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血案(下)

“現如今就是這樣情況,我們侵佔屯田,固然有罪,國家責怪,卻也如此,但是他謝傳風又是什麼好人?借這個機會以期獲漁利,害的淮南亂成這樣。”向宋慈詳細講述徵糧隊暴力征糧的可是個人物,他家是徽州有名的書香世家。此次,他帶着自己還不到二十歲的兒子急匆匆的從徽州趕到淮南,就是爲了自家在淮南盤的田地被暴力征糧的事。

“此次全仰仗宋先生爲我們做主了,這是犬子元鳳,初次見面,先生又身負重任,實在不應送些什麼見面禮,反倒是愚老有個不情之情:小子素來愚鈍,但也讀些詩書,聽說宋先生乃是朱文正公的學問流傳,如若先生不棄,請讓犬子拜入先生門下。我全家在此拜謝,肝腦塗地也在所不惜。”

宋詞當然知道程父是什麼用意,不過他倒是欣然接受了提議,這個年輕人沒比自己小多少,看上去倒是精神抖擻,不像他父親所說的那麼愚鈍,反而很有才華。

事情基本上已經清楚,這是一場幕後有人主使的驚天大案,趁着江南士林侵佔屯田,缺少資金的情況,謝傳風等人兜售他們的騙術,大舉簽訂期貨協約,然後趁着今年糧價猛漲的時候,逼迫大家履行這種不應君子所爲的契約,導致士林在淮南的莊園紛紛破產,百姓流離失所,淮南經濟大受打擊。

與此同時,由於屯田被侵佔,剛剛調過來的孟宗政所部士兵無衣無食,無奈之下只能與謝傳風合作,一同在當朝相公薛集的鼓動慫恿之下,以保全契約、徵收軍糧爲名,大行暴力征收之事,把屠刀對準了保衛自己可憐生活的淮南民衆,無論出於何等值得同情的理由,這種行爲都極度不應該。

儘管自己沒有這個權力,但宋慈依舊在心中掂量了各方的責任:謝傳風這個奸猾商人主責,侵蝕國家財富的江南士林也得挨板子,而縱容士兵搶劫的孟宗政也少不了被申斥,唯一要可憐,還應該大力撫卹的是淮南百姓。

宋慈立刻以監察御史的身份拜謁揚州當地官員,準備清查謝傳風在揚州的商鋪。這事還要仔細琢磨,孟宗政麾下的宋軍現如今都跟謝傳風有些交情,而當地的官吏衙役也都爛透了,他只好修書一封,請對面江南的三衙派兵馬過來幫忙。

接到信之後,馬軍行司立刻清點了八十多能幹些機密差使的武弁,在經歷李崇的帶領下來幫着宋慈查案,與此同時,也向臨安方面轉呈了宋慈的調查結果。

這次出擊的時間選的很好,謝傳風、孛涅察爾等人都在,宋慈突然發難,直接把前後門都堵了個結結實實,還在商議徵糧事務的幾個人都沒能出去。

“草民謝傳風見過大人,不知道宋大人爲何要查封小人的商號?”聽聞外面有衙役圍着,謝傳風倒也不是十分害怕,直接帶着人出來,恭恭敬敬的給宋慈行禮。

不過來人的場面也確實讓他吃了一驚,儘管宋慈本人只帶了八十多個武弁,但是有人走漏了消息,還滯留在揚州的士紳或者管家全都浩浩蕩蕩的來了,人數不下百人。

“謝傳風,你可知罪?”

“小民向來本分經營,從來不敢逾越國家法度,最近一段時間,確實因爲討債的事生出不少事端,但是上有大參薛相公的命令,下面又有楚州劉安撫相公的鈞旨,倒也不是不公不法。”

“不過,我可是聽說你最近掙了好大一份產業。”

“在揚州,有我這樣產業的不是一家,至少有十七家,而有萬貫產業的有上百家,這些人絕大部分都是憑着誠實經營得來的,希望宋大人與諸位士紳不要嫉妒,有能力也可以自己去掙嘛。”

“不要巧言令色,當初你家祖上如果不是跟循忠烈王(張俊)家裡攀着親戚,能從那裡開條子,從北方走私便宜的彩(劃掉)食鹽,哪來的這麼大的家業!”聽到謝傳風的辯解,程父勃然大怒,幾乎就要指着謝傳風的鼻子開罵。

“你又有何臉面指責我,我是否走私私鹽那還兩說,倒是你家,侵吞淮南的軍屯田地,挖國家的牆角,現如今哪來的底氣去指責別人?”

“我,我家侵佔…侵佔土地不算侵佔,士林的事,能叫侵佔嗎?”程父一下子說不出話來。

“好,既然你還百般抵賴,那我替你說。”宋慈冷眼看着謝傳風:“你們謝家跳河經營,走通敵國,現如今也有七十多年了,而你在前幾年見到了北虜的山東宣撫使高俊,從他那裡買來了香皂和玻璃,來中國境內販運。之後,你屢屢勾結高俊傾銷北路貨物,以香皂、玻璃這類無用奢華之物,換取我中國銅鐵器、茶葉、食鹽等有用之材,這件事你可敢抵賴嗎?”

宋慈上手就爆大新聞,謝傳風當然不能承認:“草民如何有這等本事,居然能認得些許大官。我謝家在花靨鎮經營上百年,如若真有此事,難不成歷來淮南的父母官們都是聾子瞎子不成?宋大人可不要危言聳聽啊。”

“此次你又勾結高俊,假以期貨貿易的名義,誆騙士紳換取銀錢,等到交割之日,又讓高俊在淮河沿岸布以重兵催升糧價,以此牟取暴利。接着,你又勾結些地方上的狗官、軍隊中的敗類,暴力催收,擅殺良民,這種事,你還敢抵賴嗎!”

說着,宋慈一揮手,衙役們推出幾個人來,正是這段時間參與謝傳風謀劃的一些當地低級官吏,還有軍中的一個隊正。

“大人,這種事要人證物證俱在,你光憑這幾個人,怎知他們不是憑白無賴好人!”謝傳風的語氣有點發抖,但說的話倒也一點都不放鬆,身後的顧暉和秦誠都已經捏緊了刀鞘,萬一情況不佳,拼死也要想辦法突圍,把關鍵的人和賬簿送到北方去。

“證據馬上就有!左右,給我查查這家商鋪。”宋慈穿着青衣官服,一招手,還真有些何冰老師的派頭:“謝傳風,我看你還有何話說。”

“好,既然宋大人想查,那我就讓宋大人查一查!”謝傳風語氣相當不善,身後的孛涅察爾一下子頭都大了,悄悄拉住謝傳風的袖子:“賬簿要是被他們查了去,那可就真糟了,別忘了,你與山東交易的賬戶都在那裡面,就這麼大的鋪子,他們是肯定能找得到的。”

“老弟不用怕,我還只怕他們查的不夠多呢。”謝傳風一陣冷笑:“這可是要命的賬簿,我看他打算怎麼查。”

第十二章 宣徽院(下)第一章 攻與防(上)第九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上)第一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上)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三章 李驍奇(上)第十七章 冒險與危情(上)第十二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下)第四章 鎮州的酷暑(下)第十一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上)第十八章 洺州的反擊(下)第九章 燕(上)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一章 交兵黃河岸(上)第二十章 奮戰的軍兵(下)第二十一章 閒棋冷竈(上)尾聲尾聲第一章 孔元政的決心(上)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十五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上)第十六章 左翼壘(下)第十章 秩序與混亂(下)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一章 混戰泰西(上)第六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下)第二章 瘴雲滾滾(下)第二十三章 吹不散的悲怮(上)第一章 詩人高唱而至(上)第四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下)第五章 溫迪罕僧虔(上)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第八章 木柝傳,金鼓振(下)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十八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下)尾聲第十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下)第九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上)第二十二章 聚賢賓(下)第十七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上)第十四章 再會的同鄉(下)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第二十二章 喋血雞鳴山(下)第六章 大興府(下)第十五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上)第二章 欺騙(下)第十章 弓騎兵(下)第十章 暗流如潮涌(下)第八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下)第四章 撼不動的柱石(下)第二十章 警備騎兵(下)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十四章 成敗轉眼判若雲泥(下)第三章 北鄙備戰急(上)第十四章 石橫鎮強攻戰(下)第五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上)第十三章 嚇不退的計劃(上)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第十四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下)第二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下)第十三章 嚇不退的計劃(上)第十九章 掙不脫的鎖鏈(上)尾聲第十四章 成敗轉眼判若雲泥(下)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第一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上)尾聲第十七章 故(上)第八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兵(下)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第二十一章 血紅色的曙光(上)第一章 霧重重(上)第十六章 豬(下)第二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下)第十四章 東風惡(下)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六章 揭秘利國寨(下)第九章 支援前突(上)第二十四章 風雷還,雷霆破(下)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三章 金麥(上)第六章 保障陝西地區(下)第十三章 內侍局(上)第十章 月朗朗(下)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三章 金麥(上)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第四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下)第十七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上)第十四章 三縣合討賊(下)第四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下)第十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下)第二十三章 大軍直下河北(上)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三章 白刃紛紛(上)第二章 連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下)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