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暴怒計劃

1945年冬的某一日,美國東部海域。

起伏的波濤中,一艘周身漆黑的潛艇浮上水面。戴着草黃色船型軍帽、披着防水衣的軍官們率先爬出指揮塔艙,他們不慌不忙地拿起望遠鏡向四周圍觀望,戴着同型軍帽、穿着藍色水兵制服的艇員們亦從容不迫地登上甲板,並在潛艇上升起了一面鮮豔的紅旗。接下來的時間裡,他們不慌不忙地等着柴油機給蓄電池充電,全然無懼於隆隆的發動機聲驚動了附近的船隻。

大約一個半小時後,一架船式機身的水上飛機出現在了這片空域,由於海面上下着濛濛細雨,視線並不理想,但在戰爭中後期,爲了對付狡猾嗜血的德軍潛艇部隊,盟國方面將雷達設備安裝到了反潛飛機上,使得巡航警戒效率得到了顯著提升。在這艘潛艇上的官兵發現目標並作出緊急下潛舉動前,飛機上的乘員就已經通過雷達波發現對方。接下來,雙方展開了一場時間競賽,只是勝利者並沒有實質獎品,當這架水上飛機用一個並不標準的俯衝降下來時,艇上的人員已經全部鑽入艇艙,潛艇以全速前進的姿態下潛,只是艇員們在慌亂中似乎忘了收起紅旗,以至於它在風中的身姿攝入了飛行員的相機中。

1945年冬的某一日,蘇聯,列寧格勒。

漫天的風雪使得這座從廢墟上重建的城市整個籠罩在一片白芒之中。在上百萬軍民的努力下,堆塞街道的瓦礫已經清理乾淨,人們以最大的決心將坍塌的樓房和破落損壞的建築悉數剷平,有的已經開始在原址上修建新的建築,有的將改變用途變成公園或是學校。即便多數室外項目因爲冰雪低溫而暫緩速度,整座城市給人的印象仍是鳳凰涅盤式的生機勃勃。

在一家重新營業已經有快兩年的國營書店內,扎着頭巾、戴着袖套,圓乎乎的面頰因寒冷而發紅的女售貨員百無聊賴地擺弄着燃煤的小爐子,既要取暖又得格外當心竄起的火苗引燃了四周圍堆積如山的書籍,時不時還用思戀的眼神望着門外。在列寧格勒最艱難的那段時期,爲了抵禦敵人進攻,人們義無反顧地將自家的傢俱、門板以及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物件拆下來構築街壘防線,唯獨書籍被小心翼翼地保存起來,沒有空襲的時候,人們從炸塌的廢墟中搶救傷員,順帶將所能夠找到的書籍也妥善清理存放。列寧格勒之圍解除後的第二個月,市內的電力通訊還沒完全恢復,學校、書店以及圖書館就又重新運作起來——這聽起來像是宣傳噱頭,在這個國度卻是不爭的事實。

因爲不是週末,天氣也糟糕得一塌糊塗,偌大的書店裡加起來還沒有十個顧客。臨近正午,兩個各自穿着西服外套、戴着圓框眼鏡、看起來文質彬彬的男子相繼到來,他們應該是彼此相識的,看他們客套、冷板地相互致意,然後聊起了旁人聽着覺得生澀難懂的學術話題,而且一邊聊着一邊走向書架堆的深處,像是在找尋他們所需要的專業書籍。在沒有人注意的角落裡,其中一個男子從書架上取下一本厚書,假意認真翻看,一隻手卻迅速而敏捷地從口袋裡掏出便攜式字典大小的書,確切的說,是一本掏空了內部用來放置其他物品的假書。

“這本不錯,能夠代表學術領域的最高水平,不久前才印刷出來的,應該是9月份吧!”他低聲說道。

另一個男子用同樣迅速而隱秘的動作將這本書收下,目光卻仍在書架上搜尋:“嗯,有些書確實很精闢,但有些只是西方資本主義的假學問,並不能代表時下最正確、最先進的理論。”

前面那個男子將剛纔從書架上取下的書又放了回去,然後翻看了另外一本,一板一眼地評價說:“喏,這本很不錯呢!對學術研究會有很大的進步吧!”

“你得注意,有些表面上很花哨的東西,其實並不符合唯物主義理論!”後面這男子一副高深的姿態說,“不符合唯物主義理論的都是僞科學,這點是毋庸置疑的!算了,我還是回學校去獨立思考吧!知識的海洋沒有彼岸,唯有多學習、多思考,才能夠不斷強大自我!”

前面那個男子毫不挽留,繼續自顧自地在書架上翻書。

收書的男子搖着頭走了,臨出門前,他呆板地笑着問書店售貨員:“下一期的《真理》期刊什麼時候到?”

正在用爐子取暖的售貨員轉過頭親和地笑着回答:“新年之前肯定會到的。”

“好的,謝謝您,同志!”

說罷,男子步履輕快地走出書店。

仍是1945年冬的某一天,設立在冰島的美軍無線電監聽站截獲了一條可疑的加密短波電碼,經過破譯解碼,這條電報的內容爲“天氣良好,海豚已按計劃從北方出發”。美軍駐歐洲司令部接到報告後遂下令在格陵蘭島、冰島和英國之間設置海上警戒線,不久後在丹麥海峽發現自動向西行駛的蘇聯貨船一艘,美軍遂對該船進行了全程的跟蹤監視,在距離美國東海岸約300海里處監測到其附近一度出現不明身份的潛艇,而當該貨輪抵達墨西哥港口時,美國情報人員在碼頭區展開了一次冒險的探察行動,在卸運物資中發現若干德式槍圌械及與之相匹配的彈圌藥。

冬日之寒仍在延續,悽風苦雨的美國華盛頓,白宮。

“證據,這就是確鑿的證據!潛伏在蘇聯情報機構內的雙面間諜提供的機密材料!諸位,專家剛剛已經確認了,這就是我們在洛斯阿莫斯丟失的原子彈技術資料中的兩張,屬於製造原子武器最核心的技術數據。如果說之前我們對現場痕跡的判斷、對被捕人員的拷問都是輔助證據,從烏克蘭傳來的情報也不足以確定事實,那現在一切都真相大白了,還有什麼好懷疑的?”一個穿着美國陸軍上校制圌服的中年男子毫不避諱地大聲說道。

從頭到尾都保持着冷靜的國務卿說:“我並不想質疑這些證據的真實性,只是不太理解,蘇聯人如何敢冒着挑起第圌三圌次圌世圌界圌大圌戰的風險派遣武裝人員潛入美國本土的核心區域搶奪核武器資料,難道他們不害怕我們查獲證據並將其公佈,這樣全世界的矛頭都將指向他們,而我們完全可能出於正義的憤怒向他們的腹地投擲原子彈,並以優勢的海空軍全面封圌鎖他們的海岸線,而他們即便掠走了奧本海默博士爲首的一批技術專家,並將全部的技術圖紙奪走,掌握這種技術至少也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吧!”

陸軍上校說話的嗓門顯然比他的軍銜等級還高:“先生,一到兩年只是我們的專家給出的估計數字,他們並沒有將蘇聯人戰爭結束前是否就開展這方面的研究考慮在內,也沒有估算過蘇聯人究竟從德國獲得了多少核設備和核原料。我實在很擔心,蘇聯人已經利用我們猶豫不決的這兩個月時間大踏步推進了他們的核項目,相當數量的濃縮鈾可能已經被提煉出來,一旦他們掌握了這種可怕的武器,完全有可能將它用於進攻西歐的軍事行動,屆時我們不得不慎重考慮捲入一場原子彈對原子彈之戰爭的可怕後果!如果英國和法國抵擋不住進攻,我們將被徹底逐出歐洲,然後是非洲、地中海、亞洲乃至……”

坐在大辦公桌後絞弄十指的杜魯門突然插話問說:“考慮戰爭在明年上半年爆發的可能,我們的武器庫裡屆時能擁有多少原子彈?”

對於這個問題,一位戴着眼鏡、神情拘束的瘦老頭從沙發上站了起來:“總統先生,好在我們的橡樹嶺工廠損失不算太大,設備轉移也沒有耗費太多的時間,樂觀的話……到明天夏天的時候,我們將獲得製造5到6枚原子彈所需要的材料,若等到下半年,這個數字大概能達到20枚左右。”

杜魯門攤開手對上校說:“我們的能力尚且如此,蘇聯人的情況又能好到哪裡去?”

上校仍是非常憂心地提醒道:“若是他們以舉國之力和我們展開時間競賽,很難說他們的第一枚原子彈還要等多久。”

這時,站在總統辦公桌斜對面的艾森豪威爾反駁說:“這不太可能,戰爭剛剛結束,他們還在忙着進行重建工作,而且我們還得到一些消息,說蘇聯軍隊正花費大力氣研究噴氣式飛機和火箭技術,這些都需要很大的資金和人力投入。”

上校收了一截音調:“將軍提到的這些確實是我們各方面反饋回來的情報,而根據對一些德國主要將領的訊問我們已經知道,他們在火炬行動和諾曼底登陸前確實被我們的假動作搞糊塗了。”

滿場沉默了兩分鐘,杜魯門神情尷尬地站了起來:“我們相當一部分議員以及民衆都不希望打仗,甚至懼怕打仗。他們同情蘇聯人在抵抗德國入侵期間所付出的沉重損失,他們敬畏蘇聯人在反擊德國尤其是柏林戰役期間展現出的強大戰鬥力,他們覺得一旦開戰,蘇聯人潮水般的裝甲部隊和低空戰術飛機將在兩個星期內佔領中歐和西歐,我們只能再次退回到英倫三島,而且不再會有東線戰場牽制敵人的大多數兵力。除此之外,我們最英勇頑強的盟友改換了一位溫和派的領袖(丘吉爾在戰後選舉中失去了首相寶座),法國的軍隊則還是一具乾枯的骨架,這一切都讓人們覺得我們不堪與蘇聯人一戰。”

聽着這番陳述,在場的美**人們,不論是堅決反對對蘇動武的,還是覺得應該進一步對蘇聯施加壓力甚至以核武器進行威脅的,都覺得尷尬難堪、信心受挫,他們很想像以往的歷次重大事件一樣強勢出擊,然而這一次,他們不僅對內外都封鎖了消息,還在與蘇聯方面展開的緊急會晤中遭致冷場——對方全盤否定了美國方面的揣測,至於和平協商、交還專家和圖紙這些,更是讓蘇聯人感覺受到了羞辱,以至於憤慨到了當場離席的地步。同樣糟糕的是,美國政府不得不一次又一次以身體抱恙等原因掩蓋奧本海默等科學家失蹤的消息。這正應了那句哲言:說謊者只能不斷用新的謊話去掩蓋舊的謊話,最終越陷越深而無力自拔。

上校不合時宜——又或該說他是湊準時機的,用酸不溜秋的語氣感嘆說:“也許真是看穿了我們軟弱的內在,蘇聯人纔會頻頻做出我們意料之外的舉動,突襲洛斯阿莫斯、拖延柏林協談甚至公然在挪威採購鈾礦石,還有最近一段時間屢屢出現在大西洋西北部的蘇聯潛艇、很可能設置在加勒比海某處的秘密基地……”

杜魯門握拳捶擊桌面,一下、兩下,辦公室裡的十幾顆心臟全部隨着這種冷寂的啪啪聲而緊張抽搐。

“用飛機把這些證據送到柏林去,展示在談判桌上,看看蘇聯人還有什麼好說的。若是他們一意抵賴,我們就全面關閉位於中歐和西亞的陸上通道,斷絕和蘇聯的一切往來,同時派遣高空偵察機進入蘇聯境內實施偵察。如果局勢繼續惡化,那我們也只有重新動員軍隊並做好下一場戰爭的準備了!”

這不像是角鬥士出場前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豪言,而是備受欺凌者怨憤的惡語。1945年的美國並沒有衰弱,反而達到了其軍事的新高峰,在國際經濟和政治舞臺上的影響力日趨增加,然而日本宣佈投降、世界大戰結束後一個多月,洛斯阿莫斯原子彈試驗基地接連遭到不明飛行物挑釁以及地面人員的突然襲擊。這時候在歐洲戰場上表現平平、在太平洋戰爭末期方纔展露出強者霸氣的美國大兵們都在愉快地享受勝利,他們有相當一部分都解甲歸田了,而重新動員和招募將是一個極其繁雜痛苦的過程。

驕傲的美**人們鴉雀無聲,他們中有人知道英國首相丘吉爾卸任之前曾制定過一份極其大膽而冒險的計劃,那就是在擊敗德國後迅速對蘇宣戰,趁紅色蘇維埃最虛弱時一鼓作氣衝過波蘭、白俄羅斯,打到斯大林格勒,越過德軍止步之處,徹底接觸這個自1918年以來就讓西方世界惶恐不安的威脅,然而德軍的阿登反擊戰讓西方盟軍尤其是美**隊看到了第三帝國的餘威,戰場的另外一邊,蘇軍卻摧枯拉朽地攻到了柏林城下,進而以一場空前慘烈的攻堅戰拿下德國首都、迫使德軍投降。蘇軍打敗德軍,德軍重挫美軍,這樣的優先秩序形成了一個默認的規則,那就是同等情況下蘇軍戰鬥力是強於美軍的,何況在戰後的歐洲大陸,蘇軍擁有絕對的數量優勢!

第一個出來打破這種沉默的,是憑藉收復菲律賓的作戰行動而聲名大漲的麥克阿瑟:“如今的氣氛讓我想起了1941年的秋冬,國內也是反戰呼聲一片,大多數人都認爲我們不該捲入歐洲戰事,他們覺得牛仔們登陸歐洲將會被德國人的坦克和機槍撕成碎片,但我們最終還是做到了,並且昂首闊步地挺進了德國腹地。如今他們同情蘇俄、畏懼蘇俄,終有一天他們也會發現自己將不得不爲了國家的存亡而戰,希望他們仍能夠像珍珠港事件發生後那樣迸發出同仇敵愾的氣魄和凝聚力,打敗強敵的同時證明美利堅的偉大!”

“但願我們能夠承受下一個珍珠港的損失!”角落裡有人低聲嘀咕了一句。

在場每個人都聽到了,卻又都假裝自己沒有聽到。

1945年12月23日,聖誕夜即將到來的前夜。

瑞士,巴塞爾。

一座半新不舊的工廠後門處,林恩頭戴寬邊紳士帽、身穿灰色麻點毛呢長風衣,脖子上繫着一條純黑色的線絨圍巾,嘴裡叼着一根比普通香菸略大的迷你雪茄,與瑞士政府國防部和工業部的兩位特派督察員以及加夜班的二十多名工人一道朝着鐵軌延伸的方向翹首眺望。

寒風中,鵝毛大小的雪花呼卷而下。終於,一隻猶如獨眼怪獸的黑色物體呼哧呼哧地出現在了視線中,強勁的光柱衝破了黑夜和飛雪的雙重阻礙,逐漸照亮了這座外牆斑駁、冷清許久的落寞之所。

見火車沿着鐵軌駛近,兩位瑞士政府的特派督察員不約而同掏出證件佩戴在胸前,他們中年紀稍大且是領隊負責的側頭問林恩:“這些都是從西班牙直接運來的?”

“是的!”林恩用不太流利且帶有奇怪口音的德語回答說,“從布爾戈斯開出,穿過法國南部,跋涉近一千公里,耗費了5天又7個小時……不得不說,法國官員的效率比起瑞士來還是有明顯差距的。”

聽到這樣的恭維,帽子和肩膀上同樣積了不少雪的督察員嘴角微挑,並不對鄰國的同行們作任何評價。等到火車沿着這條貨運線路駛入工廠區並最終停穩,他示意自己的同伴順着車尾方向檢查,自己拿着文件夾板往前走。等火車司機從車頭上走出,便用西班牙語和對方打了個招呼。

留着濃密脣胡的火車司機是個體形微胖的中年人,他也用西班牙語哩哩囉囉地說着,似乎是在抱怨行程不順——若非法國當局的審批拖延,這列包車運送機械設備而來的火車比預計時間晚了許多。當然了,瑞士的天氣也較位於比斯開灣南岸的西班牙城市布爾戈斯寒冷得多。

督察員無心閒聊,任由火車司機繼續揮動手臂愈發興奮地嘮叨着,轉身等隨車的貨運專員將出入關的核準文件、物品詳單直接送到自己手裡,這才轉身回到門旁的值班室,藉着那裡的燈光一頁頁查閱覈對。

林恩默默站在鐵軌旁邊,看着工人們使用工廠內的滑動式吊車將車廂裡的機械設備裝卸下來。到這時爲止,自己和安德里等人已經在瑞士呆了兩個月時間。這期間的生活無疑是前所未有的安定富足,在新朋友們的邀請下,三對夫婦還抽空去阿爾卑斯山度過了爲期一週的滑雪之旅,而在厄利孔-匹菲爾項目運作後期,牽涉到細節的內容也不再需要這些高級別的指揮官事必躬親。利用這段空暇,林恩、安德里和考特蘭德的聯手協力,決策投資了4500萬瑞士法郎(約合260萬英鎊),通過收購一家破產拍賣的舊紡織企業、一家車輛製造公司,在瑞士北部工業重鎮巴塞爾成立了全名爲“凱撒防務設備公司”的軍工企業。

名義上,這家新型軍工企業由兩位西班牙籍股東、一位瑞士籍股東和一位挪威股東共同出資成立,初期的經營項目是以授權生產的方式爲西班牙的賽特邁公司代工製造7.92毫米口徑的M1943步槍及配套彈藥,全部生產線也是從西班牙原裝購入。這個過程聽起來有些複雜冗餘,但裝備西班牙軍隊的M1943正是德國毛瑟98k的原樣翻版。更重要的是,賽邁特公司已經接到弗朗哥政權的技術訂單,着手仿製研發類似於德軍MP44的自動步槍。雙方的協商會談基本上是一拍即合——“凱撒”爲賽邁特製造老式步槍及步槍彈,賽邁特獲得技術支持後將在一年之內成批量製造西班牙的MP44及中間短步槍彈。

眼下從這列火車上卸下來的,正是西班牙賽邁特公司整條M1943生產流水線,製造這種槍械所需要的鑄造部件則由另一家正愁沒有訂單的瑞士當地企業負責生產,該項目從頭到尾都是跟厄利孔-匹菲爾沒有任何瓜葛的。在全民皆兵的瑞士,軍工生產企業並不少,瑞士軍隊從步槍、機槍到火炮都形成了具有瑞士特色的供應體系,並選擇了7.5毫米作爲槍械的標準口徑。因此瑞士政府並沒有在“凱撒”的生產線和技術引進方面多設阻攔,但這畢竟是一家軍火公司,不僅設立的全過程有特派督察員隨行,今後投產運營也將一直受到工業和國防部門的聯合監督。

第63章 聯合力量第50章 心態第37章 神的庇佑第77章 利爪血痕(下)第170章 雪刃出鞘第155章 賭注第168章 欠東風第133章 精英戰隊第89章 重鑄國防軍之魂(下)第26章 林地之戰第95章 仗劍前行第160章 昇華第114章 不巧也巧第89章 奸詐的猶太佬第35章 一切皆偶然第96章 崩於心第76章 關口第31章 小鎮第117章 幸運反光鏡第21章 傀儡軍團第120章 暴怒計劃第66章 再戰強敵第33章 禍福旦夕第155章 賭注第82章 頑強蓄力第61章 這是場意外第174章 閃光第116章 帝國魂夢第92章 寒潮第86章 絕地大反擊(下)第114章 探路第168章 內憂外患第104章 轉角第21章 鍛鋼第32章 祈禱第36章 特殊獎勵第18章 他們來自地獄(上)第5章 天空第87章 峰迴路轉第55章 魂歸汪洋第44章 神馬狀況第85章 在獄中第85章 礦場接力第160章 昇華第49章 進村第129章 理想與信念第140章 逆勢強襲第92章 死地後生第110章 絕對指揮權第40章 近戰第50章 林恩的智謀第35章 公平?第150章 默契配合第97章 初來乍到,請多關照第9章 河谷戰場(下)第62章 加溫第55章 追蹤奧本海默的足跡第71章 夜戰狂兵第8章 斷路第17章 強敵來襲第172章 霹靂雷擊第58章 真正的災難(中)第116章 帝國魂夢第2章 且活着第70章 絕殺技(上)第27章 居安當思危第22章 苦鬥一晝夜(上)第26章 論道第12章 清道夫第121章 凱撒第15章 開闢第二戰場第3章 戰火薰燎第90章 終別離第2章 u-boa第13章 軍神坐鎮第82章 頑強蓄力第28章 惡鬥(中)第66章 不凡之人第8章 錯過並不可惜第78章 男人的責任第2章 餌中之餌第145章 末日迷宮第26章 論道第77章 咖啡館裡的戰略第68章 真正的對手第62章 加溫第67章 帝國攻略第28章 叛逃者第58章 不設防的基地第161章 大氣凌然第117章 一個信念第65章 無力而爲第31章 身份審查第154章 虎威第33章 以生命獻祭第39章 高山哨所第163章 頭號冤家第80章 美械助力第130章 好一場伏擊戰第75章 亂世迷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