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留客住(下)

除去擔任高俊的副職之外,孫庭現在什麼也不負責了,就連以往的練兵工作都交給旁人。他現在的主要任務是養好身體,並且在太平軍中尋找可以帶到遼東去作戰的部下。在天勝寨養傷期間,孫庭天天聽那個遼東過來的難民王禮講述遼陽周邊的地形和當前敵軍形勢,已經對自己冬季要執行的任務有所瞭解。

現在實際在幫助高俊處理工作,並且領導參謀部和第一營的是馮達。

馮達也是太平軍的老人了,想當年,高俊第一次上戰場,在小鷹原和高俊一起衝鋒的幾個人當中就有他馮達一個。潘正卸任之後,一直是馮達擔任第一都軍使,他在戰術上頗有可取,在戰鬥中又敢打敢衝,治軍嚴格,始終沒有墮了高家軍的名頭。

高俊倒是一心想讓馮達也再進步進步,王澮的兩翼戰略之下,也需要多個小規模進攻的一面,在河東和燕南地區可能還會派出太平軍的戰略力量,這就要看馮達他們能否爭取了。

倒是這次有關軍官授銜的規定熱烈討論的時候,馮達提出來想要邀請一位地方官員加入軍隊,這讓高俊有些驚訝。

由於太平軍中軍官奇缺,尤其是負責軍法政工的軍官,再加上根據地士子們從軍報國的決心強烈,經常有地方官要求進入軍隊的情況(然而其實這種病特別好治,一般而言,讓一名軍官帶着他們在軍營裡轉一圈,就足以打消他們一半兒的美好向往)。因此馮達提出這個要求倒也不是沒有先例,不過即便如此,主動想要從地方系統挖人,這還是頭一次。

“我說,老弟你看上誰了?”高俊在腦中過了一遍根據地的地方幹部,實在沒想出來馮達會對誰特別感興趣。

“承縣縣令師安國,我與他有些相交,此人有一腔報國之志,很想進入軍中效力,因而我想請他擔任我營的佐史。”

高俊的表情一下子變化了,過了好一會兒才猛的一拍几案:“我怎麼把他給忘了!”

師安國,河北清州人,曾任尚書省令史,在完顏承暉堅守中都期間跟隨起處理政事,在中都城破之際,受完顏承暉之命,帶給高俊那封讓他印象深刻的無字信。

之後,師安國表示不想回開封述職,因而高俊就把他安排在何志也那裡,進入民政系統後,師安國也算是兢兢業業,已經做到了縣令,但是其人一直想要加入太平軍中,哪怕做帳前一文學參軍,也一定要跟隨大軍早日北伐。

“寧爲十夫長,不做百里侯。”他是這麼對馮達說的。

馮達對高俊說這些事的時候,還稍微有些不好意思,將領結交地方官員,聽上去不像是什麼好事。但是高俊顯然沒注意這些,師安國的請纓讓他有些心情激動,立刻親自草擬命令,要把師安國調進軍隊。

文人士子加入軍隊,對於軍隊來說絕對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如何進入軍隊,或者說,進入軍隊之後做什麼,則一直是讓他們望而卻步的事情。

事實上,直到北宋中前期,文人蔘軍報國的熱情依舊相當高漲,不少讀書士子感嘆國家邊境不寧,自願轉授武資,在邊疆與異族作戰。

但是,隨着北宋政治生態的不斷變化,重文輕舞已經成爲一種風氣,不少在文舉上仕途不進的人爲了做官,便去應武舉。這些人中舉之後進入三衙,卻與軍官們格格不入,自視清高,最可笑的是,當時的試世論還爲其惋惜,認爲他們本是清名士子,加入軍隊是誤入歧途。

所以等到北宋後期,已經很少有一腔熱血報國的人選擇武資了,而是直接以文資爭取知一州一縣,然後前往邊疆,這樣來得更有尊嚴一些。

讀書士子是社會精英,他們的價值取向反映了整個社會的態度,現如今蒙古肆虐,全天下的讀書人都在苦苦思索救國救民之路,在這種情況下,屢屢戰勝蒙古的高俊簡直就是大家的希望,因而吸引了無數的人投奔山東。

這些人甘願拋棄人人羨慕的文士的身份,轉而進入軍隊,寧願當將領身邊的文學侍從,其實付出的犧牲是相當大的。趙昉當初對高俊說的那句“寧爲一文學參軍”,其實想說的就是,文學參軍對於文人士子來說,真的是太辱沒了。

但是高俊給他們的不是文學參軍,他們並不是軍官的幕僚,也不是文學參軍這樣一種近乎於文秘僕役的職位,而是實實在在的太平軍長史、太平軍典史。這是獨立的一級軍官,有自己的執掌,不依附於任何人。而且比起科舉應試,然後一路坐到知州知府,成爲一方長官之後再領軍抗蒙,難度是要小的多了。

很顯然,根據地以外的人,乃至於根據地以內太平軍以外的人,對於這一點都不算是很清楚,他們對於軍典所執掌的事務還不算很瞭解,憑藉長史這一職位的名字,總還覺得這是將領的附屬。

高俊要借用師安國這件事情,迅速改變大家的看法。

這些人加入軍隊,一方面可以堅定軍隊的抗蒙報國性質,讓太平軍代表社會精神文化的前進方向;另一方面,也是軍隊與社會取向永遠保持一致,讓太平軍代表全國羣衆的根本利益;另外,這些士子們還掌握了不少技能,是這社會上最重要的智力資源,有利於太平軍時刻代表這個社會先進技術的發展方向。

幾天後,坻報和軍報都大規模報道了此事,並且着重介紹了太平軍的文學政工制度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果不其然,此人從軍立刻掀起了根據地的一陣熱潮,先是趙昉,後是師安國,讀書士子進入軍隊,爲抗蒙竭盡全力,一下子成了整個社會的風尚。

這一舉動立刻傳揚開來,遠在河南陝西的人們都知曉了此事,不少年紀輕輕的讀書人抓起行囊,滿懷信心的向山東走去。

第十七章 復仇的女子(上)第十三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上)第十三章 邢州的結局(上)第十二章 前營騎兵(下)第二十一章 馬(上)第二十一章 燒不盡的野火(上)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第十三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上)第十一章 陸娘(上)第五章 苦鬥岱宗(上)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十一章 新?訊?文(上)第十八章 洺州的反擊(下)第十章 血酬(下)尾聲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一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上)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尾聲第二章 炮火準備(下)第十三章 學校(上)第二十章 反對(下)第十九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上)第二十三章 風雷還,雷霆破(上)第三章 轉運司(上)第七章 失敗(上)第十四章 合撒兒的態度(下)第十七章 工?農?擇(上)尾聲第二十四章 面對(下)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第十八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下)第五章 驚心嬀川道(上)第八章 兩羣不速之客(下)第十九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上)第八章 憧憬的災民(下)第十章 月朗朗(下)第三章 判?決?待(上)第十二章 掙不脫的束縛(下)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第三章 金麥(上)第八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下)第八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下)第三章 鎮州的酷暑(上)第十七章 中軍帳(上)第十八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下)第四章 淚河在,血海涌(下)第十三章 黑鴉與花帽(上)第十四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下)第一章 炮手就位(上)尾聲第十四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下)第十章 弓騎兵(下)第九章 人南渡(上)第十四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下)第二十章 火漫山東(下)第四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下)第二十三章 滄州的解放(上)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十一章 林一舟的石砲(上)第二十四章 蛆(下)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十一章 新?訊?文(上)第七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上)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第十四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下)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十八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下)第二章 殷有禎(下)第三章 鎮州的酷暑(上)第十五章 左翼壘(上)第五章 白銀(上)第十四章 石橫鎮強攻戰(下)第十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下)第十三章 黑鴉與花帽(上)第四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下)第十四章 血案(下)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第十三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上)第二十章 元好問的任務(下)第二十三章 飛狐壩(上)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七章 血染邊關路(上)第七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軍(上)第十八章 吐蕃的幫助(下)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六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下)第六章 柳暗花明(下)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第十一章 前營騎兵(上)第十章 正與奇(下)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二十四章 血冤(下)第七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軍(上)第十九章 李銘(上)第十八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下)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十七章 新顏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