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

武仙的話很有道理,也很沒道理,說有道理,因爲兩軍聯合確實要均分利益,說沒道理,是因爲武仙根本不夠格與高俊談什麼聯合,事實上,高俊嘴上說的好聽,實際上給武仙的選項也只是一個乖乖站好而已。

魏小乙對此也有模糊的感覺,事實上,他還有點兒鄙夷眼前裝腔拿大的武仙:“能做高太尉的狗就是最大的榮幸啊,不像某些野狗,跑來跑去都不知道自己的主人是誰。”

不過,魏小乙雖然未必有什麼外交才能,但也不至於把這些話直接說出來,雙方的談話還是在相對友好的態度下進行的,魏小乙向武仙許諾,高太尉一定會給武太尉一個合適的價碼,河北各軍只有抱團取暖纔是正道,朝廷反而是靠不住的。

這話倒是說到了武仙心裡,現如今他能指望的也只有這些還在河北地區堅持抗蒙的英雄豪傑了。

連續幾天,武仙雖然還經常和魏小乙見面,但卻始終沒有明確的回覆,只是一心壯大力量,由於蒙古人不得人心的政策,逃入太行山中的河北農民激增,使得武仙得以迅速充實隊伍,一下子又拉出了兩三萬人。

武仙的練兵水準倒也不是很差,這幾萬人讓他管理的還算有條理,雖然其中代價之事不過兩三千,大部分人都沒有什麼良好訓練,但依舊能夠行軍,完成基本的戰術動作,比世侯的軍隊略差一些,但也是值得爭取的力量。魏小乙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不知道武仙究竟是在打什麼主意。

舉棋不定之下,武仙倒是打算詢問一位可靠的人,請求其指點迷津,恰好,此時此刻,在他身邊就有這麼一位人,此人也是河北有名的好漢,喜歡交結各路英雄,爲人十分端正,也是河北頗受景仰的英雄。

“靖公,這高俊的意圖顯然不僅僅是匡扶朝廷,現如今,是否應該將身家性命託付在此人身上?”武仙舉起茶杯,坐在他身旁的這位英雄正是靖安民,他從涿州逃出來之後,也進入了太行山,已經在武仙的營寨裡住了兩月有餘,河北義軍同氣連枝,雖然此前從未謀面,但既然都是爲了打蒙古人而起,自然武仙也不會嫌多一個人吃飯。

“咱河北人都知道你靖公是個有名的英雄豪傑,向來不會昧着良心說話,此番老弟我真是難以抉擇,還麻煩老兄指點迷津一下。”

話說的很客氣,而靖安民只是略作躊躇,就像武仙坦白了:“不瞞武太尉,其實,我與高俊也曾有一面之緣,而且還結下了不小的交情,對於此人,我還是有幾分瞭解的。”

這下輪到武仙吃驚了,他本以爲高俊是山東人,與靖安民應該從無瓜葛,但是後者卻將過去的事娓娓道來,雞鳴山喋血事件已經過去了近十年,但靖安民依舊記憶猶新,那個在校場看軍兵演武的青年現如今已經成了衆人皆知的大英雄,無論怎麼想,都讓他有一種離奇的感覺。

“如此說來,這個高俊也算得上是個有情義的人,而且說實話,此人對朝廷……”武仙陷入了思考。

安民同樣也在糾結,一方面,他對高俊也是非常佩服的,所以纔在雞鳴山上對他網開一面,但另一方面,靖安民所受的忠君教育使他不能理解高俊要推翻朝廷的行爲,儘管他對朝廷的鳥樣也心知肚明。

有形的枷鎖好,無形的枷鎖纔可怕,從出生開始就一股腦的接受忠君教育的靖安民,對於高俊那種激烈的想要山河變色的行爲根本就無法理解,甚至將之視之爲瘋狂。

武仙花了一夜的時間進行最後的心理鬥爭,整個大寨燈火通明,巡邏警戒的人一應俱全,武仙南征北戰十年,也攢了不少軍事上的經驗,一次次的東山再起,讓他對於任何事情都有一種本能上的懷疑。

畢竟他也知道,機會不是無限的,自己能招來的軍馬一定越來越少,必須趁着現在自己尚有價值的時候,投靠最有希望的一方。

蒙古與自己有血債,但目前實力最盛,金朝對自己倒是推崇備至,但是卻是個最不頂用的傢伙,而高俊,高俊……

第二天一早,眼睛通紅的武仙找來魏小乙,告訴對方自己已經想通了,願意唯高太尉馬首是瞻,全軍接受高太尉的整編。

武仙的歸附對於太平軍來說是極大的助力,早在魏小乙來之前,高俊就已經對李銘提出了收編這些義軍的價碼,對於武仙,高俊開出的不低,讓他擔任河內根據地的副手,與李銘配合。

當然,高俊也特別提醒李銘,對於五仙要謹慎客氣,不能急於限制武仙的利益,避免發生真定府那樣的事件。畢竟,武仙在這件事上可是有前科的。

所以,武仙雖然一下子封官賞爵,被納入了太平軍的系統,並且得到了五個營的編制,可是,沒有被摻沙子,也沒有被分割部隊,依舊是一支獨立的隊伍。高俊只是讓李銘支援了一些武器馬匹,並且,各方協同作戰而已。

換了旗幟的武仙倒是來了勁頭,立刻開始籌劃再度下山發動大戰,他已經得到消息,真定府裡的史天澤已經失去全部權力,由蒙古人親自坐鎮,石抹鹹的不主政,這廝是個不學無術的酒囊飯袋,不懂得治民,倒是很會虐民,靠着一千蒙古鐵騎,肆意蹂躪史家上下和真定府的流民,人心惶惶,民衆思變。

在這個時候,武仙再度下山,果不其然,立刻造成了真定府的巨大瓦解,流民們不願意爲石抹鹹得不的戰爭支付稅收,他們紛紛逃離土地,藏匿糧食,原本在史天澤治下強盛一時的真定府,現如今卻收不上一粒糧,招不到一個兵。

鹹得不這才意識到大事不好,一方面想讓蒙古人出馬擊退武仙,但另一方面,又害怕蒙古人出征之後,自己在真定府內無依無靠,會被史家反攻倒算。

想來想去,還是自己的人頭最重要,他勒令蒙古騎兵不準出城,而是四面鎖了城門,不準外人進入,就等着武仙在外面洗劫一番之後,自行撤退。

這一政策立刻招致了真定府上下內外的強烈震撼,史家主政以來,哪怕是史天澤實行仁政之前,也從來沒有幹過這種斷子絕孫的缺德事,哪怕是那些和史家沒有任何親戚關係,因而在過往的真定府政權內遭遇排擠的士紳,也都對石抹鹹得不感到憤怒失望。

大家又開始想着變化了,而能做到這個的,只能是史天澤。

第一章 風雲斷,日月昏(上)第二十四章 風雷還,雷霆破(下)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四章 伏(下)第九章 掙扎(上)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四章 春曉曲(下)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二十一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上)第八章 軍隊(下)第二十一章 總有一天 我的謎底會揭開(上)第七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上)第八章 撤退與堅持(下)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第三章 轉運司(上)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五章 一日之差,百年之愧(上)第十六章 霸州的起義(下)第五章 大興府(上)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三章 新識與故交(上)第十八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下)第二十二章 攻?防?學(下)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第一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上)第十五章 糧食(上)第二十三章 飛狐壩(上)第二十一章 燒不盡的野火(上)第十九章 李銘(上)第二十三章 終舉義幟(上)第二章 風雨欲來(下)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第二十三章 喋血玉津園(上)第十六章 西夏的內亂(下)第六章 抹不去的信念(下)第二十四章 萬物萌(下)第五章 倍則分之(上)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第四章 路茫茫(下)第八章 鑄爐(下)第二十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下)第二十四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下)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尾聲第九章 飛針走線(上)第二章 詩人高唱而至(下)第十三章 誓?隱?網(上)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十五章 高舉正義之劍(上)第二十四章 吏員(下)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第十八章。鼠(下)第十六章 霸州的起義(下)第十八章 天理昭昭(下)第五章 溫迪罕僧虔(上)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前言第十六章 外界形勢有利(下)尾聲第二十一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上)第二十一章 出擊擾亂敵軍(上)第八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下)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五章 勸?恨?歸(上)第十四章 高牆深壘(下)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十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下)第四章 忍耐不是壞事(下)第四章 兩縣和(下)第十二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下)第四章 兩縣和(下)第十三章 霹靂現,狂飆落(上)第一章 紅襖起(上)第十一章 見(上)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六章 河橋爭奪戰(下)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第十六章 左翼壘(下)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二十一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上)第四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下)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十七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上)第十五章 左翼壘(上)第二章 攻與防(下)第十八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下)第二十一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上)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二十一章 痛苦的頭領(上)第六章 貓(下)第二十三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上)第十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下)尾聲第十章 正與奇(下)第六章 和議成(下)第二十一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上)第十二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