第67章 永不孤獨第23章 虎無鷹翼第20章 他們來自地獄(下)第70章 帝國精英第100章 終戰之歌第175章 吸血鬼意志第41章 盛宴第115章 機炮王者第120章 暴怒計劃第94章 巴赫之繭第114章 不巧也巧第42章 心境第116章 帝國魂夢第35章 和平背後第122章 過街第95章 元首萬歲第81章 震天第3章 死亡山谷第4章 晨第104章 轉角第11章 無所遁形第4章 質量PK數量第73章 哀兵之勢第32章 頭名參謀第137章 柏林之鼠第70章 疾速快攻第89章 廣播第156章 勇敢者的戰鬥第82章 頑強蓄力第7章 曼帥歸來第101章 軟弱的進攻第86章 絕地大反擊(下)第73章 末日塵埃第94章 巴赫之繭第3章 撕裂歷史第50章 心態第26章 迷霧邊緣第25章 簡單生活第90章 精神共鳴第41章 盛宴第35章 和平背後第133章 殺心第73章 沉淪魔第157章 風暴第83章 埃姆登的奇蹟第85章 礦場接力第159章 故佈疑陣第73章 行走於雷聲之下第55章 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