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六章 王鐸之死

現在吳標手下也已經有了不少的人,各方面人才都有,專門負責研究工作。現在吳標本人也成了綜合性的人才,對多方面的知識也都有所涉獵。這次研製出這種左輪手槍可以說是他們幾十人經過一年多的研究,經歷了無數次失敗之後才終於研製成功。

當這兩把左輪手槍製造出來之後,這些研究人員並沒有感覺自己有多大的功勞,而是對能夠設計出這個圖紙和想法的人佩服萬分,而當他們聽吳標說這個圖紙是沛郡侯朱溫畫出來的之後,這些人頓時對侯爺的敬佩之情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這些人本身都是手藝人出身,有鐵匠、有手工業者,甚至還有一些作坊的傭工,他們都有一技之長,都是吳標聽從朱溫的命令從汴州、宋州等地收羅來的。他們本來都是處於社會底層的手藝人,能夠在條件如此良好、待遇如此優厚的地方工作簡直就是上天對他們的恩賜,不,應該說是沛郡侯朱溫對他們的恩賜。

在這裡他們能夠得到尊重,有豐厚的待遇,甚至有幾次日理萬機的沛郡侯爺還親自來巡視他們的工作,還親切的問他們平時的生活起居還有各方面的研究進展,他們看在眼裡,感動在心裡,一個個都玩命的做工作,爭取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

其實朱溫做這些當然是有原因的,在這個時代,沒有人比朱溫更清楚科技的力量有多大,在這個冷兵器的時代,熱兵器能夠發揮的作用簡直不可想象。就像是現在,朱溫只不過運用了簡單的炸藥,就多少次的以少勝多,讓敵人一次次的吃大虧,比如說徐懷玉這一次,如果沒有震天雷的話,就憑他那區區五百人馬,撐死了能殺敵兩千頂天了,可徐懷玉竟然把盧瑭的兩萬多人嗎打的一點脾氣都沒有。

這就是科技的力量。

科技在戰爭中能夠起到的力量是巨大的,在生活中起到的作用也是巨大的,比如說朱溫在亳州開設的棉布紡織基地,還有開設的煤礦。

中國對煤炭的應用很早,應該在西漢以前,可真正的廣泛推廣應用還在後來的宋代以後。因爲在唐代的時候用取暖用的還是用木頭燒的炭,而不是煤。而歐洲直到近代纔對煤這種東西加以利用,以前都是燒木材的,連炭都不知道,更不要說煤了。

所以當朱溫在亳州開採煤礦以後,很多人對這種能夠燃燒的東西很是感興趣,用來燒飯取暖都很好用,比木材和木炭要好經燒的多。所以大量的煤剛開採出來就很好賣,很快就賣到了其他的藩鎮,換來了大批的銀子,讓朱溫狠狠發了一筆。

朱溫更是把煤用於鍊鐵,煤不但能夠作爲鍊鐵的燃料,還能作爲鍊鐵的添加劑。當時的鍊鐵主要是塊鍊鐵,需要長時間的鍛打才行,所以在當時鐵是很貴重的東西,一個鐵鍋就能賣五兩銀子就是很好的證明。當年朱溫在碭山的時候家裡甚至都沒有一個鐵鍋,可見鐵的昂貴程度。

鐵之所以昂貴,主要就是生產工藝不夠先進,固態還原鍛打的塊鍊鋼產量低,成色也不好,鍊鋼就更費勁了,用的還是固體滲碳鋼,不但工藝麻煩,費工費時產量還低的要命。

朱溫就想出了後世的高爐鍊鐵法,利用焦炭鍊鋼,加熱原料就用煤。朱溫在亳州開設了鋼鐵冶煉廠,因爲亳州就有儲量很大的鐵礦,在礦山附近開冶煉廠,也節省運費。

如此一來亳州的產鐵量直線上升,不但滿足了自己境內四個州的正常用途,和兵甲製造,還可以賣給附近的藩鎮,這一次朱溫賺的更多,賣鐵比賣煤更發財。

所以一時間朱溫的生意做的很紅火,大批量的鋼鐵、棉布、陳年老酒被賣往各地,再從各地運來宣武軍需要的物資,還有大批量的銀子,這些事情朱溫雖然沒有直接過問,卻時時刻刻有人把最新的情況稟報朱溫,等於說朱溫不出家門就可與知道各方面的情況。

張小惠也時常幫助朱溫處理一些事情,因爲這一段時間她也變得對各種政事比較上心了,加上她人又聰明,各種東西一點就透,所以有時候還經常給朱溫出主意,讓朱溫也對她刮目相看。朱溫心道:“人都說古時候的女子都是什麼都不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大家閨秀,就知道伺候男人,現在看來這個理論一點都不對。”

可朱溫卻不知道,像張小惠這樣的女人在古代是少之又少,向武則天那樣的女人更是幾千年來就那麼一個。

這一段時間朝廷也發生了不少事情,最主要的就是唐僖宗準備回長安的消息,對於唐僖宗來說回長安可是大事,當然要好好籌備一番。長安留守王徽倒是上書說長安已經修繕了一下,大明宮也不過簡單的修繕了一下,因爲現在的李唐王朝可不比以前了,要銀子沒銀子,要兵力沒兵力,王徽當然也想把大明宮給修繕一下,也好在皇上面前能夠更加的理直氣壯。

可關鍵是沒有銀子,本來就那麼幾個地方還對朝廷上交稅賦,可能夠供得起成都小朝廷的花費就已經不錯了,就連各藩鎮打仗都是用的自己的銀子,朝廷都拿不出銀子犒賞軍隊哪裡來的銀子修繕皇宮?

可長安畢竟是李唐龍興之地,唐僖宗李儇當然不可能久居西川,回長安是遲早的事情。

經過商定,李儇打算在過完年之後正月就出發。

時光如梭,幾個月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馬上到了年底了,也就是中和四年的十二月份,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事就發生在曾經顯赫一時的京城四面行營都統王鐸身上。

王鐸本來被任命爲義成軍節度使,治滑州白馬(滑縣),後來又調爲義昌軍節度使。

作爲節度使的王鐸就帶着數十個丫鬟小妾,金銀珠寶等更是裝了好幾大車,在三百名護衛的護持之下上義昌軍上任。

這王鐸也是個風雅之人,一路上游山玩水倒也清閒,反正人家有的是銀子,現在黃巢的人馬都大部分被消滅,秦宗權的部隊又被朱溫擋在了南邊,就連佔領東都的孫儒也不得不在朱溫的威脅之下灰溜溜的逃了出去。

所以王鐸當然要好好瀏覽一下沿途的風光,王鐸當年在朝中可是風光一時的人,現在的王鐸雖然已經大不如前了,可好歹也是個使相的身份,沿途各地官員見了他依然要好好巴結,好酒好菜招呼着,說不定沒準兒哪一天還會從新啓用他王鐸也說不定。因爲當年就曾經有過一次重新啓用王鐸。

可王鐸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竟然有人看中了他的幾箱子財寶,還有那幾個水靈靈的侍妾。這個人就是魏博節度使樂彥禎之子樂從訓。

樂從訓也是臨時起意的,並非是謀劃好的,在他看來搶一些金銀和女子根本算不了什麼,再說了,現在王鐸也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自己殺了王鐸沒準朝廷高興還來不及呢,怎麼會責怪自己?

王鐸一路行來,也算是風光無限,這些年來官場的起起落落讓他經歷了無數的風光和失落,但也打磨出了他這個官場的老油條,做官嘛,不就是爲了發財嗎?所以王鐸現在雖然不當宰相了,但還是節度使,銀子還有的是。帶十幾個年輕漂亮的姬妾更是不在話下,他那裡想得到會有人打他的主意?

這一日王鐸經過一個小山包的時候,他還對身邊的幾個年輕的妾侍笑道:“馬上就要道魏博了,到了魏州,樂彥禎定然又要請吃飯,交際應酬的事情太煩人了,要說老爺我當了這麼多年的官,人緣兒也算光了,可人緣兒廣有人緣兒廣的壞處,到處都要應酬,煩也煩死了……”

就在這時,一支利箭從小山包上飛了過來,直接貫穿了王鐸的咽喉,鮮血濺了旁邊那兩個妾侍一臉,當時她們正微笑着聽着王鐸說話,哪裡想得到會發生這種變故?鮮血濺到她們臉上的時候,她們臉上的笑意還在呢,可瞬間就變成了一聲嘶聲力竭的大叫。

三百名護衛急忙散佈開來,四處搜索着敵軍的蹤跡,卻被樂從訓埋伏的人馬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一舉殲滅,沒有留下一個活口,連王鐸的家丁和丫鬟都沒有放過,只留下了那十幾個年輕漂亮的侍妾。

樂從訓要的就是王鐸的女人和錢財,這也正是很多人一輩子都在追尋的東西,王鐸沒有想到,他積攢了一輩子的東西,被樂從訓這小子輕易的就據爲了己有。

*************最近工作太忙,更新有些不給力,抱歉抱歉,希望大家不要見怪,小歌在這裡作揖賠罪了。

第三十五章 李茂貞進軍長安第九十四章 朱存陣亡第一零一章 你的奶好就行第一三二章 上源驛(下)第二十九章 楊復光西進第四十五章 胡真升官第四十九章 朱友裕的心思(下)第一一一章 舂磨寨的由來第一一九章 翠紅樓逢故人第一三一章 洛陽之行第六十九章 草原動盪第一六八章 東平王第一一三章 問心無愧第一二八章 忠武軍亂第一七六章 佔領鄆州第五十七章 濮州龍虎會(上)第四十章 攻破澤州第二十七章 王彥章參軍第十一章 拉攏李存孝第三十三章 忙裡偷閒第三十五章 朱溫回京第一三八章 秦宗權來襲第九十六章 黃巢趕到第六十四章 故人相遇第三十二章 尋找煉丹師第一一六章 古井作坊第七十九章 鏡湖樓上一吻定情第八十六章 回同州第七章 比竇娥還冤第九十一章 共和制第四十九章 朱友裕的心思(下)第一一四章 智取鹿邑第一三六章 大戰潼關第一七零章 朱溫的憤怒第三十五章 朱溫回京第二十一章 黃鼎的條件第一七七章 中伏了第九十二章 八部聯盟第四十九章 王建中伏第八十四章 血戰第一三五章 西進潼關第一零七章 舉步維艱第四十三章 狡猾的時溥第五十一章 偷襲敵營(中)第五十八章 炮擊晉陽第四十二章 伏擊李罕之(下)第九章 初見黃巢第一六四章 蔡州軍亂第十九章 我成全你第六十章 羅紹威求親第九十四章 大將周德威第一七八章 大敗朱瑾第一百章 烈女殉夫第九章 伏擊李存孝第二十四章 龍尾坡慘敗第一九零章 夜闖大營第四十六章 朱溫的法制觀和愛情觀第一三九章 奇兵退敵第六十四章 又見黃巢第七十三章 風趣的將軍第七十九章 新皇登基第一三五章 西進潼關第一章 謀士謝瞳第一零六章 劉金枝闖議事廳第五十章 偷襲敵營(上)第四十一章 雲州叛亂第六十九章 楊行密被擒第八十四章 名將高行周第七十八章 錢鏐渡江第三十五章 朱溫回京第五十五章 火器專家第一四九章 泰寧易主第九十六章 黃巢趕到第四十八章 誘敵之計第十九章 計取穰城第十章 秦婦吟的由來(上)第一三六章 大戰潼關第一四二章 大梁被困第一七零章 朱溫的憤怒第五十七章 濮州龍虎會(上)第一四七章 又是一年第四章 同爲異鄉客第一二八章 朱溫退兵第二十七章 王彥章參軍第一六六章 張全義投誠第一二三章 直爽的張存敬第九十七章 天生猛將徐懷玉第六十五章 黃巢遠行第一七七章 中伏了第一八一章 汴徐大戰前夕第七十二章 訂個娃娃親第一七八章 大敗朱瑾第一三五章 西進潼關第六十五章 準備伏擊第三十一章 在古代的第一個新年第一九六章 有權就是不一樣第一一九章 翠紅樓逢故人第八章 孟遷之死第十七章 登基大典第二十七章 王彥章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