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新兵與新武器

就在魏特曼考覈射擊的時候,就在李樂決定要去看明天的演習的時候,德國的另一個角落裡,同樣發生着別的事情。

“長官,我真的要這麼跳下去?”在數米高的臺階的盡頭,是一扇沒有門板的門框。

而門框的另一邊,腳下沒有路——走上這個高臺的新兵,都要在這裡跳下去,用伸展得姿勢落到地面上。

巨大的衝擊力會讓人跌倒,而這些士兵們要馬上從地上爬起來,跑回到遠處的隊列之中去。

“如果你不跳下去,我就踢你下去!”滿臉不耐煩表情的萊曼,惡狠狠的對自己訓練的新兵吼道。

他從馬耳他島上回來之後,升職成了一名傘兵班長。可惜的是這種升職不是原地晉升,而是讓他到一支新的部隊去。

區別很明顯,原地晉升的班長,指揮的都是跳過傘的老兵。而去新的部隊,他就要自己訓練自己的手下們。

現在的萊曼,就正在用模擬高臺,訓練士兵們跳出飛機的基本動作——伸展自己的軀體,自然的跳出飛機的機艙……

當然,現在的機艙只是一個模擬的環境,唯一像機場的地方,就是那扇只有門框的門罷了。

“可是,這看上去有點兒高,長官!”新兵有些尷尬的開口,對萊曼說道。

“跳,蠢貨!”萊曼從一旁上前,眼看着就要一腳踹向新兵的屁股。

對方顯然意識到這一腳如果真的被萊曼踹中了,自己的屁股一定會不太好受,所以在萊曼動腳前的零點幾秒鐘,跳出了那個沒有門的門框。

身體急速下落,雙腳衝擊到地面上,那巨大的力量傳遞到了膝蓋的位置,緊接着是大腿,一直到胸口。

爲了卸掉那巨大的衝擊力,新兵只能蜷起身子就勢一滾,滾到了旁邊一點兒的地方。

他好不容易爬起來,後背上翻滾的時候傳來的陣陣疼痛還沒有消失,就聽到身後的班長大聲的叫喊:“跑起來!跑起來!”

這名新傘兵趕緊邁開自己的雙腿,忍着後背的疼痛,沿着地面上白灰畫好的路線,跑向了隊伍等待的地方。

“動起來!動起來!這只是基礎訓練罷了!打起精神來!快!”萊曼揹着雙手,大聲的對自己的手下們喊道。

現在他是一名教官,負責教導自己的11個手下——大約有兩千名德國傘兵被晉升,他們每一個人都要訓練出同樣多的新傘兵來。

根據這樣的擴充來看,幾個月之後,德國的傘兵總數將超過3萬人,成爲一支獨當一面的戰略傘兵力量。

湊齊了11個人之後,新的傘兵班繞了一個小圈之後,又跑回了高臺這裡,他們一個挨着一個走上樓梯,開始新一輪的模擬跳傘動作。

第一個士兵根據要領,伸展開自己的軀體,然後重重的落向地面。落地的時候他同樣翻滾了一下,然後迅速跑向了遠處剛纔集合的位置。

同樣的,第二個士兵也這樣跳下,比起第一次跳,他的動作流暢了許多。

幾乎只用了第一次模擬跳傘時間的一半,這11個新兵就完成了新一輪的訓練。

一直到最後一個新兵的時候,對方看了萊曼一眼。剛纔就是他遲遲不敢跳下去,耽誤了不少的時間。

這一次同樣的高度對於他來說似乎已經沒有那麼糾結,他沒有看腳下的地面,而是勇敢的直接躍出了門框。

落地的時候他依舊滾得很狼狽,不過顯然已經適應了這種程度的衝擊。他從地上爬起來,帶着一身泥土跑向了自己的隊伍。

不同的是,這一次萊曼沒有說話。他揹着手,一直看着自己所有的手下都跳出了模擬機艙的高臺,最後也跟着跳了出去。

因爲高度確實不低,他的落地姿勢也並不漂亮,落地之後同樣狼狽的翻滾,然後爬起來跟在了最後一名士兵的後面。

一個傘兵班就這樣沉默着集合,沉默着繞了一個小圈,沉默着再一次爬上了高臺。

操場上,這樣的高臺一個連着一個,一個挨着一個。同時訓練的班組有上百個之多。

作爲德國傘兵的未來,這些士兵會在未來成爲戰場上的明星。他們會被派遣到最艱苦的地方,與最強大的敵人作戰。

……

比利時的武器生產車間內,一名德國工人正在檢驗比利時工人生產出來的新產品。

一支嶄新的stg-44突擊步槍完成了組裝,擺放在了質量監督員的面前。

質量監督員拉動了槍栓,這支嶄新的stg-44突擊步槍就發出了清脆的一聲響動。

整個槍機運動得非常平滑,武器的品相也非常完好,質量監督員滿意的點了點頭。

他拿過武器上掛着的標籤,在合格的位置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後把武器放在了一邊的箱子裡。

而這口箱子裝滿之後,就會被工人拎到校射員工作的射擊場,調校武器的準度,測試武器的精準性和戰鬥狀態。

之後還有最後的檢查和封油裝箱程序,一支合格的stg-44突擊步槍纔會從這裡被送到部隊手中。

畢竟這是委託給比利時荷蘭生產的武器,所有人都覺得必須要嚴格把控質量才行。畢竟這裡只是德國的佔領區,工人的牴觸情緒或多或少都還是有的。

所以,這裡生產的一切東西都有實名制監控着,任何一支武器出了問題,都可以輕易的找到生產者追究責任。

“合格!麻煩一下,我這裡產品已經足量了。”把武器放進一旁的箱子裡,這名質量監督工人舉起手來,對遠處的搬運工喊道。

兩個比利時的搬運工趕緊快步走過來,搬起箱子就向車間另一邊的出口走去。

由不得他們的動作不利索一些,因爲就在他們身後不遠,巡邏的黨衛隊士兵的目光在喊聲出現之後,就落在了他們的身上。

經過一系列的改進,這種滿身都是衝壓零件的新式武器,成爲了德國陸軍部隊的新寵。

32發子彈的彈匣彎曲成漂亮的角度,槍身上那些加固用的衝壓線條,讓這支武器充滿了工業美感。

雖然採用大規模量產改進工藝之後,stg-44量產型突擊步槍射擊精度有所下降,不過依舊可以保證在300米到350米距離上的有效性。

作爲一款武器來說,它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利器。採用中間型威力步槍彈藥的創舉,賦予了這支武器無與倫比的“通用性”。

在200米到400米的正常交戰距離上,這支武器讓士兵可以精準的射擊,殺死敵人。

而在更近距離的險惡作戰環境下,它的持續射擊功能,保證了火力的延續性。比起單發的毛瑟98k步槍來,它擁有很多性能優勢。

陸軍方面圍繞着這種新的武器,出現了使用方面的巨大分歧。爭論的內容很簡單,那就是在步兵班裡究竟配備多少支stg-44突擊步槍。

保守派的指揮官們認爲,一個步兵班配備一支到兩支這樣的武器就已經足夠了。

激進一些的指揮官則認爲,至少應該配備四支以上的stg-44突擊步槍,在火力讓碾壓潛在的敵人。

最終保守派取得了輝煌的勝利,讓他們勝出的原因並非戰術,而是stg-44突擊步槍自身的產能。

即便委託給比利時還有荷蘭等工廠製造,可是stg-44的產能卻依舊不能滿足換裝要求。

3萬支stg-44突擊步槍剛剛生產出來,就被許許多多的部隊瓜分一空。一個步兵班能分到1支,都已經算是運氣爆棚了。

傘兵部隊是空軍直轄,有戈林這個帝國元帥的支持,所以拿到了大頭。不過陸軍方面也沒鬆口,拿出了20萬支的訂單.

實際上,20萬支的訂單也不多,這種武器實際上的需求量,應該有100萬支甚至更多。如果算上可能的消耗的話,200萬支甚至300萬支的需求量都完全可以保證。

不過現在這種情況下,要一百萬支stg-44突擊步槍,和要10萬支沒有任何區別——反正都是供不應求,反正都是數量不足。

陸軍方面拿走了1萬支這樣的武器,也只是裝備了1萬個步兵班罷了,普及程度才勉強覆蓋了12萬人。

事實上陸軍在東線正在動員部署的兵力,計劃中超過300萬人,stg-44突擊步槍的需求缺口,至少要30萬以上。

這還僅僅只是一個步兵班裝備一隻槍的情況,如果一個步兵班裝備三支,那這個數字就要提高三倍。

同樣供不應求的武器,似乎都是元首提議生產出來的,很多還是元首親自提出的概念,或者主導設計的!

比如說廣受步兵們好評的反坦克火箭筒,也就是鐵拳火箭筒,現在也成了好東西。

因爲在馬耳他島攻堅戰上,這種火箭筒爲傘兵提供了直接火力支援。在摧毀敵人堡壘和驅逐建築物內守軍的戰鬥中,鐵拳均表現出色。

所以傘兵在之後,就提出要裝備至少1萬具這樣的火箭筒。陸軍在測試之後也對這種武器讚不絕口,同樣提出了要裝備5萬具的要求。

1077忙碌的甲板1096不同的能力707給他們一個教訓980霧氣349德國人能看見178從進攻到失敗317弟弟是俘虜108潛艇之歌899科涅夫的反擊143立刻撤退與立刻進攻114咖啡店裡的年輕人524兩條道路149元首的增援和丘吉爾的痛恨20我家元首有技術965噴涌498梅德斯通1159面相未來802可以談1000決心653元首的代言人424運輸大隊長199情報改變一切1214會議室內523我想不出他們拒絕的理由284殺心1082無法彌補的損失645只在腦海中的英雄917多瑙河號506羅切斯特突圍戰846我們都會死1223飛機向西223一切爲了美利堅334虐菜狂魔1033日軍的動向560是福是禍865標準361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932氣勢的比拼383發瘋1002追830藤字號作戰計劃79坦克的差距999戰爭沒有結束118垃圾一樣的神器160細節決定勝負990趾高氣昂373王牌的空戰435古老的盾牌212但丁448再壓縮壓縮220半邊天153拆東牆補西牆498梅德斯通950火場198加蘭德的回憶99要重視巷戰啊1070所羅門羣島海戰535動搖440進攻宣傳915兩種飛機755太平洋上的爭奪53丁格利山之戰1058第二次1169新幾內亞的德國飛機93複雜的恩尼格瑪1198日軍反擊1175好戲登場1023雷霆一擊99要重視巷戰啊772老兵和新兵751電影330擦肩而過690實戰訓練460評估登陸強度1182差距顯現680離開1163悄然改變的格局167說服830藤字號作戰計劃17去幫我殺了墨索里尼474以少戰多80一個猶太人60準備工作要做好88攻擊開始253陽臺上的照片137給我讓開176隆美爾的計劃4好多大人物403傘兵指揮官1037莫斯科的日落42最怕的是陽奉陰違1144誰先幹掉對手787快看那邊516海上的船隊1017兩次轟炸136新武器337德國人不會登陸吧39情報泄漏282被改變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