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邢州的首戰(上)

木華黎兵分兩路,左翼帶隊大將是他頗爲寵信的渤海將領攸興哥,而右翼大將則是親弟弟帶孫,這二人一直很受木華黎賞識,也歷來作戰勇猛,他們分別統率的蒙古左右翼騎兵,向突入步兵陣中的光軍騎兵發動合圍。

光軍大陣神速反應,金鼓齊鳴的叫突入敵軍步兵陣中的騎兵趕緊撤回,這真是一場速度較量,真不知是蒙古左右兩翼的騎兵先合圍,還是陳光諒先撤出。木華黎有些緊張的看着戰場上的形勢,這種緊張在最近幾年還真是少見。

所有人的目光都過於集中在騎兵這裡,蒙古人因此忽略了另一個重要變化,太平軍這邊正發佈一系列旗鼓命令,前軍的步兵正在散開,他們原本整齊的方陣變得稀落了不少。

但是,此時沒有人注意到這一變化,就連不少步兵也都被前線緊張的戰事所吸引,根本沒有注意到軍使們的號令。

相比而言,太平軍要動作快一些,而忠義軍大部分人根本就沒有注意到旗鼓,在分散的過程中顯得有些混亂。

這讓張林感覺到有些羞愧,忠義軍確實有一腔熱血,但是在戰場上論起紀律和效率,卻遠不是太平軍的對手,紅色與黑色合流,紅色究竟能不能佔二分之一,這還是一個問題。

但是現在不是想這件事的時候,太平軍步兵已經快速散開,忠義軍步兵也開始推搡着疏散隊形。

步兵通常要排成十分緊密的隊形才能抵抗敵軍騎兵的衝擊。這次高俊突然讓前軍步兵散開,目的不是防守,而是進攻,非常猛烈的進攻。

此時,正面戰場上的騎兵局勢似乎快要被決定,從雙方騎兵奔馳的速度來看,蒙古人略微佔了上風,輕騎兵先一步會合,封堵住光軍騎兵的生路,隨後,蒙古重騎兵會一擁而上,將這支給他們帶來不小麻煩的敵軍騎兵徹底殲滅。

但也就在這個時候,光軍陣營裡的戰鼓又一次轟然作響,無數面旗幟樹立起來,正面第一線的光軍步兵們吶喊着,以鬆散稀疏的散兵隊形向敵軍正面發起了英勇衝擊。他們排成數十條縱線,以八千敢死之士的姿態,向敵軍正在合圍的左右翼騎兵發動衝鋒!

八千名光軍步兵對五千蒙軍騎兵發起了衝鋒!

也就在步兵發動衝鋒的同時,陳光諒所率領的騎兵在敵軍即將合圍的時刻突然全軍折返方向,又縱身向背後的敵軍步兵衝去,這一來一去的姿態讓蒙古人暫時失神,下意識的追着變換,就在這變換方向的一瞬間,蒙古人失去了戰馬奔馳的速度。

光軍騎兵都是精挑細選的勇士,他們毫不遲疑的在馬上變換動作,一下子就甩脫了敵軍,蒙古人猝不及防又失速,又聽見背後光軍大陣的戰鼓聲,驚訝的回頭一看,無數的敵軍步兵已經像潮水一般涌了過來。

忠義軍士兵靠的是勇氣,而太平軍步兵則依靠技術與訓練,他們嫺熟地以10~15人爲一組,以不同的兵器來配合,前面的盾牌手保護全軍,稍後的木棓手雙手用棗木大棍,猛烈的抽打敵軍騎兵的馬頭馬身。

再往後是長槍和長戟,長刀重斧等兵器排在稍微靠後的位置,用來解決敵軍的殘兵,小隊不斷的向前衝鋒,把蒙古騎兵紛紛打落下馬,而他們的對手只能不成體系的用馬刀或骨朵來對付圍攻的太平軍步兵,稍不留神就會被戳下馬來。

太平軍步兵進展順利,而忠義軍步兵的勇猛也幫助他們開闢道路,打到蒙古騎兵節節後退,八千名步兵將敵軍的五千騎兵直接攪亂在戰場,想抽離也不能,想反擊也不能,蒙古軍隊陣型大亂。

木華黎先吃了一驚,他與太平軍交手也有數次,但沒有想到敵軍現如今已經敢於用步兵正面反衝擊騎兵,一時間還是處置失當,讓對手平白佔了極大的便宜。

在他一迭聲的命令下,剩下的蒙古騎兵催動戰馬,去解救前軍混亂的夥伴。但是,敵軍的步兵根本沒有排成方陣,而是一股腦鑽進了蒙古騎兵的陣型當中,這讓來支援的蒙古人不知道怎麼打仗了。

全亂了,在前面的數千蒙古騎兵與太平軍步兵完全混成了一團,根本看不出敵我陣型所在,正在蒙古騎兵手足無措的時候,高俊也和手下仔細觀察着戰場形勢。

“忠義軍雖然勇猛,但是畢竟沒有這方面的經驗,現在精氣神還很高,但稍後會漸漸垮下來,他們那邊會率先支撐不住。”

“去援助他們嗎?”

“不行,不能打成添油戰術,既然另一邊的勢頭更強,我們就再加把勁,正面摧垮蒙古人!”高俊果斷的下達命令,步兵陣型緩緩向前移動,擠壓敵軍正不知所措的救援騎兵,與此同時,六千多騎兵一次派出,全力衝擊敵軍右翼。

軍樂隊奏出了嘹亮的進攻的音符,騎兵們開始在將領的帶領下轉圈提速,太平軍騎兵通過刻苦訓練,現如今只需要跑一小轉,大約一里的距離就能達到衝鋒速度。

光軍騎兵就像是從陣型裡丟出來的一枚鉛球一樣,重重地砸在了敵軍趕來救援的右翼騎兵身上,頓時在接觸處產生了巨大的效應,戰爭的漣漪波紋迅速擴散到整支軍隊!

光軍騎兵執行的是良好的進攻程序。儘管是整體衝鋒,但依舊在每條進攻線上都分成了幾個隊。這些騎兵是最殘忍的,他們會輪流迭次衝鋒,不斷的向前擠壓陣線,絲毫不吝惜體力的來回兜圈保持速度,然後一股接着一股的撞在敵軍陣線上,保證每一擊都十分有力。

這些騎兵的盔甲是經過科學論證改良的,在李冶的主持下,盔甲也進行了數字化的計算,通過傷口頻率的分析,在不必要的地方用厚氈布替代了鐵製甲片,在減輕重量提高速度的同時並沒有減弱多少防護。

相比而言,蒙古軍隊的騎兵顯得呆滯笨拙,在敵軍的衝擊中趨於瓦解,現如今,不光是步兵,就連騎兵,蒙軍也比不上光軍了。

第十章 水火相勝 宋金交兵(下)第三章 鮑員外的野望(上)第十九章 西夏的新生(上)第十章 趙汝凡(下)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十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下)第十章 支援前突(下)第五章 保障陝西地區(上)第十二章 血稅(下)第九章 劫(上)第十六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下)第十二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下)第二十三章 諸神的黃昏(上)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第九章 四方館(上)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第十章 弓騎兵(下)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二十三章 千萬人的復仇(上)第二十三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上)第二十一章 山巒回(上)第十三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上)第二十二章 右廳(下)第二章 霧重重(下)第六章 倍則分之(下)第十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下)第九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上)第十一章 見(上)第二十一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上)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二十三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上)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第六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下)第十一章 血稅(上)第四章 撼不動的柱石(下)第十八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下)第三章 商業(上)第六章 決(下)第十六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下)第五章 河橋爭奪戰(上)第十三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上)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第二十一章 死囚牢(上)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第一章 霧重重(上)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四章 金麥(下)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十一章 紀念柳充國(上)第八章 撤退與堅持(下)第五章 辛勞的家主(上)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十九章 波濤誓,山石銘(上)第十八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下)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九章 掙扎(上)第十二章 回鶻的士兵(下)第九章 食鹽法令(上)第五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上)尾聲第十三章 村莊(上)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第十二章 中戰整頓(下)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十四章 魚(下)第十五章 西夏的內亂(上)第九章 沃州的援軍(上)第十八章 密謀(下)第五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上)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二十一章 逃避(上)第九章 全面穩中求進(上)第一章 東真的覆滅(上)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四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下)第十三章 學校(上)第十章 鎬如雲,鍬如雨(下)第二章 紅襖起(下)第十一章 持續改善民生(上)第一章 霧重重(上)第十八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下)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八章 血鐵(下)第十三章 三縣合討賊(上)第二十一章 血情(上)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二十二章 文資與武職(下)第二章 紅襖起(下)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十三章 黑鴉與花帽(上)第十四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下)第四章 起落山道(下)第八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下)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十一章 宣徽院(上)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