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定風波(上)

第一批中學生要畢業了,高俊很重視這件事,儘管北線戰場上還不容樂觀,但卻專門抽空回來參加中學生的畢業典禮。

與中學的畢業典禮同時期,少年軍第一批成員也要結束少年軍生涯,正式從少年軍轉化爲貼軍。在軍隊中不光要幹那些打雜的活計,從此以後也要開始參與作戰了。

壽張縣的禮堂好好佈置了一番,顯得熱熱鬧鬧的,不過舉辦完這場畢業典禮之後,這個學堂就要讓給當地縣公廨了,中學要搬到魯州里面去,根據小道消息傳言,樊浩古的中學以後要辦成高級中學,而被他們讓出來的地盤則建立當地的初級中學,高郎君曾經說過,要爭取每個縣都辦一個初中,而每個州都建立一所高中。

還要規定學制,小學兩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樊浩古這下子等於說是跳過了初中,白白賺了一個大便宜。

但是現在距離這個目標實現還很遠,小學確實已經見了不少,但中學只有一座。這也是爲什麼高俊不辭辛苦從北邊前線趕回來,一定要參加這場畢業典禮的原因。

中學生們昂首挺胸,接受了高俊的檢閱,高俊向他們簡單的做了一個演說,鼓勵中學生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幹出成績來。還提到,以後要建立帶有研究功能的大學,能夠進入這樣的學府的,必須是慧心通透,學力高深的孩子,他們不僅要在那裡繼續學業,還要參與研究問題,不光是學習學問,還要能創造學問。

不過眼下這還是水月鏡花的事情,中學生們沒有繼續進學,而是全部被分配到了各級機關當中。高俊還要繼續在北邊的戰事,解放北清河流域的各州縣,到時候幹部缺口會很大,這些學生的未來前途無量。

高俊也提到了在機關崗位工作的事情,用各種古人先賢的事蹟勉勵了一番,等到畢業典禮結束之後,還沒畢業的學生們圍住高俊,想要縮短學制,早點畢業。

“太着急可不行,你們要學的東西多的很呢,中學沒畢業,怎麼談治國理政?”高俊笑呵呵的,挨個勉勵了一番,隨後騎馬趕往滕州,在那裡少年軍們也要完成結業儀式了。

但是在臨出發前,一名公使急匆匆的從西南方向而來,帶來了一份加急的報告。

這封信是駐守在濟州的太平軍指揮徐規發出來的,原來蒙古人撤出根據地之後,蒙古綱也感覺情況有變,立刻率軍渡河北上,佔領了曹州和單州。

當太平軍先頭部隊抵達單州的時候,上面已經全掛的是金軍的旗幟了,於是乎這些人急忙叫趕緊開門,他們要來接收城池。

而城頭上的金軍則哈哈大笑:“告訴山東的討飯鬼們,滾回贊州去。”

“這城池原本被紅襖軍佔着,是俺們家高天王帶兵征討來的,官家命他好生鎮守着,此番蒙古人一來一歸,怎麼就變成你們的了?”

“怎麼着?不服氣嗎?現在城池就被我們佔着,你們有本事上來。”

“混蛋,你們仗勢欺人,廝殺不見你等立功,內訌的本事倒是有。”

城頭上的金軍聞言大怒:“惡性不改的反賊,我治不了蒙古人還治不了你,兄弟們,給我放箭!”

而奉命過來收復這一地區的徐規當然不客氣,兩軍就此爆發了摩擦。

所謂的摩擦,可並不是擠一擠蹭一蹭,在單州城外,雙方直接拔刀相見,太平軍的百戰之師豈會把這幫弱雞放在眼裡,砍死砍傷對手三十多人。金軍趕緊退回城內,而徐歸下令攻城,只不過半天的功夫,傷亡了十幾人,就把金軍一窩蜂的全都趕了出去。

看到一地狼藉的屍體,徐規也感覺到事情不是自己處理的範圍內了,這纔想着給高俊奏報,在這裡,他主張繼續趁勝追擊,把曹州也給打下來。

“暫時先按兵不動,看看蒙古綱的動靜。”高俊有些心煩,沒想到這廝不光不能幫忙,還是來添亂,如果執意跟金軍搞摩擦,那北方前線還要不要了?

但是不跟這幫人打一陣,蒙古綱蹬鼻子上臉,再多搶佔地盤,太平軍辛辛苦苦保衛的地方卻變成了他蒙古綱的,豈不更是壞事。

急匆匆的在滕州舉辦完儀式之後,高俊即刻返回前線,找來何志也和潘正,三人團先就這件事定下調子。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何志也說:“短時間內沒有必要和金廷撕破臉,那樣的話我們就四面受敵,更加艱難。我看,倒不如將這件事寫成奏表上呈開封,請完顏珣定奪,這樣倒是顯得咱們尊重朝廷,完顏珣會對咱們放心一些。”

“至於前線,我會起草命令,讓徐規暫時按兵不動,如果蒙古剛不繼續來犯,就不要主動招惹他,也不須以此事羞辱對方。”潘正的意見也是如此。

三人團的調子非常統一,那就是眼下還不能急着與金廷翻臉,目前仍集中精力在北方前線上。

所謂北方六州,指的是蒙古人從南線退軍之後,依舊留守的河北世侯鎮守的山東北清河流域,包括德州、棣州、濱州、濟南府、博州、淄州等地。此外,益都府雖然還沒有被蒙軍攻克,但是依舊處於包圍之中。其中博州是嚴實的老巢,近來被經營的鐵桶也似,最爲難打,濟南府乃是山東首善之地,雖然曾經被義軍一度反撲過,但如今屯兵衆多,也難以驟然攻克。

嚴實本部兵馬上萬,又下令讓部將分攝州縣,趙天賜居德州、朱輯居棣州、朱泉居濱州、晁海居濟南府、李信居淄州,各自管州縣,收軍馬,各自也有數千上萬的兵馬。

“濟南就是比魯南富裕哈,被搶了這麼久,還能拉起上萬的人馬。”高俊撇撇嘴,根據地主體位於魯南,又屢遭動亂,只有41萬戶人,此次蒙古入侵之後,驟降到36萬戶,而北清河六州地盤不大,戰前足足有86萬戶,保守估計此時也應該有四十萬戶以上:“這些兵馬留給嚴實可惜了,我軍應急奪六州!”

第十二章 嘆聲聲(下)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第二十章 元好問的任務(下)第四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下)第九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上)第十六章 亂紛紛(下)第二十四章 風雷還,雷霆破(下)尾聲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第十二章 雄州的屠殺(下)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二十三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上)第二十二章 右廳(下)第十七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上)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十三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上)第十章 正與奇(下)第十一章 前營騎兵(上)第十九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上)第十四章 嚇不退的計劃(下)尾聲第五章 苦鬥岱宗(上)第十三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上)第四章 身前身後事莫猜(下)第九章 全面穩中求進(上)第六章 倍則分之(下)第二十章 以人民的名義(下)第十三章 心殷殷(上)第十九章 元好問的任務(上)第十二章 前營騎兵(下)第七章 郭延嗣(上)第六章 東與西(下)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尾聲第十六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下)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十六章 合(下)第二十二章 住房(下)第四章 身前身後事莫猜(下)第十六章 軍管法令(下)第十八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下)第二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上)第十五章 人情難做(上)第十五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上)第五章 事重重(上)第五章 犯錯(上)第二十一章 留守司(上)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第二十四章 大軍直下河北(下)第九章 燕(上)第二十二章 閒棋冷竈(下)第八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下)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六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下)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九章 血酬(上)第四章 新識與故交(下)第十七章 暮遲遲(上)尾聲第十六章 控扼膠東(下)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第二十章 上平西(下)第十八章 時全出現(下)第二章 風雨欲來(下)第十四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下)第五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上)第十二章 雪之進軍(下)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十四章 工兵(下)尾聲第四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下)關於金朝中後期軍事制度的介紹第十三章 心殷殷(上)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十九章 火漫山東(上)第十六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下)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二十四章 行六部(下)第四章 淚河在,血海涌(下)第二十一章 陳郎中的計策(上)第七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上)第十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下)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十七章 星轉鬥,駕回龍(上)第十二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下)第二十三章 後與前(上)第七章 陰差陽錯(上)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十四章 散(下)第二十章 縱馬嶺(下)尾聲第十七章 莊園(上)第二十二章 攻?防?學(下)第一章 通訊兵(上)第十三章 邢州的結局(上)第十四章 妥協(下)