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上)

太平軍在德州的行動已經引起了蒙古人的注意,他們行動神速,開始南下,看得出來,木華黎對高俊這個對手還是心存忌憚,生怕德州有失。

在這種情況下,李銘率先提出了一個非常合理的建議:全軍立刻班師,只留下鎮守德州的軍馬堅守這座城市,敵軍短時間內斷然難以攻克。目前蒙古人依舊會將重心放在河北平叛上,不會牽扯出太多精力攪入山東。

這個建議當然非常合理,但高俊卻有野心直接拿下博州,將山東的西大門也掌握在自己手裡。

這次反對的不僅僅是李銘,大部分根據地將領都未可置否,包括一直比較激進的幾名軍官,他們眼下都認爲,太平軍不可能在短短几日、十幾日之間拿下博州。

畢竟這裡城池高固,又是嚴實的老巢,他在這裡豢養了數萬軍兵,還佈置了相當的工事要塞。

作爲老巢,這一地帶被嚴實經營的鐵桶一般,鄉鎮裡也都是他的心腹,城外還有他的眼線,想要拿下這麼一個地方,非要花大功夫不可。

嚴實的軍隊雖然不擅長野戰,但畢竟人數夠多,只是用來填充城牆的話,肯定能耗的過太平軍。

軍官們的理由全都是正確的,但是高俊卻固執的要求立刻開拔,甚至是有點孩子氣的催促大家趕快行動,這下子大家也沒法勸了,只好聽從高俊的命令。

在留守部隊的選擇上,高俊再次點了馮達的將,這又讓大家感到吃驚,堅守德州確實重要,但是攻克博州更難,此時將馮達的勁旅留下,真不知高郎君是有何自信,快速拿下博州呢。

儘管如此,大軍還是迅速西進了,與此同時,原本留在莒鎮,用於牽制敵軍的太平軍樓升部也迅速北上,配合主力一同攻打博州。

越靠近博州,戰鬥就越激烈,嚴實在這一年也沒有閒着,將博州城打造得十分堅固,此外,還有數萬軍馬盤踞其中。現如今,面對太平軍的攻擊,他不斷的收縮防禦,防線也越來越緊密堅固,讓太平軍的進攻變得舉步維艱。

僅僅依靠萬多太平軍就想打爆數萬人防禦的城市,未免也太難了,這次嚴實採取的措施是堅決不讓步與太平軍野戰,即便是以數倍的兵力優勢,也要緊緊固守城池,保證萬無一失。

此時,嚴實也想起年輕時看說唱賣藝表演的三國評話裡面的司馬懿,雖說司馬宣王品行不大好,在書裡算是個反面角色,但是,他拖死諸葛亮的戰術在此時還是很有用的。

此時要面臨的情況和司馬懿確實很相像,空有數倍的兵力優勢,但是卻始終不敢出城與高俊作戰,只希望援軍快快到來,高俊快快糧盡,只要能守住這座孤城,就算是功德圓滿。

高俊對嚴實的城池嗤之以鼻:“大家看看,大家看看,這城池的主體部分還是土夯的,四個角纔是包磚,而城門部分纔是真正用磚壘的,這樣的結構怎麼能說堅固呢?以後咱們修城池要修成全部由磚構成的。”

“郎君怎麼現在只說天話,不說人話了?”軍官們仍在殘念中默默的想。

連續幾天太平軍都只是發動了小規模的進攻,被敵軍輕鬆打退。就在幾天後,一隻三四百人的蒙古騎兵突然從北面殺來,太平軍雖然營寨完備,但還是吃了點虧,高俊卻主動讓開道路,讓這羣人進了城。

帶隊的是木華黎的侄子那木迭兒,他爲守軍帶來了好消息,木華黎權皇帝已經率領大軍趕來,不到十天就能抵達此處。

城內人心頓時大爲振奮,聽着城內的歡呼聲,驚天動地,城外的太平軍軍官們,終於忍不住了,一起到高俊這裡,詢問高俊爲何要將這支騎兵放入城內,長他人的威風,還問高俊如何破城。

“沒關係,明天就能見分曉,你們明天要做好野戰的準備。”高俊還是隻說天話。

第二天一清早,太平軍各營的統制都接到了一個有些意外的消息:援軍來了。

不由得大家不奇怪,全軍總共才只有十一個營,三個在陝西,兩個在遼東,剩下六個營五個在這裡,難不成是駐紮在博平一帶的湯貴來了?

可是,當他們出營的時候,看到的卻不是一隊隊衣甲鮮明的太平軍,反而是一幫在塵土泥濘中手腳都軟了的車伕,牛馬都累得快散了架,非得好好養上一兩個月不可。

“這是拉了什麼過來?怎麼把大牲口都累成了這樣!”李銘大吃一驚,有些心疼的上去察看牛馬,而在這時,幾隊軍兵開來,高俊也笑眯眯的走了過來,吩咐他們小心翼翼的卸下車,並且放開上面纏着的厚布。

一開始,軍官們吃不準車上擺放的那些大物件是用什麼製作的,親手摸過之後才發覺這真真是銅鐵製造,難怪把車馬都累成這樣,這些粗大的大鐵坨,恐怕得有上千斤重。

而這些東西的造型也非常奇怪,像是短粗的管子,但是中間兩邊卻架着左右雙耳,似乎可以略微擡起來一點,前面是口,後面倒是實心的。

已經有個別軍官大概猜出了這東西的用途:“這是大型噴火槍吧?”

“要是噴火槍的話,爲啥不直接用紙筒,卻偏偏要用鐵桶?”李銘摸着炮筒。“我這幾天聽閒言說,根據地鐵料不足,說是軍器署划走了上萬斤的鐵,足足忙活了一年,感情就是造了幾個大噴火槍,這東西有什麼用啊?”

但是高俊神情卻變得嚴肅激動,這是根據地軍器署試驗了整整一年多才最終定型的火炮,引進先進的模數概念,前前後後曾經用過三十多種不同的尺寸比例,進行過將近一千次的試射,定型火炮終於列裝,並且要進行第一次實戰。

這次一共拉來了16門完整的大炮,在設計上遠遠超出了元末明初的那些浪費鋼鐵的大鐵殼子,高俊自信的認爲,已經接近了紅衣大炮的水準。

軍器署的人連續奮戰了一年,不斷的進行定量分析,終於製造出了優質火藥和最佳的火炮模數設計。這其中也涉及到了衆多的物理化學與數學知識,如果沒有進入科學殿堂,是斷然不可能在這個方向上努力的。

在城頭上守軍也不知道太平軍推出了什麼新式的攻城武器,他們好奇地聽着高軍的最後通牒,然而只是哈哈一笑。他們知道,敵人這麼少的兵力是斷然不可能打進來的。

這樣的結果,早在高俊的意料之中,不過火炮的初次登場當然要華麗些,他念完最後通牒之後,才下令炮手們開始準備。

第十一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上)第十五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上)第三章 新識與故交(上)第一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上)第七章 翁城守衛(上)第九章 燕(上)第八章 故?新?追(下)第十一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上)第十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下)第十五章 軍管法令(上)第十三章 餌與誘(上)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第八章 血鐵(下)第七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軍(上)第二十四章 天地何所依(下)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五章 倍則分之(上)第二十二章 陳郎中的計策(下)第十六章 軍管法令(下)第四章 路茫茫(下)第二十二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下)第九章 華東莊(上)第十一章 持續改善民生(上)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第十二章 競速寶勝(下)第十二章 持續改善民生(下)第四章 轉運司(下)第七章 李敬齋的數學(上)第二十三章 後與前(上)第二十三章 後與前(上)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二十一章 反擊贊州(上)第十二章 人(下)第六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下)第二十章 間隙生同牀(下)第二章 風雨欲來(下)第十章 鎬如雲,鍬如雨(下)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六章 柳暗花明(下)第二十三章 天淨沙(上)第五章 散漫與果決(上)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十四章 餌與誘(下)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二章 風雨欲來(下)第十七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上)第七章 邢州的首戰(上)第十六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下)第十三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上)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十五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上)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四章 步兵(下)尾聲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三章 遲疑(上)第七章 人心難測(上)第十四章 石橫鎮強攻戰(下)第十八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下)第八章 留客住(下)第十五章 人情難做(上)第四章 起落山道(下)第二十三章 亭亭山殲滅戰(上)第十一章 宣徽院(上)第十三章 方向調整(上)第十章 弓騎兵(下)第十四章 狂夫瞿瞿(下)第十八章 時全出現(下)第二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下)無標題章節第十八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下)第二十四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下)第六章 號角復,烽堠舉(下)第一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上)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十八章 新顏換(下)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點(下)第十四章 火燒臨安城(下)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五章 一日之差,百年之愧(上)第七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上)第十五章 崩潰(上)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十章 支援前突(下)第十三章 東風惡(上)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五章 步兵進攻(上)第五章 兩羣不速之客(上)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第十八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下)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二十三章 終舉義幟(上)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第九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上)第一章 孔元政的決心(上)第二十四章 物資(下)第八章 曬網村逆擊戰(下)第二十一章 聚賢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