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聚賢賓(上)

對此高俊一點也不感到吃驚,蒙古人剛剛解圍的時候,李朱羅的信使就到了。

濟陽公,金紫光祿大夫,山東西路經略使,行六部事、行樞密事、保國宣力忠臣。高俊一躍成爲了公爵,職務也變成了山東西路經略使,最重要的是可以開府建衙、自建僚屬、自備軍馬、自除守令,所控轄區域內儼然是個獨立王國。

與此同時,靖安民受封易水公、張甫受封高陽公、移剌衆家奴受封河間公、王福受封滄海公、郭文振受封晉陽公、胡天作受封平陽公、張開受封上黨公、潘正受封天水公、燕寧受封東莒公、孫庭受封東萊公。

歷史上封建九公之一的武仙由於去歲叛降,沒能獲得封爵,據說朝廷已經得知他反正,準備給他補一個恆山公。

高俊眼下已經和苗道潤齊名了:受封公爵,四人來自河北的苗道潤系統,三人來自山東的高俊系統,各軍被朝廷劃分好了經營範圍:張甫中都東部,靖安民中都西部,王福河北東部沿海地區,移剌衆家奴河北中南部,武仙河北西部,郭文振河東中北部,胡天作河東西南部,張開河北東南部。

高俊受封濟南東平一帶,燕寧掌管魯南,孫庭掌管膠東。

從分佈來看,只有潘正顯得極爲特殊,被送到了陝西,按照金朝的總體戰略,陝西應該是中央直轄的部分,不過仔細一看,潘政所受封的天水公治所臨洮府,大致要掌管洮蘭一帶,這也是陝西最偏遠,可能受到南宋和西夏兩面夾攻的一方,也無怪乎如此了。

根據李朱羅的消息,完顏珣已經有意將完顏合達調往陝西,任命爲陝西行臺,到時候潘正還得聽他的指揮,而大將僕散安貞也將出鎮衛州,控扼整條黃河。

這樣一來,黃河以南的部分由朝廷直轄,河南由中央控制,而陝西和衛州則交給兩員親信大將,與蒙古軍隊交戰,保衛這兩個河南的輔車。河北、山東、河東以及偏遠的西南各處則是朝廷的棄子,這十二名公爵打得好,算是意外之喜,就算是打輸了,朝廷也不感覺肉痛。

完顏珣親自操刀,把好魚好肉留給朝廷,而剩下難啃的骨頭,則全部由個人承包,自負盈虧,朝廷只會給破產宣告,不會從中支援一分錢。

讓使者有些尷尬的是,除去高俊這些人之外,還有一位河北的王福也在這裡,這讓他始料不及。

王福本人更是羞紅滿臉,朝廷的詔書下來了,可是他現在一無軍隊二無地盤,倒是顯得德不配位。

高俊是在其中最尷尬的人,只能想方設法打圓場,反正爵位既然已經發了,人無過錯就不宜再收回。王福一沒叛變二沒誤事,只是力不能支而已,完顏珣再傻也不至於因爲這個就將他的公爵取消掉。

金朝爵秩,向來只有國公,從來沒有郡號公爵,所以包括高俊在內的這十二名公爵倒是有些假公爵的意思。倒也恰到好處,既顯得隆重有力,與此同時,也沒讓人感覺朝廷已經黔驢技窮,以至於濫授名器。

但是在高俊看來,這種矜持簡直就是蕩婦上牀前的故作嬌羞。反倒是紇石烈志得知這個消息之後,火急火燎的找到高俊:“溫敦郎君千萬不要推辭此事,且先忍耐下來,等過明年再立下戰功,我也幫郎君上疏請求撤掉公爵!”

一句話就讓高俊迷糊了:我好好的公爵撤掉幹什麼?

“也並非是官家偏心,實在是郎君過去一段時間有些事不謹慎,以後郎君要千萬謹慎自修,切莫讓朝廷上的大頭巾抓住把柄。如此一來,還會有重歸朝廷官爵的一日,總比在大河以北自生自滅強。”紇石烈志還在喋喋不休,這倒是讓高俊有些明白了,原來紇石烈志認爲,高俊這個向來是實打實的朝廷將領,如今卻變得和其他義軍首領並列,顯然是一種明升暗降。

“其實我也不怎麼在意。”高俊一時間還沒找到湊手的話,紇石烈志又緊張兮兮的打斷高俊:”我已經是武寧軍節度使之職,屆時我會率軍留守于徐州各處,一旦溫敦郎君有難,我定會率軍前來支援,絕不失約!”

紇石烈志這麼說,讓高俊實在是感嘆,同時他又感到有些悲哀:如果紇石烈志能知道自己內心的想法的話,怕不是立刻就要拔出刀來,把高俊做成臊子。

想歸想,高俊突然靈機一動:“你說,你鎮守武寧軍各州之後,民生工作打算如何處理?”

“我也正在愁這件事呢,淮北三州實在是殘破,之前你經營的勢頭不錯,可如今朝廷任命我鎮守此處,我也實在不知如何處理。”

“這樣吧,我借調手下幾名能幹的人到你帳下,幫你治理各州,收取賦稅,籤民入軍,郎君以爲如何?”

“那可就太好了!”紇石烈志大喜:“如果能收集流民,讓淮北重新富裕,那我軍又可增添人馬,倘若北伐不成,還可以再南下一次!”

考慮半天,高俊決定把張亮派過去,一方面,張亮在登州做得不錯,對治理淮北應該具有相應能力,再者,此人爲人坦蕩,應該能夠權衡忠於高俊與爲紇石烈志效力的關係。

最重要的一點是,張亮善飲,應該能跟紇石烈志融洽相處。

幾天後,高俊又專門找時間與王福相談,高俊連連道歉,說自己前些日子一直遭遇蒙古重兵圍攻,現如今才能招待同爲義軍首領的王福,實在是考慮不周。而王府表示絕對無礙,之前他也與根據地不少要員見面,知道雖然同樣是公爵,但高俊的實力並非自己可比。

幾天後,帶着一絲不開心,蒙古綱的軍隊退出了曹州城,但他們卻留在河南,在當地安營紮寨。

與此同時,另外一個對高俊心懷恨意的人悻悻的離開了東平府,紇石烈志獲封爲山東西路轉運使,而李秉均則回到朝廷,擔任戶部侍郎。

“高俊此人必反!”李秉均過了大河,到達蒙古綱的營寨,在筵席上,李秉均和蒙古綱達成了共同認識。

第二十三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上)第二十章 一些微妙變化(下)第十四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下)第十六章 同甘苦,共生死(下)第十七章 血雨腥風(上)第十九章 俘虜法令(上)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六章 事重重(下)第六章 犯錯(下)第十三章 三縣合討賊(上)第十九章 箭?斧?合(上)第九章 弓騎兵(上)第四章 商業(下)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十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下)第三章 金麥(上)第二十三章 歸(上)尾聲第十五章 人情難做(上)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第二十四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下)第一章 殷有禎(上)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第十章 正與奇(下)尾聲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十二章 新春樂(下)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六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下)第二十四章 千萬人的復仇(下)第二十章 一些微妙變化(下)第十章 支援前突(下)第五章 勸?恨?歸(上)第九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合議(上)第二章 定風波(下)尾聲第二十章 李銘(下)第五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上)第十九章 匯(上)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二章 糧食法令(下)第十二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下)第十八章 密謀(下)第二十四章 虛景實情(下)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二十二章 獻州的收復(下)第一章 意外的故人(上)第十章 秩序與混亂(下)第十六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下)第一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上)第二十章 一些微妙變化(下)第七章 鑄爐(上)第二十一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上)第二章 欺騙(下)第八章 戰與和(下)第二章 說不出的話語(下)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五章 倍則分之(上)第二十一章 獻州的收復(上)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十二章 人(下)第三章 商業(上)尾聲第二十二章 騎兵(下)第十七章 烽火揚州路(上)第十五章第三章 商業(上)第六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下)第十二章 持續改善民生(下)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一章 風雲斷,日月昏(上)第六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下)第十章 正與奇(下)第九章 弓騎兵(上)第十五章 勝利與復仇(上)第十二章 雪之進軍(下)第八章 故?新?追(下)第八章 鑄爐(下)第十三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上)第十三章 小鷹原(上)第七章 牛(上)第七章 陰差陽錯(上)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第二十三章 蛆(上)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二十一章 糧倉劫營戰(上)第七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上)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第十九章 警備騎兵(上)第十四章 石橫鎮強攻戰(下)第八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下)第十四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下)第二十四章 物資(下)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二十章 霸州的阻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