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

3.2 日系動畫代表作

起風了

文/雲中

《起風了》顯然不是部普通的“宮崎駿作品”,它有真實的人物和歷史環境,有更多寫實的風格與成年人的思考。這還是部從根子上就很傷感的電影,影片從夢開始,從夢結束。幾乎每個夢都伴着墜機、死亡、毀滅,但夢境中的色彩與想象又是如此美麗與自由。它充滿矛盾,折射出導演的心態。

影片第一場戲就是男主人公小時候的夢境,從這場戲已能看出影片的色彩基調。夢境中的事物色彩繽紛,暖調爲主,“天高任機飛”。現實生活則相對冷調一些。把夢境內容與腦袋疊畫在一起的方式,也是動畫特有的手法,影片中用過好幾次。

與以往宮崎駿作品的奇幻風不同,《起風了》寫實地描繪了日本二戰前最猛烈的關東大地震及經濟大蕭條。尤其是大地震段落,時間並不長,但所有建築細節、人物衣着、表情動作都精益求精,製作耗時巨大,據說圖中這幕很短的場景花了一年才做完。

在三菱重工業的設計課,所有的同事都以設計出完美飛機爲理想。雖然影片題材頗受爭議,但宮崎駿得知主人公原型堀越二郎生前曾說過“我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打造一臺美麗的飛機”,才確定影片的核心所在——一個純粹的追夢人。

在堀越的又一個夢中,破損的飛機殘骸躺在他面前,這是現實,也是噩夢。製造飛機是他的理想,但飛機又會被利用爲殺人工具,整部電影就是圍繞着“被詛咒的夢想”這一主題,主人公的命運就像影片中上下翻騰的飛機,時而高昂,時而低迴。現實打擊着夢境,美麗與哀傷並存。

影片的另一條主線,是堀越與菜穗子的愛情。但這段愛情也一直與死亡伴隨——菜穗子得了肺結核,將不久於人世。這個結婚的場景,菜穗子美麗的和服與飄散在四周的櫻花,美麗得讓人心碎。堀越生命中的兩大支柱:理想與愛情,都時時面臨着滅亡,但這種隨時消逝的美麗又讓他如此難以自拔。

影片的後半部分,情緒越來越沉重,菜穗子病重,堀越仍然每天努力進行設計。他們臥室的場景非常簡單樸實,甚至有些陰暗(代表着現實的重壓)。但菜穗子身上的紅被子、黃色的燈光(用布遮光的細心)、兩隻手在被子下互相握住的暖意,準確傳達出悲欣交集的情緒。

影片最後也結束於一個夢。堀越設計出了自己心目中完美的飛機,就是像孩童時代折出的紙飛機一樣,潔白的機身、絢爛的晚霞,與現實的殘酷(飛機墜毀、愛人去世)再次形成鮮明的對比。

《起風了》在夢中越浪漫越斑斕,現實就越是傷感。主人公爲了被詛咒與被扭曲的夢想,奮力堅持,但最後又似恍然一夢。時代流逝的旅程感與久石讓的主題旋律結合起來,蕩氣迴腸,可以說是宮崎駿完美的收官作。

言葉之庭

文/雲中

日本動畫導演新海誠的電影,以“每一格畫面都精緻得像電腦桌面”著稱。他的新作《言葉之庭》在2014年5月31日全球公映,雖然只有短短46分鐘,但每一秒鐘都在展現那種近乎變態的“完美畫面”。對於他的影迷來說,故事不重要,畫面才重要。對廣州人來說,在多雨的季節觀看這部電影,也能令人心曠神怡。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段單純的姐弟戀情,他們的愛情

發展基本都與“雨”有關係。第一次在公園見面,就是在細雨中初識。注意畫面中的陰影部分,並不是全黑,而是一種墨綠色系,讓整個畫面的色彩層次蔥鬱迷人。夠仔細的話,你能看到雨水打在透明傘上的水珠與閃光——新海城對畫面細節的要求就是這麼高。

第二次見面仍然是在這個庭院裡,但兩人關係還沒進一步發展,所以彼此坐得很遠。女孩子身旁的紅色雨傘是整個畫面中最跳的顏色,但被放到了邊緣地帶,這似乎暗示着兩個人的關係還沒真正開始,但已經有這種“曖昧”機會。雨打在地上彈起的水珠也是一道景色。

接下來的見面,兩個人的身體距離近一步拉近,而紫紅色的花懸在兩個人的頭上,也暗示着他們關係的進一步親暱。而雨水落在湖面上的形態,又與前兩次不同。

兩個人的關係在幾次見面後達到一個**情節:男孩子觸摸到女生的腳。雖然外面還下着雨,但鏡頭深處慢慢露出了一束陽光,並籠罩住了男孩。與之前的冷調雨景不同,現在畫面呈現出多彩與溫暖的色調,形象突出了男孩的心理:他戀愛了。

影片在兩個人關係即將陷入危機的時候,安排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雨。雨水把地面都衝出了一層水霧,而之前一直清澈透明的畫面,也被這場大雨變得暗淡模糊起來,色彩飽和度也消退了——表明戀愛將面臨風暴。

在影片**的這場樓梯表白戲裡,兩個畫面,一冷一暖,從激烈的爭吵到幸福的擁抱,從清冷的雨水到溫暖的陽光,很明顯就能看到導演的意圖。依然是紛飛的雨滴,但最後閃着金黃的幸福的光芒。整部電影,就像用雨水和陽光寫就的一首小詩。

(本章完)

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5 類型片中的作者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1 藝術大師的傑作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5 類型片中的作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1 藝術大師的傑作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1 韓國類型 片作者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1 藝術大師的傑作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5 類型片中的作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5 類型片中的作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3 其他類型片法則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1 韓國類型 片作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3 其他類型片法則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1 日式文藝面面觀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5 類型片中的作者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1 韓國類型 片作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1 藝術大師的傑作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1 韓國類型 片作者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1 韓國類型 片作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3 其他類型片法則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4 港產類型新作者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1 藝術大師的傑作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三章 日本電影賞析_3.2 日系動畫代表作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1 藝術大師的傑作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3 新浪潮的旗手們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1 韓國類型 片作者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1 韓國類型 片作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4 奧斯卡的垂青者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1 港產類型的沿革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5 國產電影的技巧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2 好萊塢科幻電影第五章 華語電影賞析_5.2 老怪徐克的技巧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5 類型片中的作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5 類型片中的作者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2 韓國類型片淺析第二章 歐洲電影賞析_2.2 歐式類型片典範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1 韓國類型 片作者第四章 韓國電影賞析_4.1 韓國類型 片作者第一章 美國電影賞析_1.1 超級英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