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立的都以日本人爲主,認旗是藍底銀色的日之丸,士兵們在營地舉行了簡短的升旗儀式,表示一定會效忠高俊,並且永不忘日本故鄉。
對於高俊來說,不指望這些日本人無條件的忠誠,只要他們現在願意幫忙打仗就足夠了,畢竟,感情是要慢慢培養的,時間久了,雙方總會敞開來談。
就在日本人舉行他們簡短莊重的儀式的同時,另一場同樣莊嚴隱秘的儀式正在遼東的保州舉行,參與的人同樣不多,一方是來自金朝的使者,更準確點說是孫庭和紇石烈桓端的使者,而另一方則是高麗信使。
就在今年年初,青黃不接的蒲鮮萬奴再次對高麗發動了襲擊,洗劫了高麗北方各郡的據點,活捉了大量俘虜,搶奪了大量財富,最後又將各城鎮堡壘夷爲平地,才大搖大擺的離開。
理論上來說,雙方都是蒙古的盟友,自然不宜立刻刀兵相向,於是,已經持續了一整年的口水戰再次爆發,高麗人認爲這是東真的無恥侵犯,而東真人同樣振振有詞,因爲蒙古要求高麗與東真各守邊界,北方各郡既然原屬金朝,那麼眼下自然就應該屬於東真。
雙方說的都沒有錯,理論上來說,蓋馬高原上的領土,也就是今天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咸鏡南道、咸鏡北道、兩江道、慈江道的各地區在過去屬於金朝,金朝在這裡設立曷懶路治理,治所就在今天朝鮮的咸鏡北道。
但高麗對這片土地垂涎已久,早在新羅王朝建立之時,他們就將北上作爲其主要的進攻目標——畢竟其他方向也只剩明太魚了——從新羅王朝到高麗王朝,這個民族的北部邊界從大同江推進到了鴨淥江,驅逐或吞併融合了大量的女真部落。然而,隨後他們就遇上了一系列強勁的對手,先是遼,後是金,現如今蒙古崛起,天下大亂,似乎正是渾水摸魚的好時機。正當他們打算一鼓作氣,學習當年在遼金革鼎之際火中取栗,奪取保州的光榮事蹟,把領土從鴨淥江推進到宋瓦江的時候,卻偏偏趕上了東真崛起,雙方都成了蒙古人的走狗,這下子事情就變得麻煩了起來。
雙方怒氣沖天,反正現如今蒙古人的精力已經不在東邊,兩個盟友也該輪起袖子打一仗了,既然要打架,自然要尋找盟友,而高麗人的目光則投向了還盤踞在遼南的金朝。
一直以來,高麗對金朝都是不大看得起的,在高麗史中,稱呼遼宋元的皇帝都是大國皇帝,唯獨對金朝皇帝只稱於金主。其實,這不過是小飯館的老闆發覺當年在自己這裡好吃懶做,被趕出去的小夥計現如今成了隔壁大酒店的老闆一樣,是一種簡單的嫉妒。畢竟,契丹與蒙古從來沒有臣服過高麗,而女真可是老老實實的向高麗進貢稱臣了多年。
但無論怎麼樣,此時高麗對金朝還是有所信任的,雖然金朝已經南遷,但是高麗也並不確定蒙古是否能奪取天下,所以一直試圖與金朝重新建立聯繫,這樣的努力一直持續到1227年。
現如今,既然遼南金軍突襲澄州得勝,一舉將佔據的地盤擴大了一倍,可見金軍還有維持合作的價值,雙方一拍即合,各自派使者在保州密會,商量着共同進攻蒲鮮萬奴。
高麗人的小性子立刻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們建議兩軍各自從東西向發動進攻,高麗越過鴨綠江中段,直撲敵軍南京,而金軍則在西部行動,收復遼陽等地,最後兩軍一起攻山。
高麗人的建議看似大方,是將整個肥沃的平原地區都給了金軍,但仔細想想就知道,打狗還要看主人,蒙古隨時會回來,長白山易守難攻,與高麗本土相連,自然無後顧之憂。
而金軍就算是與之配合,一時奪取了遼陽等地,但也橫在了高麗蒙古之間,佔領的土地最終還是會被蒙古奪回,從頭到尾,只是替高麗人擋了一槍而已。
金軍方面當然據理力爭,最後的協定是雙方平分山區,至於遼陽府,誰愛要誰要。
高麗宣稱他們能出帶甲之兵萬人,但是,無論紇石烈桓端還是孫庭都認爲這數字是扯淡,根據他們的估計,高麗在前幾年的戰爭中消耗很大,此時頂多也就出個三五千精兵而已。
總體而言,高麗也不算弱國,其人口比西夏還要略多一點,雖然疆域不廣,山多田少,但比起西夏大片大片的沙漠,生存環境還是要優良許多。
高麗全盛時期,其人口可能達到了500萬以上,自然兵力也與之相當,應當能出動三萬好軍馬。
但是,現如今已經是高麗中後期,國內正籠罩在武人政治的陰雲當中,由於長期的重文抑武政策,造成了武將們的過激行動,高麗文臣被屠戮一空,武將們奪取大權,並且連續爭權奪利,直到前些年,崔忠獻終於相對穩固的控制了這個國家。
爲了鞏固統治,崔氏不斷的編練新軍,但舊軍又不予以裁撤,軍額雖多,但精兵缺少。這也就是金軍方面估計高麗只能出動三五千人的原因。
可以說,到13世紀初的時候,東亞各國,無論金朝還是南宋,無論西夏還是高麗,都已經進入了比爛大賽的決勝階段,軍隊制度都陷入到了腐朽至無可救藥的地步。(只可惜,最後的勝利者還是被蒙古人一波帶走的大理,即便是算上自杞人的反抗,大理也只不過打了六年。)
但三五千精兵在遼東,同樣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孫庭和紇石烈桓端決定出兵五千,與高麗遙相呼應,給予蒲鮮萬奴以重擊。
從遼東到山東的海運已經逐漸成熟,因此高俊在短時間內就得知了會盟的消息,併爲此感到歡欣鼓舞,不過他也寫信提醒孫庭,不要貪圖平原上的土地,爭取在千山山區或者是長白山區建立長期的據點,修築山城,備足糧食,做一個兩年左右的規劃。
按照高俊的估計,兩年後纔是東北軍蛟龍出海,給蒙古人背後一刀的時機。
至於蒲鮮萬奴,高俊也提醒在東北的各位軍官:萬奴曾經攻打上京、東京幾次失敗,但隨後實力都恢復了,此人也不可小視,決不能抱着一戰平定的心思。在遼東的部隊要做好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準備,花兩年的時間鞏固實力,積累軍隊,在兩年後快速消滅蒲鮮萬奴,然後準備南下參與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