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戰歌精忠報國

王彥章這才知道在皇上面前不該說話如此粗魯,不由的乾笑了兩聲,撓了撓腦袋,有些不好意思的道:“末將一時疏忽,還望陛下莫要見怪。”

朱溫笑道:“王將軍生性耿直,沒有什麼心機,有什麼說什麼,何罪之有啊?好男兒正應該如此,有什麼就說什麼,憋在心裡的話,憋也憋死了。”

朱溫的話讓很多武將都感到很是舒服,畢竟武將們都是常年征戰沙場的人,就是想讓他們文雅也未必文雅的起來,特別是那些經常衝鋒陷陣的將士,比如李思安、王彥章、夏魯奇、張存敬等人,現在張存敬坐鎮雁門關,所以並未出席這次會議。

這一次契丹和李克用的動向就是張存敬用快馬送到汴梁的。

衆武將都主張遠征塞外,雖然渤海國一向都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可他畢竟也是大梁的屬國,在朱溫登基的時候也表示了臣服,並送了大批的賀禮和朝貢,如果大梁王朝剛剛建立,就眼睜睜的看着這個屬國被人攻佔,豈不讓天下其他屬國心寒?

除了渤海國,大梁周邊的屬國還有交趾、南詔、吐蕃、回鶻,高麗、新羅、百濟(均在朝鮮半島)、日本、泥婆羅(今尼泊爾)、驃國(今緬甸)、赤土(今泰國)、真臘(今柬埔寨)、室利佛逝(今印尼蘇門答臘)、訶陵(今印尼爪哇)、天竺(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獅子國(今斯里蘭卡)、大食(今阿拉伯)、波斯(今伊朗)等國家也都與中原保持着密切的聯繫,常年有商旅往來。

這些小國在盛唐時期也曾是李唐的屬國,年年派使節前來中原朝貢,商旅更是絡繹不絕,最近幾年由於中原戰亂不斷,這才讓周邊的屬國大都脫離了李唐的控制,逐漸獨立起來,可他們依賴中原的文化和先進的技術還有茶葉、瓷器、絲綢等東西,是以雖然在戰亂之中,依舊有少數行商不遠萬里來到中原進行貿易,更有一些人埋骨於這場戰亂。山口梅子的父親就是其中之一,當年他在廣州城被朱溫攻破的時候,死於亂軍之中,而下達屠城命令的人就是朱溫。

可朱溫也是無心之失,當時由於朱溫的二哥朱存爲了救朱溫,而戰死在廣州的甕城之中,朱溫在急怒攻心之下才下達了屠城的命令,讓廣州這個國際性大都市遭受了巨大的災難,幸虧黃巢及時趕到,才制止了朱溫的進一步屠殺,而當時死於戰亂的人也不下兩萬。

每一次朱溫響起那場屠殺心裡都有些不是滋味,因爲朱溫知道,每一個人無論貴賤都有其對生存的權利,誰也沒有權利以任何理由來剝奪別人的生命,可在戰亂年代,人的生命就是如草芥般不值錢。

如今渤海國被李克用和耶律阿保機聯手圍攻,渤海國國主大瑋瑎派信使求援,朱溫不得不發兵,雖然中原的戰亂剛剛平定,正需要休養生息,可他更知道這時如果他不派兵救援渤海國的話,以後大梁王朝在其他小國眼中的地位就會一落千丈。也不會再有小國來依附大梁王朝成爲屬國。

可在朱溫更加清楚的認識到遠在遼東的渤海國在底層士兵的眼中並不是中原的領土,跟他們沒有絲毫的利益關係,士兵們在保家衛國作戰的時候可以表現出過人的勇猛,但在遠離他鄉作戰的時候卻未必能夠有平時一半的勇氣,這一點朱溫比任何人都清楚。

歷史上很多次的遠征軍都損失慘重的重要原因就是他們對作戰動機的缺乏,所以士氣也不能有效的夠提的起來。所以很多的遠征行動都是以失敗告終,包括隋末隋煬帝的三次遠征高句麗行動,雖然都是以絕對的優勢兵力去攻打相對弱小的國家,卻每一次都是傷亡慘重,並直接導致了大隋王朝的灰飛煙滅。

所以朱溫要麼不出徵,既然出征就一定大勝,而不能是慘勝,這就要讓士卒們對渤海國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並讓他們瞭解到渤海國也是大梁王朝的領土,渤海國的國王不過是大梁王朝任命的渤海郡王,渤海國的國土其實是大梁王朝的領土忽汗州,而渤海國的國主是大梁的忽汗州都督。

所以朱溫在出兵以前先讓各軍的長史、參軍等人向士卒們宣傳關於渤海國是大梁王朝的一部分的知識,就像當年毛爺爺要決定抗美援朝的時候做的一樣,說朝鮮人民是中國人民的好兄弟等等是一個道理。

一時間各軍營掀起了一股渤海風,幾乎人人見面都談論渤海,或者有的人說忽汗州,把忽汗州當做大梁王朝的一份子,就好像這渤海國成了中原人民多年未見的遠親一樣親切。

這時朱溫再讓人把渤海國正在被沙陀人和契丹人圍攻的消息放出去,一時間各營將士紛紛表示要揮師北上,把沙陀人和契丹人趕離遼東。有些低級將領紛紛向上司請戰,士卒們也都熱血沸騰。

朱溫見時機成熟,就在大校場校閱三軍,朱溫身穿明黃色重鎧,站在高臺上,看着校場上一眼望不到變的士卒,他心情激盪,高聲道:“兄弟們,你們都是大梁王朝的健兒,是保家衛國的勇士,而現在我們的好兄弟忽汗州的百姓正在被沙陀人和契丹人圍攻,殘暴的沙陀人和契丹人正在掠奪他們辛勤耕作的勞動成果,正在燒燬他們的房屋,搶走他們的妻女,把他們變成草原上的奴隸,你們說我們該怎麼辦?”

朱溫內力充沛,這番話是他用內力發出去的,幾乎數萬人馬都聽的清清楚楚,一時間三軍將士一起吶喊:“趕走殘暴的契丹人和沙陀胡虜,救出忽汗州的同胞,保家衛國,保家衛國……”

一時間朱溫也被數萬將士的吶喊聲所感染,心情激盪之下,不由的唱出了屠洪綱的那首《精忠報國》。

“狼煙起江山北望龍起卷馬長嘶劍氣如霜心似黃河水茫茫二十年縱橫間誰能相抗恨欲狂長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鄉何惜百死報家國忍嘆惜更無語血淚滿眶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黃塵飛揚我願守土復開疆堂堂中國要讓四方來賀”

歌聲蒼涼悲壯,卻又不乏一股濃濃的豪情,加上朱溫年輕的時候本就喜歡沒事的時候哼幾句,這時身居高位,唱出這種豪情萬丈的歌曲自然有一股大氣磅礴的氣勢,一時間衆文武百官和校場上的數萬將士都被這歌聲中的豪情所迷醉,深深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這一刻朱溫也第一次被這歌聲中的豪情所感染,以前他也曾不止一次的唱過這首歌,卻從來沒有今天唱的這麼好過,也從來沒有唱的這麼投入過,估計就是原唱聽見也會羞愧無地。

朱溫的長子朱友裕頗通音律,他聽父親唱了一遍之後,父親再一次唱第二遍的時候他迅速跑到校場的高臺上,擂起了戰鼓,雄壯的戰鼓聲配合着朱溫的歌聲的韻律,更增加了感染力。

朱溫內力悠長深厚,他的歌聲即便在戰鼓聲中依然是那麼的清晰、高亢,更加的具有煽動性。

這一次閱兵,讓朱溫這個大梁王朝的開國帝王再一次成爲了全軍士卒的偶像,以前朱溫在很多士卒的眼中不過只是一個統帥,一個帝王,卻總是高高在上的存在,經過這一次閱兵,很多士卒都把朱溫當成了一個可以爲其效死的朋友和親人。

他那蒼涼悲壯的歌聲徹底的把士卒們的心征服了,到最後將士們紛紛高聲應和“何惜戰死報家國……我願守土復開疆……”

這次閱兵的效果相當的成功,就連皇后和幾位重要的嬪妃都知道了這件事,張小惠和黃穎等人在後宮都齊聲誇獎朱溫厲害之極,不但行軍打仗厲害,說道鼓舞士氣那也是別人拍馬也追不上的。

張小惠笑道:“真沒想到,以前也沒怎麼聽他唱過歌,竟然在萬馬千軍之前能夠引吭高歌,並讓數萬將士轟動莫名,實在是讓人想不到,不行,等他回來也要他在我們面前唱一遍,讓我們姐妹幾個也聽聽陛下的歌喉有多感人。”

當天朱溫回到後宮之後,張小惠這個皇后起頭,黃穎、韋鳳等人也跟着瞎參乎,非要朱溫唱一下那首歌給她們聽聽,也讓她們感覺一下朱溫的歌聲是什麼樣子。朱溫被他們糾纏不過,只得答應,不過他沒有唱那首《精忠報國》,而是唱了另外一首屠洪綱的《霸王別姬》,這首歌高亢時風雷並起,溫柔時纏綿悱惻,更加符合衆女子的胃口,一時間後宮中的衆女也都陶醉在這美妙的歌聲中。

從那一天起,朱溫不但是大梁王朝的帝王、第一猛將,還是一位音樂天才,有專門的禮樂官把朱溫哪天在校場上唱的那首《精忠報國》編了曲,做爲樑軍的戰歌,在軍中廣爲傳唱……

第九十二章 八部聯盟第五十五章 進軍同州第一零八章 碭山趣聞第一零五章 入主宣武第十三章 朱溫進城平亂第一七六章 佔領鄆州第三十九章 清寧宮的家宴第七十章 大齊的困境第一四五章 左輪手槍第一八四章 佔據梁山第八十八章 朱晃這個名字的由來第二十二章 用兵淮南第三十二章 長槍大戰青龍戟第四十六章 同州防禦使第一一七章 火熱建設中第八十四章 血戰第八十四章 血戰第九十二章 有緣無份第七十一章 預料之外第四十三章 朱存的婚事第一三六章 大戰潼關第三十九章 飛彈的威力第十一章 朱溫成了黃巢的弟子第六十九章 楊行密被擒第一三四章 巾幗鬚眉第五十章 圍城打援第九十二章 八部聯盟第十七章 汾州之戰第一零三章 黃穎恨意第二十二章 擒胡真第四章 乞丐變美女第三十六章 康君立之死第六十六章 真的是你嗎第一零二章 百口莫辯第一七九章 在世華佗第七十二章 訂個娃娃親第七十七章 困守夏陽第一零一章 你的奶好就行第三章 天蠶背心第一五九章 淮南軍亂第七章 對決楊家槍第四十八章 誘敵之計第三十三章 忙裡偷閒第三十四章 製造火藥第一三二章 歪打正着第一二一章 朱溫唱兒歌第六十三章 義軍南下第九十四章 戰歌精忠報國第四十八章 誘敵之計第一章 李罕之來了第七十九章 新皇登基第一三七章 尚讓之死第一五九章 淮南軍亂第十一章 朱溫成了黃巢的弟子第四十一章 真的是太好吃了第一二四章 大戰王滿度(上)第一一七章 火熱建設中第三十二章 楊復恭出奔興元第六十一章 黃穎來了第一四零章 入主長安第十章 兵圍宋州第二十一章 黃鼎的條件第一六九章 風雨欲來第一一八章 大戰採石磯第十一章 朱溫成了黃巢的弟子第二十九章 選隊長(下)第六十二章 久別重逢第一四六章 王鐸之死第二十七章 王彥章參軍第一四零章 入主長安第十一章 秦婦吟的由來(下)第一一五章 棉紡基地第十章 討伐李克用第十章 討伐李克用第六十四章 行刺計劃第一三一章 上源驛(中)第十五章 野外伏擊第五十一章 偷襲敵營(中)第八十七章 有道高僧第七十七章 困守夏陽第三十章 老狐狸宋威第八十三章 屯兵八百里第三十一章 在古代的第一個新年第七十八章 錢鏐渡江第八十三章 屯兵八百里第五十章 圍城打援第十六章 大明宮第一二八章 忠武軍亂第一九六章 有權就是不一樣第七十七章 呂用之竟然是呂洞賓的兒子第四十四章 雙喜臨門第十四章 小孩子不許亂說話第七十五章 隔岸對持第七十八章 呂用之的家當第六十九章第五十二章 偷襲敵營(下)第三章 天蠶背心第一二二章 大破李唐賓卷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